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2020-12-16 21世紀教育網

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又反過來影響孩子的遭遇。

可以說,孩子的一生,都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住豪華的房子,不是給孩子買高檔的玩具,而是給孩子這三樣東西。

1

充足的陪伴

一說起陪伴,不少父母肯定會反駁:

「抱歉,我做不到。我要養家,要加班,要經常出差,要外出打工,要為生計忙得連軸轉,我實在抽不出空陪孩子。」

能不能陪伴,是現實問題,願不願意陪伴,是父母的問題。

有效的陪伴,不是要父母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注重心與心的溝通。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給爸爸寫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整個朋友圈。

男孩的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可以陪伴兒子。

兒子總是見不到父親,卻又有太多的心裡話要跟父親講,而作為老師的父親,也深知自己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於是,父子二人默契地開始寫起了紙條。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二人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兒子的成長曆程。

你看,這位父親同樣很忙,甚至忙到一天可能只能睡前看孩子一眼,在時間上的陪伴,他給的很少很少。

但是在思想和心靈的上的陪伴和安全感,他給的非常充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滋養。

沒有哪份工作需要你一天24小時盯著,只要你願意,你總能抽出時間來分給孩子一點。

2

平等的尊重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對黃磊教育孩子的一幕印象很深。

有人送給多多一隻小狗,多多很喜歡,愛不釋手。

陸毅的女兒貝兒也很喜歡這隻小狗,於是問黃磊叔叔,能不能給她玩一會。

黃磊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對貝兒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多多答應了,但是,當貝兒玩狗狗玩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把狗還回來,她跑去找爸爸幫忙。

黃磊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樣,而是說:多多,你是姐姐,你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這樣的黃磊,把尊重帶給了孩子,也把選擇權還給了孩子。

有次採訪,他曾說過: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擁有自己的情緒,也會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這些都是應該被父母接納、重視、嘗試去理解的。

父母要做的,是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批判孩子的表現,不要用成年人的價值觀去否定孩子的選擇和決定,不要用成年人的傲慢去輕視孩子珍惜的東西。

尊重孩子的感受,認同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這是尊重孩子最起碼的三個要點。

3

正確的示範

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子弟。

東晉的達官貴人都無比羨慕謝家:

「謝安家的子女兒孫們,個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就像芝蘭玉樹生長於階庭中一樣,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絕。」

有人便問謝安:「也沒見你教導子女啊,他們一個個怎麼就成了芝蘭玉樹?」

謝安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狀態,往往是大人狀態的鏡像。

孩子天生具備模仿能力,會讓他下意識地去模仿身邊人的舉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對方。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為人父母要育人,必先育己。

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用嘴巴教育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

希望孩子閱讀,他們自己先拿起書,希望孩子養成好習慣,他們先嚴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善良,他們先樂於助人。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更優秀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越是層次高的父母,越是會重視榜樣作用,也越是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區分就是從家開始,孩子真正的人生起跑線則是父母。

造成孩子差異的不是天資,而是家庭。

你希望孩子怎樣成長,希望孩子未來有著怎樣的人生,那就怎樣去教育孩子,去培養孩子。

好的父母,都善於從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發掘孩子的天賦,並適時引導,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教在學校,育在家庭,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

相關焦點

  • 家長和老師,並肩努力,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其實,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遠遠在老師之上。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並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 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做好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校共育為愛而行用心陪伴孩子用愛溫暖生活靠譜父母贏在八個細節給孩子的陪伴,90%都是「假的」「學校裡孩子的成績單,排名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最少的」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到底是自己學得好,還是老師教得好?其實都不是,而是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付出很多心力。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身上就會體現出多少你教育的成果。願天下父母都能懂:用心陪伴,100%的心陪伴1小時,勝過10%的心陪伴10小時。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樣做避免我們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也反應出為人父母的心理: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奶粉,最好的身體乳,最好的尿布溼等等。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真是煞費苦心:不惜重金買學位房,為了幼兒園學位通宵在園門口大排長龍。我常常為這樣的做法感到困惑,而為人父母的責任感又驅使著我不得不這樣做!
  • 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
    回首成長之路,我甚是欣慰,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記不清我翻閱過多少本育兒書籍,也記不清和多少人探討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剛說完,孩子就說:「媽媽你說的不對,不是乘以,是乘。」是嗎?我以前學的都是乘以,乘數和被乘數。」兒子說:「老師說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都叫乘數。」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意識到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重要性。(卜凡碩媽媽)
  •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前天晚上妻子加班,我在家做好晚飯,同身體有些不舒服的兒子一起進餐疲憊的妻子回答說:「你都20了吧,想吃自己出去買」。於是,兒子用憤怒的聲音吼道:「這飯這麼難吃,你都不管我」。並摔掉筷子,帶著極度憤怒的情緒,用髒話數落著家裡的每一個人。轉身回到房間,摔打東西,發洩情緒,髒話瀰漫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的場景持續了近20分鐘。妻子和我都一直沉默著。
  • 教育路上,家長和老師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我們一起努力,成就孩子
    在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給孩子最優的教育! 1 教育,不能一味地對孩子讓步 「老師,你別那麼兇,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你再兇他會厭學的!」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修煉」這3點陪伴終身成長!
    晚上7點,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到家,緊接著投入下一場「戰鬥」~輔導作業,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日常。今天兒子的默寫和英語都錯了,問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於是又開始委屈的哭了,他用哭聲一方面表示委屈、另一方面表示對家長批評的抵制。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都是略顯焦慮的,我要給她(他)好的生活,我要給她(他)好的教育,我要讓他出類拔萃等等,那今天就說一說我認為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吧! 自從有了薰寶,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家帶娃兩年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我們只有不斷的吸取養分,才會把能量源源不斷的傳遞給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什麼?答案在我們每一個父母的心中
    過去認為教育就是學好知識,就能改變命運,但真正進入教育行業才知道,過去的想法多麼淺薄!從搜索中知道「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對人才的重要性!人才需要教育,什麼樣的教育是最好的?我們怎麼樣去教育現在的孩子?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麼?這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引言:「最好的東西」這短短的五個字裡,孩子和父母對它的認識卻是不同的。每一個活潑的小生命降臨到一個大家庭都會使愛他的人們增添不少幸福感,為了自己心愛的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個父母都願意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帶給孩子。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家長
    教育孩子,就像划船,家長和老師一人一隻槳,只有雙方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教育這艘船才能載著孩子駛向美好的未來。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會導致船的失衡,任何一方的不配合,都會導致船的失控,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所以,在教育這條路上,既然老師和家長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好。
  • 中國教育學會郭永福 : 最好的成長在路上
    這番回答讓面試官很滿意。他說「你們問,美國一流大學有什麼錄取標準?這還真沒有一個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話,可以這樣說:他們要的是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是具有這種潛力的人。」他說: 「在這個20歲的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潛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這就是他身上的亮點。」這個面試官接著說:「影響世界,先看你是否影響了周圍的環境,你都做過什麼。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但在著名作家池莉的眼裡,女兒亦池的一生並沒有吃多少學習的苦,至於生活的苦,從她最近這本《和女兒一起長大》一書來看,想必也是不會的。畢竟女兒已經在英國的精英教育下成為頂尖大學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前途一片光明,再加上作者為母則剛的有力後盾,生活的苦早就選擇了離亦池遠遠的。作者在書中深情而詳細地描述了她和女兒的生活日常,以及自己和女兒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 喜閱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最近,書果星球創始人張洪勝老師在銀川「紅讀計劃」年會發言中,提出「父母才是最好的起跑線」。這個觀點很快引起了共鳴,也引發了教育人士更多地思考。 不難理解,生活在北上廣深的父母壓力有多大,甚至一些二三線城市,每天也在上演著為「起跑線」奔波的戲碼。 孩子的閱讀行為,往往能夠折射出背後父母的焦慮,這在我們書果星球的實際教學中常常能夠觀察出來。 這些焦慮是真實的,可觸摸的。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上周末,小編邀請大家針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們收到了老師家長們的踴躍發言,今天也一同和大家分享。 @李修林 「老師大多只能教孩子文化知識(書本內容),父母才是孩子的終身導師,孩子的思想品德(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與父母的影響緊密關聯。」
  • 暴脾氣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吼不叫才是優良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不吼不叫,全程耐心溫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有許多父母都是暴脾氣的父母,認為衝孩子發脾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長記性。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最佳的方式,很容易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逆轉的傷害。
  •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地鐵上的一對父母,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家一提起教育,我們都自然地想到了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其實,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欣喜地來到了他們的學校,那就是他們幸福的家,我們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成長的第一次區分就是從「家」開始,要不,為什麼都是上帝賜予的小天使,為何有的孩子各個方面都出類拔萃,而有的孩子卻一切平平?
  •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前段時間,在江蘇宜興一位爸爸赤腳下水撈寶寶打碎的玻璃渣不少網友對此稱讚這才是榜樣的力量!爸爸這個行為,引全網點讚!你的三觀裡,其實藏著孩子20歲後的樣子。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都會或多或少變成父母的樣子。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這5句話,希望我們都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
  • 孩子是我們育兒路上最好的老師
    在育兒路上走的越久,越覺得,孩子是我們育兒路上最好的老師。作為父母,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一有時間就會學習育兒知識,但孩子的身體心理情況,只有他自己最了解。如果你喜歡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其實在很多育兒的事上,都是孩子在指引著我們。比如如果你不知道,剛生出來的孩子,要怎麼照顧,孩子會用他的哭聲,不厭其煩的慢慢教你。
  • 《逼子成龍》: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
    這部電視真是活生生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父母的無知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自以為是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噩夢,陶強爸爸教育方法明顯有問題,當別人提出育兒建議之時卻滿口拒絕,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別人多管閒事。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請保姆、換房子、換學校、包賓館,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本身,自己的無知,把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