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課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選得好輕輕鬆鬆拿到A,多餘時間還能用來補充課外活動;選不好沒日沒夜埋頭苦學,拼死拼活拿個C。如果將來打算讀研,那選課更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成績單上的課程內容和GPA是申請研究生和博士時非常重要的一項參考指標。
選課對於大一新生尤為重要,因為這緊密關係著大學生活開始的作業量和學術體驗。千萬不要盲目選擇高難度或同一類型的課程。一些本科專業對GPA和選課有一定要求,如果GPA過低或沒修過指定的課程可能會導致將來在專業的選擇上有局限性。
數據顯示至少有70%以上的美國大學生曾換過專業,所以戴伯教育建議同學們在第一學期多選擇一些不同類型的課。可以先滿足General Education的要求,等最終確定了專業再專攻這個領域的課程也不遲。
第一學期應該用來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同時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方向,不要在最開始便給自己創造壓力。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比較輕鬆,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參加社團活動或學校的一些兼職工作,豐富學術以外的生活。
大多數同學在大二時已經確定了專業,這個時候我們便可以將重心放在專業課上。專業必修課的時間安排一定要合理,如果你是一個夜貓子或起床困難戶,就不要強迫自己選早8的課了,老老實實選下午的課吧。太難的專業課儘量不要選在同一天,萬一這一天有好幾個Midterm對身體和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經歷過的小夥伴都懂)。
大多數專業都會設置幾節選修課 (Electives)供學生自由選擇。同學們可以提早了解將來打算申請的研究生項目對本科課程的要求,並選擇此類課程提早為申研打好基礎。戴伯教育遇到過不少同學在開始準備申請材料時才發現自己沒有滿足預備課要求,希望你們都可以避開這個坑。
1. 聽取導師建議
每所大學都會配有專門的學術導師(Academic Advisor)和專業導師(Major Advisor),他們會根據學生的背景和專業,並結合往年學生的經歷和個人經驗,給予學生最合理的學術規劃。一些學校的導師需要預約,有需要的同學一定要提早在官網預約哦。
2. 詢問學長學姐
同專業的學長學姐都是過來人,他們踩過的坑比咱們上過的課還要多。聽聽學長學姐們想法肯定會更清楚哪些教授是虐待狂,哪些教授和藹可親。
3. 利用網絡資源
在谷歌上有不少帖子會總結一所大學容易拿A的課,選課之前可以參考這些帖子。此外還有不少專門給教授打分的網站平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Rate My Professor。同學們可以在這個網站上對比不同教授的課程難易度,選擇給分比較友好的課。
4. 合理安排課表
一些同學會每學期上6-8節課,如果不是真正的學霸,戴伯教育並不建議這樣選課。即使比較容易拿A,我們也不推薦同時上過多的課,因為好拿A不代表作業量少,到時候忙不過來反而浪費了刷高GPA的機會。一些同學是為了早畢業和省學費,這固然好,但用GPA和課外活動去做妥協對於很多要申研的同學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選了一課表好課讓我們佔得了先機,但這並不能保證一個完美的成績。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後該做的事。上課前預習課程內容,上課時認真聽講,課後獨立完成作業,這樣才能確保將A拿到手。相信你們一定可以在大學四年裡取得優異的成績,戴伯期待在某個申請季與你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