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媽希望我成為的樣子」一題登上了熱搜,很多網友或以調侃的心態、或以嚴肅的分析,對自己現在是否成為父母理想中的模樣,展開了熱火的討論。一時間我有些語塞——父母眼中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前一段時間,剛剛國考結束時,大家對公務員的討論也是樂此不疲,似乎這是一個永遠不會冷落的話題:考公務員到底好不好?為什麼父母眼中公務員永遠是最好的職業?天下間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我們考一個公務員、考一個事業編制,年輕一代的我們永遠也理解不了父母的思想,仿佛父母眼中的「鐵飯碗」成了我們眼中的「心頭刺」。
以剛剛結束的國考為例,今年國考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這次國考計劃招錄2.57萬人,報名階段共有157.6萬人通過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平均競爭比達到61:1。最激烈的競爭程度較之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報名階段,截至報名通道關閉,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東莞調查隊業務科室一級科員」一職,其競爭程度超過「三千選一」。而像一場普通的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來講,競爭也激起一陣風雲。考公務員、考事業編制就像經歷另一場高考,這次決定的是你能否得到這份工作,是否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鄰居嘮嗑間樹立大拇指的對象。
很多年青一代拒絕這份「平庸」,拒絕一輩子的波瀾不驚,父母真的是希望我們一輩子「碌碌無為」嗎?
一、父母從不希望我們飛得多高,只關心我們飛得多累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是我們的父母,這句話是永恆的真理。就算有人現在理解不了這句話,終有一天也會明白,父母對你的愛才是世上最無私的,他們從來不希望我們飛得多高,多麼的有成就,多麼的有錢,他們只關心我們累不累,苦不苦,沒有哪個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怎麼怎麼樣,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活的開心幸福。
二、父母需要我們的陪伴
有人說,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是父母「作用」逐步減弱的過程,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逐漸成長到能自我照顧,再到後來的經濟能力獨立,我們強大了,父母的作用也衰退了。以前我們常說,父母是一把傘,為我們遮擋風雨,事實上,成年以後,我們早已在心中與父母調換了位置,我們化身傘,想要為父母遮風擋雨。但我們卻忽略了,無論我們長多大,即使皺紋爬滿額頭,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永遠擔心我們吃不好、被壞人騙……
老年心理學認為,老年人最大的心理變化是時常會有孤獨感和隔離感,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進而產生深深的失落。他們也需要我們的陪伴,就像我們小時候找不到父母會哭、會鬧。
就是這兩個最最重要的原因,公務員、事業單位成為了父母眼中的最理想職業。他們所希望的穩定的「碌碌無為」,恰恰是我們現在親情最迫切需要的,與其說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是為了穩定的工作,不如說是父母對你最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