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教學》關於航拍參數設置小技巧!
儲存格式:
無人機照片存儲模式以「御」 Mavic 2 Pro 為例有JPEG / RAW / JPEG+RAW 三種可選。
JPEG是我們日常圖片常見的處理格式,是拍攝後進行簡單處理得到的圖像,雖然丟失了一點細節,但是內存佔用不多;RAW則保留了傳感器的原始信息,在後期上能夠提供更多處理空間。
如果有心在航拍攝影后期上精進的話,建議採用 RAW 格式進行拍攝,由於存儲量較大,寫入速度也會相對較慢,如果需要拍攝跟隨較為高速的物體如汽車等或者需要記錄比較密集的延時攝影時,建議切換成JPEG,這時候快捷才是首選要素。
拍照模式:
無人機的拍照模式大致分為6種:(單拍、連拍、 HDR 、AEB 連拍、定時拍攝、全景拍攝),合理地利用好不同拍攝模式,能夠為照片後期處理提供更多可用的素材。
單拍:最常見的,按一下快門一張照片。
連拍:一次性拍攝3 / 5 / 7張照片,用於風速較大的時候或者夜間拍攝後期合成,有效提高出片率。
AEB 連拍(Auto Exposure Bracketing):自動包圍曝光,開啟後,無人機會使用不同的曝光補償值連續拍攝3 / 5張照片(分別為標準、欠曝、過曝)。通過後期合成,可以獲得一張曝光正確動態範圍比較大的照片。
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圖像,相比一般照片可以提供更多細節與動態範圍,與AEB連拍模式相似,通過不同的曝光補償值進行拍攝並最終合成好一張成品圖。
拍攝設備:「御」 Mavic 2 Pro
定時拍攝:以「御」 Mavic 2 Pro 為例,裡有 7 種時間間隔可以設置,設置好後每隔一段時間會自動拍攝一次。
攝影檔位:
千萬不要小看檔位,除了自動檔以外,都需要手動設置參數。不同的無人機檔位數量也不一樣,在第一代 「御」Mavic Pro 上只有自動與M檔可以選擇,而在「御」 Mavic 2 Pro 上則有4種可以選擇(自動、A檔-光圈優先、S檔-快門優先和M檔-手動曝光)。
自動:入門新手推薦使用這個模式,儘管是自動但有時畫面依舊會有點陰暗或者過亮的情況,這時候需要查看EV設置,通過加減使它歸零便可以恢復正常的曝光。
A 檔:光圈優先,用於對景深要求不同的場景,比如風景,需要使用小光圈,可以拍攝到較大範圍的清晰圖像。相反,人像自拍,使用大光圈時可以虛化背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
S 檔:快門優先,用於拍攝運動物體,根據拍攝目標的速度來自動決定快門,有效保證主體清晰。
M 檔:也就是常說的手動模式,在學習了快門/光圈/ ISO等知識後,就可以多嘗試使用手動模式調整不同的參數進行拍攝,很多新手在拍攝夜景時為了防止糊掉將快門速度加快將ISO也提得很高,出來的照片噪點會非常多。
有的時候你打開相機可能會看到一片空白或者一片黑,不要慌,不是你的無人機壞了,很多時候是由於你之前使用M檔的參數在當前情景,處於過曝/欠曝的狀態,這時候重新調一下參數或者切換回自動檔就可以了。白平衡
白平衡設置不當,色彩會產生偏離
有時候你會發現拍出來的作品顏色怪怪的,偏黃或偏藍?那就是很有可能你的白平衡參數設置錯誤了。地方、時間、光線種種因素使用的白平衡都會不一樣,但是如果不是很有把握的話選擇AWB ,系統會根據實際場景自動調節。
色彩:
色彩會使你的作品產生不同的風格,使用不恰當的話整個畫面也會變得奇怪,一般推薦使用普通或者D-log模式,前者適合新手用戶,後者適合對後期要求比較高的用戶,特別是視頻方面,D-log模式有點類似於圖片的RAW,能夠在高對比度環境下還原亮部和暗部細節,記錄足夠的動態範圍給後期製作留下足夠的調色空間。
對焦:
相信大家都有試過拍照時明明看到很漂亮,回家電腦打開一看,怎麼就全糊了,在夜景拍攝中這個問題更為顯著。
夜間拍攝手動對焦不準注意:
在拍照前我們要學會對焦,把你的對焦模式切換成手動模式MF,在手動模式下點擊屏幕是無法對焦的,需要撥動對焦峰值,才能實現圖像清晰或者切換回自動模式AF點擊屏幕才能進行相應的對焦。這麼說來為什麼還要手動對焦?在晚上或者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使用AF對焦就會發現,很多時候都無法正確地對好焦,這時候使用手動對焦,拉對焦峰值,就能實現圖像的準確對焦。
1F
《中級教學》航拍飛行技巧:
DJI航拍器上的三軸雲臺的作用是保證相機的穩定,不管飛行器如何晃動相機始終保持在特定位置。那麼有了這個雲臺我們就不用操心的別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飛行當中有許多技巧,能讓視頻和照片更加完美。
1. 倒著飛,更容易獲得好的視頻片段。大疆的Phantom系列在飛行時,有時因為機身搖晃的比較厲害,螺旋槳會進入視頻畫面,如果是倒著飛的話,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也比較方便操控者使用較高的速度飛行。對於像是DJI Inspire 1這樣較為專業型號來說,由於起飛以後螺旋槳會很高的抬升,則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2. 面向陽光飛行,在拍攝視頻和照片時,由於陽光穿透螺旋槳的角度有時很剛好,會在視頻或者照片上形成條紋。這個的避免方法是給飛行器的相機加裝減光鏡
3. 飛行速度的控制很重要,在拍攝視頻片段時候,要避免突然的加速減速,這樣視頻片段會出現明顯的卡頓,其次在允許的條件下儘量慢一點飛,後期可以調整加快視頻片段的速度,但是變慢卻比較難
4. 在新的Phantom的系列中,由於遙控器的改進,可以不必在手機或者平板上調整相機的角度,這樣就可以一邊遙控一邊用食指調整相機角度。這個技巧能幫助操控著拍出很酷的視頻片段,或者是。同樣的,在更高級的Inspire系列上,甚至有雙遙控器的搭配,一個人控制飛行器另一個人控制相機,更方便運鏡。
2F
拍攝技巧:
航拍器自帶的相機雖然性能不能和專業級單反媲美,但是其圖像質量和視頻質量(4K Video),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的。
1. 拍攝照片時,儘量使用RAW格式。這個道理和相機一樣,以此來獲取更大的後期處理空間。
2. 環繞場景360度拍攝照片,或者是環繞拍攝視頻再截取視頻截圖,用這兩個辦法在加上Photoshop的極坐標功能,可以拍攝大家見過的「小行星」效果。
3. 儘量將鏡頭方向保持水平,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彎曲,同時保證自然的建築拍攝效果。
4. 將相機角度調至最下,平行於地面。這是最能體現航拍視角的一個角度,利用這個角度拍攝往往能發現很多驚喜。
《高級教學》航拍飛行技巧
首先航拍手要了解每一種航拍設備的性能,才能更好發揮和實現電影手法鏡頭。其次,在電影鏡頭設計中,雲臺手地位尤為突出,直接決定是拍出普通航拍愛好者的飛行鏡頭還是更富有畫面情緒的電影鏡頭。
回歸正題
電影鏡頭中的五大航拍類型——追蹤航拍、旋轉航拍、俯衝航拍、穿越航拍、空中定點航拍。主要以多軸航拍機為主。
追蹤航拍
追蹤航拍一般用在電影裡面如跟隨某個物體為主的運動鏡頭,這種鏡頭是最需要航拍手與雲臺手配合的,包括默契程度,因為現在航拍的發展現在如今,很多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甚至超越搖臂的穩定程度。實際拍攝中航拍手的跟隨追蹤,雲臺手不斷找人物或者物體,把物體放在畫面內合適的地方,雲臺手如同一個攝影師,而航拍手則更像一個方向指揮者,運行穩定指向要追隨的方向。
旋轉航拍
旋轉航拍一般在電影片尾使用比較多,在飛行器不斷升空的時候,雲臺旋轉,達到兩軸方向的旋轉,視覺呈現出兩個方向的運動感。而這種鏡頭的實現,則主要是航拍手讓飛行器穩定升高或者下降,雲臺手控制雲臺勻速旋轉。這種鏡頭相對於其它航拍鏡頭比較容易實現。
俯衝航拍
類似電影《極速飛車》裡面的鏡頭,從遠處過來,與物體相對而過,常見的與車相對而衝,飛行器從左至右,車則從右至左,飛行器從高處往低處飛行,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出現在電影畫面內,擁有極強視覺衝擊力。實拍中,飛手控制住與相對的物體方向並實現穩定邊下降同時對衝,雲臺手則把握鏡頭始終對準主體物。
穿越航拍
穿越航拍在常規電影中少見,但是一些公路電影見到的比較多,如大峽谷的穿越,山谷的穿越,隧道的穿越等。穿越的鏡頭這個就主要考驗航拍手的經驗和眼力了,雲臺手基本稍稍微動就能達到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了。穿越的地方一般左右空間比較狹窄,所以航拍手如同開車司機過巷子一般,小心翼翼。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航拍GPS定位系統,多年實拍經驗告訴我們基本這些地方信號極其差,只能切換手動模式,手動模型情況下,航拍器還會與控制器失聯。一般建議是寬度三倍於航拍飛行器寬度才能飛行。
空中定點航拍
空中定點航拍主要靠來自發展迅速的航拍技術了,做到又穩又持續力最合適的是多軸飛行器了,通過GPS定位功能,可以使飛行器懸停在空中某一位置,雲臺手任意搖到某一畫面,就輕而易舉實現定點航拍了。
Highest level of top photographers is so cool
Network dubbing trickery thinking sublimation
聲明:在本微平臺資源部份源於網絡,我們只致力挖掘推動硬核價值內容影片,如有冒犯貴司的權益,我們深感抱歉,速與本微運營主聯繫&附加提供備對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