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軍校尉級軍官軍銜圖案沒有常見的槓和星?

2020-12-27 騰訊網

李三萬

摘要: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軍官軍銜圖案卻和大多數國家的不大一樣,特別是校尉級軍官軍銜圖案沒有其他國家所最常見的槓和星,這又是為什麼?

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軍官軍銜圖案卻和大多數國家的不大一樣,特別是校尉級軍官軍銜圖案沒有其他國家所最常見的槓和星,這又是為什麼?

軍銜這東西,只有「國家標準」,而沒有「全球標準」。世界各國的軍銜在國家層面是統一制式,基本不會出現某省或某州各搞一套的情況。但世界各國之間的軍銜差別是相當大的,主要分為美式、蘇式、英式,還有其他一些小眾制式。

美式軍銜,美國和許多仿效美國的國家和地區採用的軍銜制式,各國家或地區之間雖然略有差異,但都是以美國的軍銜為藍本,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各自國家地區的特點進行改進變化,以適應本國、本地區的國情或區情。

美式軍銜最大的特色,那就是以圖案和顏色區分軍銜等級。如將官為銀色星徽,再以將星的數量來區分等級。美國的校官軍銜非常特殊,上校是一隻銀色白頭鷹、中校是銀色橡樹葉、少校是銅色橡樹葉。由此我們也能看得出,美國人不像東方人那樣崇尚金色。尉官同樣道理,少尉是一條銅色槓、中尉是一條銀色槓,上尉則是兩條銀色槓。總而言之,美國的軍銜並沒有一種固定模式,屬於典型的「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可這樣,亞洲一些親美的國家和地區不幹了,這不符合我們東方人的審美呀!於是,韓國軍銜在美國軍銜的基礎上進行了變通,不再像美國那樣又是顏色、又是圖案的區分。只是圖案和顏色有所區別。

蘇式軍銜源自於前蘇聯,但總根子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沙俄時期,俄國人便開始用星和槓來區別軍銜等級。前蘇聯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最終還是回到了沙俄軍銜的起點,以星和槓來區分軍銜等級。一條槓是尉官,再在槓上用星星數量卻分級別,一槓一星是少尉、一槓二星是中尉、一槓三星是上尉、一槓四星是大尉(前蘇聯設置有大尉軍銜)。校官也是同樣道理,不過槓數成了兩槓,以一星至四星代表少校至大校軍銜。將官無槓,為金底加星徽,一星是少將、二星是中將、三星是上將、四星是大將。在將官之上,前蘇聯還設置了軍兵種主帥、軍兵種元帥、蘇聯元帥、蘇聯大元帥等軍銜,這裡就不鋪開說了。

當年華約陣營的國家大多採用了蘇式軍銜的樣式,我國和朝鮮、越南等國也都使用了蘇式軍銜的基本樣式,以星和槓來區分軍銜等級。只不過各國之間略有差別,但總體是類似的。如朝鮮設有大元帥、元帥和次帥軍銜,而我國現在的最高軍銜只是上將,而且將官軍銜還增加了橄欖枝圖案,並取消了大尉軍銜。但總體上各國之間的軍銜還是比較接近的,沒有脫離蘇式軍銜這個「藍本」,不同國家的人一眼大致就能分得出其他國家的軍銜等級。

英式軍銜是英國和許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或地區所使用的軍銜制式,以皇冠搭配四角星徽或權杖交叉馬刀之類區分軍銜等級。如一顆四角星是少尉、一顆皇冠是少校、一顆皇冠加一顆四角星是中校等等。過去我國香港特區的警察警銜也採用了英式軍銜的制式。此外,中東地區不少國家的軍銜也採用了英式軍銜制式。

除了美式、蘇式和英式軍銜制式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軍銜制式,這裡就不鋪開說了。總而言之,只有蘇式軍銜才使用星和槓的搭配來區分尉官和校官的軍銜等級,美式軍銜、英式軍銜等等都沒有採用星和槓來區分軍銜等級。

所以說並沒有哪項規定,校尉級軍官的軍銜圖案就一定要用星和槓,只要能表達、傳遞出軍銜圖案所要表達、傳遞的信息,用什麼圖案都可以。再說了,美軍尉官軍銜圖案可不也是槓子嗎?怎麼說沒有槓呢?美軍上尉肩章是兩道槓,中尉、少尉都是一道槓,只是用銀色和銅色來加以區分,銀色是中尉,銅色是少尉。

至於校官軍銜圖案,就更富於美國特色,上校是美國國鳥白頭鷹,中校、少校分別是銀色橡樹葉和銅色橡樹葉。

美軍軍銜圖案上的銅色,顏色很像金子,所以很多人就認為美國軍銜圖案中金賤銀貴,其實這裡面沒什麼值得一說的故事,就是美國工業化完成的早,軍用品很早就使用機械製品,製作軍銜標誌的金屬當時需要選擇機器易加工,廢品率低而且延展性較好的金屬,也就是通常說的比較軟的金屬,黃色的就用銅,白色的當時無論用銀還是鋁,價格都比銅貴,所以就用在相對數量較少的上校、中校,上尉、中尉圖案上,相對便宜一些的銅則用於更普遍一點的少校和少尉圖案上,這只是美國人從價值上比較務實性選擇而已,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因此嚴格的說美軍肩章上的分色就是銀色和銅色,而不是銀色和金色,這一點哪怕現在有人把少校、少尉肩章的標誌採用鍍金,甚至純金打造的,但它所代表的也只能是銅色而已。只不過一般我們談論用不著這麼講究,也習慣於把所有黃色的金屬類材料都稱為金色,不講究就不講究吧,只要記住美軍軍銜圖案裡並沒什麼金賤銀貴的事就行了。

至於美軍校官軍銜圖案使用的橡樹葉,是因為橡樹在歐洲和北美都是常見的大喬木植物,對白人來說是很有紀念和象徵意義的一種樹。在一些歷史悠久的歐洲貴族家族的紋章圖案中,但凡出現植物,多半就是橡樹。

歐洲各國軍隊的勳章圖案裡也幾乎都有橡樹葉。美國是個白人為主的殖民地國家,習慣上保持了這種源自歐洲的傳統慣性也很好理解,否則美國真正有象徵意義的樹木,應該是有「世界爺」之稱的紅杉樹,就是那種可以挖個樹洞,讓汽車公路穿過去的大樹。至於美軍校官和尉官軍銜圖案,當中就是留白的光板,大概也就是這種務實風格的另一個選擇。

美國軍隊軍銜標誌最初的設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才出現,那時的美國主流思潮就是崇尚務實簡潔,討厭說教,討厭給繁文縟節,討厭添加各種人為的額外附屬,所以設計軍銜這種現在看來高大神聖的工作,當時大概就是一個普通的任務,交到某個後勤部門校官手裡,然後也就這麼隨便簡單的給設計了出來,交給上級後就完成任務了,沒什麼特別的。在光榮的孤立為主流思潮的美國,軍隊建設不是什麼熱門話題,沒多少人關心的,在後來美國軍隊建功立業,成為藍星第一後,很多東西才被人為的補上了一些神話,這就沒什麼好多說了。

雖然現在大多數的國家軍隊的軍銜標誌都是星和槓的組合排列來表示不同的軍銜等級,但是也沒有全世界統一的規定。所以各個國家的軍隊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美軍的軍銜標誌就有其獨特的特點,美軍的將官軍銜從低到高分別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五星上將五個等級,其中五星上將僅在二戰期間授予了一批戰功卓著又有很高職務的美軍高級軍官,和平時期沒有這個軍銜的。將官軍銜的標誌從低到高依次是一到五顆銀色星徽排列。和大多數國家將官軍銜採用金星不同,美國卻是採用銀星。其中一顆銀星為準將,二顆為少將,三顆為中將,四顆為上將,五星上將顧名思義,當然是5顆星了。

上校軍銜,是美國的國鳥白頭鷹,用國鳥白頭鷹作為上校軍銜的標誌,可見美軍對上校軍銜的重視程度;校和少校的,分別是銀色和銅色橡樹葉,上尉是兩根並排豎立的銀色條狀標誌,中尉是一根豎立的銀色條狀標誌,少尉軍銜則是一根豎立的銅色條狀標誌。

這就是美軍軍官的軍銜標誌表示法,確實是很簡單。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部隊中「一槓三星」和是什麼軍銜?
    部隊中「一槓三星」是上尉軍銜;軍銜,在15-16世紀產生於西歐一些國家,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用綴在肩章或領章等處的等級符號,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叫做軍銜。
  • 部隊中「一槓三星」是什麼軍銜?
    部隊中「一槓三星」是上尉軍銜;軍銜,在15-16世紀產生於西歐一些國家,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用綴在肩章或領章等處的等級符號,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叫做軍銜。
  • 美國現役軍銜及職務等級你知道嗎?
    例如,我國在1955年首次為軍隊授銜的時候,便授予了朱德等十位高級將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但是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沒有設立元帥軍銜。除去榮譽軍銜不說,美國軍隊規定的現役最高軍銜為「五星上將」,但是只在戰時授予,所以現在美軍中最高軍銜是「四星上將」(等同我國的上將軍銜)。美國軍銜也分為:軍官軍銜和士官軍銜。
  • 有軍銜才方便打仗指揮?老軍官不樂意了:把肩章戴好是想吃槍子?
    國防綠和兩面紅、一顆星直到今天仍是不少人心目中解放軍軍人的最經典形象。不過因為設計思路的特別,六五軍服取消了軍銜制,這在今天引起不少爭議。不少人認為這不利於戰鬥時的指揮。其實這種想法並不符合實際。許多老兵也對這樣的質疑提出了批評。
  • 軍銜的等級排名
    其中,軍官軍銜包括將官、校官、尉官三等;士兵軍銜分為士官、義務兵兩類。我國解放軍現行軍銜分為3等10級,將官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上將、中將、少將。解放軍校官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大校、上校、中校、少校。解放軍尉官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上尉、中尉、少尉。
  •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先說國防軍,最初國防軍陸海空三軍的將級軍銜共有四級:大將(也稱為一級上將)、上將(還細分為兵種上將,例如陸軍上將就分為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裝甲擲彈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八種)、中將和少將,並沒有準將。但後來海軍卻特立獨行,單獨搞了準將軍銜。
  • 地方大學培養空軍軍官,後備軍官訓練團學員有軍銜,從少尉到上校
    空軍後備軍官訓練團每年為美國空軍輸送新軍官約2000名,約佔空軍每年新軍官補充總數的35%。有趣的是,後備軍官訓練團在校期間也設有軍銜和勳章、勳表、飾緒,這可不是後備軍官們在過家家,而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和培訓手段,相當於咱們軍校的模擬旅、營、連、排、班磨練學員的管理才能,都是一個道理。
  • 美國各級軍銜圖文大詳解!美國大兵的等級竟如此森嚴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綜合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美軍現役總兵力達到137萬。如此龐大的軍事規模,當然需要嚴格的軍銜制度,來維繫美軍官兵的等級,方便戰時的指揮和平時的管理。而現在的美軍之所等級森嚴,其悠久的軍銜文化,可以說是起了關鍵作用。
  • 將現役軍官的軍銜設為3等11級
    同年,修改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軍隊的「銜級制度」做了確認。1983年5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成立恢復軍銜制度領導小組的通知》,開始實行軍銜制的準備和軍官軍銜的評定授予工作。在籌備過程中,是否沿用1955年的軍銜制度成為爭論的焦點。經過討論和研究,大家認識到1955年軍銜制度本身存在著進出渠道不暢等問題,特別是沒有退的制度安排。
  • 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說起軍銜,相信當過兵的朋友都不陌生。目前的軍銜分為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言而總之非常的詳細。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軍隊是沒有軍銜的。那麼,在沒有軍銜的時代,如何劃分軍官和幹部的等級呢?其實,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辦法。
  • 美軍軍裝上那些各式各樣的配件是什麼?每個物件都有特殊含義!
    美軍軍裝上那些各式各樣的配件是什麼?每個物件都有特殊含義!對無數軍迷來說,軍服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許多人都喜歡軍裝上各種好看的配飾勳章。1:軍銜:美軍陸軍士官和士兵的軍銜標誌在臂上。2:服役年限條:服役年限條表示該名士兵在海外的服役年限,在海外每服役六個月就會多加一條槓,胸前的服役年限條越多表示該名士兵在海外服役的時間越長,這種服役年限條只有士兵和軍士官的制服上有其他軍銜的軍服上是沒有的。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銜辨識
    士兵:德國空軍的士兵軍銜分為4級,由低到高分別為列兵、二等兵、一等兵和上等兵。在軍銜標誌上,所有士兵均佩戴領章和肩章,二等兵以上還配有V 形臂章,列兵沒有臂章。士兵領章底色及肩章的邊緣採用不同的兵種色,通過領章上縱向排列的小型飛翼標誌的數量和V 形臂章上銀線的數量來區分級別高低。
  • 飛行員全有軍銜,為何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
    飛行員全有軍銜,為何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一開始無人機操作人員只能從現役飛行員中挑選,因為無人機的佔位,攻擊都需要有戰術經驗,不是像打電子遊戲那麼簡單。陸軍航空兵是輔助地面部隊進攻型的陸航部隊,最初基本以直升機為主後來隨戰爭的多樣性變化了加入了直升攻擊機、偵察機、運輸機,而像更現代的美軍還有殲擊機、戰略支援機;而為更好區分,俄羅斯直接把空軍改成了空天軍,以便戰爭發起時的部隊行動職責劃分。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第二條 為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利於軍隊的指揮和管理,增強軍官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實行軍官軍銜制度。    第三條 軍官軍銜是區分軍官等級、表明軍官身份的稱號、標誌和國家給予軍官的榮譽。
  • 潘興的軍銜
    於是,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直接行使總統職權,提名潘興從上尉直接晉升準將………其實過程並沒有遭遇太大的抵抗,反對聲中一個響亮的聲音喊出了「潘興是參議員的女婿,所以受此優待」~而總統給出的回答,先是陳述了潘興同學的工作成績,然後說出了一句名言:「如果我們因為他是參議員的女婿而不晉升他,那麼和只因為他是參議員的女婿就晉升他,是同樣醜陋的
  • 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軍銜與晉升制度
    相比之下,美軍的士兵和士官軍銜和晉升制度就複雜多了。這是由不同的建軍思想決定的。 士兵就不能下命令了,即使對軍銜更低的士兵。相比之下,軍官是受到委任而指揮部隊的,部隊不是他的,只是委託給他的。兵頭與軍官的關係好比工廠裡的工頭和幹部,更注重日常運作,但不管長遠規劃、方向性決策和人事。 在美軍中,最低一檔的士兵稱為Private,中文就是列兵,簡寫為E-1。據說private一詞來自16世紀,指自願或者與貴族、國王籤約入伍的士兵。
  • 在軍隊中,什麼軍銜才能配警衛員?普通軍官沒這個待遇
    不過在這些影視劇中,有一個軍隊職務比較常見,但是觀眾不是很明白其職責具體是什麼,這個軍隊職務就是警衛員。觀眾們紛紛提出疑問:在中國軍隊中,什麼軍銜才能配警衛員?在中國軍隊中,只有團長,也就是副師級別以上的軍官才能配警衛員,一般軍官是沒有配警衛員的待遇的。
  • 三分鐘教你看懂軍銜、資歷章,趕緊收藏
    總是有人會問海苔哥 解放軍軍銜共分幾等幾級? 軍銜上的細槓、星徽分別代表什麼? 肩章底版的不同顏色代表什麼? 軍人佩戴於胸前的資歷章代表什麼? 佩戴有什麼規則?軍齡、級別怎麼看? 今天海苔哥就詳解你好奇卻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 伊朗的軍銜:國防部長只授準將,遇刺的旅長卻是少將軍銜
    被美軍在巴格達機場附近,定點清除的蘇萊曼尼,儘管只是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旅長,但其軍銜是少將,此時,當然伊朗國防部長的阿米爾·哈塔米,肩上掛的軍銜也只不過是準將而已,一位軍隊旅長的軍銜竟然比國防部長還高,在外界眼中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確實是事實。
  • 為什麼感覺大部分的飛行員都是擁有不同軍銜的軍官?背後付出太多
    為什麼感覺大部分的飛行員都是擁有不同軍銜的軍官?背後付出太多!不只是我國,在任何一個國家部隊中的飛行員都是軍官,不是「幾乎沒有士兵」,而是根本沒有——這不是「感覺」,是現實。一名飛行員從院校畢業出來,一般就是尉官,之後還要經過幾年的長周期磨鍊和培訓,這期間還要經過一定比例的淘汰,他們當年幾乎是萬裡挑一入選航校,而成長為合格的飛行員又要經過長達幾年的魔鬼式訓練,經過很高的淘汰率後,最後才有少數精英脫穎而出,這個過程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