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含上海自然博物館)今日起閉館

2020-12-24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24日電 根據館方消息,上海科技館(含上海自然博物館)今日起閉館。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經研究決定,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今日起臨時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將另行公告。

  觀眾可關注館方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信息。此前已經網上購票的觀眾,可通過原付款渠道退還票款,並通過預留的手機號碼獲知退款信息。(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鄭瑩瑩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科技館、大劇院等多場館閉館、取消新春演出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微信公眾號消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切實保障廣大觀眾和市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上海博物館決定春節期間閉館,初步閉館時間自1月24日(除夕)起至2月8日(正月十五)。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臨時閉館(今日按原計劃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將另行公告。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明起恢復對外開放
    人民網上海3月12日電(葛俊俊)記者今日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相關公告如下:1、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
  •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今起開放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今天前往參觀的遊客在出示「隨申碼」、填寫《兒童健康信息承諾書》、測量體溫後,進入場館參觀。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介紹,從今天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兩館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即上海科技館瞬時承載量為405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9000人;上海自然博物館瞬時承載量為177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4779人。
  • 上海豫園、上博、科技館等暫時閉館!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臨時閉館(今日按原計劃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將另行公告。上海大劇院即日起至2月9日取消所有演出及公共文化活動。浦江遊覽今天起全線停航。此外,全市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全市共63家)停止對外服務,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請大家留意。
  • 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普場館今起恢復開放
    3月1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內,首位遊客正在認真觀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等科普場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前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
  • 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端午開放,嚴格限流,分時段預約參觀
    好消息~今年端午節期間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對外正常開放哦!不過,特殊時期,兩館都將實行全員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有興趣的寶爸寶媽們可以提前安排起來了!端午開放,周一閉館檢修有計劃近期去上海科技館或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參觀的小夥伴們一定要看看以下時間安排哦↓↓6月25日(周四)——6月27日(周六),兩館均對外正常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6月28日(周日)正常開放6月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今推「奇妙夜」
    在首屆「上海夜生活節」期間,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將延長開放時間,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活動。觀眾不僅能觀看最新的臨展,體驗兩館推出的各類精彩科普教育活動,還能享受夜場門票、紀念品、餐廳部分商品等六六折優惠。    今天全天,上海科技館準備了豐富的科普活動。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博館9月15日-21日旅遊節期間參觀門票半價
    東方網記者解敏9月5日消息:記者今日從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了解到,2019年9月15日—9月21日上海旅遊節期間,兩館將開展門票半價公益惠民活動。  屆時,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普通門票(含成人、學生、老人)將實行半價優惠,不包含電影票。
  • 【提示】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將閉館3天,初一到初六開放!
    【提示】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將閉館3天,初一到初六開放!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準備去上海科技館及自然博物館參觀的朋友們注意了
  • 上海自然博物館1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遊玩攻略
    視頻:上海自然博物館19日正式對外開放。新民晚報新民網 賀信 陳意俊 攝影 剪輯 許明 蔡黃浩 航拍【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又一座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眾社會文化交流平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明天(4月18日)上午開館。自4月19日起,自博館正式對公眾售票開放。考慮遊客的期待,4月20日首個周一對外開放。此後,每周一閉館(國定假日除外)。
  •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13日恢復開放 將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科普...
    新華社上海3月13日電(記者陳愛平)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3日恢復開放。兩處科普場館通過實名預售、場館限流、展廳展項有限開放、觀眾以「測溫+隨申碼綠碼+身份證件」進館等嚴格措施,保護員工和觀眾的安全和健康。
  • 恐龍搬家像拆"積木" 上海自然博物館將於5月12日閉館
    恐龍搬家像拆"積木" 上海自然博物館將於5月12日閉館 2014年5月8日 07:51 來源:東方網 自然博物館內的馬門溪龍化石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昨天一早,位於延安東路260號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熱鬧起來。
  •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開放影院,恢復團隊接待
    原標題: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開放影院,恢復團隊接待 摘要: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即日起接待觀眾量由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整至50%,自7月21日起開放影院並恢復團體接待。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明天恢復開放
    圖說: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布恢復開館公告 科技館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明天上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恢復對外開放。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布恢復開館公告。公告指出,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並將全力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對外開放的安全、有序。主要措施包括:參觀當日,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攜帶有效身份證原件,自覺出示隨申碼「綠碼」,現場排隊請保持一米間隔,請配合工作人員好測量體溫、查驗隨申碼、安檢後入館。
  •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場館明起恢復開放!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明起恢復開放(或恢復部分服務)! 開放後將採取嚴格的限流措施,遊客進入前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來看各館公告。▽●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將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 「公告」上海科技館(含上海自然博物館)自9月25日起調整觀眾接待量
    公告為貫徹落實文化和旅遊部《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2020年9月修訂版)》文件精神,上海科技館與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9月25日起接待觀眾量調整至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兩館影院恢復至75%接待量,同時上海科技館會員恢復辦理
  • 上海自然博物館"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新民網田小冬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昨晚(6月26日)開始,一條「上海自然博物館即將閉館」的微博被廣大網友轉發。今天,不少市民趕到博物館重拾童年記憶。不過記者從館方獲悉,目前搬遷尚無確切時間表,該條微博消息實為誤傳。  無辜「被閉館」  「再見,恐龍!再見,清朝的乾屍!再見,自然博物館!我兒時的記憶!延安東路,建於1923年『英國古典風』的自然博物館,藏24萬件標本,9:00-16:00開放,門票5元,周一即將閉館,今後遷往山海關路新館。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明日...
    為助力首個「上海夜生活節」,6月6日當天上海科技館與上海自然博物館將延長開放,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17:00-21:00夜場門票6.6折,20:00停止入場。同時,兩館內的紀念品店、餐廳部分商品也有6.6折優惠。6月6日全天,上海科技館都將開展豐富的科普活動。
  • 上海科技館"羊羊得意"展今起迎客 節前檢修閉館3天-楷體,科技館...
    "羊羊得意"羊年展今起開展羊年展現場親子互動   東方網記者解敏2月10日報導:今天起,上海科技館推出傳統特色原創展覽——「羊羊得意2015羊年生肖展」。據了解,「羊羊得意」羊年展為免費展覽,已購買科技館門票的參觀者不用另外買票。展覽將持續至4月6日。  除此之外,春節期間,上海科技管每天提供近10部特種電影,其中包括兩部國內首次上映的科普大片:巨幕電影《加拉帕格斯——大自然的仙境》和球幕電影《阿拉斯加——荒野生靈》。從自然奇景到高新科技,讓參觀者盡享科普饕餮盛宴。
  • 上海科技館今日開館
    有人提議,在此分別建造現代化的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和天文館;但更有人提出,與其造就幾個二三流「拳手」,不如合力打造一個「拳壇巨人」。1997年,以謝希德、談家楨、葉叔華、翁史烈、楊福家等中科院院士為首的科學家聯名向市政府建議:「三館合一,打破原來建幾個館的『圍牆』,讓市民在新建的科技館最大程度、最直接地沐浴到科學技術的陽光雨露。」  創新理念,贏得了一致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