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搬家像拆"積木" 上海自然博物館將於5月12日閉館

2020-12-17 東方網

恐龍搬家像拆"積木" 上海自然博物館將於5月12日閉館

2014年5月8日 07:51 來源:東方網

自然博物館內的馬門溪龍化石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昨天一早,位於延安東路260號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熱鬧起來。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到這裡,趕在5月12日閉館之前,再來這座58歲的博物館追憶童年時光。一座博物館,是如何搬家的?巨大的恐龍要做多大的卡車?各種標本,各種展品,搬到新家後去哪裡找?昨天,上海科技館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雲飛向記者介紹了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搬家故事。
  
  搬家:標本穿上保護衣馬門溪龍分拆裝箱
  
  張雲飛說,目前自然博物館的展品有兩三千件,其中一部分會搬到新館。此外,館藏的28萬件藏品中還將選出很多適合新館定位的展品。工作人員列了詳細的搬家清單,包括所有要搬的展品都經過清洗、修復、裝箱等過程。為了保護標本,工作人員還會用很軟的保護衣包裹保護標本,這些材料都是保護古董的時候才採用的。
  
  自然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馬門溪龍和黃河象也會搬到新家,還會有很多新夥伴。這些「大傢伙」都是用架子支起來的,所以在搬家前會像積木一樣先被拆下來,然後裝到幾個箱子裡運走。比如,像馬門溪龍這樣的「大傢伙」,經過分拆後只需要4個箱子就可以運抵新家。
  
  這兩個「大傢伙」在新館就不會顯得那麼大了,因為還會有比它們更大的阿根廷機械龍。這些機械龍都是根據科學研究復原而成,不僅有骨骼,還有皮有肉,而且脖子還會動。
  
  張雲飛說,和遊樂場的恐龍不同,這些復原的恐龍都是根據科學研究製成,皮膚的顏色、肌肉的構造等都力求真實。到時候,有霸王龍、竊蛋龍、馬門溪龍,有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新館裡會很熱鬧。
  
  新館:體驗挖恐龍化石與展品幾乎零距離
  
  據介紹,新自然博物館中會開闢恐龍研究室,喜歡恐龍的孩子和大人都可以親身體驗一下挖掘恐龍化石的經過,還可以像科學家一樣對恐龍模型進行研究。這是首次在博物館中引入實驗室概念,讓觀眾了解科學研究方法,通過親自動手來破解心中疑問。
  
  新館還將打造一個1400平方米的「非洲草原」,和上海科技館的動物世界遙相呼應。「草原」上除了動物標本之外,還將藉助高科技讓背景屏幕的動物動起來,比現在科技館的動物世界更有觀賞性。芬蘭的冰河博物館還贈送了一些歐洲和北極動物標本。憑藉超高的工藝,那些北極熊栩栩如生。
  
  此外,新自然博物館的欄杆儘可能降低,隔離玻璃儘可能減少,使得觀眾與展品幾乎零距離。
  
  這些都為觀眾參觀博物館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選擇,也對觀眾文明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悉,將於今年下半年建成開放的新上海自然博物館,位於靜安雕塑公園內,總建築面積達4.5萬平方米,1.3萬件展品可現場展出。

相關焦點

  • 上海自然博物館"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被閉館" 市民爭相重拾童年記憶中的恐龍 新民網田小冬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昨晚(6月26日)開始,一條「上海自然博物館即將閉館」的微博被廣大網友轉發。今天,不少市民趕到博物館重拾童年記憶。不過記者從館方獲悉,目前搬遷尚無確切時間表,該條微博消息實為誤傳。  無辜「被閉館」  「再見,恐龍!再見,清朝的乾屍!再見,自然博物館!我兒時的記憶!延安東路,建於1923年『英國古典風』的自然博物館,藏24萬件標本,9:00-16:00開放,門票5元,周一即將閉館,今後遷往山海關路新館。
  • 上海科技館(含上海自然博物館)今日起閉館
    中新網上海新聞
  • 周一閉館日,上海博物館在幹什麼?
    很多博物館愛好者都曾有這樣的經歷:周一興衝衝趕去博物館觀展,卻悻悻然吃了「閉門羹」。在上海和國內其他一些城市,周一閉館,是博物館業內約定俗成的「規矩」。   閉館日,工作人員放假休息嗎?   展品送回庫房休整嗎?
  • 陝西自然博物館拆了?官方:放心,只是旁邊修地鐵,帶娃看恐龍不礙事的
    近日,有網友傳出一段電視塔西側附近施工的視頻,並疑問:陝西自然博物館拆了?從這段視頻中可以看到,在西安標誌性建築電視塔大圓球旁邊,挖掘機正在塔吊配合下對一個塔式建築牆體進行作業,旁邊還站了幾位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作人員。
  • 記者蹲點記錄:上海博物館忙碌的「周一閉館日」
    忙碌的「周一閉館日」  ——記者蹲點記錄上海博物館的另一種「表情」趁著周一閉館,保潔員仔細擦拭兩側夔龍紋雕花上的浮塵。  4、工作人員一絲不苟地調整展品和說明的位置。  5、借展的文物即將出庫,工作人員在進行覆核、確認。  6、閉館日,正是調整展陳的好時機。二樓展廳,工作人員在調節布展燈光,確保展品照度均勻。
  • 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 閉館50天終開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現場|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閉館50天終開館疫情之下,上海博物館在經歷50天閉館之後,終於在今天恢復開放。上午9點,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上博南門入口處,探訪恢復開放首日的上海博物館。今天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包括12家市級博物館和5家區級博物館。
  • 上海自然博物館有「馬門溪恐龍與黃河古象」,被稱作鎮館之寶!
    上海的自然博物館,有著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原來在延安東路,經歷過閉館後,將博物館搬遷去了靜安區靜安雕塑公園。這是一座世界一流的科普建築物。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人類學、地質學、天文學等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博物館。
  • 浙江自然博物館恐龍標本在日展出
    展覽現場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提供3月18日,名古屋科學館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恐龍。當日起,恐龍大移居特別展在這裡開展,現在人頭攢動,甚是熱鬧,其中也有來自浙江自然博物館館藏展品的身影。記者從仍在日本展覽現場的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處了解到,恐龍大移居是2016年由中日美三國博物館和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原創性恐龍特別展,合作單位包括中國中科院古脊椎所、浙江自然博物館和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和讀賣新聞社,以及美國新墨西哥州自然博物館等。
  • 重慶自然博物館開設「夜場」 閉館時間延長至21點
    {"title":"重慶自然博物館開設「夜場」 閉館時間延長至21點", "url":"https://www.cqcb.com/hot/2020-10-03/3078168.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hot/2020-10-03/320a7cb7a74135ae600411e7d51a072b.jpg
  • 一大批恐龍「復活」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
    ||4日夜間到5日白天,中東部地區中雨,局地大雨,其餘地區小雨到中雨。大部地區氣溫18~26℃,城口及東南部15~25℃。主城區:中雨轉陣雨,20~24℃。10月1日-11月30日,「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覽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
  • 上海博物館將實行每周一閉館,為大修改變20年不閉館慣例
    2017年1月17日下午,在一年一度的新春媒體茶話會上,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自竣工開放以來20年沒有閉過館的上博主館今年將迎來大修。大修分為兩期,今年執行第一期館內各項能級提升的工程,或將於每周一閉館,第二期工程將於幾年後上博東館竣工後再執行,屆時或將暫時閉館大修,具體何時開始會向公眾公布。
  • 上海博物館、科技館、大劇院等多場館閉館、取消新春演出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微信公眾號消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切實保障廣大觀眾和市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上海博物館決定春節期間閉館,初步閉館時間自1月24日(除夕)起至2月8日(正月十五)。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臨時閉館(今日按原計劃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將另行公告。
  • 郵票上的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恐龍篇 - 中國郵政報
    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全世界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數一數二,其英式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氣派而莊嚴,單是看其外觀,便讓拜訪者的心中升起一股對人類科學的敬仰之意。每年除聖誕節前後幾天,博物館全都免費對外開放,每月末的周五還會將閉館時間特意延遲至22點,因此,被參觀者稱為「博物館之夜」。
  • 上海博物館迎21年來首次大修 10月9日起逢周一閉館
    圖片說明:上海博物館官網也已就10月9日起逢周一閉館進行了公告說明  東方網記者張海盈9月14日報導:一邊是新搭設的腳手架,一邊是排隊等待參觀「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的遊客,細心的市民這兩天可以發現,地處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館舍周圍出現了一些腳手架
  • 新自然博物館本月全面布展 馬門溪龍不再"獨霸天下"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下周一,上海自然博物館老館將閉館。5月,新館建設工程全部結束,內部布展全面啟動;年底前,一座充滿活力、精心設計的新館即將對公眾開放。記者昨日走進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提前品味其獨特魅力。據了解,正式開放後的新自博外立面將會上演雷射秀節目,用這一獨特方式演繹生命起源的過程。
  • 上海105家博物館將免費,自然博物館等可過「奇妙夜」
    上海市作為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全國主會場,將圍繞「博物館與美好生活」舉辦系列活動。延續往年免費開放的慣例,今年將有105家博物館在5月18日——20日免費開放,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分館)等46家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延長開放至晚間9點。
  • 上海自然博物館1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遊玩攻略
    視頻:上海自然博物館19日正式對外開放。新民晚報新民網 賀信 陳意俊 攝影 剪輯 許明 蔡黃浩 航拍【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又一座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眾社會文化交流平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明天(4月18日)上午開館。自4月19日起,自博館正式對公眾售票開放。考慮遊客的期待,4月20日首個周一對外開放。此後,每周一閉館(國定假日除外)。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臨時閉館23天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臨時閉館23天 2020-06-04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博物館啟動首次大修 局部維修期間實行周一閉館
    上海博物館昨天全面啟動大修,這是該館不間斷運營21年來的首次大修。記者獲悉,局部維修期間實行周一閉館,館內展覽則按原計劃照常推出。  「按照原計劃,本來今年6月底就要啟動大修,但考慮到『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和『茜茜公主展』的大客流,博物館調整了工期,等兩個展覽結束以後再開始大規模的維修工作。」
  • 北京自然博物館恐龍展
    復原的汝陽龍骨架  2014年12月2日—2015年4月19日,38件恐龍化石及模型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營造了一個恐龍世界。這個《龍騰中原——「路易貝貝」及中原巨龍特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架——巨型汝陽龍以及著名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首次在北京亮相。  巨型汝陽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粗壯、最重的恐龍。復原後體長38.1米,頭部離地面高度達14.5米,體重可達13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