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默默堅持愛心捐助的「蘭小草」走了,帶著他未圓的夢想和深深的遺憾。而「蘭小草」身上綻放出的道德的光輝,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溫州草根慈善的代表
徐永光(南都基金會理事長):
溫州的民間慈善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具有原生態的草根性,比如大家熟悉的紅日亭,還有令人心欽佩的「蘭小草」。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是慈善的最初和本質,值得我們弘揚與保護。就像15年堅持愛心捐贈,做好事不留名的「蘭小草」一樣,很多民間好心人通過不同渠道,默默奉獻自己的愛心。如今有了網際網路,這種互助的範圍在不斷擴大,方式也越來越多,公民的急、難求助大多能得到快速和有效的解決。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行為,應該得到保護和發揚,它體現了溫州公益慈善事業的形象,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生動體現。「蘭小草」是溫州草根慈善的代表,希望溫州的慈善部門能發起以「蘭小草」命名的公益慈善基金,延續「蘭小草」的慈善事業,傳播溫州民間的慈善力量。
當然民間慈善力量也需要引導和規範,尤其是遇到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愛心捐贈,經常會面臨捐贈和受助雙方信息不對稱等情況。這就需要溫州的民間慈善志願者隊伍加入其中,及時進行信息核實,塑造溫州公益慈善的良好信譽和形象。
這樣的心地令人尊敬
何紀豪(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會長):
大門島,以前交通不方便,在這樣偏遠的地方行醫,本來就很不容易,收入也不會很高,他這樣的心地,很令人尊敬。別人捐款是賺1000萬,捐10萬,他捐款的比例,在我感受中屬於賺100萬捐1000萬。而且不求揚名,不求回報,不僅應該好好地宣揚,還應該想辦法令他永遠流傳,不要等這陣熱度過了,就消散了。
我有個建議,溫州醫科大能否把蘭小草的故事納入教材,他身上的品質,對一個醫生來說比醫術重要多了。還有各個醫院,是不是在新醫生入職教育的時候也深刻感受一下「蘭小草」的人性之光。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溫潤而澤的精神
李濤(溫籍作家、編劇):
早在幾年前,我就曾寫過一個音樂劇《尋找蘭小草》。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蘭小草」這個名字還有關於他的好人好事。
現在我終於知道「蘭小草」是誰了,特別的心痛,特別的欽佩。溫州有句老話叫「做德」,「蘭小草」代表的就是溫州人崇德向善的力量,他身上的德與善發自內心,不計名利非常純粹,與中國傳統文化,與溫州精神中的「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等觀點非常吻合。
站在溫州文化的角度來講,「蘭小草」身上有種溫潤而澤的精神,他讓世人看到溫州人不僅有「敢為天下先」的人生態度,更有崇德向善、誠信為本的道德原則。
人生的價值,不能只用金錢物質來衡量,而要看他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有多少。「蘭小草」用堅守與堅持,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帶任何功利地為慈善事業付出,這份善念和堅持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魂魄。
一個大寫的人
吳東來(鹿城區衛計局):
做好事不留名,似乎不難。但是,一諾千金,長期堅持做好事不留名就很難了。從個人來講,王珏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人。從道德層面講,「蘭小草」的這一凡人善舉,閃亮的那種光芒,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一種精神與文化。他不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續寫中華民族的文明華章,也彰顯著溫州人的人性之善,心靈之美。
應該進一步宣傳、挖掘「蘭小草」精神,使之成為倡導全社會崇尚「好人」、學習「好人」、爭做「好人」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