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天雪地觀賞一部冰天雪地的演出是什麼感受?一些有好奇心的人們—確切說是小女孩們想要知道。
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巴克萊中心,在2014年11月變身為冰雪世界,連續整整1周都在上演一場名為Disney On Ice:Frozen(冰上迪士尼:冰雪奇緣)的演出。大多數前來觀看的小女孩都穿著動畫電影《冰雪奇緣》裡主角的服飾,她們忍耐不住幾個小時都坐在觀眾席上,不時跳起來歡快呼叫,想和下面的演員一起跳舞。
過去1年內的娛樂明星,事實上就是這兩個虛擬的公主形象Anna和Elsa。《冰雪奇緣》的誕生,可能是自1994年《獅子王》出現以來,作為締造者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最為顛覆性的舉動。
這種熱潮不僅僅發生在美國。它的影響力很快波及到上映過這部電影的各個國家。如果你有個女兒,或者身邊人有的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多了兩個公主和一首循環反覆的背景歌曲Let it Go。
2013年的聖誕季,《冰雪奇緣》為迪士尼帶來了高達12.7億美元的票房收益,成為迪士尼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還拿到了當年的金球獎和兩個奧斯卡獎項。但它的吸引力遠遠沒有停留在銀幕上。比一部電影的可觀票房更加重要的是,迪士尼藉此找回了它長久以來的商業魔杖。
如果有心留意的話,你會覺得這一幕像是發生在去年,《冰雪奇緣》熱度絲毫不減,繼續成為了剛剛結束的2014年聖誕季中最受歡迎的禮物。根據美國國家零售協會的統計,兩個公主的吸引力甚至超過了歷史更為悠久的芭比娃娃。玩具製造商美泰也從中受益。沃爾瑪和玩具反鬥城分別擁有700種和300種不同類型的冰雪奇緣玩具,eBay上的一些產品已經賣斷了貨。
「不誇張地說,迪士尼創造了20世紀電影產業的商業法則,」《好萊塢的經濟法則》作者Edward Jay Epstein對《第一財經周刊》如此評論,「如果要說其中的秘密,就是它們一直靠角色授權賺錢。《冰雪奇緣》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它從衍生品中獲得的收益會遠遠超過電影本身。」
早在1929年開始,當華特·迪士尼將一個米奇形象放到寫字板上,迪士尼就已經開始產品授權,這家公司如今向生產商授權137個門類當中超過160萬種產品。米奇和公主們依然在為迪士尼源源不斷地賺錢。
2013年11月27日首映的《冰雪奇緣》至今已經在北美售出了超過300萬件服裝,這個數字大概等於北美4歲女孩的數量。電影本身也成為亞馬遜上銷量最好的兒童電影DVD。不僅如此,它還跨越了各個年齡階層,在Twitter上,有個專門形容《冰雪奇緣》的流行標籤#TheColdNeverBotheredMeAnyway(寒冷永遠不能令我困擾)#。
這種爆發式需求甚至超越了迪士尼自身的預計。位於洛杉磯附近的迪士尼樂園入口處急切地建立起了《冰雪奇緣》衍生品主題零售店,它也成為人群最為集中的地方。根據Google提供的數據,《冰雪奇緣》是過去1年中搜索最多的電影。短片《冰雪奇緣熱》很快將在3月發布,相應的百老匯音樂劇也在籌劃之中。夏季,還會出現價值5000美元的因這部電影誕生的挪威之旅—電影中的Arendelle王國,根據現實中挪威的一個小鎮Arendal命名。
對於開頭中提到的《冰上迪士尼:冰雪奇緣》的幕後製作者、長於打造冰上娛樂的家族企業Feld Entertainment來說,和迪士尼的合作最早開始於1981年。很多年前,迪士尼如今的首席創意官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就告訴過家族中三個女兒之一的Nicole,正在計劃製作一部冰雪電影。這一次,《冰雪奇緣》打破了Feld Entertainment此前所有和迪士尼合作的紀錄,首日售出25萬張演出票。迪士尼可以從這一合作中享受到10%的收益。
這個話題看來會一直持續下去,像《冰雪奇緣》的故事結局一樣,兩位公主不僅為她們的家園解除冰封,也改變了迪士尼長久以來無精打採的面孔,人們不再只是提到米奇和獅子王兩個像是博物館中的角色。過去一年,迪士尼的股價上漲了25%,市值終於超過了1500億美元。
「它看上去的確已經不是媽媽那個年代的迪士尼了,而是個年輕人、老年人都喜歡的迪士尼。」Digital Media Wire諮詢委員會成員Mike Vorhaus如此評論。
2014年10月中旬來到位於洛杉磯伯班克的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時候,這裡顯得有些冷清。這是這些創意人士一年當中最輕鬆的時刻,聖誕季上映的迪士尼年度新片《超能陸戰隊》(Big Hero 6)剛剛完成,大多數人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度假。當天晚上,迪士尼恰好利用這個空檔,邀請了很多粉絲來參觀這個非常神秘的魔力誕生地。
不僅整個動畫工作室的入口被裝飾為《超能陸戰隊》中機器人Baymax的模樣,內部場景也像是從電影中隨手剪出的一幀。這種「情景設置」是個傳統,它會伴隨每部新片的創作過程。1年之前,這裡的主旋律正是《冰雪奇緣》,強烈的代入感令人像是走入了一個微型的迪士尼樂園。
數據:迪士尼
《冰雪奇緣》的聯合導演Chris Buck並沒有休假,在向我們形容「冰雪奇緣」的轟動現象時,他也覺得「有點瘋狂」。這個1年前問世的動畫角色,仍然佔據著孩子們的世界。
早在5年前,Chris Buck就向拉塞特講述過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更早的時候,包括華特·迪士尼在內很多人都試圖改編過安徒生童話中「冰雪女王」這一原型。最終《冰雪奇緣》的這一版本是反覆琢磨的結果。「如果你看到最初的故事,你可能根本認不出它來。」Chris Buck回憶說。
在Chris Buck與聯合導演Jennifer Lee和拉塞特的不間斷溝通之中,他們希望人物形象能比過去的迪士尼角色更複雜一點。Elsa一度是邪惡的,Elsa和Anna姐妹之間情感微妙,王子並不太喜歡與人交流,親情用來替代傳統「王子一吻」的浪漫情感,這些調整都讓整部電影更為細膩,而最終也讓更多人接受。更獨立的女性氣質讓它先是獲得了成人的認可,又受到了孩子的歡迎。
Jennifee Lee曾對媒體表示,自己喜歡的迪士尼形象是灰姑娘,但她並不認為自己內心像灰姑娘,她希望創作出一個讓自己有認同感的角色。強調《冰雪奇緣》的獨特性,正是這部電影營銷上最初的重點。它看似是傳統的「公主電影」,卻因為並不完美的角色設計讓很多人找到了情感認同。「迪士尼很努力讓它適合每個人。」Chris Buck說。
適合每個人是那種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為此迪士尼得非常努力。無論從海報到預告片到電影名字,都在強烈地印證這一點。律師也並沒有幹涉主題曲在社交網絡上的傳播,讓這個故事被不斷講述。
儘管如此,任何時候對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預測都顯得徒勞。從迪士尼上一次的類似轟動迄今,已經經歷了近20年。
迪士尼歷史上常有失敗之作,雖然這在電影業司空見慣。Chris Buck此前也擔心,人們是否會為這樣一部音樂電影而走進影院。「電影工業本質上並不是好生意,它是一個需要巨額投入但收益甚微的生意。你很難預測什麼能夠成功,很多年來,我們不斷學習的正是如何規避風險。」Dean Valentine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Dean Valentine曾在1990年代擔任迪士尼電視部和電視動畫總裁。他於1988年加入這間公司,1年之後就被提升為電視部的高級副總裁。在麥可·艾斯納和卡森伯格執掌這間公司的時候,他每周都會和他們見面,當時他們被塞在一個會議室內,這也是這個公司發生很多變化的時期。但在他的印象中,除了一次幸運的對ABC的收購,囊括了ESPN這個利潤機器,迪士尼整體上陷入了顯著的迷茫時期。
2004年,迪士尼股價跌至歷史谷底,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令人失望,它的靈感似乎停留在博物館和故紙堆當中。這也讓他們感受到,歷史帶來的不僅僅都是遺產,還會產生陳舊的刻板印象。
儘管並稱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但迪士尼和其他公司相比存在顯著不同。迪士尼的高管雖然和其他大公司的同樣年長,但它們能創造出年輕一點的形象。「六大電影工作室裡邊,只有迪士尼這些年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大家都試圖改變過,MGM曾經做過音樂劇,Fox做過電影頻道。」在Epstein看來,這種對傳統的固守也鞏固了它的形象,「當你提到Fox或是派拉蒙,總要介紹一下,但是提到迪士尼,不用解釋,大家自然知道你講的是什麼。」
Epstein認為,這種「簡短對話+動作」的動畫方式非常有效,因為添加字幕非常容易,「容易在各個國家傳播」。「從一開始它就不喜歡籤約明星和買電影院,而是靠那隻米老鼠和其他卡通角色授權給玩具、書籍和報紙使用取得收入。迪士尼一直在為這個行業開拓新的規則,」Epstein評論道,「它最早創立了這種可以授權形象的電影,創立了主題公園,把電影出售給電視網,創造了視頻行業以及成功的卡通短片。」
不過,在整個1990年代,無論電影、電視還是主題樂園,迪士尼都進入了緩慢增長階段。這個品牌儘管開始蒙塵,但是人們依然熱愛它。「沒有人在意一部電影是派拉蒙或是福克斯出品的,公眾往往忽略這點,但迪士尼對孩子們來講非常不一樣。」Dean Valentine回憶說,「迪士尼動畫在很長時間內佔據主導地位,一代人就是看它成長起來的。迪士尼產品和主題樂園都和這間動畫公司關聯密切。我們一直非常在意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大概有些人覺得這種說法挺傲慢的,但事實就是如此。」
「Michael(前任總裁麥可·艾斯納)不喜歡改變,但是Bob(現任總裁羅伯特·艾格)不同,」Valentine表示,「Bob的併購之路無疑是對的一招。他本來要退休,後來又延期,這也是因為當他離開之後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繼任者。」
羅伯特·艾格上任以來,迪士尼用了近10年的時間漸漸回歸,重新創造出一個有驚人影響力的新角色。而這距離它收購另一傳奇的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已有7年時間,拉塞特的加入,成為創造力重現的開始。迪士尼自此具備了最有才華的動畫團隊。
「創造力第一,商業第二,」Valentine說,「我想這是迪士尼過去20年做得最對的一件事。皮克斯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在此之前,迪士尼已經用盡了它的創造力。而即便是主題樂園,也永遠需要內容和創造力。」
「迪士尼越來越像皮克斯,皮克斯反而開始像迪士尼。」這開始成為皮克斯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入囊中之後的一句普遍性評價。如此評價對於這家公司來說有些尷尬。因為它們都共同屬於皮克斯原來的聯合創始人、迪士尼創意總監約翰·拉塞特的掌管之下。在說服保留迪士尼品牌之後,他擔負著重振這間動畫公司的責任。
一段時間以來,這是手繪動畫和電腦動畫之間的爭奪。曾經因為主張電腦動畫被驅逐出迪士尼的拉塞特,把那些手工藝人又重新請回到工作室內。而《冰雪奇緣》中女主角Elsa用魔法建造城堡的過程,正是由50位動畫師和4000臺電腦同時完成的。
不僅在技術本身,這兩間公司長期處於一種相互獨立又彼此合作的微妙關係。在收購皮克斯之前,這家公司的電影發行也由迪士尼負責,它可以為此獲得50%的收入。這也使得《連線》對於《冰雪奇緣》的成功如此評論,「對約翰·拉塞特而言,這非常具有意義,它意味著魔力在這裡被保留了。」但對於皮克斯本身來說,2013年的一個不幸消息是它裁員67人,並推遲了一部長片The Good Dinosaur的發布。
對皮克斯收購的真正價值在《冰雪奇緣》身上充分體現出來。Valentine對角色的理解是代表著「和每代人之間的關聯」。「迪士尼一直倚賴於它的角色,它需要為每代人製作新的角色。它為這一代人製作了冰雪奇緣,這是非常女性化的視角,音樂上也更現代。如果《冰雪奇緣》做得不好,迪士尼什麼都得不到。」他說。
成功收購皮克斯之後,影迷們似乎更加放心將漫威和盧卡斯交付給它。迪士尼和漫威出品的《銀河護衛隊》在全球收穫了7.72億美元的票房。在未來3年,迪士尼打算推出21部大製作影片。
迪士尼開始進入盈利的黃金時代。迪士尼主席和執行長羅伯特·艾格認為過去一年是「這間公司歷史上表現最好的一年」,「連續第四年破紀錄表現」。
迪士尼麾下的這些角色就像畫廊籤約的藝術家,對它們的精心維護為這間公司衍生中更多商業和創造力上的可能性。考慮到2015年將會是《星球大戰7》《復仇者聯盟2》以及人們等待了很久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新作Inside Out的發布之年,以及迪士尼已經宣布在2017年6月16日發布第四部由拉塞特導演的《玩具總動員》電影,它在未來幾年的表現顯然值得期待。
「《冰雪奇緣》的確非比尋常,很快就會有續集。它會成為一架利潤機器。這也是迪士尼的榮耀,」Valentine說,「它比我在的時候要成功得多。」
Valentine認為,迪士尼動畫最適合的定位是「做最好的家庭動畫片」。《冰雪奇緣》在這一點上超過了此前所有電影,它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強烈反響。「你可以做一部像《裡約大冒險》那樣的成功之作,但是它不會像《冰雪奇緣》這樣強烈地激發個人情感。」
可以說,迪士尼終於再次借《冰雪奇緣》回到家庭娛樂的狀態中了。
對於風險巨大的電影業,劇情可能隨時發生轉折。《冰雪奇緣》至少將迪士尼推上了一條長長的溼滑雪道。羅伯特·艾格將它稱為迪士尼的前五位重要角色,並期待「充分開發它的潛力在未來……至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