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ACL Fellow名單出爐!繼王海峰、李航之後,又有兩位華人學者當選!

2021-02-25 AI科技評論

作者 | 陳大鑫

近日,2020年度ACL Fellow 名單出爐!

香港科技大學馮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黃錦輝教授兩位華人學者當選,成為繼百度CTO王海峰、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航之後ACL史上第六/七位當選的華人Fellow。

自然語言處理(NLP)素有「人工智慧皇冠上的明珠」盛譽,而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ACL 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國際學術組織,成立至今已有 58年歷史,會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世界最高水平,ACL 會士(ACL Fellow)則是授予在本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ACL會員的一項傑出榮譽。

當地時間11月26日,ACL 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20年度的ACL Fellow名單,共計 9 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有兩位,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馮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黃錦輝教授 ,他們二人也由此成為ACL史上第六/七位當選的華人Fellow。

此外,今年新入選的 ACL Fellow 還包括Openstream, Inc. Philip Cohen、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Iryna Gurevych教授、史丹福大學Dan Jurafsky教授、亞琛工業大學Hermann Ney教授、馬裡蘭大學Philip Resnik教授、薩塞克斯大學Donia Scott教授、華盛頓大學Noah Smith教授。

以下AI科技評論對馮雁教授黃錦輝教授二人做簡單介紹.

馮雁(Pascale Fung) |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馮雁,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人工智慧研究中心(CAiRE)主任、中央美術學院訪問教授、IEEE Felllow(以人機互動的貢獻當選)、ISCA Fellow(對口語人機互動的跨學科領域的重大貢獻」、SIGDAT前主席。她與人共同創立了人類語言技術中心(HLTC)。她也是香港科技大學女教師協會的創始主席、全球未來理事會(世界經濟論壇智囊團)專家。她是IEEE信號處理協會的理事會成員、IEEE工作組的成員,負責制定IEEE標準-人工智慧組織治理的推薦實踐。其研究團隊在ACL、NeurIPS等大會、研討會上獲得了多個最佳論文獎和傑出論文獎。

馮雁教授出生於上海,父母是專業畫家,但是在她小時候對科幻小說感興趣的時候,就發現了人工智慧這一令人著迷的領域。如今,她的研究興趣在於構建可解釋和能理解人類的智能系統。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的特定研究領域是使用統計建模和深度學習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口語系統、情感識別以及其他AI領域。

馮雁教授於1997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她曾在AT&T貝爾實驗室、日本京都大學和法國巴黎中央大學做過研究工作。馮雁教授精通歐洲和亞洲七種語言,對多語言語音和自然語言問題特別感興趣。

她曾擔任計算機語音和語言、IEEE/ACM音頻、語音和語言處理事務、ACL事務、IEEE信號處理信函事務的主編和副主編。還曾擔任六年的IEEE信號處理協會語音和語言技術委員會(SLTC)委員。

 ACL Fellow獲選評語:

為統計NLP、可比較(comparable )語料庫,以及構建能夠理解和理解人類的智能系統做出重要貢獻。

黃錦輝Kam-Fai Wong)|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黃錦輝,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外務)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 ,博士就讀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曾擔任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聯合會(AFNLP,2015-2016)主席,中國語言計算機學會CLCS理事會主席(2015-2017)、2018年入選中國人工智慧學會(CAAI)智庫專家名單(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別專家)。黃錦輝教授的研究興趣集中在中文計算、資料庫和信息檢索上。他在這些領域的不同國際期刊、國際頂級會議上發表了250多篇技術論文。他是ACM的會員,IEEE高級會員以及BCS(英國)、IET(英國)和HKIE的院士。他是ACM亞洲語言處理事務(TALIP)的創始主編,並擔任《國際計算語言學與中國語言處理雜誌》的副主編。他是NDBC 2016、BigComp 2016、NLPCC 2015和IJCNLP2011的聯合主席、財務主席、SIGMOD 2007以及lJCNLP 2006的PC聯合主席。他還是許多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成員。

黃錦輝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的先鋒,並致力將創新科研成果商品化。早於90年代,黃教授憑著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研究,研發了首個電子中文報社——「慧科搜索」(Wiser),為傳媒界廣泛提供人工智慧服務,成為報章數碼化先驅。近年,他領導的團隊憑藉其「面向『兩文三語』的大規模社交媒體檢索與理解平臺研製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教育部頒授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系統能在港、澳、臺和內地使用的繁簡體中文、英語、粵語混雜的網絡環境中,快速搜尋指定的相關社交媒體信息,有助促進網際網路信息安全及跨境電子商務等產業。黃教授於2011年獲香港行政長官頒授榮譽勳章。

ACL Fellow獲選評語:

「對社交媒體處理,特別是中文信息檢索、opinion挖掘、microblog處理和謠言檢測做出重大貢獻。"

歷屆華人 ACL Fellow

自ACL學會2011年開始評選 ACL Fellow 以來,ACL學會共迎來了66位會士,但包括今年入選的馮雁教授和黃錦輝教授在內僅有7位華人學者,其餘5位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吳德愷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偉道教授、谷歌高級研究科學家林德康和百度CTO王海峰博士、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航博士。

2011年ACL Fellow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吳德愷教授

吳德愷,香港科技大學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多倫多大學博士後,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研究員、曾在貝爾實驗室任訪問學者、還曾擔任過EMNLP-2004的聯合主席。吳教授是 AI Journal副主編、《Machine Translation and Journal of 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 編委會成員、ACL執行委員。2011年吳德愷教授當選為 ACL Fellow,其成就是「較早將中文分詞方法用於英文詞組的分割,並且將英文詞組和中文詞在機器翻譯時對應起來」。

ACL Fellow獲選評語:

對機器學習和反向轉換文法做出的突出貢獻,從而將句法和語義模型整合到統計機器翻譯範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吳德愷教授與今年剛剛入選的馮雁教授為夫妻關係。

2012年ACL Fellow 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黃偉道教授

黃偉道,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務特聘講席教授,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他的研究重點是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精通於語義處理和語義語料庫的開發。他曾在SIGIR 1997 和 EMNLP 2011上獲得過最佳論文獎,並擔任過 EMNLP 2008、ACL 2005 和 CoNLL 2004 大會程序委員會的共同主席。

黃偉道教授於2012 年當選為 ACL Fellow。

2013ACL Fellow 林德康教授

林德康,教授,奇點機智聯合創始人兼 CTO,曾任加拿大 Alberta 大學計算機教授、Google研究院高級管理科學家,是Google搜索問答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 林德康作為主要發明人申請了多項美國專利,在自然語言處理及理解領域發表 90 餘篇論文,被引用 14000 餘次,並多次擔任計算語言最高學術機構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 ACL 的領導職務,包括:ACL 2002 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ACL 2011 大會主席、ACL 北美分會執行委員等,並於2013年當選ACL Fellow。

2016ACL Fellow 百度CTO 王海峰

王海峰,百度CTO,整體負責百度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安全等技術和生態,以及智能雲、地圖、輸入法等業務。並曾創始了百度語音、圖像、推薦及個性化、深度學習、度秘等多個技術方向。王海峰於2013年出任 ACL 主席(President),是ACL五十多年歷史以來首任華人主席。另外在他的大力推動下,ACL 學術年會於 2015 年登陸北京,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2018年7月,王海峰還曾出任ACL亞太分會AACL創始主席。王海峰還在多個國際學術組織、國際會議、國際期刊兼任各類職務。王海峰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五項,均為第一獲獎人。2017年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是唯一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的獲獎人。2018年獲得首個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並當選為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榮獲2020年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016 年,王海峰當選 ACL Fellow,成為了首位獲此榮譽的中國大陸科學家。

ACL Fellow獲選評語:

「王海峰在機器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和搜尋引擎技術領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取得了傑出成就,並對ACL 在亞洲的發展也做出了卓越貢獻。」

2019年ACL Fellow 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航

李航博士,現任字節跳動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監,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客座教, IEEE Fellow、ACM傑出科學家、CCF 高級會員,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檢索、自然語言處理,統計機器學習及數據挖掘。曾先後出版兩版《統計學習方法》,其第一版被大家稱作小藍書,對於機器學習入門者而言是經典之作,備受學術界和業界好評。

李航博士一直活躍在學術領域,曽出版過三部學術專著,並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和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包括ACL、EMNLP、NeurIPS、ICML、SIGIR、SIGKDD、AAAI、IJCAI、WWW、WSDM等。

2019年,李航博士成為ACL史上第2位當選Fellow的大陸科學家。

ACL Fellow獲選評語:

「他對信息檢索,特別是排序學習做出了基礎性貢獻,在深度學習和對話生成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並且促進了中國自然語言處理(NLP)的發展和商業化。」

參考連結:https://www.aclweb.org/portal/content/acl-fellows-2020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直播間預約,避免錯過精彩分享!

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準時收到AI科技評論的推送。為了第一時間收到AI科技評論的報導, 請將「AI科技評論」設為星標帳號,以及常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焦點

  • 2019 AAAI Fellow名單出爐:羅傑波、劉歡兩位華人學者入選(附完整...
    新智元報導 來源:AAAI編輯:木青【新智元導讀】日前,AAAI在其官方推特上公布了2019 Fellow名單,在新當選的7位學者中,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羅傑波和劉歡,這兩位華人學者在12月初也入選了2018年ACM Fellow。
  • ACM Fellow 2018 名單出爐,6名華人學者入選
    入選名單公布,56 名學者當選。其中,史丹福大學的李飛飛教授等 6 名華人學者入選。ACM Fellow 則設立於 1993 年,用於表彰在計算領域有「突出貢獻」(「exceptional contributions」) 的引導者,其成員數目只佔整個計算機協會的 1%。目前,ACM 在全球有超過 10w 名成員,但是入選 ACM Fellow 的只有 500 多名,他們都是在計算和信息技術的某些領域從業五年以上,並取得了傑出成就的精英。
  • MICCAI 2020 正式舉辦:沈定剛當選 MICCAI Fellow,影像計算華人首位
    近日,MICCAI 2020在線上正式舉辦。大會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由中科院計算所周少華教授擔任,這是繼蔣田仔(2010)、沈定剛(2019)、劉天明(2019)、周翔(2019)等極少數人之後,MICCAI又一名華人大會主席/程序主席。
  • 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當選ACL Fellow,中國大陸第一人
    ACL,國際計算語言學會,是計算語言學領域殿堂級的學術組織,從第一屆年會發起迄今已經有2011年開始,ACL開始以一年平均4-5個的速度評選會士,ACL Fellow的頭銜是對NLP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最高的認可。
  • 2020AAAS Fellow增選名單公布 華人學者熊輝教授入選
    2020AAAS Fellow增選名單公布 華人學者熊輝教授入選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7:24:52 來源:前瞻網
  • 2019 IEEE Fellow名單曝光,90多位華人入選,大陸學者33位
    近百名華人當選,其中中國大陸學者為33位,中國大陸高校共有27位科學家,涉及17個一流高校。對比2018年中國大陸17名學者當選,33位是個不小的成績。2017和2018公布的當選名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基本都是傑青、長江學者和千人計劃引進人才等各領域知名科學家。與IEEE Fellow 2018不同的是,IEEE Fellow 2019,中國有6位企業研究員入選。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雖然IEEE Fellow2019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2018年IEEE董事會會議已於11月召開,已有部分入選名單流出,其中共有 41 位華人入選,其中國內高校共有 21 位入選華人,工作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
  • 18位華人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174名學者當選,其中含華人學者18位。據統計,戴黎明、張鋒等18人當選,大部分人均本科畢業於國內院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然而現工作單位來看,只有少部分的人在國內高校就職,反映出優秀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
  • 2021年IEEE Fellow放榜!超70位華人當選,熊輝當選 AAAS Fellow
    【新智元導讀】今天,2021年IEEE Fellow名單公布,一共新增282名Fellow,超過70位華人學者當選(名單為不完全統計)。AAAS也公布了本年度增選Fellow名單,共計489人,與AI關係密切的信息、計算與通訊學部有24人入選,華人學者熊輝教授當選。
  •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6:51:02 來源:前瞻網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今日,IEEE正式公布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新晉 Fellow名單中共有282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75位。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三
  • ACL 2019最佳論文出爐:華人團隊包攬最佳長短論文一作
    郭一璞 安妮 邊策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ACL 2019最佳論文新鮮出爐了。△ 來自ACL 2019官網而在所有國家中,投稿最積極的是在中國和美國的學者,各自投了超過800篇論文,但是考慮到許多中國AI領域的學者都是在美國讀書,許多篇論文一作雖然是美國高校,但都是中國人,所以中國人對ACL的熱情是最高的。
  • 4名中國學者當選!2020歐洲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有來自世界範圍內的361位學者當選。其中四名中國學者當選,熱烈祝賀這四位!成秋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數學地球科學家,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劉俊國,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理事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2020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哪些中國學者入選?
    年IEEE Fellow名單。此次新增282名Fellow,其中近80位華人學者入選,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的學者37人。 這37人囊括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和機構的學者。
  • 東大這位教授當選2020年IEEE Fellow!
    東大這位教授當選2020年IEEE Fellow!年新晉 Fellow 名單。在新增名單中共有 282 位學者入選,其中 79 位華人學者(佔總人數的28%),來自中國的學者有 37 位。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李世華教授入選!李世華簡介李世華,男, 1975年12月生,中共黨員。1995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8年碩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化所, 2001年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專業,其後留校至今。
  • IEEE Fellow 又增一位華人學者,中科院自動化所王亮研究員當選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雖然 IEEE Fellow 2019 評選結果還未出爐,但雷鋒網獲悉,IEEE Fellow 又增一名華人入選。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譚鐵牛院士於 2004 年當選 IEEE Fellow,王亮博士是中心第二位入選 IEEE Fellow 的研究員。
  • 2016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名單出爐:華人面孔知多少
    2016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名單出爐:華人面孔知多少 曹檸 2016-04-21 10:14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AAAS Fellow名單揭曉!多位華人入選
    2020 年 11 月 25 日,美國科學促進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發布了2020年度新一屆「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s)名單。球共計 489 人入選,多位華人學者入選。
  • 25位華人學者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在新當選的248名會士中,有25名是華人科學家。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成立於1899年,是世界第二大物理學組織,是一個非牟利科教組織,致力通過學術刊物、會議及推廣活動,探究並弘揚物理學,在全球約有四萬多會員。 美國物理學會每年增選新會士,人數不超過其會員人數的千分之五。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