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太難懂,「嬰語」也有四六級,家長考過才能輕鬆帶娃

2020-12-23 小C媽媽育兒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剛剛晉升為新手媽媽一名,但是寶寶的"嬰語",快讓父母抓狂!"一個月的時候就哭,兩個月就鬧,三個月晚上不肯睡覺!有的時候,真的好想把那小東西塞回去!"

新生兒到一歲多的寶寶就難帶,每個新手父母都會被折磨的抓狂!自從寶寶呱呱落地,用最嘹亮的聲音宣告自己的來臨,自後的每一個哭聲和吵鬧都是對於父母出了一串難解的"摩斯密碼"!

孩子的語言太難懂,只會用肢體語言和苦鬧的"嬰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新手爸媽往往都是一頭霧水。

確實,嬰語也有四六級,父母也要做好過級的準備,才能輕鬆帶娃不費力。

寶寶的語言太難懂,我們先來了解孩子不同的"嬰語"階段!

人類是群居語言類動物,我們每個人都對交流非常的渴望和重視。雖然嬰幼兒還沒有發育完成,但是他們會表現出不同的行動讓父母了解他們的需求。父母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寶寶各個階段的語言發展特點,來輔助孩子的成長。

0至2個月: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身邊的聲音很敏感;喜歡交流,並且會辨別和回饋。寶寶會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和樣子,面對父母的逗趣會發出"哼哼"的回應。

而且會有不同的哭聲展現,想吃了還是困了,又或者是尿了,只要媽媽仔細聽就會發現的。

媽媽這個時候要多多和寶寶面對面交流,可以誇張童真一點,耐心一點體會寶寶的"嬰語"。用眼神給孩子鼓勵和愛,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愛和安全感。

2至6個月:父母會發現,開心歡喜的時候孩子會發出a、o、e等元音;有時還會夾雜這k的聲音,和媽媽咿咿呀呀的談心。不過在不開心的時候就會發出n、m、p的音,引起父母的注意。

對於熟悉的聲音和詞語會非常的敏感,媽媽會發現,當喊寶寶的小名時,他會立馬轉過頭來看。

四個月左右,孩子在開心的時候會尖叫,到六個月的時候就會發出"ma、ba"等聲音。

7至12個月:孩子已經可以很清晰的發出"da、ma、ba、"的聲音,再到8月大就可以輕鬆的蹦出"麻麻、粑粑"的讓父母開心的聲音啦。

十月大就會愛去模仿他所聽到大人的聲音,再大一點還會特意模範小動物的叫聲來逗你們笑。

他們已經能夠聽懂簡單的指令,問鼻子在哪裡會指給你看,說拜拜會揮手,贊同的時候會點頭。

孩子的每一個嬰語都是有含義和原因的!

寶寶想覺覺了玩著看著,寶寶的眼神開始渙散,不再那麼有活力,不再專注於他喜歡的東西,將頭埋在媽媽的懷裡不理睬他人,還時不時打個哈欠。那麼,媽媽們就要帶孩子去睡覺了,寶寶可是困了!

寶寶要便便或噓噓在寶寶想要噓噓的時候,他通常都是會咧嘴或者是上唇緊緊含著下唇;但是如果孩子是小臉憋得通紅,眉筋突起,還發出嗯嗯的聲音,這就明顯的寶寶在拉臭臭的表現。最好可以及時發現就可以給他把臭臭,不然又得收拾臭臭的紙尿褲。

寶寶餓了或飽了用手指碰一下孩子的面頰和嘴唇,你會發現他會下意識的面向你還會做出吮吸的動作,急急忙忙的尋找食物的小樣子,這就說明孩子餓了。

但孩子將頭轉去一邊,將奶瓶推開,,一副四肢鬆弛的放鬆模樣,孩子多半是吃飽了,躺著享受呢,就不要在強迫孩子再去吃了。

寶寶委屈難受了當寶寶癟起小嘴,這可是寶寶要開始哭鬧的節奏,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那裡不舒服,有可能什麼磕著他,尿布沒貼好,或者希望有人能夠陪他玩而已。

總之,他還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並安慰自己的情緒。

寶寶被嚇到了當孩子處於驚恐中,眼睛會大大瞪起來,像是被停止了似的;小手和臉會輕輕顫抖,隨之就會是撕心裂肺的哭嚎。

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並且調節這類讓他害怕的情緒,媽媽要柔聲安撫他,溫暖的懷抱和舒緩的動作都能很好的安撫他們。

父母如何過"嬰語"四六級?從三個方法開始!

停下來當孩子做出你無法解讀的難懂的"嬰語"時,父母先要深呼吸不能著急,平靜下來。不要一看見孩子哭鬧和扭動,就手足無措。

這個時候父母要保持冷靜清晰的大腦思維,哭是每個寶寶的表達方式,他只會這一種交流方式,他是想和你傳達信息而不是讓你緊張的。

仔細觀察發現接下來,父母就要當一回福爾摩斯了,仔細聽一聽孩子的哭聲,觀察肢體語言,查看一下周圍的環境;根據有限的"線索"查探出來,給出最準確的判斷。

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地發現孩子笑的原因,並和他做互動,會極大的激發孩子再次發出大笑。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理解的和愛的。

比如父母可以摸摸孩子的小腳丫,拉拉他們的小手,貼貼寶寶柔嫩的臉頰;並且微笑的注視著孩子,最好還能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懷抱,孩子感受到鼓勵,會笑的更加的奔放。

寶寶受到委屈時,父母要柔聲安慰,成保護狀給孩子安全感。"不怕,不怕哦,沒什麼好怕的是不是,媽媽在這裡呢!""這個小貓咪真可惡,嚇到我們的寶寶,媽媽去打它!"

父母需要和孩子多多互動,仔細觀察孩子給我們的信息,順藤摸瓜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排除法這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父母一開始推斷的思維;一項一項的排除。寶寶是尿了?渴了?餓了?還是拉臭臭了?

要知道寶寶也是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的,只要生理需求都滿足了,孩子都會很乖的。父母在排除了一個個的選項,總會有驚喜的發現。

第一步要檢查的就是孩子的尿布,如果是乾淨的,媽媽就要回想寶寶吃了有多久了,估算一下是不是餓了;如果實在找不到,那麼孩子可能被什麼嚇到了。父母就要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

也有可能,孩子覺得躺在床上實在是太無聊了,父母可以抱著孩子適當的到外面曬曬太陽,看看不同的景色,讓孩子驚嘆原來世界這麼大。

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放任孩子哭泣,覺得不能一哭就去哄,會將孩子寵壞的,其實寶寶那麼小,當然是要來寵愛的呀。

當然了,每個寶寶都存在差異,我們很難用統一的相同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去解讀孩子的每一次哭泣和吵鬧。但是母子連心,父母和孩子總是親近的,特別是每天都時刻和年幼的寶寶待在一起的媽媽,會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語言其實並不難懂,不要想的太複雜了,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去思考,放慢腳步,就會發現許多你以前不曾發現的。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常說的五種「嬰語」,讀懂後帶娃更輕鬆,寶媽能分出來幾個?
    家長在解讀孩子的語言時,可以採用特蕾西·霍格提出的:SLOW策略執筆:嬉武編輯:嬉武定稿:楠楠新手父母在面對眼前這個剛出生的「小天使」時,內心除了喜歡,更多的是手忙腳亂因為沒有育兒經驗,再加上小寶寶很小,也不會告知爸爸媽媽自己的感受,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家長總是顯得手足無措。其實父母別看小嬰兒年紀小,又不會說話,但他們對於自己的一些小想法也是會用「嬰語」來表達的,作為寶媽的你到底能分出來幾個呢?
  • 英語可以不會,但「嬰語」卻要懂,這是和娃溝通的第一步
    她說:「小嬰兒也太難帶了吧?整天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說啥,還一個人傻樂呵。」雖然朋友嘴上是吐槽寶寶的話語,但是臉上分明是在笑著。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第一次帶孩子本來就沒經驗,寶寶還不省心,咿咿呀呀的亂動、哭泣、小臉通紅。寶寶不像大人,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 新生寶寶需求多,讀懂「嬰語」,「菜鳥」父母才能擺脫憂慮
    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麗麗就帶著小寶寶下樓散步,順便去小區附近的幼兒園接哥哥放學,看著麗麗帶著一兒一女,鄰居阿姨們真是羨慕,也心疼說兩個孩子多難帶啊。媽媽們都知道,帶孩子是個既開心又累心的事,看著孩子什麼也不會說,只會哇哇大哭的時候,家長們有時真是束手無策。
  • 帶娃辛苦是因你不懂這些「嬰語」?了解嬰兒的語言,讓你輕鬆帶娃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帶孩子真的是現在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很多新晉的寶媽來說。因為之前都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帶孩子的時候就難免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無論怎麼做都沒有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
  • 學會「嬰語」讓你帶娃更輕鬆
    寶寶從出生到牙牙學語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小寶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但一些行為和動作是在向媽媽傳遞著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一個有心的媽媽能夠讀懂以下寶寶的這些「嬰語」,照顧寶寶也會變得更輕鬆!
  • 讀懂「嬰言嬰語」
    但這些看似變化無常的情緒,其實都是寶寶們獨有的語言,只要家長讀懂寶寶這些「嬰言嬰語」,就能快速掌握帶娃秘籍。菲菲和很多寶媽一樣,剛開始帶娃時,常常被寶寶搞得一頭霧水,根本摸不清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看見寶媽帶娃自有一套,菲菲的媽媽也算是放下了心。很多寶媽通過和寶寶相處,都總結出了一些帶娃的經驗。
  • 新手媽媽學嬰語:嬰語寶典在這裡,「單詞表」來幫忙!
    帶你走進嬰兒的語言世界。傾聽寶寶的聲音,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睡眠習慣,輕鬆愉快的育兒!啼哭(cry)是寶寶不學自通的一門語言【嬰語】除了寶寶誕生時的那聲啼哭讓人安心,往後照顧的日子裡每一聲啼哭都牽動著父母的心。
  • 家長帶娃「投機取巧」,給孩子看電視覺得帶娃輕鬆,其實害了孩子
    媽媽帶娃偷懶,讓孩子安安靜靜看電視朋友小可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自己悠悠閒閒的看手機吃水果,快一歲的寶寶自己坐在地毯上看電視。兩人明面上互不幹擾,我吃我的,你看你的,一片歲月靜好。娃也不用帶,讓她自己安安靜靜看電視,能看小半天。
  • 解密嬰語,帶你了解寶寶哭聲裡的秘密
    那時候的家長們不懂什麼科學育兒。老一輩兒的人都說那是孩子看見了什麼不該看見的東西,於是晚上經常聽到媽媽罵罵咧咧地喊讓我死去的奶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因為手術疼痛得不能動的媽媽只能用雙手將弟弟舉起來,罵一會兒,弟弟就變得安靜了許多,甚至能在空中媽媽的手裡安靜地睡著。現在親貝網小編想想,弟弟更多應是缺乏安全感想要媽媽抱了,可惜那時候家長們並不太懂。
  • 寶寶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聽和說」,輕鬆養出小小演說家
    >這個階段的寶寶聽覺逐漸增強,逐漸掌握咿咿呀呀的「嬰語」,為今後的語言發展做準備。由於生理髮育不完善,孩子對語言的接受能力遠不及成年人,所以家長說話用詞不規範、太複雜、語速太快或者晦澀難懂,都會導致孩子反應不過來,對學說話產生厭倦,從而出現寶寶說話語音不準確、不愛說話等情況出現。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儘量把語速放慢,採用簡單的語言,吐字清晰,說完之後觀察孩子的反應。
  • 我「嬰語」十級,你幾級?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
    人類幼崽真是世界上最奇妙、最難懂的生物了。但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那就真是世界的終極,半頹的巴別塔,文明中的亞特蘭蒂斯……太難懂了!以哭聲、表情和動作等肢體語言為主,如果家長正處於非常焦慮、慌亂的狀態,可能就注意不到這些關鍵信號,也就無法正確解讀寶寶想傳達的信息
  • 「嬰語單詞表」80後熱捧 「baba」不是「爸爸」
    追捧  《嬰語單詞表》受80後父母熱捧  「嬰語單詞表」是個什麼樣的東東?在網上,小珊找到了數千條有關「嬰語單詞」的連結,詳細列舉了17個寶寶最容易被家長誤解的詞彙。  比如說,嗆奶不是挑嘴,是因為寶寶胃功能沒發育健全;哭鬧不是餓了,而是渴望愛撫等。
  • 「嬰語」四六級考試,看你能不能通過考試?
    剛出生的寶寶都不會說話,他們只能通過臉上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向你表達意思,比方說孩子在抓癢,孩子臉蛋憋得通紅,寶寶神情呆滯,一會揉眼睛,一會揉鼻子,這些都是有故事的,不管是高興還是生氣,又或者哪裡不舒服,他都會通過一舉一動來反映給家長,那麼,就要看父母有沒有接收到寶寶的訊息了,下面這些寶寶的嬰語你都聽得懂麼?
  • 新手父母必過的「嬰語」四六級,你到達幾級了呢
    只要媽咪細心觀察,嬰兒會向你表達他的一舉一動,也就是「嬰語」,以下這些嬰語,80後的爸爸媽媽,你們懂得嗎?嬰語四:小屁股溼溼的,真不舒服睡醒或吃奶後,寶寶突然癟起小嘴兒,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隨即啼哭起來,哭聲不太大,哭時沒有眼淚,兩條小腿一個勁地蹬被子。嬰語正解:「媽媽,我尿尿了,小屁股溼溼的,真不舒服,快來給我洗洗換換吧。」
  • 當我們聽到孩子的「嬰語」時,預示的是孩子語言的發展需求
    本文為Leo李老師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說著流利「嬰語」的孩子-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兩個大概不到一歲的嬰兒,坐在嬰兒車裡,兩個嬰兒車並在一起,兩個孩子手牽手,然後咿咿呀呀的相對著在笑,鏡頭記錄了兩個孩子大概幾十秒的時間
  • 美國媽媽為什麼帶仨娃都不累?學會這四招你也能輕鬆帶娃
    前言在美國家庭中,家裡有兩三個孩子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作為美國媽媽,她們是如何做到既能輕鬆帶娃又能照常工作,並且還能每天打扮的光鮮亮麗去參加各種活動呢?她們都有哪些輕鬆帶娃的經驗呢?有一位在美國教中文的冀小鹽老師,發現美國寶媽帶娃大都比較輕鬆自如。她通過和學生家長的交談後得知,原來美國寶媽帶娃是有竅門的。
  • 用好這幾招,新手媽媽輕鬆帶娃
    用好這幾招,新手媽媽輕鬆帶娃下面小編就為新手媽媽們推薦幾種簡單操作的方法,讓你們輕鬆帶娃。學會使用育兒書《育兒大百科》或者《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育兒百科》全名《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據說是美國寶媽人手一本的育兒指南。
  • 不知道孩子哭什麼?父母巧用SLOW技巧,讀懂嬰語背後的秘密
    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嬰語」?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困了、餓了,這就經常讓作為新手的父母不知所措。其實,摸透孩子的脾氣,聽懂他表達的語言,對於父母來說十分重要。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嬰語」, 真正地傾聽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相信讀了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在育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 xswl, 這些爸爸的帶娃方式長在了我的笑點上
    看得出來,這個爸爸平時和女兒相處起來是很愉快輕鬆的,女兒也很享受和爸爸的「小打小鬧」,雖然在作文裡只寫媽媽的愛,但爸爸早已經成為她心目中的好「玩伴」了。其實,只要爸爸們多創造一些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和場景,多和孩子玩耍,也能輕鬆俘獲孩子的心,成為孩子心中的cool daddy。
  • 家長輕鬆孩子高興 暑假流行「組團」帶娃
    眼下,孩子放假大人上班,忙壞了不少爸媽,尤其是二孩家庭,「誰帶娃」總是讓父母們傷透了腦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暑假,兩三個或多個家庭自發的「組團」式帶娃模式在我市悄然流行。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組成小團體,在周末或假期一起照顧幾個孩子的學習和課外活動。這種「組團」育兒模式,受到年輕一代父母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