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剛剛晉升為新手媽媽一名,但是寶寶的"嬰語",快讓父母抓狂!"一個月的時候就哭,兩個月就鬧,三個月晚上不肯睡覺!有的時候,真的好想把那小東西塞回去!"
新生兒到一歲多的寶寶就難帶,每個新手父母都會被折磨的抓狂!自從寶寶呱呱落地,用最嘹亮的聲音宣告自己的來臨,自後的每一個哭聲和吵鬧都是對於父母出了一串難解的"摩斯密碼"!
孩子的語言太難懂,只會用肢體語言和苦鬧的"嬰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新手爸媽往往都是一頭霧水。
確實,嬰語也有四六級,父母也要做好過級的準備,才能輕鬆帶娃不費力。
寶寶的語言太難懂,我們先來了解孩子不同的"嬰語"階段!
人類是群居語言類動物,我們每個人都對交流非常的渴望和重視。雖然嬰幼兒還沒有發育完成,但是他們會表現出不同的行動讓父母了解他們的需求。父母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寶寶各個階段的語言發展特點,來輔助孩子的成長。
0至2個月: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身邊的聲音很敏感;喜歡交流,並且會辨別和回饋。寶寶會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和樣子,面對父母的逗趣會發出"哼哼"的回應。
而且會有不同的哭聲展現,想吃了還是困了,又或者是尿了,只要媽媽仔細聽就會發現的。
媽媽這個時候要多多和寶寶面對面交流,可以誇張童真一點,耐心一點體會寶寶的"嬰語"。用眼神給孩子鼓勵和愛,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愛和安全感。
2至6個月:父母會發現,開心歡喜的時候孩子會發出a、o、e等元音;有時還會夾雜這k的聲音,和媽媽咿咿呀呀的談心。不過在不開心的時候就會發出n、m、p的音,引起父母的注意。
對於熟悉的聲音和詞語會非常的敏感,媽媽會發現,當喊寶寶的小名時,他會立馬轉過頭來看。
四個月左右,孩子在開心的時候會尖叫,到六個月的時候就會發出"ma、ba"等聲音。
7至12個月:孩子已經可以很清晰的發出"da、ma、ba、"的聲音,再到8月大就可以輕鬆的蹦出"麻麻、粑粑"的讓父母開心的聲音啦。
十月大就會愛去模仿他所聽到大人的聲音,再大一點還會特意模範小動物的叫聲來逗你們笑。
他們已經能夠聽懂簡單的指令,問鼻子在哪裡會指給你看,說拜拜會揮手,贊同的時候會點頭。
孩子的每一個嬰語都是有含義和原因的!
寶寶想覺覺了玩著看著,寶寶的眼神開始渙散,不再那麼有活力,不再專注於他喜歡的東西,將頭埋在媽媽的懷裡不理睬他人,還時不時打個哈欠。那麼,媽媽們就要帶孩子去睡覺了,寶寶可是困了!
寶寶要便便或噓噓在寶寶想要噓噓的時候,他通常都是會咧嘴或者是上唇緊緊含著下唇;但是如果孩子是小臉憋得通紅,眉筋突起,還發出嗯嗯的聲音,這就明顯的寶寶在拉臭臭的表現。最好可以及時發現就可以給他把臭臭,不然又得收拾臭臭的紙尿褲。
寶寶餓了或飽了用手指碰一下孩子的面頰和嘴唇,你會發現他會下意識的面向你還會做出吮吸的動作,急急忙忙的尋找食物的小樣子,這就說明孩子餓了。
但孩子將頭轉去一邊,將奶瓶推開,,一副四肢鬆弛的放鬆模樣,孩子多半是吃飽了,躺著享受呢,就不要在強迫孩子再去吃了。
寶寶委屈難受了當寶寶癟起小嘴,這可是寶寶要開始哭鬧的節奏,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那裡不舒服,有可能什麼磕著他,尿布沒貼好,或者希望有人能夠陪他玩而已。
總之,他還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並安慰自己的情緒。
寶寶被嚇到了當孩子處於驚恐中,眼睛會大大瞪起來,像是被停止了似的;小手和臉會輕輕顫抖,隨之就會是撕心裂肺的哭嚎。
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並且調節這類讓他害怕的情緒,媽媽要柔聲安撫他,溫暖的懷抱和舒緩的動作都能很好的安撫他們。
父母如何過"嬰語"四六級?從三個方法開始!
停下來當孩子做出你無法解讀的難懂的"嬰語"時,父母先要深呼吸不能著急,平靜下來。不要一看見孩子哭鬧和扭動,就手足無措。
這個時候父母要保持冷靜清晰的大腦思維,哭是每個寶寶的表達方式,他只會這一種交流方式,他是想和你傳達信息而不是讓你緊張的。
仔細觀察發現接下來,父母就要當一回福爾摩斯了,仔細聽一聽孩子的哭聲,觀察肢體語言,查看一下周圍的環境;根據有限的"線索"查探出來,給出最準確的判斷。
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地發現孩子笑的原因,並和他做互動,會極大的激發孩子再次發出大笑。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理解的和愛的。
比如父母可以摸摸孩子的小腳丫,拉拉他們的小手,貼貼寶寶柔嫩的臉頰;並且微笑的注視著孩子,最好還能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懷抱,孩子感受到鼓勵,會笑的更加的奔放。
寶寶受到委屈時,父母要柔聲安慰,成保護狀給孩子安全感。"不怕,不怕哦,沒什麼好怕的是不是,媽媽在這裡呢!""這個小貓咪真可惡,嚇到我們的寶寶,媽媽去打它!"
父母需要和孩子多多互動,仔細觀察孩子給我們的信息,順藤摸瓜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排除法這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父母一開始推斷的思維;一項一項的排除。寶寶是尿了?渴了?餓了?還是拉臭臭了?
要知道寶寶也是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的,只要生理需求都滿足了,孩子都會很乖的。父母在排除了一個個的選項,總會有驚喜的發現。
第一步要檢查的就是孩子的尿布,如果是乾淨的,媽媽就要回想寶寶吃了有多久了,估算一下是不是餓了;如果實在找不到,那麼孩子可能被什麼嚇到了。父母就要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
也有可能,孩子覺得躺在床上實在是太無聊了,父母可以抱著孩子適當的到外面曬曬太陽,看看不同的景色,讓孩子驚嘆原來世界這麼大。
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放任孩子哭泣,覺得不能一哭就去哄,會將孩子寵壞的,其實寶寶那麼小,當然是要來寵愛的呀。
當然了,每個寶寶都存在差異,我們很難用統一的相同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去解讀孩子的每一次哭泣和吵鬧。但是母子連心,父母和孩子總是親近的,特別是每天都時刻和年幼的寶寶待在一起的媽媽,會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語言其實並不難懂,不要想的太複雜了,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去思考,放慢腳步,就會發現許多你以前不曾發現的。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