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享受「混沌」的世界
你認識混沌嗎?你了解混沌嗎?如果還不清楚,就一起來看看這本《混沌》吧。
這本由夢枕貘與松本大洋攜手創作的《混沌》,脫胎於《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與漢代《神異經·西南荒經》。《莊子》中說道: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漢代《神異經·西南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旋仰天而笑。」夢枕貘將之結合在一起,就是這本帶有輕巧飄忽質感的《混沌》。
誰也說不清楚混沌是什麼樣子的,它有多少只腳,可是看混沌的生活,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感覺啊。混沌沒有名字,所以它不是任何人,也正因為它不是任何人,它才能成為任何人。混沌總是去咬自己的尾巴,轉著圈,與自己玩耍,或者抬頭對著天空微笑,自得其樂。
但南海與北海的皇帝不這樣認為,他們為了報答混沌的善意,想要混沌與所有生物一樣,有七竅,能夠與這個世界交流。他們為混沌畫上眼睛耳朵與嘴,於是混沌擁有了七竅與感知的能力,也迎來了自己的死亡。也許如作者所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嘴巴去說,本身就是很艱難的事情吧。
這個世界上總有太多人處於善意的目的想要幫助別人,或是因為無知而要改變他人,想要讓所有人擁有共同的狀態與價值觀,他們不允許世界上有不同的狀態存在,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是不是對方需要的東西,這種狀態是不是適合別人。
如果以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混沌死去了,只是它的生命狀態發生了變化,也許是變得更壞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變得更好了。只是狀態不一樣了,只是我們對這種狀態一無所知而已。混沌是消失了,可是也許它還在以一種其他的方式存在著。
繪本是一種很奇妙的表達方式,會讓你基於文字與畫面想到更多,也或者什麼都不願意去想。混沌是一種什麼物質?還是一種狀態?或許什麼都不是,混沌就是混沌,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是一種蒙昧未知,是一種對世界還不清楚的美好期許,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過混沌,處在其中而不自知,可能在某個時刻,我們失去了它,於是那個時候的我們也一起跟著死去了。接著進入另一個混沌狀態,一個新的帶著不同世界觀的人出現了,僅此而已。混沌狀態有止境嗎?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也可能世界都處於一種混沌之中。
我們不用感慨曾經失去的混沌,而應享受當下的這種狀態。
(文章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