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怕鬼的心理機制是什麼,怎樣的成長環境會導致孩子怕鬼怕黑?

2020-09-03 吳在天

很多人都有怕鬼怕黑的經歷,怕鬼怕黑的心理機制是如何形成的呢?怕鬼怕黑的背後,真正害怕的又是什麼東西呢?


(01)

先說一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讓她自己一個人睡,關了燈後黑漆漆的房間帶來的恐怖感,她至今都記得。所以,後來很多個夜晚她都是開著燈睡覺的,半夜醒來時的一片漆黑,尤其讓她害怕。可是父母可能覺得浪費電,常常會在她睡著的時候又把燈關了,她醒來以後會要再打開然後才能入睡。

後來大一些了,又和媽媽一起睡覺,因為爸爸經常出差,有媽媽陪睡的時候不開燈都沒問題。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開始了學校寄宿的生活,和寢室的同學們一起住,沒感到害怕過,甚至都沒有想到過怕。她還記得有次還和同學討論世界上有沒有鬼的存在,為此還專門跑去問了老師。

此後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寄宿生活,所以也沒有想到害怕。直到大學畢業出來工作,自己開始租房,沒有室友了,就又開始怕黑怕鬼了,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開了燈也不敢睡覺。常常是到天亮了才能勉強睡一下,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她的睡眠質量。

直到結婚生子,她睡眠情況才好了起來,因為晚上有老公孩子的陪伴,只是偶爾在老公出差的時候,她也會有這種害怕。她說,只要旁邊有個人就好了,哪怕是孩子她也不會那麼恐懼。

所以她的孩子也變得怕黑,不敢自己睡覺,雖然孩子早就已經和他們分房睡了。因為她常常會在丈夫出差的日子,主動的讓孩子過來他們臥室睡覺。孩子的害怕,其實是在滿足她的需要。

這裡就有一份關係存在。即,只要有另外一個人在,哪怕是個孩子,她也不會害怕。但我們都知道,如果真要發生什麼危險,孩子可能也幫不了她什麼。

還有的男性,和女生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故意講鬼故事來嚇對方,尤其當他看到旁邊的女生出現害怕的時候,這樣好像就能顯示自己的大膽和強大。

但這也可能一種假象。因為有的人,平時看起來膽子很大,但是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會變得特別的膽小,而一旦有人在旁邊的時候,他就敢膽子大,他就會表現出大膽、不怕的狀態。因為,有一個人在旁邊,成了我們不害怕的關鍵因素。

(02)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也許是兩個人在一起,或者更多的人在一起,是人多力量大。真要遇到了什麼事,大家團結起來,就會更有力量一些,這當然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還有一份潛在的力量是,我們會在這裡尋求一種牽繫感。所謂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就是心中有牽掛,心中有個人,同時希望對方的心中也有我。也就是,我們都在渴求關係,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渴求。

不管我們是什麼關係,只要你在,我們之間就構成了一個關係。那麼我的渴求,就得到了滿足。但假若你不在的話,那我對關係的渴求就沒有得到滿足了。就像在鏡子中照不到自己一樣,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好像自己沒有了,失去了自己。

比如有位女生,失戀後一直哭一直哭,非常的傷心。慢慢的從悲傷中走了出來,然而卻變得膽小怯懦。開始怕這怕那的,和別人說話也變得支支吾吾狀。人的一生會遇到無數不同的難題,表現出不同的負面情緒與心境,然而源頭指向卻可能是一致的,生命最初的安全感。

從客體關係理論來說,就是沒有了情感投注的對象,我們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回應就是絕境。

我們在說怕黑的時候,其實也有這種體驗。假如只有你一個人在那,那種黑就特別特別的可怕。但是,同樣的黑,旁邊如果有一個人的話,哪怕是個孩子,你可能都會變得不一樣。

黑沒有減少,但是你對黑暗的恐懼卻減少了。

絕對的黑,其實是怕一種絕對的孤獨。

你看不見任何人,自己也看不見任何的存在。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一種消失感,關係都不存在了,自己也不存在了。

我們怕黑,怕的是沒有回應。孩子對黑暗的恐懼,也許是擔心沒有了父母的回應。

(03)

怕鬼,則有另外一種特殊性。

網上有這麼個段子:

每天關燈上床睡覺前,如果你怕鬼的話,就朝空氣喊一句「麻煩關一下燈好嗎?」

如果燈沒關,就證明沒有鬼;如果燈關了…。那麼,這麼有禮貌的鬼,你還怕它幹什麼呢?

我們怕鬼,但是「鬼」也和我們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關係。

我們從這個段子可以看到,我們之所以怕鬼,是怕鬼來攻擊自己。但是如果它不來攻擊,似乎也不用害怕了。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類似《人鬼情未了》的電影,藝術往往把我們潛意識的需求深刻的表達了出來,我們都在渴求關係,哪怕是人和「鬼」的殊途。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孩子仰望媽媽的臉,看到的是孩子自己。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對自己也不了解,他唯一的信息來源,就是媽媽的臉,孩子通過媽媽的回應來判斷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對嬰兒而言,若媽媽臨在,而且能夠看到他、回應他,這時就構建了好孩子與好媽媽的關係。倘若媽媽不在,或者是人在而心不在,嬰兒就會陷入孤獨絕望之中。

絕境之下,我們就會啟動心理防禦機制,於是嬰兒就想像了一個關係。「鬼」是嬰兒想像出來的一個對象,用來構建關係。嬰兒孤獨時的怕鬼,其實是在創造出「你」來陪伴「我」。因為有主體,就必須得有客體。這樣,孤獨害怕的情感,就終於有一個可以投注的對象了。



(04)

對一個嬰兒來講,尤其是越小的嬰兒,最重要的是他和媽媽的關係,和照料者的關係。

精神分析學家克萊茵認為,嬰兒的世界是分裂的,尤其是對三個月大的嬰兒來說,他們沒有能力去處理媽媽的好與壞是並存的,克萊茵將此稱為嬰兒的偏執分裂期,孩子會啟動分裂的防禦機制,他會想像有個好媽媽,還有個壞媽媽。那個總是照顧我、親近我的就是好媽媽;那個當我餓了,當我有需求也不來滿足我、不來管我,甚至有時候還會攻擊我的這個人是壞媽媽。

因為孩子要從媽媽的臉上看到自己,如果媽媽是壞媽媽,那麼我也不是個好小孩。所以,我對「鬼」憤怒,是「鬼」來攻擊我,不是媽媽沒照顧我。我對鬼很憤怒,我就不需要對真實的媽媽憤怒。這樣一來,就使得世界一分為二,既保護了他和媽媽之間真實的撫養關係,又把這些不好的、憤怒的情感體驗,以及壞媽媽的部分,都投射給了虛幻的「鬼」。

有位讀者說留言說,想起小時候和媽媽睡在一張床的時候,她有時候還會幻想,要是媽媽變成了鬼,會怎麼樣。

她從小就特別特別怕鬼的那種。她說媽媽特別情緒化,經常容易大發雷霆。她已經忘了是幾歲的事情,只是記得自己還很小的時候,有次一個人被鎖在家裡哭了很久,直到鄰居把他們家的門給踹開了,她才得到照顧。

這就是很真實的情感記憶,這樣的成長經歷會讓她產生很強烈的恐懼。同時孩子也會對照顧不周的父母進行理想化,就是孩子難以接受自照料者「壞」的部分比較多的事實。

如此說來,「鬼」其實是個臨時演員,只是在沒人的時候,來我們的內心戲裡客串一下的。「黑" 不過是個劇組道具,豐富了我們內心戲的場景。

還有位怕鬼的網友說,小時候很愛哭,媽媽聽著哭聲很煩就不管他,還說等他哭夠了就不哭了。包括我們常常聽到的哭聲免疫法、睡眠訓練法,還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就對孩子說關門外,還有的幼兒園老師懲罰孩子關廁所或小黑屋等等。這樣的成長環境,都有可能會讓你的孩子變得怕黑怕鬼。



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講了這麼個故事:

一個3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

阿姨回答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你的回應,方能驅趕我內心的恐懼;父母的回應,才能證明孩子存在的價值。也許,我們真正渴求的,只是一份關係。

作者: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怕黑又怕鬼,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是什麼?父母應該從根源抓起
    要想解決小寶寶的怕黑和怕鬼的情況,就要明白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從而幫助寶寶消除恐懼心理。 小孫把這件事告訴了剛剛出差回來的丈夫,丈夫觀察了寶寶這段時間看過的動畫片後,覺得可能是孩子最近看的動畫片誘導性太強,導致孩子的豐富的聯想聯想出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孩子具有的豐富的想像力本來是利於孩子發揮抽象思維的好事,卻沒想到也是導致孩子怕黑又怕鬼的根源。
  • 孩子夜晚不敢獨處怕黑怎麼辦?分析孩子的怕黑心理
    對孩子來說,有「怕黑」心理太正常不過,但是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這樣一個煩惱,孩子大了,想讓他學著一個人睡覺,可是他總說夜晚太黑,不敢自己睡...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辦?對於孩子的怕黑心理,其實是恐懼黑暗裡的未知。當獨自面對黑暗時,因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麼,恐懼在被放大。四歲的豆豆說:「媽媽一到晚上就要關燈睡覺,我怕,我怕有鬼、有妖怪把我抓走。」為什麼怕有怪物?其實是害怕被傷害,需要保護。五歲的薇寶說:「媽媽以前都是陪我睡的,現在卻讓我自己睡,她是不是不愛我了?」
  • 孩子睡覺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
    「我家孩子今年7歲了,特別怕黑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安慰都不行,睡覺不讓關燈關門,一丁點聲音就害怕的不行,怎麼辦呢?我都快愁死了」這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近日來的困擾。
  • 孩子「怕鬼」,如何度過孤獨的夜晚?
    我:「別怕,媽媽會保護你。」過了好幾天,兒子還是不敢獨自一人到黑暗的房間拿東西,於是,我就提出了建議,陪他一起去拿。每次進到黑暗的房間,我就會和他說:「你看,沒有鬼,什麼都沒有,如果你害怕,可以把等打開。」
  • 怕黑的孩子在怕什麼?原來是想像力在作怪
    可孩子沒有分清現實和想像的能力,他們的認知是在發展,卻還遠遠不能夠幫助他們區分什麼是真實的存在,什麼是虛擬的想像,他們常常把想像也信以為真。在他們的想像裡,黑暗是一望無際的各種不確定,什麼都會發生,可以有鬼、可以有怪獸、也可以有大灰狼。
  • 孩子"怕鬼",如何度過孤獨的夜晚?
    有一天晚上臨睡時,兒子想喝牛奶,我讓他自己去拿,他說不拿,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怕鬼,我問他哪裡有鬼?他說房間裡有。無奈,我只好起來拿牛奶給他喝。不知他最近受了什麼影響,天黑了之後不敢自己進房間拿東西,總說房間裡有鬼,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之前他看了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裡有一集,叫&34;。
  • 孩子怕黑、怕鬼、怕怪獸 怎麼辦?試試這個方法吧
    ​最近一段時間的‍‍晚上,‍‍果果總是不敢出門,‍‍說怕黑,晚上必須和我在同一個房間,害怕自己一個人睡,我問她:「你怕什麼?」她回答:「我怕黑、黑暗裡有鬼、有怪獸、有妖怪,‍‍怪獸會把她吃掉,也‍‍會把我給吃了‍‍。」‍‍開始的時候,我會說,‍‍別怕!有媽媽在,媽媽會一直陪著你,‍‍黑暗有什麼好怕的呢?‍‍
  • 孩子怕黑因為膽小嗎?孩子怕黑背後這些原因,我們要明白
    (1)家人的恐嚇有些家長嫌孩子不聽話,便會用「你不聽話,不乖乖吃飯,待會天黑了狼外婆就會來找你」之類的話來嚇他,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怕狼外婆和怕黑的情緒。還有些家長為了懲罰犯錯的孩子,把他關在黑屋子裡讓他自我反省,這樣孩子自然對又黑又靜的屋子產生恐懼心理。
  • 孩子膽小、怕黑怎麼辦?五種辦法幫助孩子緩解恐懼心理
    我同事的孩子文文,今年10歲了,膽子特別小,尤其怕黑。平時一個人根本不敢呆在家裡。即便爸爸媽媽都在家,晚上去衛生間如果沒有開燈,她都不敢進去,一定要讓爸爸幫她把燈打開才敢進去。生活當中像文文這樣怕黑的孩子有很多,尤其是一些年齡小的孩子。他們從小對黑暗都會產生一種恐懼感,特別是到了晚上,如果家裡不開燈,他們會感到不安。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寶媽的回答很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通過這個數據統計,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對於孩子而言,他感受到怕黑,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種怕黑的現象,會漸漸地退化弱化,也就不會那麼怕了。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是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嗎?當然不是,如果孩子怕黑到恐懼症的級別,是需要進行心理學的輔導,才能夠痊癒。
  • 孩子膽小、怕黑怎麼辦?這四點幫助你的孩子得
    比如孩子淘氣不聽話,你總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小屋裡,或是關在衛生間,或者晚上將孩子推出門外,都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有的家長喜歡嚇唬孩子說:」你再不聽話鬼婆婆就會來找你」,或者「狼外婆會來抓你」。用這些方式處罰警告孩子的淘氣,最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了,應該儘量不用。
  • 孩子怕黑怎麼辦?
    孩子怕黑怎麼辦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怕黑的經歷,但其實,很少有孩子是天生怕黑的,大多數都是後天形成的。就算是天生怕黑的孩子,經過後天的改善也會有很顯著的成效。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有些人怕狗,有些人怕高,還有些人連自己怕什麼都不清楚。
  • 孩子怕黑,在黑暗中怕的是什麼,只跟孩子說「不怕」是沒有效果的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說床底下有小怪獸時,會看著床底,證明什麼都沒有。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恐懼。大多數孩子都會有怕黑時期,家長不用擔心。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怕黑,是長大了的一種獨特心理現象。孩子從電視和繪本裡知道了很多關於外星人、壞人和妖怪的故事。受思維發展特點的限制,很難分清現實和想像中的區別,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力,認為怪物會把他吃掉或抓住而害怕。皮亞傑說,孩子怕黑是泛靈心理的表現。2-6歲的孩子,認為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黑暗中的物品,被幼兒想像成怪物。
  • 孩子晚上怕黑是否會導致孩子膽小?
    我兒子已經13歲了,個子比我還高,但是他卻依然怕黑,而我卻願意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看這件事,我只想陪著他,讓他多多的感受不再害怕,而不是一味去逼他獨立。我雖然已是成年人,但每每看到孩子怕黑而可笑的樣子,時常也在反問自己,是從何時開始不怕黑的。
  •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鬼」:為什麼你會怕鬼?鬼又是個什麼玩意?
    提起鬼這個詞語,或許不少人都會起雞皮疙瘩,大多數人從小都怕鬼,鬼歷來深入百姓家,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我小時候,我親戚家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天天哭,家裡人怕這樣哭下去,會哭出什麼毛病來,於是我奶奶就說:可能是撞鬼可,需要請法師來做做法,可見鬼是多麼的深入人心了。
  •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怕黑,5種辦法,消除孩子的恐懼
    我試過很多辦法,可是孩子就是害怕,不知道跟他說多少次,他就聽不進去。有一天晚上關燈以後躺在床上,我陪孩子說話。他一下子就把胳膊輪過來搭在我的脖子上,摟著我說;「媽媽,我怕我怕」。那一次我聽孩子說;「不要怕有媽媽在,其實屋裡什麼都沒有,只是有點黑」。
  • 當孩子說「我怕黑」時,大部分父母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直到大學畢業出來工作,自己開始租房,沒有室友了,就又開始怕黑怕鬼了,最嚴重的時候甚至開了燈也不敢睡覺。常常是到天亮了才能勉強睡一下,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她的睡眠質量。直到結婚生子,她睡眠情況才好了起來。因為晚上有老公孩子的陪伴,只是偶爾在老公出差的時候,她也會有這種害怕。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又沒有鬼,有什麼好怕的。」可並沒讓我怕黑的情況有任何好轉。直到成年了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還是不敢晚上一個人呆著。如今做了媽媽,我家孩子也是比較怕黑。想想當年爸媽的做法,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轍。最近孩子也總會和我說:「媽媽我怕黑!」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孩子感受到的不僅是恐懼,還有孤立無援的無助,以及被最親的人拋棄的失望和心寒。相反,當你承認他的恐懼,甚至和他一起討論在怕什麼時,孩子的恐懼就因為你的接受有了釋放的通道。你給了孩子真正的幫助,讓恐懼的情緒不用繼續在孩子的心裡囤積,不必繼續在他們弱小的心靈裡肆意妄為。
  • 孩子怕黑怎麼辦?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對這一現象做出過解釋,怕黑可能是人類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反應。當人面對一個黑暗的山洞想要伸手去探索時,內心會有一種對未知情況的恐懼心理,孩子怕黑也是如此,孩子處身於黑暗中時,他的內心也有這種心理,因為對黑暗的不理解不確定,往往會出現害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