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便當?看過的人都說愛了

2021-01-08 跟我去旅遊

說起日本飲食文化,除了我們大家熟悉的菸酒茶和會席料理,便當文化也是日本飲食文化中分量很重的一部分——雖然它其實起源於我們中國。

說起它的起源,最早在南宋時期就有俗語「便當」,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表記。「便當」一詞後來反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弁當」。

形容詞怎麼就變成了一類食物呢?

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

日本主婦的這一「偉大發明」在戰國時代得以發揚光大,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而真正做成盒子的形狀,就要追溯到桃山時代了(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這時人們開始把飯菜擺在專門的便當盒子,並做出一些形狀——當時的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

除了浪漫的「花見便當」,日本還逐漸演變出了「暮之內「便當——方便觀賞歌舞伎表演時就餐;」鐵路便當「——專門提供給坐鐵路而沒時間去便利店買飯的人;」校園便當「——學生上學期間媽媽在家給做好的午餐。

時至今日,便當已經成為日本人最為樸實、實用的飽腹之法;而日本的巧手主婦和精明商人們,更是將便當玩出了無數花樣,讓便當文化深深烙印在了日本人心中。

即便日式便當重在冷食,吃完也總是能讓人幸福感滿滿!

鐵路便當——致親愛的旅人

在過去,賣車站便當的人會在胸前掛一個託盤,把便當放在託盤上賣。他們沿著站臺一邊走一邊叫賣,並在火車停下時通過窗子遞給顧客。

由於日本地域狹長,各地的特產與食材都不同,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他們也把這些美食都做成了車站便當。

這樣一來,現在日本的車站便當不僅是為了讓遊客飽腹,更成為了一種美食文化與旅遊文化。

無論是離家、返鄉的遊子,還是遠道而來旅行的客人,都能從便當小小的方寸之間吃到當地最富有特色的料理和味道。

尤其是對於遊客,極具地方特色的食材搭配極具地方特色的當地美景,旅途從此不再枯燥。更重要的是,對於舟車勞頓、爭分奪秒旅行的暴走族,在火車上果腹還可以大大提升旅行效率哦!

岡山至廣島僅1小時的新幹線車程裡,多虧了火車便當,讓飢腸轆轆的我們既飽餐了一頓美味日式brunch,又無需因專程覓食佔用旅行時間,一石二鳥!

甚至很多人到日本旅遊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吃車站便當,就像打卡景點一樣!

廣島縣宮島口站的鰻魚飯,鰻魚切成一口大小,搭配獨家秘制的醬料,和米飯一起入口,香味不斷蔓延;

廣島站限定的鐵道便當——生蠔自然是頭牌,連餐盒形狀都很獨特,共有3種口味,5隻廣島本地產生蠔,一咬爆漿;

群馬縣橫川站的峠之釜飯便當,使用當地的高級稻米越光米,用高湯煮製而成。加入當地的9種特產,鵪鶉蛋、牛肉、土豆、筍等,盛放便當的容器是充滿特色和儀式感的陶罐,也可以帶回家做紀念或煮飯。

松花堂便當——可以被稱之為執念的夢想

松花堂便當,隸屬於懷石料理,是專門為大戶人家發明的一人便當。

從茶道發展而來的懷石料理,就是人、食物、季節(時間)的美妙平衡。

方形的便當盒被分成四塊,分別放入開胃菜、魚生、蒸物、煮物,精緻的器皿也被一同放置其中,再配上米飯和湯,方寸之間,驚喜無限。

在日本的講究人家,松花堂便當是專門為茶道而生,一餐吃完,大家小姐們便會開始學習茶道,因此這小小的便當中也充滿著禪意,讓人回味無窮。

便當之與日本,不是一種食物,也遠遠超出了一類食物的界定,它飽含了日本人的處世文化和對生活的態度。

想了解日本,不如,先來一份便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吃冷便當?
    桐學們早上好呀~「便當」這個詞,桐學們應該都不陌生吧,日劇日漫經常能看到,不管是幼稚園的娃娃、公司的白領,還是賞花日野餐,也都會帶上便當。「便當」作為日本人現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絕對是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 愛乾淨的日本人,為啥會在廁所裡吃便當?原因讓人理解不來
    日本人的環保意識很高,也很愛乾淨。從幼兒園開始,喝完的牛奶盒就要自己動手進行回收。在大街上,沒有什麼垃圾桶,但是街道卻很乾淨,人們習慣把自己製造出來的垃圾帶回家扔。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乾淨的廁所,是精緻生活的基本。
  • 便當等於剩飯?日本人為什麼視便當如珍寶?
    我們在看日漫或者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本高中生在廚房為自己做便當,做完之後用布包好放進書包裡拿著去學校,然後等到中午的時候,就到天台上開心地吃了起來。一邊吃著,一邊還說著「美味しい」當然,男生經常說「うまい」。
  • 都說日本人愛乾淨整潔,為什麼街頭的電線都很亂?
    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在物質基礎可以得到保證的今天更多的家庭喜歡在閒暇的時候出門旅遊。而旅遊的途中不僅可以把我們平日裡的壓抑全部釋放出去。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實在是閒暇時期最好的一個選擇。而在這幾年我國很多的遊客甚至在旅遊的時候都走出了國門。
  • 日本媽媽是怎麼把便當做得那麼精緻?她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
    本期導讀:日本媽媽是怎麼把便當做得那麼精緻?她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時間?最近大家都陸續復工了,之前的文章中分享了10道中式便當菜的做法。很多朋友看了之後問我,怎麼能把便當做得再精緻些呢?說起精緻的便當,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優秀的日本媽媽們。
  • 冷的便當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日本人吃便當都不加熱呢?
    為什麼日本人吃便當的時候不加熱、直接吃冷的? 原來是這樣說起日本的便當,很多小夥伴在刷日劇日漫的時候肯定經常看到了,不管是學生上學還是公司職員去上班,還是日本人最喜歡的賞花日,也都會帶上便當。據說便當這一詞是傳於南宋時期的俗語,不過後來中國沒繼續使用,反而是現在日本的弁當一次傳入我國。日本的便當文化確實是歷史悠久,不同的地方吃不同的便當,想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可以試試日本的車站便當,也是相當不錯的。雖然很多超市提高的便當都有加熱的服務,但是日本人大多數都是直接帶走,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吃便當的時候不加熱、直接吃冷的呢?
  • 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吃便當?
    而現代便當的雛形出現於日本的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即將菜品放於便當盒子裡的便當,當時的大名和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便當的普及其實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此時出現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幕之內便當是當時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
  • 你不知道的日本14~日本人為什麼愛吃冷便當?
    隨著便利店的普及,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斥著便當。這种放進微波爐「叮」幾分鐘就能立刻吃的速食,在讓人填飽肚子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說起便當,很多人認為這個詞來自日本,其實據說「便當」這一詞是傳於南宋時期的俗語,在戰爭時代打仗時沒有加熱設備,就會帶這種易於保存又不需加熱的東西作為午飯。後來取其「方便攜帶」之意,稱作「便當」。
  • 吃便當時,日本人為什麼不加熱,難道他們喜歡「冷的」?原因在這
    吃便當時,日本人為什麼不加熱,難道他們喜歡「冷的」?原因在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就是在自己的學生時代可能都有自己帶飯上學的經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上準備好便當去學校中午的時候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 日本人吃便當為什麼不加熱?
    大家可能經常在日劇裡看到,日本人早上拿好一盒小巧精緻的便當作為午飯,帶去上班、上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他們中午開始享用便當的時候,常常不加熱就直接吃了。在我們大部分人眼裡,中午帶的飯是一定要加熱的。不加熱那不是冷飯嗎?這和日本的生活習慣很有關係。首先,便當最早並不是當做家常便飯使用,而是作為外出遊玩賞花打獵的食物。
  • 日本便利店都有什麼好,日本人那麼愛它
    在接受我們採訪的日本留學生以及當地日本人中,許多人一天會多次出入便利店,因為便利店幾乎可以搞定所有的日常所需。在中國,年輕人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而在日本,覆蓋的則是各個年齡層。「少子老齡」的趨勢使得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全家、7-Eleven 都開設了送貨上門的服務。
  • 為啥日本人吃便當吃都是冷的,不會加熱嗎?得知原因讓人扎心了!
    說到日本大家都不陌生,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各國之間的友好學習,使得中日的一些文化知識也是有所了解,而且近年來,中國人也很是喜歡到日本國去旅行,欣賞日本的一些風俗習慣,以及一些文化知識。不過去過日本的人們,都好奇為啥日本人吃便當吃都是冷的,不會加熱嗎?得知原因讓人扎心了!
  • 日本、韓國、美國的便當,都不如中國「盒飯」,印度讓人「改觀」
    說起便當,大家想到的可能歐式日本的便當,但是小編覺得中國的便當也很有特色,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先看看中國的便當,中國的便當就是葷素搭配,一般都是以烤肉或者是炸的肉為主,還有各種肉末和丸子,可以說清爽不膩,很有食慾!
  • 為何日本人都吃冷便當?早上做的便當,到中午不就涼了嗎
    這種冷的食物,認為便當一點味道都吃不來,太讓人生氣了,或許是自己不適應。那麼日本人為什麼可以接受冷便當呢?便當在日本不論是工作人員,還是學生早上都帶便當出門的,學生們到了中午以後,拿起便當就直接吃了,並沒有想要去微波爐加熱的習慣,雖然很多學校,工作單位,都會為日本人提供微波爐,方便他們加熱
  •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熱衷於「便當」,而且還總喜歡放一顆梅子進去
    為什麼日本人這麼,熱衷於「便當」,而且還總喜歡放一顆梅子進去我們口中的盒飯,在日本被稱作便當。雖然差不多,但是日本人的便當卻比我們的盒飯要精緻很多。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火車四通八達的鐵路國家,不管是出差或者旅行,火車都是他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 看過日本媽媽給孩子準備的便當,瞬間覺得中國媽媽好有愛
    在日本,孩子們帶便當幾乎是傳統,不關你事有錢人家還是貧困家庭,人人都喜歡便當。因此在各式各樣的便當盒裡,你還能看出每個家庭的「和睦」程度。當日本網友在推特網上曬出自己的便當盒,收到了廣大網友的「祝福」,可自己已經是淚如雨下。昨天發生了啥,這是親媽嗎?這位老媽的便當很省事,泡麵加米飯,孩子欲哭無淚。
  • 怒晴殺人蜈蚣:碰了的人都慘遭便當?為什麼花靈沒事?
    怒晴殺人蜈蚣:碰了的人都慘遭便當?為什麼花靈沒事?《怒晴》自從播出之後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度,這部劇不同於其他的電視劇,大概是成員吃便當吃的最快的一部電視劇了。且不說比較龍套的角色,今天就來談談比較重要,戲份多的角色的便當。看過原著的人應該知道,其實花靈是死於六翅蜈蚣。但是電視劇進行改編之後,就不同於原著的劇情了。特別是花靈死於因中毒發瘋的主角陳玉樓這一點,讓很多人直呼無法接受。不過小編覺得,這樣的安排其實還好,其他的便當方法,可能更讓人沒法接受!
  • 48歲的日本爸爸給女兒做了3年便當,網友:每一餐有愛又精緻
    48歲的日本爸爸給女兒做了3年便當,網友:每一餐有愛又精緻他們說:「作為普通人,或許我們沒有環遊世界的資本,無法追逐遠方的浪漫,但我們可以把眼前的日子過得精緻,用柴米油鹽的生活,裝點近處的浪漫」。他是一位48歲的日本爸爸,給女兒做了3年便當。如圖所示,從不會做飯,到慢慢學習做飯,從曬出的每一張美食照中,都能夠看到爸爸的進步和對子女的愛。難怪看了這些便當之後,網友們紛紛點讚:「每一餐都被爸爸烹飪的有愛又精緻」!如圖所示,作為爸爸,他也是一個做飯不是特別拿手的人。
  • 愛乾淨的日本人,為什麼個個都喜歡用公共洗衣房?
    愛乾淨的日本人,為什麼滿大街都是公共洗衣房?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走在日本的街頭,隨處可見洗衣房。據統計,在日本目前大約有1.8萬家公共洗衣房。雖然1960年前後,日本的家用洗衣機就已經很普及了,但是在日本洗衣店店鋪數量每年都在增長。
  • 疫情間日本人都「苦兮兮」吃便當?那是你不知道日本便當多好吃!
    熬著熬著,沒想到兩個月時間就這麼過來了,日本疫情終於好轉,政府也宣布取消出門、營業的限制,我們可以暢快玩耍啦!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人不敢在超市、商場那些人多的地方長時間停留,因此方便、快捷的便當成為不少日本人的三餐標配。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天天吃便當,不好吃又沒營養,這也太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