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保供企業電費享受30%的財政補貼,可是政策出臺快3個月了,還沒有落地。昨晚,武漢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第四場開考,聚焦如何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方先生(化名)經營著一家以冷凍儲藏、食品加工為主的食品企業,現有庫房租戶300多家。疫情期間,企業成為我省第二批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為武漢提供生活物資配送。由於主營業務多為大型冷凍儲藏,每月用電量較大,根據3月23日出臺的《武漢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企業可以獲得30%的電費補貼,這意味著每個月可以節省10多萬元的電費開銷。
企業工作人員在核對電費時發現,電費只優惠了5%。供電部門表示,電費補貼不屬於直接減免,需要企業去相關部門申請,費用由相關部門發放。4月6日,江岸區商務局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在營商貿流通保供企業做了信息登記,方先生將情況上報給企業所在街道,卻一直沒有回音。
江岸區丹水池街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街道將保供企業的表格交給了江岸區商務局,江岸區商務局說交給了區發改委,江岸區發改委又說交給了市發改委。根據文件,市發改委作為牽頭部門負責該項優惠政策落實,方先生向武漢市發改委相關科室諮詢後得知,實施細則還沒出來,各區負責此事的牽頭部門不一樣,有的區是發改部門,有的區是財政部門。
方先生很是不解,優惠政策寫得清清楚楚,怎麼就這麼難落地。現在,方先生也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去申請。
「政府部門之間推來推去,這項電費補貼會不會被糊弄掉。」現場,一個體工商戶代表提出疑問。江岸區丹水池街負責人回應,這項補貼確實還沒有兌現,按照文件規定,對2月1日至6月30日保供企業電費實施30%的財政補貼,由於6月30日還沒到,所以還未發放。目前街道和政府部門正在積極幫助企業申報。
看了曝光的短片,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孟武康說,感覺還是與政策宣傳得不夠細緻有關。他解釋,在執行過程中,該政策不是普惠政策,主要針對的是疫情期間保供企業,實行的是事後補貼,採取的是實報實銷的方式。疫情期間企業欠費,電力部門不停供。現階段正在做補貼兌現的前期工作,預計7月份可以開始發放補貼。他表示,武漢市發改委會同各區及電力部門將落實執行好這項惠企政策。
對此,現場點評嘉賓、武漢大學中國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教授直言,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很好,但要儘快兌現承諾,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