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不是因為人心的冷漠,而是因為很多人不會說「謝謝」

2020-12-20 清瀾小築

與人相處中,有許多細枝末節,我們往往會因為親密的關係或者不夠親密的關係而去忽略掉,但也正是這些細微之處,最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人品和三觀是怎樣的,要了解一個人,不妨從這些細節之處出發。

就好比「謝謝」二字,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對他人講過,道謝這樣的舉止基本發生在有人對你伸以援手之後,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得到別人的幫助後說「謝謝」,有的人是以為得到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不需要道謝,有的人是認為彼此都這麼熟悉了,幫個小忙而已,沒必要道謝。

但其實,不管是得到陌生人的幫助也好,得到親友的幫忙也罷,道謝都是有必要的,不管你們彼此的關係多麼密切,不管你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因為沒有誰有義務必須得幫助你,那句「願意幫忙是因為我善良,不幫是本分」是再現實不過的話語,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故意碰瓷都風靡不少地區的社會下,很多人已經對於「幫忙」有了一定的恐懼心理。

其實都是善良的人,他們不害怕去幫助他人,但是他們害怕自己的一腔善意,換回來的是敲詐勒索,除了金錢的失去,更重要的是那滿腔的善意被曲解被惡意解讀的委屈和憤懣,久而久之,便成了眾人口中「冷漠的人」,「見死不救的人」。

其實,大多數人的心都是熱血的、善良的,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願意幫忙,只是害怕因為幫忙對個人甚至家庭造成傷害,畢竟比起去幫助不認識的人,誰都會選擇自己的家人。

人是感性的動物,根據親疏關係作出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所以不要去抨擊那些冷眼旁觀的人,從理法上講,他們沒有義務一定要伸出援手,但是面對幫了你的人,也一定要道謝,更不要以怨報德,這會讓世間「冷漠」的人越來越多,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的人越來越少。

「謝謝」二字,是最能讓互幫互助的模式形成良性循環的,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做到,但就是這最簡單的二字,代表著你的人品,讓人能夠知道,你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人明白,你的三觀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並非是一個忘恩負義甚至以怨報德的人。

試問,如果你撿到一個人的錢包,還給失主,對方卻連一聲謝謝都沒有對你說,甚至還翻著錢包看裡面有沒有丟失什麼東西,一邊用懷疑的眼光看你,你會怎麼想呢?下次還會做拾金不昧的人嗎?

也許下次還是會做,但在面對對方非但不道謝,反而還懷疑你偷錢的行為,內心必定是不會舒坦的,換位思考,當你這樣對待了幫助你的人,你覺得對方會怎麼想你呢?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故事:一個小女孩在公交車上給一位老奶奶讓座,奶奶對她道謝,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回道:「不用謝,我奶奶也年紀大了,她經常坐車去市場買菜,我希望奶奶她也能遇到願意為她讓座的善心人。」

其實在公交車上讓座的事情很常見,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想過,甚至沒有故事中的小姑娘的感悟,我願意幫助他人,是希望哪天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需要幫助時,也能換來他人的援助之手。

若更多的人能夠這樣想,今日他人有難,你伸出援手了,哪天你需要幫助時,他人也毫不猶豫地幫你了,相信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見死不救」,這世間的冷漠便會少許多。

其實幫了你的人並不是要求你回報什麼,但是你的一句「謝謝」會讓對方內心感到慰藉,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白費的,一腔善意是空流的,這便足夠了。

陌生人願意幫你,那是善良,認識的人願意幫你,那是因為對你有情誼在,但他們也可以不幫你,儘管你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斥責又如何,沒人對你負有必須得幫你的責任。

所以,請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別人的幫忙當做理所當然,因為也許你過於坦然地接受他人的幫助,連一句感謝的話語都沒有,久而久之,別人會不再願意幫你。

也不要覺得只是「謝謝」這麼簡單的二字,沒有必要說,不管再怎麼親密的關係,說一句謝謝都不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但是如果有了隔閡,不道謝就有可能讓隔閡加深。

反過來說,想要別人心甘情願地幫你,那也要你是一個值得別人幫助的人。

學會道謝,做一個會感恩的人,做一個充滿善意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幫助,也願意幫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關係,讓世間溫暖的故事越來越多,人心的冷漠便會遠離你。

相關焦點

  • 當女人突然對你冷漠,不是不愛,而是因為這個
    女人突然變得冷漠了並不是不愛你了,也許是在一次次地打擊當中或者是一次次的希望落空當中,對你的期望值也會越來越低。值得女人愛的人永遠是值得的人,愛情也許是兩個人的開始,但是能否堅持往往是兩個人的努力,對彼此沒有愛意的愛情,終究有一天會因為受不了對方的冷漠而放手。
  • 冷漠,並不一定是因為自私和恐懼,可能是因為這三點,你中招沒?
    不少人抱怨人心越來越冷漠,大家都習慣袖手旁觀,甚至常常是見死不救,更讓人心寒的,是有些受害人即便是遭受痛苦甚至命懸一線時大聲呼救,也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施以援手。針對這種現像,很多人認為因為人們的自私和恐懼心理,可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冷漠,並不一定是因為自私和恐懼。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越來越溫柔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許多人以為內心強大,是變得越來越冷漠與麻木。事實上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變得越來越硬,而是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01強大的人從來不會過於冷漠很多人以為內心強大的人是非常的冷漠,這是對內心強大的一種誤區。
  • 見死不救也是犯罪——司機因為不救人被刑拘
    最近,一則「司機因為不救人被刑拘」的新聞火遍社交網絡。7月16日凌晨,北京南四環附近發生追尾事故。司機戚某駕駛無號牌機械車非法上路行駛,後方一輛白色小客車躲閃不及,與機械車尾部發生碰撞。司機戚某在明知小客車有人受傷的情況下,既沒有報警也不去救人。最終小客車起火,車內兩人被大火吞噬。
  • 逗號:見死不救要譴責更要反思
    在倡導建設和諧社會的光天化日下,出現如此見死不救的事件,從中所暴露出來的社會的冷漠和無情,不僅僅讓人震驚和寒心,更讓人感覺沉重和恐懼。如果這種社會現象繼續放大、蔓延和發展下去,必將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背道而馳。廣東省舉一反三,針對這一事件組織官方座談會,譴責見死不救的行為和現象,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 國人冷漠眾生相:近年國人見死不救案例
    人們從這一起事件中,看到中國社會的道德底線在快速沉淪,小悅悅的遭遇可能就是每個人的遭遇,每個人也都可能成為18個見死不救的路人。這確實需要從靈魂深處拷問自己。本文整理了近些年國人見死不救的10大案例。在這些事件中,圍觀者有的冷漠,有的自私,也有的也竟是處於無奈。
  • 禮貌的日本人談戀愛,說的最多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對不起」
    眾所周知,日本人特別客套,特別注重公共場合的禮儀,不大聲喧譁,不亂丟垃圾,更不會借別人錢,連擠地鐵都是互相隔得遠遠的,稍有推擠就會連連地對你說「對不起」。日本人不喜歡虧欠,他們不會佔你的便宜,就算你請客,也一定會找著機會回請。要是你是救命恩人,他們也必然會以命相報。
  • 有時候,迷路不是因為沒有方向,而是你的方向太多
    有時候,迷路不是因為沒有方向,而是你的方向太多1:年輕人別太在意身體,該病總會病,該死總會死。多工作,一般時候累不死你。2:一個人一生可以愛上很多的人,等你獲得真正屬於你的幸福之後,你就會明白一起的傷痛其實是一種財富,它讓你學會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愛的人。3:我的身體居住著兩個靈魂,他們的寄主,白天是個鋼筋鐵骨的巨人,晚上是個被窩裡流淚的廢物。
  • 不是他們冷漠,而是對很多事情都失去了興趣的4個星座
    1點星座有時候我們會埋怨一些人為什麼那麼冷漠,整個人看起來冷冰冰的,跟他說什麼都無動於衷,如果跟他談戀愛的話,你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小丑,在竭盡全力去逗他,但時間一長你還是受不了,不想再繼續了,而當你跟他在一起時間久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他並不是故意那麼冷漠
  • 都說看透!透是一種領悟,而不是冷漠消極!
    ,不會嫉妒別人的幸福,不會反覆無常,不會小題大做,能平靜的看周圍,能坦誠的對朋友。當你看透一切時,心胸就寬了,不再斤斤計較,不再自尋煩惱,看懂了人心難測,明白了敷衍偽裝,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
  • 折磨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不是冷漠,而是……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有意無意地對對方或者是對自己造成傷害,而我們會因為這些傷害而痛苦、或者寢食難安、甚至失眠、流淚等等。所以人生苦短,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活得幸福又快樂。有的人會說是拉黑,有的人是說打電話也不接,發信息也不回,十天半個月也不去聯繫,或者是即便是不喜歡他,但是依舊不放手。但其實,這都不是折磨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在電影中講述的是一個冷酷的殺人犯最終被關進了監獄。
  • 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從不計較自己付出了什麼,別人會不會給予感謝,可時間長了,卻發現一味的提供幫助,只會讓別人變本加厲的索取。你越是無條件的對別人好,別人越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然後越不把你的善意當回事。他不會去想,這並不是你應該做的,你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看重彼此間的這份感情。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因為能治癒人心的不是雞湯而是錢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因為能治癒人心的不是雞湯而是錢1:總有那麼一個地方,一個人,讓你心動,留戀不已。總有那麼一個人,一句對不起,讓你心痛,刻骨銘心;花心被人罵,專心被人耍,真心被人騙,好心被踐踏,這就是現實。
  • 痛苦的根源不是因為忙碌,而是因為盲目
    痛苦的根源不是因為忙碌,而是因為盲目1:這世界上比我美的姑娘很多,比我有才情的姑娘也很多,比我賢惠的姑娘還是很多,可這並不令我沮喪,因為我比從前的自己好了很多。2:人生沒有所有權,你只有生命使用權。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習慣,鬧矛盾時喜歡說話帶刺,喜歡不理不睬4: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不是強烈的動心,而是永久的安心。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大概就是聽別人討論愛情,我只想起你5:學會一個人生活,不論身邊是否有人疼愛。
  • 廣州道程|「焦點事件連結——「見死不救」案」
    我們從小到大的道德教育都告訴我們要助人為樂,我們大多數人也認同併力所能及地在傳承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美德:為孕婦、老弱病殘者讓座;為迷路的小孩尋找父母;贈與冒雨指揮交通秩序的交警雨傘等,微不足道、並不是什麼很了不起的壯舉,卻如絕渡逢舟、雪中送炭,恰到好處、讓人感懷。
  • 《謝謝你那麼愛我》愛一個人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謝謝你那麼愛我》是一部女主重生回來腳踹渣男,手撕綠茶婊,順便戳穿了上一世高冷老公的小馬甲的現代寵文小說。這本小說的男主是真悶騷,上輩子他要是有脾氣戳穿渣男的真面目,他和女主的結局也不會是那樣的悲壯慘烈。
  • 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歌唱的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的像自己
    因為我長大了。不能再隨便哭了。我想我在現場的話我會大哭一場。謝謝你。謝謝你們,謝謝大家。我祝你們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我在這裡住住大家猴年大吉。開開嘻嘻嘻美一天。謝謝大家這麼關心我謝謝姐姐和哥哥和朋友們,謝謝在場的所有人謝謝真心的說聲謝謝你們。
  • 兩個真實事件,從人性角度,看當今社會「人心冷漠」現象
    「女孩真的就這麼做了,於是校長被拘留42天,後來因為證據不足放了出來,但是也丟了工作,此後的時間校長花了14年替自己洗白冤屈,這個過程中,陷害他的壞人、誣告他的警察、離家出走的女孩都不吭一聲,後來柴靜見到了已經做了媽媽的女孩,詢問她當年的舊事,女孩說:」當初呢年紀小不懂事,給他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希望他以後幸福。
  • 放棄,不是因為我輸了,而是因為我懂了
    因為不想被人再刺傷,所以漸漸學會了偽裝。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肆意傷害著那些最愛我們的人,而當我們幡然醒悟時,卻發現時間並不給我們說抱歉的機會。有些傷口,無論過多久,依然一碰就痛;有些人,不管過多久,也還是一想起就疼。很多時候,看得太透反而不快樂,還不如幼稚的沒心沒肺。有時候,你必須意識到,有些人能留在你的心裡,但不能留在你生活裡。
  • 江歌是不是因為劉鑫而死的?
    很多情況下,「由它因」和「近因」是重合的。但有不重合的情況。 我們舉個例子。假如,是同學A把犯罪嫌疑人陳世峰介紹給了劉鑫。雖然邏輯鏈長了一點,但如果沒有A,江歌就不會死。因此A也是江歌死亡的「由它因」。但我們並不認可江歌是因為A而死,因為沒有「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