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中,有許多細枝末節,我們往往會因為親密的關係或者不夠親密的關係而去忽略掉,但也正是這些細微之處,最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人品和三觀是怎樣的,要了解一個人,不妨從這些細節之處出發。
就好比「謝謝」二字,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對他人講過,道謝這樣的舉止基本發生在有人對你伸以援手之後,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得到別人的幫助後說「謝謝」,有的人是以為得到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不需要道謝,有的人是認為彼此都這麼熟悉了,幫個小忙而已,沒必要道謝。
但其實,不管是得到陌生人的幫助也好,得到親友的幫忙也罷,道謝都是有必要的,不管你們彼此的關係多麼密切,不管你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因為沒有誰有義務必須得幫助你,那句「願意幫忙是因為我善良,不幫是本分」是再現實不過的話語,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故意碰瓷都風靡不少地區的社會下,很多人已經對於「幫忙」有了一定的恐懼心理。
其實都是善良的人,他們不害怕去幫助他人,但是他們害怕自己的一腔善意,換回來的是敲詐勒索,除了金錢的失去,更重要的是那滿腔的善意被曲解被惡意解讀的委屈和憤懣,久而久之,便成了眾人口中「冷漠的人」,「見死不救的人」。
其實,大多數人的心都是熱血的、善良的,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願意幫忙,只是害怕因為幫忙對個人甚至家庭造成傷害,畢竟比起去幫助不認識的人,誰都會選擇自己的家人。
人是感性的動物,根據親疏關係作出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所以不要去抨擊那些冷眼旁觀的人,從理法上講,他們沒有義務一定要伸出援手,但是面對幫了你的人,也一定要道謝,更不要以怨報德,這會讓世間「冷漠」的人越來越多,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的人越來越少。
「謝謝」二字,是最能讓互幫互助的模式形成良性循環的,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做到,但就是這最簡單的二字,代表著你的人品,讓人能夠知道,你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人明白,你的三觀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並非是一個忘恩負義甚至以怨報德的人。
試問,如果你撿到一個人的錢包,還給失主,對方卻連一聲謝謝都沒有對你說,甚至還翻著錢包看裡面有沒有丟失什麼東西,一邊用懷疑的眼光看你,你會怎麼想呢?下次還會做拾金不昧的人嗎?
也許下次還是會做,但在面對對方非但不道謝,反而還懷疑你偷錢的行為,內心必定是不會舒坦的,換位思考,當你這樣對待了幫助你的人,你覺得對方會怎麼想你呢?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故事:一個小女孩在公交車上給一位老奶奶讓座,奶奶對她道謝,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回道:「不用謝,我奶奶也年紀大了,她經常坐車去市場買菜,我希望奶奶她也能遇到願意為她讓座的善心人。」
其實在公交車上讓座的事情很常見,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想過,甚至沒有故事中的小姑娘的感悟,我願意幫助他人,是希望哪天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需要幫助時,也能換來他人的援助之手。
若更多的人能夠這樣想,今日他人有難,你伸出援手了,哪天你需要幫助時,他人也毫不猶豫地幫你了,相信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見死不救」,這世間的冷漠便會少許多。
其實幫了你的人並不是要求你回報什麼,但是你的一句「謝謝」會讓對方內心感到慰藉,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白費的,一腔善意是空流的,這便足夠了。
陌生人願意幫你,那是善良,認識的人願意幫你,那是因為對你有情誼在,但他們也可以不幫你,儘管你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斥責又如何,沒人對你負有必須得幫你的責任。
所以,請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別人的幫忙當做理所當然,因為也許你過於坦然地接受他人的幫助,連一句感謝的話語都沒有,久而久之,別人會不再願意幫你。
也不要覺得只是「謝謝」這麼簡單的二字,沒有必要說,不管再怎麼親密的關係,說一句謝謝都不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但是如果有了隔閡,不道謝就有可能讓隔閡加深。
反過來說,想要別人心甘情願地幫你,那也要你是一個值得別人幫助的人。
學會道謝,做一個會感恩的人,做一個充滿善意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幫助,也願意幫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關係,讓世間溫暖的故事越來越多,人心的冷漠便會遠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