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近在眼前,考生和家長在緊張備考的同時最關注的就是志願填報。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除了除了陪伴、鼓勵孩子備考外,還應該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合理指導孩子選擇合適院校,幫孩子選好大學、填好志願。
填報志願前需要做哪些提前功課?如何選擇學校以及專業?選學校時主要考慮哪些指標?一起來看看吧。
在填報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以下這些困難:
孩子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對學校不了解、填報時間緊迫等等一系列問題
建議家長們在協助孩子填報志願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小策略:
關於報考志願填報的指導,第一強調的是性格和興趣。首先,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通過性格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知道孩子在社會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會比較合適。其次,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未來從事一項事業的動力。家長往往基於生怕分數被浪費的心理,嚴重忽略甚至無視考生的自身特質,扎堆報考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做出看似沒毛病、實則非理性的志願決策。
新高考背景下,在填報志願之前,考生有必要全面地認識影響個人發展的所有要素,包括性格特點、綜合能力、家庭條件和發展機遇等。其中,與專業選擇高度相關的決定性因素應該是考生的自身特質,包括性格、優勢、興趣、能力、潛力等,可以通過:1.考生對自己的了解;2.來自身邊重要的人對自己的了解;3.藉助相對權威的職業測評機構,對自身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價值觀等進行評估,通過三者的結合就能更好地幫助考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以及本身具備哪些更好的發展潛能。
這裡所說的能力,是指清楚自己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技術,以及後天是否能通過學習來提升的能力。比如說,我以後想要成為一名記者,那麼你就要評估自己是否可以具備記者所需相應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對實事的敏感度能力,對熱點事件有自己的見解和理解能力等等;
若考生自己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能力方向,還可以用學科成績來代替,即學習能力。尤其是新高考政策,更注重專業的選擇,專業選擇的背後就是學科成績的競爭,比如:物理特別突出的可以選擇理工科類專業,不想學物理的就可以選擇管理類、經濟類、教育類專業,化學生物好的可以選擇醫藥類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目前的各科學科成績去判斷自己適合哪一些專業。
學校怎麼選,首先參考成績,成績分數將決定你可以選雙一流、一流、公辦本科、民辦本科還是民辦專科。全國2000多所高等學校,總能找到幾所學校甚至更多可以進入你的選擇範圍。對於學校的選擇,第一,需要詳細了解學校的地理位置、經濟層次、排名、專業設置。學校所在城市又分為一線、新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以及五線城市等,學校所在城市也可能是你自己將來就業、生活的城市;第二,學校的專業設置是否有國家、省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專業發展方向、學習科目等,這些決定你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綜合以上幾點,從高到低逐一類推最終篩選出符合你自己意願的學校。
好啦,上面推薦的這些高考填報志願小策略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最後,小編還有一句話想囑咐各位家長:
「高考既是一場人生的淬鍊,也是一次對決策能力的提升,請眾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如需高考志願填報指導,個人優勢興趣評估,大數據下的大學和專業,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可私信或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