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上市藥企銷售費用佔比超50% 中藥企業居多

2020-12-18 中國網財經

  目前,A股上市的293家醫藥生物企業中,除了*ST長生之外,已全部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提供的數據盤點後發現,有34家企業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過50%,其中有15家為中藥企業,其次為生物製藥企業(10家)和化學製藥企業(9家)。銷售費用佔比前五位的是國農科技、靈康藥業、龍津藥業、大理藥業、哈三聯,分別為73.84%、72.78%、72.21%、67.48%和66.10%。

  銷售費用佔比排名前五十位半數為中藥企業

  以銷售費用數額多少進行排名,花費最多的前五位分別為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及恆瑞醫藥。儘管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的數額最高,為110.58億元,但其佔營收比只有6.95%。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為80.36億元,排在第三位,但其佔營收比達到了58.81%,是這五家企業中唯一超過50%的企業。

  而從銷售費用佔營收比排名來看,前50位的企業中,有25家為中藥企業,包括龍津藥業、大理藥業等。其中,龍津藥業2018年銷售費用為2.43億元,佔比高達72.21%;其次為大理藥業,2018年銷售費用為2.71億元,佔比達67.48%。

  「中藥注射劑為主的企業,受限制輔助用藥政策的影響,業績下滑非常明顯,如大理藥業、龍津藥業等,企業的壓力非常大。」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指出,在政策頻出的2018年,中藥領域業績下降速度更快,分化更為嚴重。國家雖然在鼓勵中藥行業發展,但在公立醫療機構,實際上是在限制中藥行業發展,首先控制輔助用藥,很多中藥沒有進入臨床路徑,在醫保控費方面,中藥產品首當其衝被擠壓出去,給企業的銷售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加上兩票制的影響,企業銷售模式轉變,造成了銷售費用上漲。

銷售費用佔營收比最高前十名企業

  

數據來源:同花順

  大理藥業:中藥企業中銷售費用佔比排名第一

  主導產品受限 兩票制導致銷售費用大增

  銷售費用增加這種壓力從2018年年報中可以看出。大理藥業在其2018年年報中坦言,隨著國家基本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入,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或出臺,政策執行力度加大,醫藥產品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不同領域的醫藥 製造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政策的影響,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受到極大抑制。藥品一旦被列入輔助用藥目錄,將面臨著被公立醫院嚴格控制用量甚至停用的風險。公司主導產品醒腦靜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在醫保支付範圍內受到醫療機構級別和適應證上的雙重限制,銷量大幅下滑。

  對於銷售費用的上漲,大理藥業表示,雖然「兩票制」在全國範圍內的全面實施提升了公司主導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時胞二磷膽鹼注射液恢復生產並上市銷售形成了新的增量,公司營業收入大幅提升,但是由於銷售模式的轉變,銷售費用在原代理制模式下由代理商承擔轉變為由公司承擔,導致銷售費用同比大幅增長。

  「中藥企業不注重研發,產品結構老化,如何放大經營?只有加大銷售費用,這是中藥企業發展的通病。」史立臣指出,當產品本身競爭優勢強,企業的銷售費用就不會太高,如果企業研發能力強,能不斷推出競爭能力強的新產品,則無需在銷售上投入過多。

  史立臣強調,中藥領域容易做出獨家產品,未來一定是有利潤的市場,需要的是中藥企業重視研發。而且中藥發展的市場一定是在公立醫療機構之外,因此,中藥企業應該在藥店、診所、中醫院發力。

  步長製藥:最捨得砸錢推廣的企業

  日均超2000萬元做「市場及學術推廣」

  步長製藥目前正深陷「美國招生舞弊案」風波之中,儘管趙濤在步長製藥官網發表聲明稱,女兒留學資金與步長製藥無關,對公司財務狀況不構成任何影響,但輿論對步長製藥的質疑仍在繼續,其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高銷售費用佔比再一次被提及。

  新京報記者統計,在292家企業中,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排名為第三位,高達80.36億元,佔營收比達58.81%。新京報記者根據步長製藥此前發布的IPO招股書及上市後發布的歷年年報梳理發現,2013年至2018年的6年間,步長製藥在「市場及學術推廣」方面的費用分別花去了44.66億元、51.83億元、58.41億元、60.13億元、70.17億元和74.86億元,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以2018年為例,公司實現營收135.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88億元,銷售費用卻高達80.36億元,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達到58.81%。銷售費用中的93.15%為「市場及學術推廣及諮詢費」,這意味著2018年平均每天花費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高達2050萬元。而2018年同類中醫藥企業雲南白藥、天士力、珍寶島、以嶺藥業等公司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分別為15.15%、15.75%、20.82%、39.23%。

  與高銷售費用相比,步長製藥在研發投入雖然也在逐年增長,但金額卻略顯「小氣」。上市以來發布的三份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步長製藥的研發投入僅分別為4.59億元、5.53億元和5.76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72%、3.99%、4.22%。在281家公布了2018年研發投入數額的上市醫藥生物企業中,步長製藥僅排名第141位。

  新京報記者發現,早在被捲入此次「美國招生舞弊案」之前,步長製藥就曾多次捲入行賄案,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鄭筱萸受賄案。為步長製藥申報的「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提供幫助,趙濤的父親、原步長製藥集團董事長趙步長曾向鄭筱萸行賄1萬美元(約 8.277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步長製藥」、「賄賂」為關鍵詞,還可以搜到七條關於步長製藥銷售人員行賄的判決書及裁定書。

(責任編輯:李偉)

相關焦點

  • 上市藥企研發費用披露 廣生堂、普利製藥佔比超10%
    近期隨著年報的披露,部分上市藥企過去一年的研發費用也被公之於眾。  截至4月19日,A股生物醫藥行業總計有1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研發費用數據。其中51家企業研發費用超億元。此外,14家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超10%。  以廣生堂(300436,股吧)、普利製藥為例,所投入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較高,均遠超10%。
  • 追問中國藥企鍊金術!100塊疫苗50塊銷售費用5塊投研發,為何大筆砸...
    相較之下,美國上市藥企中,僅諾華製藥一家,2017年就投入研發費用89.72億元,佔營收的17.9%,默克集團更投入超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25.44%。>一、 重銷售:醫藥銷售費用佔比A股第一A股藥企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不足,但銷售費用的投入卻高度重視,其中銷售費用對營收的佔比已經多年在A股中排名第一。
  • 「柏閱要聞」多家知名藥企因銷售劣藥被重罰!網友:良心去哪了!
    、安徽宏信藥業發展有限公司、西安方舟海力科技有限公司、寶雞向源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4家企業生產的5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 2020-7-30 4款創新藥獲批國內上市 本土藥企佔半壁江山(第一財經) 7月3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批件發布的通知顯示,共有37款藥品獲批在國內上市,涉及26家中外資企業。
  • 34億元花哪去了?康恩貝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5成引問詢
    34億元花哪去了?康恩貝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5成引問詢張玉,曹學平由於多項財務數據出現明顯背離,日前,浙江康恩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600572.SH,以下簡稱「康恩貝」)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2018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
  • 34家藥企人參抽檢均不合格 中藥飲片為何屢屢上榜?
    【天地網訊】  來自食藥監總局消息,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標示為江西百仁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34家企業生產的3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酒泉市培豐中藥材生態種植加工有限公司、甘肅亞蘭藥業有限公司、蘭州旭康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39批次人參不合格。
  • 中成藥企業的增長之困:集採倒計時,超7成企業營收負增長
    某藥企高級醫學經理曹博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半年中藥企業營收不理想的直接原因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減少,銷售收入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利潤減少;其次是由於研發投入普遍較低,行業創新力不足,難以滿足患者需求。中藥集採倒計時中藥將被納入集採的消息不斷傳出。
  • 藥審改革「良幣驅逐劣幣」 倒逼上市藥企重金創新
    ⊙記者 祁豆豆 ○編輯 孫放  博雅生物近日公告,撤回旗下新藥西他沙星的註冊申請,而這已是2016年以來第26份上市藥企撤回新藥註冊申請的公告,加上去年底公告撤回的,隨著藥審改革新政發威,近期已有約50家上市藥企撤回其新藥註冊申請。
  • 51家上市中藥企業一季報:15家利潤過億,37家利潤下滑,老字號遭遇新...
    來源:國際金融報疫情期間,中藥因持續參與新冠防治而備受關注。在醫改和疫情雙重影響下,中藥企業在一季度會交出怎樣的一份成績單?圖片來源:圖蟲創意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依據申萬行業(新)分類,共有51家中藥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成績單。
  • 2018廣東企業競爭力500強,7家藥企躋身TOP100
    【中國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廣東省企業競爭力促進會根據企業資產規模、創收能力、盈利水平、創新能力、行業地位等十幾項指標數據,評選出「2018廣東企業競爭力500強」。其中在醫藥領域,共有27家藥企上榜。
  • 時代投研|醫藥生物「期中考」喜憂參半:醫療器械利潤翻番,中藥板塊...
    一、業績概況:疫情衝擊顯著,過半營收下滑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A股346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515.37億元,同比減少1.53%。346家醫藥生物企業中僅有151家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195家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佔比56.36%。
  • 財政部、醫保局要聯手檢查77家藥企的發票
    在此背景下,昨日(4日)財政部網站發布了「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消息,將於6、7兩月對77家藥企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專項檢查,重點是核查銷售費用。稱要對醫藥企業銷售環節開展「穿透式」監管,延申檢查關聯方企業和相關銷售、代理、廣告、諮詢等機構,必要時可延伸檢查醫療機構。
  • 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 4家中國藥企上榜
    美國《製藥經理人(PharmExec)》雜誌公布了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排行榜。羅氏首次奪得榜首,銷售額同比增長8.3%,結束了輝瑞連續四年的霸主地位。北京青年報記者6月24日了解到,四家中國製藥企業進入了全球藥企50強榜單,排名最高的是雲南白藥。
  • 32家藥企因銷售假、劣藥被處罰!最高罰款超416萬
    醫藥資訊地方臺梳理發現,就7月份至今,各省藥監局公示的因生產銷售,經營假劣藥被處罰的藥企就多達33家!其中醫藥經營企業10家,藥品生產企業13家,藥品連鎖經營企業10家。福建天瑞醫藥有限公司因銷售劣藥瓜蔞被福建藥監局分別處以兩次處罰,第二次更是開出了11倍罰款,罰沒款共計1110903.49元,這一處罰也引起了行業內的關注,對於是否該如此界定中藥飲片的處罰,業內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準確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藥品管理法》下,以後可能還會出現更多這樣被罰百萬的藥企。
  • 步長製藥再涉行賄案,5年來第8起,銷售費用上半年超35億
    2011年,步長銷售費用為24.45億元,至2019年,相關指標增加到80.81億元,增長了2.3倍。記者發現,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中,常年有九成以上是「市場、學術推廣費及諮詢費和其他費用」。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步長製藥報告期內共產生34.9億元的上述費用,佔總體銷售費用的94.7%。
  • 廣州重點監控20家上市藥企部分藥品:毛利率普遍超70% 多見於腫瘤...
    廣州重點監控20家上市藥企部分藥品:毛利率普遍超70% 多見於腫瘤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1 00:08:51
  • 中藥飲片頻現質量問題 為何仍銷售火爆
    近日,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公布了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安徽滬昆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生產的26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記者據食藥監總局信息梳理統計,今年以來,在藥品抽檢方面共計被曝532批次不合格,中藥飲片共410批次,佔比超過77%。有業內外人士對媒體表示,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確實頻現質量問題,監管部門去年以來都將此領域的整治作為重頭戲。
  • 拉芳家化:國貨之殤 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過高
    2銷售費用之痛近年來公司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持續走高,在2019年達到最大比例43%。拉芳家化雖然不如上海家化名氣大,但在早些年,也是紅極一時的洗護品牌。銷售費用逐年增加,花在廣告宣傳上的費用佔了大多數,在2015年之前已達到50%。
  • 多家上市藥企互動平臺回應
    據媒體報導,華海藥業成為中標最多的企業,京新藥業、石藥集團、揚子江藥業都有多個產品入圍,跨國藥企僅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入圍。問:公司中標11城市帶量採購,對公司影響幾何?由於來那度胺(國產獨家)與替莫唑胺(國產兩家)上市時間不長且屬極具市場潛力的品種,如果參與集採中標以合理降價(不會象目前多家或十餘家競爭的品種一樣大幅降價)快速佔領市場,對公司業績提升將帶來積極影響,氯雷他定分散片與阿德福韋酯即使集採大幅降價,因目前以上兩品種銷售佔比極低(分別為3.1%、1.0%)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實質影響。
  • 石家莊市三家藥企躋身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行列
    3月18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總部位於石家莊市的三家大型藥企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石四藥集團上榜,分別以價值1000億元人民幣、190億元人民幣和180億元人民幣位列榜單第10位、77位和83位。
  • 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名單揭曉,TOP10發生大變動!
    【製藥網 市場分析】6月12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製藥企業50強新榜單揭曉。該榜單依據各個企業2019年的處方藥全球銷售收入排名。與2019年的榜單相比,今年的明顯有了新的變化。而在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50強名單中,羅氏以482.47億美元的銷售額排名頭位,打破輝瑞連續四年排名頭位的局面。2019年,羅氏的處方藥銷售增長了 8.3%,其中安維汀的銷售佔了羅氏公司製藥業務總收入的 15%,另外美羅華和赫賽汀表現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