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幹畫法:在第一遍底色幹透之後,再進行重疊加色或銜接其它色塊層疊著色的作畫方法。
幹畫法的特點是筆觸清晰明顯,形體明確,便於控制水分,可以逐層加色,一遍一遍覆蓋深入下去,適合表現對比強烈、輪廓分明、色彩層次清晰、體面轉折明確的對象,以及形體結實、質感堅硬的物體,如陽光下的建築物、質地粗糙的山石、老樹幹的紋理變化、老者臉上滄桑的膚色等等。此畫法表現力強,便於對形象進行深入而細緻的細節刻畫,能充分表現出物體豐富而細膩的質感、色彩以及體積感。
幹畫法的做法優點是:用水不多,水分容易控制,逐層上色的方法表現充分,有修改的餘地,不受製作時間限制,可以深入的進行細節的刻畫與塑造,便於長期作業。所塑造的形體造型結實、結構明確、層次分明。
幹畫法作畫的缺點是:色彩與色彩之間的相互滲透性差,不能完全發揮水彩畫渾然天成的暈染藝術趣味。
二、溼畫法:趁紙面上水分、顏色未乾時進行著色的作畫方法,顏色與顏色、顏色與水分之間會自行滲化,水色交融產生出含蓄滋潤、朦朧淋漓的離奇效果。
溼畫法的特點:清新潤澤、色彩生動、變化莫測,適於表現輪廓模糊的遠山、天空,質地圓潤、光滑的物體或渾然天成的朦朧意境的營照,大寫意式的氛圍渲染。此畫法能充分發揮出水彩藝術中輕快、潤澤、酣暢、灑脫的藝術特質與魅力。
溼畫法的畫法優點:色彩與色彩之間的相互滲透性好,能很好的發揮水彩畫輕快透明、含蓄朦朧的繪畫語言特質。
溼畫法的作畫缺點:由於溼畫法是在水分、顏色未乾的狀態下進行形體間的銜接,故而物體形體結構的準確性較難掌控。
三、乾濕結合畫法:在水彩畫的作畫過程中,無論是幹畫法還是溼畫法,都有其表現上的優勢以及各自的局限與弊端。在實際操作中,兩種方法既可單獨運用,又常結合在一起運用。
一般情況下,遠處的、朦朧效果的背景以及大面積渲染多採用溼畫法;而近處的、受光部位以及主體物象的細節刻畫多用幹畫法來進行深入刻畫。
在步驟上,宜先用溼畫法,後用幹畫法,或幹中有溼、溼中帶幹,整體色彩效果要虛實相間、強弱有致。恰當的地方可採用其他一些輔助技法來完善所要表現的物象。
乾濕結合的畫法兼容了兩種畫法的長處與優勢,能相互彌補、取長補短,更好地發揮水彩畫的特點,擴展表現空間。
下圖是採用兩種方法結合的畫法,天空採用溼畫法一氣呵成暈染,待到底色幹透再刻畫視覺中心的建築帶。
四、其他常用技法:
在繪畫過程中有許多特殊的技法,如刀刮法、噴水法、滴水法、撒鹽法、油漬法、對印法等等,這些技法的使用,能產生豐富的畫面肌理。
(1)刮色:在水多時,用刮刀刮出的痕跡是深色:
水分半乾時,用刮刀刮出的痕跡呈淺色,多用於處理深色叢林中的枝幹亮部。
這是用刀刮法製作出的樹叢中受光的樹幹:
(2)水洗:在顏色半乾溼,用一支幹淨的毛筆蘸取少許清水,在色塊上運筆,毛筆運行過的地方會出現一道道水的痕跡。這種技法適合表現枯草或草垛。
(3)噴水法:為了製造水霧朦朧的效果,在適當的位置上噴水、濺色,產生人工無法達到的效果。
如圖,先用筆刷將畫面的底色鋪設上去,水色未乾時,用噴壺在上面進行噴灑,噴過水的底色即出現雲霧狀色彩肌理。注意噴射的水量要適度,過多會將畫面雲霧肌理衝散;過少,畫面的肌理效果不明顯。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水彩畫的特殊技法很多,掌握它們在處理特殊效果時的確可以給畫面帶來不少驚喜,但切勿濫用,更不能為了表現而表現,丟失了水彩藝術表現的原則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