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打亂了很多家庭的留學規劃,也把新加坡這個「小紅點」推到更多的留學家庭視野中。
新加坡近幾年憑藉著全人素質教育,安全可靠的社會環境,靈活的陪讀政策,英美黃金跳板等優勢,得到了很多低齡留學家庭的關注。
新加坡低齡留學5大優勢
再加上疫情期間,歐美多個老牌留學國家的「抗疫」不力,很多原本期望把孩子送至北美和歐洲的家長,果斷「更換」留學目的地,「轉投」新加坡。
在眾多的留學優勢裡,靈活的陪讀政策深受低齡留學家庭的歡迎。一般情況下,媽媽們都會選擇陪讀。
雖然很多家庭在出國前都會做足準備功課和思想準備,但真正陪著孩子到了陌生國度後,發現「陪讀」並非簡單的照顧孩子起居這麼簡單。
對於教育體系的不熟悉,讓原本的超人媽媽,突然不知道該如何介入孩子的教育。陷入了「教育困局」。
低齡留學的困局
困局一:
面對陌生環境的不適,生活、學習難兼顧!
低齡留學,與其他留學階段不同,需要一個家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
在新加坡,一個陪讀媽媽往往需要照顧一到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已經略感疲累,至於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學什麼?怎麼學的?
如何平衡功課和課餘時間?
應該如何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來調整學業規劃?
更無從下手!媽媽們可以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孩子在學校遇到什麼問題,介於語言和教育體系的不同,家長更是覺得有心無力,幫不上忙。焦慮!
困局二:
我們發現,很長時間以來,低齡留學都有一個誤區:家長認為帶孩子出國讀書,自己和孩子的壓力都會變小。認為孩子接受了國外的教育,就會自然而然地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世界公民」,最終考入名校。
可到了國外,發現學校課程太松,孩子也並沒有如自己預期般成長,感覺還不如國內學的多?就陷入新的焦慮中。
但其實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思維可能還停留在國內教育模式。在沒有真正理解國際教育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瘋狂給孩子安排課外輔導,來佔滿孩子的課外時間。
人在國外,學習模式還是國內的路數。這其實是很多低齡留學家庭面臨的問題,這也就導致,很多家庭認為自己花費的「代價」和「預期」不一致。
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長們對於所選擇的國際教育有認知偏差。
您真的理解國際教育麼?
作為國內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父母,很多人對於國際教育只是簡單的認為,國外的教育理念會比國內好,但具體好在哪?不知道。孩子要通過國際教育獲得什麼?也沒仔細思考過。
所以當結果差強人意時,焦慮的心態只能迫使自己又拿出國內的方法。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需要和孩子一同進步,一起轉變學習思維。
當孩子在新加坡接受國際教育體系的培養時,作為家長,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還需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同時自己不斷學習、理解國際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這樣才可以確保自己和孩子的認知同步。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學習能力的提升。
那麼,如何在國際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帶領孩子學習,與孩子認知同步。是每一個陪讀家長需要去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