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來瘋」不討喜?父母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端正教育方式

2020-09-05 習伴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甚至有時候會是一種「兩極分化」的表現。

堂哥家裡的小侄子,平時在家就是一個安安穩穩的小模範樣兒,可偏偏一有外人來家裡,小傢伙就會變成「人來瘋」,光是他一個人的嬉鬧聲都能把家裡的屋頂掀開來。

事實上,小侄子能有這樣的「反差」,和堂哥他們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因為工作中的原因,孩子基本上都是有家裡的奶奶照顧,而奶奶擔心孩子小,在外玩耍會受傷,就總是把小侄子「圈」在家裡玩兒,結果孩子就變得特別渴望能有小夥伴陪著自己,這才有了他一看見家裡有其他人,就急於表現自己。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堂哥對侄子的教育就是一種很嚴格的方式,平時孩子有什麼動作,都在他的一板一眼中給擺正成大人樣兒,這樣的侄子可不就是孩子裡的「模範」。

其實,「人來瘋」的孩子,除了愛在眾多人面前表現自己以外,他們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01

「人來瘋」的孩子,性格都很隨和

本來自己就渴望「友情」,好不容易看到這麼多人,而且他們中有很多人也很樂意與自己玩耍,那孩子自然會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痛痛快快的玩一回,即便是在玩耍過程中出現一些小矛盾,他也會很謙讓對方,畢竟,太多的爭吵是會佔用他們玩耍的時間的。

其實,孩子能快速的融入到眾多人的環境中,本身也是孩子性格隨和的表現。他們能很快的敞開心扉的玩耍,而不再是壓抑自己的內心,這樣的孩子,性格自然就會是開朗的活潑的。


02

「人來瘋」的孩子,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實並不是孩子「人來瘋」,而是孩子太渴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才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有些突兀,變得與平時的自己不太一樣。

這並不見得不是好的表現,起碼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他們敢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想大肆的玩兒一會,自然就會想笑就笑,想叫就叫,想引起大人們的注意,自然就會極力的表現自己,讓自己成為全場的「亮點」,哪怕這個「亮點」會接受來自爸爸媽媽批評,那也無所謂。


03

「人來瘋」的孩子,交際能力也很強

想要在各個環境中都遊刃有餘,那自然得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面對一時間那麼多的客人,孩子能表現的毫不怯場,語言能力強,客人問什麼都能對答如流,甚至還能引得全場的關注,那就說明孩子的交際能力一定很棒。

當然,有時候,孩子們的「人來瘋」也會讓爸爸媽媽與客人都陷入尷尬的局面。

比如,孩子瞎搗亂,不小心弄髒客人的衣服,客人出於寬容的心態,自然不與孩子計較,而爸爸媽媽卻是要認真教育孩子的,可挨了訓的孩子,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平息自己的情緒的,這樣可不就是讓大家都陷入尷尬中。

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對「人來瘋」的孩子,能有一個正確的引導。

1.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會變成「人來瘋」,其實也是他們內心對陪伴的一種渴求。所以,爸爸媽媽在有充裕時間的情況下,要儘可能的去多陪伴孩子,還有就是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嚴格,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能多與同齡人接觸,收穫屬於的童年記憶。


2.適當的給孩子一些暗示

有時候,孩子們可能會玩的忘乎所以,而場面也已經超出爸爸媽媽的忍耐範圍,越是這種情況下,爸媽們也越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宜立刻對孩子橫加指責批評,可以以一種委婉的方式提醒孩子收斂一下,比如,給孩子說,「阿姨有重要的事情要談,你也在這裡玩兒很久了,可以再去別的地方玩會兒」。


3.進行基本的禮儀教育

有句話說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也就是說,如果爸爸媽媽能提前給孩子講一些接待客人的禮儀,那孩子也不會因為「人來瘋」的緣故,做出一些意外的舉動,而讓家人和客人處於尷尬的地步。

所以,爸爸媽媽平時在家的時候,可以與孩子做一些有關接待禮儀的遊戲,教會孩子如何禮貌對人,如何與客人道別等等一些基本的禮儀。

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在客人走後,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反饋」,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爸爸媽媽都要鼓勵孩子再接再厲,提高孩子學禮貌的積極性。


4.別過分的寵愛孩子

如果爸爸媽媽過分寵愛孩子,那就會助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念,而這樣的觀念就很容易讓孩子一種極端的「人來瘋」的方式來表現自己,讓場面一度變得很尷尬。

所以,不管是在哪裡,爸爸媽媽都不能過分寵愛孩子,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人來瘋」,只是爸爸媽媽在看到孩子們超乎常態的反應時,內心對孩子們的的一種「判定」。


在爸爸媽媽確定孩子是不是「人來瘋」之前,好好的陪伴孩子,正確的教育孩子,或許孩子並不是「人來瘋」,而是眾多人眼中真正的「亮點」。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讚賞孩子的閃光點
    讚美是父母對孩子的最佳認可,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用心發現並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優秀。美國成功學大師和勵志書籍作家拿破崙希爾說:「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父母卻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認為只有管好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其實這樣做就像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的瓷器的。」
  • 孩子總是「人來瘋」?父母別急著斷定「沒出息」,三大優勢很明顯
    有些孩子平時在家沉穩懂事,但有時又像「人來瘋」一樣,完全放飛自我,與平時的表現完全就是兩個極端。這類孩子往往不被家長認同,也會被他人詬病。大家普遍認為「人來瘋」的孩子沒出息,容易惹人厭煩。何謂「人來瘋」?
  • 孩子出現「人來瘋」現象,不一定是「性格活潑」,家長要留心
    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有「人來瘋」的現象,到底什麼是「人來瘋」呢?其實就是孩子見到客人後,會開始撒歡,變得胡鬧,不聽家長的管教。
  • 孩子人來瘋怎麼辦
    專家解答:孩子會出現人來瘋的行為,可能有下列原因:1、社交行為不成熟: 孩子自兩歲半開始,就會出現社會行為。他們不僅對同 齡的小朋友產生興趣,也會對父母的朋友好奇。因此,當家中有訪客時,孩子也會有興奮與快樂的感受,期望參與招待的工作。
  • 孩子「人來瘋」讓人尷尬不已,千萬要重視,這幾大原因是關鍵
    由於父母一般會礙於情面不好發作,孩子就會愈加發現客人的到來是釋放各種壓抑的好機會。給父母的建議:如果是這種情況造成的「人來瘋」,父母就要注意平時不要太壓制孩子的正常需求,在養育中增加彈性,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大的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通過鑽客人在場的空子來獲得各種機會了。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孩子"人來瘋"未必是活潑,父母過度放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總是希望自己成為集體當中的焦點,獲得別人的關注,在人前喜歡表現自己總是不自覺的做出&34;的舉動,再加上孩子的年齡小不知道用得體的方式去展現自己效果反而適得其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以及行為,家長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所以孩子會不分場合以及周圍的人事&34;,希望自己成為群眾當中的焦點
  • 孩子出現「人來瘋」現象,不一定是性格活潑,家長別「沾沾自喜」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有「人來瘋」的現象,到底什麼是「人來瘋」呢?其實就是孩子見到客人後,會開始撒歡,變得胡鬧,不聽家長的管教。給孩子和父母帶來麻煩孩子沒有相對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對於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孩子的意識中是模糊的。因此孩子就會不管不顧,只要自己開心,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這就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 父母言行端正,孩子品行優良
    對於父母而言,如果自身品行惡劣,則教養出來的孩子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品行端正。因而父母要想培養出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孩子,首先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面做得更好,符合道德的要求。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感慨孩子越來越難管,還說孩子總是故意與父母對著幹。
  • 你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了嗎?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來講也是十分重要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在日常教育中,媽媽佔有絕對重要的位置,因為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媽媽,首先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有些媽媽會認為自己孩子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誇獎的地方,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一定會有自己的長處
  • 孩子出現「人來瘋」現象,不一定是活潑的表現,家長別沾沾自喜
    有些問題的表現會表現得很明顯,可以及時的解決;有些問題表現得比較內斂,要父母細心觀察才能發現,但還是可以及時發現並解決的;但是有些問題他表現出來的現象可能不像是一個問題,反而像是孩子的一個優點,這個時候大多數父母可能就會忽略或者還會推波助瀾。像「人來瘋」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 總為孩子「人來瘋」發愁?家長應該反思,根源多是管教方式有偏差
    事實並非如此,孩子人來瘋存在著許多的不良影響,且造成孩子人來瘋的性格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對於人來瘋的孩子,家長一定要予以關注並進行正確引導。昨天去鄰居劉姐家做客,劉姐的女兒過於活潑讓人很是驚訝。時不時的大聲喊叫,又將動畫片的聲音開到最大,不一會兒肆意敲打各種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
  •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心理
    父母批評他,他就伸舌頭、做鬼臉,甚至當作耳旁風。氣得父母大聲呵斥,可根本沒用。這就是我們常見的「人來瘋」,到底該怎麼應對呢?1.大喊大叫:一會兒要吃的,一會兒尖叫,一會兒大聲說話,如果父母呵斥,寶寶則會又哭又鬧。
  • 為什麼孩子總是「人來瘋」?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心理
    相反,有些父母對寶寶期望高、管束過嚴,嚴重抑制了寶寶喜玩的天性,當有客人在場時,家長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客人身上,寶寶就會抓住時機盡情釋放自己。如何教育「人來瘋」寶寶?當寶寶「人來瘋」時,家長應及時採取對策,讓寶寶表現得既有教養又不失活潑,同時讓孩子在與客人交流中增長社會交往能力。
  • 「人來瘋」的孩子,也許有當網紅的天賦
    希望別人在乎,特別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看到自己的變化。如果平時粑粑麻麻在家常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娃娃的關注,那麼就易導致孩子「人來瘋」,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得到大家的關注。3.第一點:接受孩子的性格特點。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從接納和欣賞自己的孩子開始。第二點:不去強化、不貼標籤。家長無意識去強調「我的孩子就是人來瘋,愛表現自己」,這樣說,無形中給孩子形成心理暗示,孩子在心裡就會覺得父母以自己這樣的舉動為驕傲,孩子的潛意識分不出你是在誇他還是在批評他。
  • 這幾類孩子雖然看著不討喜,但將來卻會有所作為,父母別不當回事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像一張白紙,他們擁有一個非常透徹的靈魂,等待著被雕塑和引導,然而在父母眼裡,孩子們在小時候都是非常調皮,非常不懂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能夠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有時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沒有聽父母的安排,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非常淘氣,甚至覺得孩子就是和自己對著來於是就會很生氣,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 「人來瘋」的孩子遭人厭?在了解這些好處前,可別早下定論
    對於友情的渴望早已讓他在心中排練了無數遍如何去表達自己,儘量不引起別人的反感,還能夠把自己表達得一清二楚。而通過「人來瘋」的方式引起注意,也只是渴望能夠有人來了解自己的一種手段。比如出於年幼,無法正確辨別場合而在家裡大人和客人討論一些嚴肅的事情的時候「人來瘋」,家裡大人當然會教訓他,但是孩子自己心裡去消化它,也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那麼,爸爸媽媽們要如何正確去引導「人來瘋」的孩子,揚長避短呢?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實錄: 班裡有個叫劉承志的孩子,一直讓我很頭疼。分析與思考: 通過劉承志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正確的看待每個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而幼兒教育又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孩子進行幼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現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意味著孩子的啟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兒教師身上。
  • 孩子「人來瘋」可不是開朗,而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
    為什麼說孩子「人來瘋」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一、人來瘋的孩子往往都有著權威式的父母人都是有情緒的,而有情緒就要發洩,但對於權威式父母來說,情緒的隨意表達是一種不被鼓勵的事情,而對於這些家長的孩子來說,他們平時就積攢了很多的情緒,只不過被家長所壓抑,沒有釋放的途徑。
  • 孩子出現「人來瘋」現象,不一定是活潑的表現,家長別沾沾自喜
    這其實就是「人來瘋」的表現。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孩子「人來瘋」是孩子性格活潑的表現,其實,「人來瘋」的孩子背後藏著很大的問題。孩子「人來瘋」也不是無緣無故,往往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幾個點促成孩子「人來瘋」。孩子在小的時候,自控能力還未得到完全發展,所以有時候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開了頭就很難收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