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桃園高中群舞《落影颯行》在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上表演。吳文剛 攝
幾個月前,臺灣桃園高中中國舞編舞教師黃慈嫣創作女子群舞《落影颯行》時,只是為了一場在校內舉行的教學成果展,並沒有想到會「驚豔」海峽兩岸的行家們。
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7日在福州繼續舉行。來自臺灣的舞蹈表演,不約而同地呈現出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尊崇,以饗兩岸傳統文化的追隨者。
臺灣桃園高中群舞《嫿》在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上表演。吳文剛 攝
黃慈嫣的女子群舞《落影颯行》,由18個豆蔻少女手持長柄絹扇,踏鼓而行,在短笛長蕭中翩然起舞。絹扇振蕩,如同落葉翻飛;女子颯爽英姿,蹁躚其間。福建省舞蹈家協會主席石振華稱讚其「意境深遠,意象深具中國傳統女性陰柔之美和堅韌剛勁之氣韻。」
「有泉州的舞蹈教師專程與我打招呼,也有福建的大學邀請我再次來訪。」黃慈嫣有點羞澀,覺得作品還未盡善盡美。
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演出《挽·面》。吳文剛 攝
38歲的黃慈嫣自小在宜蘭蘭陽民族舞蹈團成長,曾隨團參訪北京,與「孔雀公主」楊麗萍同臺,「扮演小孔雀」。和大多數臺灣舞蹈教師一樣,她輾轉於各地中學執教,有時同時兼任幾所中學的舞蹈教師。
「絹扇」在中國古典舞和民族舞中並不鮮見,而《落影颯行》獨具風骨。黃慈嫣向記者透露,臺灣找不到物美價廉的扇骨,「幸好有淘寶,在大陸定製」,再找臺灣扎染師傅染出「秋風蕭瑟」的感覺,「對喜愛中國古典舞的臺灣人來說,大陸一點不陌生。」
臺灣臺中文華高中群舞《無常》在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上表演。吳文剛 攝
同樣喜愛古典舞的桃園高中舞蹈教師楊曉環,習慣用西方教學方法啟發孩子們領悟「古典意境中的落葉紛飛」,也堅持在舞蹈教學中引入書法、詩詞鑑賞和美學,「書法氣韻有助於孩子們理解動作輕重轉化,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
多位受訪臺灣青年舞蹈教師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大陸工作機會「有吸引力」,鼓勵喜愛中國古典舞的臺灣考生報考取大陸名校。在臺灣學生群體中,那些考上北京舞蹈學院的臺灣學生名字被口耳相傳。
「想要把臺灣每個舞團都考考看」的臺灣高中生盧彥瑋在此行之後,就決定來大陸試一試。他和福建師範大學大學生們在共同研習閩南拍胸舞時「不拍不相識」,「他們跳起民族舞,說起滴滴打車、美團外賣,那麼好玩。」
福州市歌舞劇院《尚香初遇》在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上表演。胡文 攝
對於更多臺灣高中生來說,儘管目標鎖定臺灣高校,也能感覺到大陸舞蹈的浸染在持續加強。第一次來大陸的臺灣女高中生羅予晴告訴記者,「我們對大陸舞蹈名家耳熟能詳,『桃李杯』(大陸規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賽)視頻也是必看的。」
臺灣臺中文華高中群舞《無常》在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舞蹈嘉年華開幕式上表演。胡文 攝
此次嘉年華活動總導演、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繆麗容表示,歡迎臺灣學生來福建師範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學習、交流,今後福建省舞協也將組織福建優秀舞蹈編導走進臺灣學習,「共同做中國舞的追光者」。(記者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