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2020-07-04 春花育兒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和學齡前的這段期間,他們最需要學會的除了要照顧自己之外,還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

對於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孩子在家裡和到了集體環境中過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孩子之所以不願意上幼兒園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夠適應與別人在一起的生活。

雖然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除了家庭之外,更多的是要學會如何在社會中生活。所以從小教會孩子與他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家長來說,孩子是自己的心頭寶但是在集體環境中,他們也是眾多同齡人中普通的一員。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這其中就必須要有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奉獻,而不是總想著自己斤斤計較。


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造成孩子不會謙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環境影響

孩子從小是照著父母的言行成長的,可以說父母的言行和生活環境能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重大的影響。

身為家長自己就缺乏謙讓意識,是無法教會孩子學會謙讓的,並且他們會從先模仿家長的行為再到影響自己的觀念,逐步建立起自私自利的性格。

2.過度溺愛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都是最好的,家長也想要通過物質來讓孩子感覺到愛,於是被過度溺愛的孩子越來越多,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都會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料。

過度的呵護和關愛極容易造成孩子養成自私專橫霸道的性格,孩子在家裡往往是唯我獨尊,不懂得關心和謙讓。

年幼的孩子很容易把已有的經驗,轉移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去。所以上了幼兒園之後自私的特徵也會同樣展現在對待同伴的表現上,在家裡被溺愛的孩子往往很難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技能。


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3.自我意識的發展

學前階段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徵十分明顯,他們的關注集中在自我感受和需要身上,尤其是四歲的孩子有了關於自己擁有物的最初認識。

他們未必知道擁有是什麼,只知道東西是自己的,拿給別人就會失去,所以當家長要求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的時候,孩子往往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家長能讓孩子知道分享並不會讓自己失去什麼,反而能夠得到對方的喜愛和支持,這樣他們對玩具的佔有欲就不會太強烈。

謙讓不是一個人天生就能具有的品質,而是在後天的實踐中逐漸通過經驗被培養出來的。


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那麼家長在生活中如何對孩子進行謙讓教育呢?

1.學會謙讓

與他人共處的基礎就是先學會謙讓,這不僅是美德,更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謙讓能夠更好地為他人著想,從而達成合作。

競爭不是搶奪,而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展示。要讓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善惡,謙和善良的人才能獲得大家的尊重。才會具有競爭的實力。

家長不要認為競爭激烈的社會,凡事都需要爭搶才能成功,不然就會「吃虧」失去發展的機會。

2.謙讓不等於委屈自己

優秀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謙讓不等於懦弱,孩子如果懂得謙讓家長應該高興而不是擔憂,如果僅僅考慮到當前的利益,顯然謙讓從表面看起來是「吃虧」的。從這個角度家長心存擔憂也是正常的。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謙讓行為擁有積極的意義,當孩子因為謙讓而吃了「眼前虧」的時候,家長先不要急著否定他們,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看到謙讓的深遠意義和價值。

謙讓的品質終究會讓一個人從中受益。因為謙讓的人往往胸懷比較寬廣,不會斤斤計較,不會糾結於眼前的利益,從而更容易贏得朋友的支持。


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但是提醒家長不能因為謙讓有好處,就處處強迫孩子在不願意的情況下謙讓。如果孩子不懂得禮讓別人的價值而被家長強迫著謙讓,很可能會讓孩子討厭謙讓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不利於孩子將來主動自覺地謙讓。

如果孩子在大人的強迫下為了父母的誇獎而違心做出謙讓的行為,有可能會讓孩子真實的意願被扭曲。久而久之會因為取悅別人而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教育孩子謙讓本身是沒有錯的,這是傳統美德,不僅能夠反映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高下,而且對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有助於形成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創造和諧合作的良好氛圍。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和事業進步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如果幼年的時候沒有養成謙讓的品質,總是想要什麼都爭搶,這種意志習慣就會變成終身的人格,成為人際交往和人生成功的障礙。


如何引導孩子和別人相處,學會謙讓的良好品質?4個方法送給家長


3.以身作則

身為家長想要讓孩子不小氣,家長首先就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淡化孩子唯我獨尊的心態,在孩子滿足需求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意識到別人的需求,這是培養孩子謙讓品質的關鍵環節。

4.鼓勵謙讓行為

在家庭生活之外,4歲之後的孩子有很多的機會去接觸社會,家長要鼓勵孩子發展人際關係,很多謙讓的行為都是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要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孩子懂得謙讓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能一直強調謙讓的行為,而不告訴孩子謙讓的原因,教育孩子謙讓是一項需要智慧的活動。

相關焦點

  • 謙讓是一種優秀品質,培養時切勿強迫,可從這3個方法做起!
    謙讓是一種優秀品質,培養時切勿強迫,可從這3個方法做起!引言:謙讓是一種優秀品質,它能幫助孩子更好融入社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社交中具備更多優勢。這些都只是一些生活縮影,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時,張藝就在想,為什麼這兩個孩子不懂謙讓呢?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二胎家庭都面臨這樣的哭鬧,兩個孩子雖然很圓滿,但也同時存在很多問題,類似於搶玩具、搶零食、搶電視等,而想要改善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引導培養他們擁有謙讓的品質,這樣兩個孩子才能夠和平相處,家裡的類似矛盾才會減少。
  • 孩子「霸道」,喜歡與別人爭搶,父母可用三種方法教孩子學會謙讓
    三種方法,培養孩子的謙讓品質「謙讓」確實是人類最美好的道德品質之一。在生活中,懂得「謙讓」的人,因為胸懷寬廣、大度,所以和人相處很和諧,而且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好。孩子不懂得謙讓,父母也不用著急,因為謙讓的品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慢慢培養的。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謙讓品質就可以了。
  • 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家長如何引導讓孩子學會與朋友相處?
    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家長處理不當,會變成火上澆油孩子上了學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大家都是同齡人又都是小孩子,相處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向家長求助,家長要怎麼做才算是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火上澆油呢?
  • 懂得「謙讓」是一種美德,孩子過度謙讓使不得,要學會把握分寸
    在人際交往當中,我們缺少不了謙讓,謙讓是一種品質,能讓人見多識廣,使人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多一份謙讓,那人與人之間就少一段間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教會孩子使用謙讓要有度,要有自己的為人底線,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得謙讓,如果不顧一切的去謙讓,不遵守自己的原則,那麼到頭來討不到好處。
  • 家庭教育-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是一種道德品質,體現了人的自我修養,是與人相處的基本之道。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在社會上走得更遠。對於孩子而言,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是一種良好的道德修養的體現,學會尊重他人,才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正視他人,才能被他人所正視。如果不尊重他人,就不會獲得別人對等的的尊重,也不會建立起來友誼,更談不上交朋友了。
  • 孩子非常自私怎麼辦?這幾招讓孩子學會謙讓
    這個時候就把她媽媽難住了,小紅現在已經5歲了,但是從一開始小紅就是一個比較喜歡搶別人東西的小朋友,家裡有小朋友來的時候小紅就會搶別人的玩具來玩兒。但是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那麼父母應該怎樣讓孩子學會謙讓,變成一個不自私的孩子呢?
  • 孩子過於自我中心,家長要做好這幾點,教孩子學會主動謙讓和分享
    ,隨之發展的就是孩子的社會屬性,而在社會屬性當中包含了交往技能與同伴的協作功能等等,當然關心和同情他人也屬於社會屬性的一部分,當孩子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就會聽不進家人的建議,不願與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不能夠和別人合作共事等等,這也是孩子出現霸道的一個原因。
  • 如何讓孩子學會寬容與謙讓,做一個擁有高情商的好少年
    家長們為此感到萬分焦慮,希望迫切的改變孩子這種「獨大」的現狀,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質,使孩子的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發展,做一個擁有高情商的好少年。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寬容與謙讓呢?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既寬容對待他人,也寬容孩子自身的過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自身對孩子的影響本身就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 家裡的孩子們如何友好相處和家長關係密切,家長們一定要正確引導
    所以不少父母們都蠢蠢欲動,想要再要一個孩子。這樣兩個孩子一起也能互相陪伴,互相幫助。但是有的時候家裡的兩個孩子的相處並不是完全的融洽,他們時不時的也會發生爭吵,甚至會打架。有的孩子之間還能和好,可是有的兄弟姐妹們卻會鬧彆扭很長一段時間。於是,孩子們之間的相處和感情問題就成了困擾爸爸媽媽們的一個大難題。
  • 如何讓孩子更有教養,以下方法很有效,家長們學會了嗎?
    有教養、懂禮貌的小孩子總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長大之後也能更快適應社會,走向成功。由此可見,將孩子培養得更有教養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孩子教養如何與家長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教育是分不開的,是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直接體現。那麼,聰明的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更有教養呢?
  • 小孩如何獲得良好的品質
    對於孩子良好的品質如何培養,今天金嫂我就和大家一同聊聊:有句俗語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對於孩子的品格培養並不是想那些知識技能一樣,可以通過訓練學習獲得的,而絕大部分是由父母的品格潛移默化地、不由自主的形成出來的,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一般也會如此。如果希望小孩擁有良好的品質,父母首先還是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 不要以懂禮貌為由,要求孩子無原則的謙讓,家長要把握好度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懂禮貌,講文明,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34;的人,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學會謙讓,尤其是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更要讓著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真的願意這樣做。
  • 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家長學會這4個方法,對孩子很有幫助
    孩子不懂得與他人合作,成了現在很多家庭的困擾。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呢?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愛,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導致了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合作等問題。對此,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給我們提供了4點教育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孩子愛指揮別人,是能力強的表現?父母可用三招教他學會與人相處
    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與家長的教育有關三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如果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大家都聽他的,難免會造成一些不愉快,甚至還會被別人孤立。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學會謙讓和合作。具體應該怎樣做呢?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卡卡媽的建議。
  • 孩子叛逆怎麼辦?4個「錦囊」送給家長
    4個「錦囊」送給家長 2020-12-0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謙讓,一條小麵包的品質教育
    很多人都說做全職媽媽每天很輕鬆,帶帶孩子、收拾收拾屋子、做做飯,而且生活中都是孩子和老公沒有自我,我不這麼認為做全職媽媽更要學習要關注的更多,要會的更多,我們不但要輔導好孩子作業,還要教會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處理,還要培訓孩子各項技能,應付學校的各種活動,孩子開班會就得會做PPT,孩子有表演就得會簡單的化妝,孩子上朗誦就得學會簡單的視頻編輯和背景音樂的製作等等。
  • 父母如何做,會讓孩子懂得謙讓?不妨試試這四招
    或許是現在家長的教育過於寵溺,才致使孩子變得自私。但不管怎樣,只要發現了問題所在,家長就有必要引導孩子,讓他從此走向正軌。未來孩子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問題,謙讓也是他與人相處的必備能力。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有追求自我的權利,所以在某些事情上,家長不能用"你已經長大"或者"讓著小朋友"去要求孩子,畢竟他們的生理年齡還沒有那麼成熟。若是孩子有"為小自尊"的想法,那麼家長肯定不能縱容。仗著年齡小就拼命去索取,覺得所有人都應該以他為主,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一經發現,家長就要嚴厲去制止他。
  •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5個方法讓孩子擁有高情商
    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高情商的人,特別是那些高情商的孩子,言談舉止間的從容淡定讓身為家長的大人們都不禁為其豎起大拇指。一些家長為了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孩子,不惜花重金送孩子去收費昂貴的學堂等機構學習這些禮儀規範等。其實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並沒有那麼難,抓住孩子五到十五歲,通過以下5個方法來培養,就可以讓孩子擁有高情商。1.
  • 孩子社交能力弱怎麼辦?學會這4招,變身社交達人
    1、快速適應陌生環境良好的社交關係,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更好地與同伴相處。這樣當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比如剛剛進入幼兒園,或者幼升小。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更能夠快速的適應陌生的環境。不會因為環境和身邊同學的變化而出現焦慮的情緒,總是能夠快速的交往到談得來的朋友。
  • 在日常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四)
    父母的這種感恩方式,不僅言傳身教,使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也使孩子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因此,父母的表率行為,對引導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