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孩子們如何友好相處和家長關係密切,家長們一定要正確引導

2020-09-05 沐沐和點點

我們國家近幾年來開放了二胎政策。所以不少父母們都蠢蠢欲動,想要再要一個孩子。這樣兩個孩子一起也能互相陪伴,互相幫助。但是有的時候家裡的兩個孩子的相處並不是完全的融洽,他們時不時的也會發生爭吵,甚至會打架。有的孩子之間還能和好,可是有的兄弟姐妹們卻會鬧彆扭很長一段時間。於是,孩子們之間的相處和感情問題就成了困擾爸爸媽媽們的一個大難題。

不過只要家長處理的好,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能夠非常親密,非常和諧。

家裡的孩子們如何相處其實是和家裡的大人們有關係的。如果爸爸媽媽們好好引導孩子,就可以讓孩子們友愛,融洽地相處。

⑴從小給予大孩足夠的愛

很多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弟弟妹妹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安全感,總感覺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就不會再被愛了。他們害怕被人分走寵愛和關注,所以當然不歡迎弟弟妹妹。家長對此應該做的就是給老大足夠的愛。讓他產生安全感,明白不論如何,阿爸媽媽爸爸媽媽都會愛著他。

⑵在大寶可接受的年齡要二寶

要二胎的年齡也很重要。如果爸爸媽媽實在老大還小的時候要第二個孩子,那麼兩個孩子就可以成為玩伴,共同成長。老大也更加容易接受弟弟妹妹。而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過大,他們之間就會產生代溝,沒有共同話題,他們就會缺少交流而導致他們的相處出現問題。

⑶幫助老大認知家庭角色

很多家長害怕大孩子不能接受弟弟妹妹,所以在已經要生寶寶的時候才告訴老大。這樣突兀的消息很難讓孩子一下子接受,他對於老二也沒有認同感。其實家長可以在一開始就告訴老大,他們的家庭要迎來一位新成員,並且讓老大參與到老二成長的過程中,這樣可以幫助他認知家庭的角色,從而更加能夠認同和愛護弟弟妹妹。

⑷一視同仁的對待孩子

在兩個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家長最重要的法寶就是對待孩子一視同仁。他們都是爸爸媽媽們的寶貝,不應該存在年齡大就要忍讓,就要受委屈的情況。大孩子謙讓弟弟妹妹的確可以,但是不能讓孩子一味地付出,一味地受委屈。平等,才是兄弟之間和睦相處的關鍵。

⑸讓孩子們學會分享

站在同一個戰線或者處於同一個圈子裡的人們的感情總是更加要好。所以家長就要刻意的給孩子之間也創造這種機會。其實這種事情非常多,也非常簡單,就是讓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是讓他們學會把好東西互相分享,有困難也一起克服。這樣他們的感情會更加牢固和深厚。

⑹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

孩子們之間相處無論如何都會產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這時候家長們雖然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一意孤行的去解決,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家長們要及時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安慰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解開心結。這樣兄弟姐妹之間才能夠迅速化解矛盾,重新建立融洽的關係。

家裡有兩個可愛的小寶貝,家長們總是可以享受到雙倍的甜蜜和幸福,因為他們是兩個可心的小棉襖。然而有時家長們也會被氣的頭疼,因為他們有時候也會成為兩個小魔王,破壞力也是成倍的增長。可是不管怎樣,他們都是爸爸媽媽們的心頭寶。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整個家庭環境中重要的一項。所以不管家長們平時感受到的是孩子的貼心或者淘氣,都應該好好教育孩子,讓他們手足之間可以共同進退。


相關焦點

  • 熊孩子一定「熊」嗎?家長應理性看待,學會和孩子正確相處
    「惡」確實挺讓人頭疼,但是有時候他們也並不是一味的「壞心思」,也有可能是有自己的苦衷,這就需要家長去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有時候熊孩子的「熊」,不一定全是壞事,家長們一定要放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又比如說孩子隨意浪費家裡的礦泉水,老是不喝把裡面的水全都倒掉,只留下瓶子,看似是個隨意浪費水的「壞寶寶」,但其實他可能只是看見外面撿瓶子的老奶奶太可憐而自己偷偷的攢瓶子想要送給老奶奶呢?當孩子們在做心底裡面的好事情的時候,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指責,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的。
  • 怎麼和寄宿家庭長期友好相處
    經常更換寄宿家庭容易讓孩子分散注意力,無法專注學業,另一方面無法領悟與他人正確的相處之道,相反我女兒居住的寄宿家庭生活設施一般,但是自留學起至今,近三年了,卻一直沒有更換過,因此,有家長向我詢問我女兒是怎麼做到和寄宿家庭的成員們融洽相處的,這裡我簡單聊聊這個話題。首先在孩子出國前,必須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寄宿家庭並認真考慮怎麼相處。
  • 孩子早戀到底該不該制止,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
    孩子早戀到底該不該制止,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早戀"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的家長們,毫不誇張的說每年學生早戀的情況絕對是孩子們成長期中發生最多的一件事情。要知道現在孩子們的價值觀可都是非常前衛的,早戀對於她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有些人甚至將其當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篇閱歷。在我看來早戀與性教育的關係都是共通的,有的時候早戀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早點認識成年人的世界,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鼓勵和督促作用。其實這些年來青梅竹馬結婚的幸福案例在現實中也不算少數了。有些人從高中時期就一直戀愛到大學畢業,直至最後一起走向婚姻的殿堂。
  •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在成長,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大人無法替代的,比如,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哭泣或者不順心的時候,能夠鼓勵他,正確的引導孩子,也是對孩子進步成長的很大幫助。這篇文章,我想給孩子來點親子關愛,教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很多家長現在已經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正在扭曲,他們做事情也開始走偏。
  • 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家長如何引導讓孩子學會與朋友相處?
    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家長處理不當,會變成火上澆油孩子上了學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大家都是同齡人又都是小孩子,相處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向家長求助,家長要怎麼做才算是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火上澆油呢?
  •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起到正確示範和引導作用
    為了適應5G時代社會學習生活要求,電子產品不能絕對化地限制使用,這樣就要求家長既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又要有效防止孩子對於電子產品形成依賴性。父母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和頻次父母要有良好的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做孩子的榜樣。
  • 孩子叛逆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時期,其心理和生理會加速成熟,激素水平會很高,獨立性與自我的思想意識也會日益增強,他們標新立異,敢闖敢拼,反感父母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來看待,就像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急不可待的要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家長們要認真對待,及時進行正確有效地引導,孩子們才能少走彎路!
  • 孩子追求名牌亂花錢,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們的物質世界越來越豐富。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對話,媽媽,小紅有個聯名款的裙子,我也要。孩子還會說,爸爸,咱們家也換個路虎吧,小明家的陸虎可以坐在後備廂玩。要想正確引導孩子,要先知道孩子攀比行為的心理原因是什麼?1、孩子的好勝心理在孩子開始與同齡人相處時很容易產生好勝心,也就是很想在同樣的角度贏過對方。
  • 家長被抓了要如何正確引導?
    兒科醫生助理在服務過程中常碰到很多家長反映說,自己家寶寶喜歡抓人的這一行為。如果寶寶只是抓家裡人那也還好,但他/她跟別的小朋友或大人玩的時候也會小手去抓別人的臉,這就讓家長很頭疼了。究竟為什麼小朋友喜歡抓人呢?家長們又該如何糾正寶寶的這一行為呢?
  • 新生入園後,老師和家長如何幫助幼兒快速交到新朋友……
    家長和老師們該怎樣幫助孩子交到好朋友呢? 家長看到自家寶寶受了委屈,又該如何對待這種意外情況呢? 家長VS老師 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孩子受欺負、外傷,老師都要向家長道歉。老師誠懇的態度,會緩解家長和老師間的隔閡。
  • 關於兒童同伴關係,這些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小編說當孩子身邊有非常要好的玩伴玩耍時,有家長會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孩子潑冷水,「你們還小,懂什麼是朋友」,其實友情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缺少朋友,孩子在集體裡會非常孤獨。如何認識兒童友誼,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是什麼,與此同時,家長如何避免孩子交友不慎,一起來看。
  • 暑假來了,家長和孩子如何相處
    市金川總校第一高級中學 賀忠發 孩子放假在家,睡懶覺、玩手機、玩電腦,家長几乎崩潰了,為什麼要放暑假?孩子們調侃:因為老師快崩潰了,給老師留下休息的時間。雖是調侃的話,但也說出了家長和孩子假期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如何與孩子相處,給大家3個建議: 第一、家長和孩子一起規劃好假期的學習和生活時間。
  • 孩子過度玩手機電腦,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打贏新冠肺炎阻擊戰,教育部督促各地推遲了開學時間。疫情期間,因為要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播,孩子們減少了戶外運動,在家除了上網課之外,每天不是玩電腦、看手機、就是刷抖音、追大劇,導致生活重心離不開電子產品。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如何引導?
    孩子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父母和老人們寵慣了的孩子,多半都有些自私的心態。這兩種情況導致了孩子自私: 1. 家長過分寵溺孩子的要求有求並應,在家裡有如皇帝一般的待遇,這便使得孩子不懂得考慮他人,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覺得自己所享受的是理所當然的,家長也沒有教會孩子分享,因此孩子在這種滿足之下變得自私自利。
  • 家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就像上文所說的故事一般,要引導樹根向下生長。前幾天,看過著名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著作,她說過這麼一句話:「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主要的任務是引導孩子,打個比方:你牽著馬兒來到河邊,卻不強迫馬兒喝水。感受馬兒何時渴了,就猶如正確感受孩子一般。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引導,才是正確的教育。
  • 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家長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孩子們的種種表現,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心裡非常著急,親子關係劍拔弩張,家長們感到束手無策。02 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善於在言語中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找到交流的切入點再去引導。如果孩子與你衝突時,等雙方冷靜下來,先用柔和的方式緩解情緒,待心情平復後,再傾聽孩子要說什麼。謹記一個道理,情在前,理在後。#尊重理解,換位思考了解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就會多一分理解。孩子到了初二,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正確引導。
  • 家長和孩子關係太密切,讓孩子有依賴感,減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作為子女,我們似乎應該和父母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才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卻提出了一個相反的結論:孩子如果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太好,關係過於緊密,很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很多負面影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面對孩子的膽小,如何引導才正確
    家長面對膽小的孩子,該如何引導?下面家長來了解一下過於膽小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特徵,看看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過於膽小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特徵:做任何事都猶猶豫豫,更容易自卑甚至自閉,身邊缺少朋友不敢主動爭取自己喜愛之物,容易隨大流而缺乏主見……,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經常會潛意識裡壓抑自己的需要,面對孩子的這種心理。
  •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改正錯誤行為呢?
    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忽視一個問題,還是從順手拿東西到演變成「偷東西」的過程是如何形成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如果沒有大人的及時引導,長大以後可能會演變成更為嚴重的犯罪行為,例如入室盜竊等。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些細節經常會被大人忽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時,往往很詫異。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從哪裡學來的?這時候該如何引導孩子改正偷東西的錯誤行為呢?
  • 從《少年的你》看,如何引導孩子在幼兒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我們在關注劇中以陳念為代表的那些被欺凌的孩子時,應該關注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施暴者的存在,作為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能夠與學校的同齡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以及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採用合適的方式處理同伴間的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