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後,有的寶寶很快就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可有些寶寶,好久後還是孤單一人,沒有好朋友。家長和老師們該怎樣幫助孩子交到好朋友呢?
幼兒園是孩子最早的社交圈,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孩子為什麼交不到朋友?
不合群
一歲前的丁丁,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總是喜歡躲在爸媽和爺爺奶奶身邊,不願參加同齡小朋友的遊戲,對人家給他的新鮮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
孩子不合群主要的原因往往在於沒有獲得足夠的社交環境和機會。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自然形成合群的性格。
針對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在幼兒園開心的事情,並且可以讓老師幫助多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也可以在放假的時間約幾個好朋友,一起玩耍。社交能力一定是在多交往,交往多的情況下提升的。
受欺負
新入園的孩子年齡較小,自制力比較差,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間小小的「衝突」在所難免。家長看到自家寶寶受了委屈,又該如何對待這種意外情況呢?
家長VS老師
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孩子受欺負、外傷,老師都要向家長道歉。老師誠懇的態度,會緩解家長和老師間的隔閡。
家長VS孩子
家長要告訴孩子學會謙讓、分享、合作,也要告訴孩子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當別人搶你的玩具時,你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來主持公道。
小朋友吵架了
「今天玩扮家家酒,沒讓安安當公主,她就生氣不跟我玩了。她還說我最討厭!」明明是好朋友,卻可能因為一時的行為而吵架。有些孩子就會因此很傷心難過。
家長和老師可以表達自己理解孩子難過的想法,例如:「吵架真不好玩!」。同時要幫助孩子理清「兩人在吵什麼」,千萬不要代替他決定還要不要交這個朋友。
如果孩子在吵架後一直被拒絕,覺得很沮喪,就需要先重建他對自己的肯定,然後再做下一步的溝通。
沒人跟我玩
「我不要去學校,都沒有人跟我玩。」這是孩子不肯上學常見的理由。新入園的小朋友如果個性比較內向或愛哭,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體中。
家長需要了解背後的問題,例如:是每天都沒有朋友一起玩,還是只有某一天。
如果孩子長期交不到朋友,家長就要趁著接送孩子時,聽聽別人眼中的他是怎樣的小朋友。並且幫助孩子提升他的「社交形象」,例如,打扮乾乾淨淨;學會一種拿手遊戲;練習說:「我也要玩」等。
老師怎樣引導孩子交友?
作為老師如何引導孩子們友好相處,互相尊重,形成良好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孩子們健康地學習成長。
1
給孩子灌輸好朋友概念
什麼是好朋友?
會記住對你來說的重要時刻(生日、考試……)
很可靠,值得信賴
在你傷心難過時安慰你,無條件支持你
TA的行為、語言都不會讓你緊張
願意陪你一起「浪費」時間
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快樂
2
用小故事和經典電影幫孩子理解友情
用經典兒童故事和電影幫孩子們理解友誼、朋友和同伴關係。
兒童故事裡有很多關於友情的小故事,老師、家長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讀讀,如《兔子的友誼》等。很多經典電影也對友情有所闡述,在此星兒給大家推薦幾部,下面這些也都是我個人很喜歡的:《追風箏的人》、《狐狸與獵狗》、《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夏洛特的網》、《秘密花園》、《E.T.外星人》、《小海龜大歷險》、《仙境之橋》、《砰然心動》……
以上故事及電影從不同角度對兒童友情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想必看過這些電影,對友情、同伴關係有困惑的孩子能得到一定的啟示哦。
3
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對幼兒的行為養成有很大促進作用。平時可以在角色扮演情景中融入一些友情元素,教孩子學會怎樣處理同伴關係,讓他們更更好地理解友情。比如老師可以設計一個積極正面的交友情景(分享、讚揚、樂於助人),讓孩子扮演出來並討論這樣做的好處;也可以用反面例子來教小朋友們學會處理同伴矛盾,孩子們學會了交友技巧,才能更願意去主動結交更多朋友。
4
給孩子樹立交友好榜樣
老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無意間影響孩子的意識。成人是孩子的最大模仿對象,也最容易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平時接人待物時語氣親切有禮貌,主動關心好友,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到小朋友。讓孩子明白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平等相處、相互分享和諒解;不要想著佔小便宜,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經常給孩子灌輸積極的交友理念,久而久之,孩子也能輕鬆交到新朋友。
5
多給孩子接觸新夥伴的機會
多給小朋友創造接觸新夥伴的機會,晨間活動、早操、集體遊戲等都是小朋友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老師們多利用這樣的活動把所有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比如玩拍籃球遊戲時大家圍成一圈,來回接力傳球,既能快速活躍班級氣氛又能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給孩子們更多相互接觸、交流的機會。
6
多給孩子鼓勵
鼓勵,但不要給孩子壓力。性格內向的孩子,第一次到一個陌生環境肯定會緊張害羞,需要一點適應的時間。有些新入園的孩子每次跟家長分別時都哭鬧不止,老師怎麼拉都不願意放開家長的大腿,這樣的情況一般會持續一個月。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與家長不要操之過急,不斷給孩子鼓勵,總有一天他會願意去主動結交新朋友的。
想要引導孩子快速融入集體,交到新朋友,少不了家長的積極配合。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交友?
1
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或感興趣的活動
光跟家裡的熟人玩可是不夠的,要想讓孩子避免以後的社交尷尬,爸爸媽媽還要多帶孩子到公共場合,比如公園、廣場、興趣班什麼的。到外面家長要引導孩子主動與遇到的新朋友打招呼。就算孩子不樂意,也要耐心勸導,讓孩子逐漸感受到不同的社交關係。
2
平衡孩子的個人時間與交友時間
注意調控孩子的各項活動時間,不要一味地在孩子社交方面施壓。照顧孩子的情緒,才是體貼的做法。我們身邊很多孩子就是平時看起來是「人來瘋」,好像一刻也停不下來。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孩子也有安靜的時候,所以每個孩子都需要適當的個人空間,注意調控好孩子的時間才會事半功倍。
3
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要強求孩子時刻活躍。如果孩子本身就是安靜的性格,不喜歡待在人群裡,就要注意創造安靜的環境。其次,家長也要尊重孩子選擇的朋友,在孩子擇友上不要過多幹涉。
4
留意觀察孩子的交友模式
如果您的孩子在幼兒園一直被別的孩子排斥,就要留意觀察孩子的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了。通過小細節便能發現孩子在交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他/她是不是有點專橫?有沒有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不是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是不是不會處理跟小朋友的矛盾?如果是的話,就可以對症下藥了。針對孩子存在的行為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便能慢慢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
5
教會孩子處理同伴矛盾
朋友關係也有高低起伏,正確處理同伴關係也是孩子的必備技能。平時的小矛盾不用太在意,但如果孩子長期遭到同伴的不友好對待,你就要稍稍幹預一下了,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處理同伴矛盾:
* 主動與同伴交流感受,讓朋友明白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打動他。這樣也能提升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不管對方聽不聽,該說的一定要說。
* 遠離暴力小夥伴。對於不講理還老動手的小朋友,儘早遠離,不要靠太近。
經過老師們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新入園時那些不願主動交朋友的孩子慢慢地跟大家玩在一起了。這樣的進步不光讓老師們更輕鬆了,對孩子本身意義也更大。因為家長、老師總有一天會退出孩子的生活,可朋友卻能讓他們以後的生活都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