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昨晚兩集,小編最關注的是,送到皇后宮裡箱子裡的東西哪去了?怎麼沒有交代?前頭馬哈木掐于謙也是,怎麼著就放過于謙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強行讓孫若微懷上老大,安排了皇后懷孕的事件。但此時時間線已經跳躍到了宣德五年,結果太醫告訴皇后是在皇帝寢宮地上那一晚懷的,怎麼這一晚隔了這麼多年才懷上?
皇后懷的是哪吒嗎?
坦白講,《大明風華》朱棣下線前,前半部分的權謀拍得很好,編劇立意深度,舞美服裝音樂,演員演技,是一個強悍的班底。老戲骨們撐起來了全部劇情。
能看得出王學圻、梁冠華對人物的刻畫之深,「作為皇帝我最恐懼的是什麼,我要江山永固但我也愛自己的孩子們」「作為太子我以柔克剛頂住國家財政,我為什麼說這句臺詞,說的時候我在想什麼」,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漢王、趙王等演員。
而朱瞻基登上帝位之後,胡善祥智商下降、孫若微毫無高光成為「工具人物」,太子妃乾脆退居一旁成了醬油黨,宮鬥戲、愛情戲崩盤的太厲害,這跟編劇太貪心有關係。
第一點,劇情胡亂刪改,胡善祥劇情單薄,且前後混亂。按理說朱瞻基赦免了靖難遺孤,她已經可以找到了寬恕自己的理由;就算沒有找到還是打算黑化繼續讓自己的孩子登上王位,也得有個合理的理由,至少得有鏡頭,沒有,反而是流產一個月之後緊接著要找「野男人」進宮,硬生生的把自己塑造成了賈南風。
而最致命的是前一集胡善祥顯懷了,懷孕至少超過五個月,怎麼可能隨便找人在懷孕,難不成五個月之內就生下來?所以這就看出編劇沒有生活經驗。
第二點,要說拍愛情線,就算魔改劇情和人物設定,也應該把孫若微胡善祥所在的後宮愛情作為主要描述對象,著力於朱瞻基對孫氏的愛,與張太后之間的衝突,與胡善祥的帝後離心,畢竟孫氏寵妃上位不是原配,但是孫後又和其他妾室不同,和太孫青梅竹馬,太子丈母娘推薦入宮,是按照儲備的太孫妃來養大的。結果選秀女被朱棣擺了一道,成為妾室。
後面宣宗為她種種越制乃至廢后,強大文官集團也無可奈何,是因為朝廷普通對她都報以同情。而且由於她母以子貴取而代之,對後世妃嬪影響巨大,後面的萬貴妃、鄭貴妃都有樣學樣。但因為後面的明朝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史官文官也沒法追究她,畢竟以孝治國,故此民間就流傳種種奪子的傳說。
但結果愛情線非常少,朱瞻基跟孫若微的互動都不超過三分之一劇情,而且也看不出朱瞻基有多麼的愛孫若微。
導演兼編劇一人掌握全程,看得出編劇太貪心,什麼都想寫出來,想寫歷史劇;想把兒女情長和國家大事融在一起;仁宣之治結果把瞻基異化壓抑成了一條龍。本來歷史上早就死了的馬哈木又出來當神走位的醬油黨,剪輯支離破碎最後弄的觀眾稀裡糊塗。
導演說這部劇本,是臨時開機前改寫的。
但小編覺得,一部劇完全可以一條主線貫穿,寫宮鬥就專注宮鬥,寫戰爭就全面寫戰爭,寫叔侄奪權就專注前朝較量,因為編劇想說的東西多,比如皇宮對人性的戕害,所以安排了胡尚儀、安貴妃、樸妃等密密麻麻的人物,但兩位貴婦的殉葬戲被刪了又沒有交代,他就強化了胡尚儀和女二這條線,問題是這條線和主線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完全跑題了。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