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少見的明朝皇室劇,《大明風華》緣何毀譽參半?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雖然古裝劇面臨寒冬,但從市場需求上看,古裝劇一直以來都是受歡迎且容易出爆款的。作為今年屈指可數得以在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備受矚目。開播CSM59城收視率高達1.92%,這是今年電視劇首播的收視新高,雖然該劇口碑並不算理想。

《大明風華》海報

《大明風華》由知名導演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等人領銜主演。劇集改編自蓮靜竹衣的網絡小說《六朝紀事》,以歷經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傳奇皇后孫若微的經歷為主線,展現大明王朝從初建王朝到國力鼎盛的那段歷史。

作為少見的明朝皇室劇,《大明風華》緣何毀譽參半?

明朝皇室劇不容易拍

雖然明朝距離當下並不遙遠,但回想起來,以明朝為背景的古裝劇的數量並不多(跟清朝一對比就一目了然),聚焦皇室權謀或宮鬥的就更少了。古早一點的,有《大腳馬皇后》(2002,朱元璋)、《江山風雨情》(2003,朱由檢)、《永樂英雄兒女》(2005,朱棣)、《傳奇皇帝朱元璋》(2006,朱元璋),最為出圈的當屬《大明王朝1566》(2007,朱厚熜)。這其實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明朝皇室古裝劇不多?

《江山風雨情》中李強飾演的朱由檢,有人認為這是拍得最好的明朝皇室劇之一

相較而言,清朝無論帝王權謀戲,還是宮鬥戲,數量很多、類型成熟。

首要原因是,古裝劇市場也有慣性。清朝戲越多,觀眾就越熟悉清朝戲,觀眾越熟悉清朝戲,清朝戲就會創作得更多,創作鏈條更成熟,成本也低得多。久而久之,清朝戲的群眾基礎最雄厚,觀眾哪怕沒什麼歷史知識,也知道康熙、雍正、乾隆的關係,但你若問起《大明風華》中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關係,很多人會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另一個客觀原因是,清朝不僅距離當下更近,作為一個大一統朝代,清朝各方面史料豐富且完備,民族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明朝別的暫且不論,複雜的朝局鬥爭與民族關係就是創作上的一個難點。

那為什麼不拍宮鬥戲?坦白講,很多觀眾對於清朝的了解,是通過《金枝欲孽》《甄嬛傳》《延禧攻略》等宮鬥劇。這又涉及到一個有趣的歷史背景,明朝後宮不僅妃子數量比清朝少得多,並且幾乎沒有什麼外戚勢力。

《大明風華》第6集講到,太子妃張妍(吳越 飾)著手給兒子朱瞻基(朱亞文 飾)選秀女。太子妃在宴請秀女時就說道,「大明朝選秀女,首重家世,讀書的也好,種地的農家也好,只要三代清白,姑娘願意,都可以請進宮裡來。」這樣的選秀女制度,跟清朝是完全不同的。像清朝如果是充實內廷或為皇子皇孫指婚,秀女都得出身八旗。

明朝選秀女注重身世,並不是說出身得多高貴,而是看重「清白」

這跟當時有明一代的皇帝普遍提防外戚有關。朱元璋意識到,「朕觀古往,深用為戒。然制之有其道,若不惑於聲色,嚴宮闈之禁,貴賤有體,恩不掩義,女寵之禍,何自而生?不牽於私愛,惟賢是用,苟於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禍,何由而作?」並形成一套管理後宮的體制,比如壓縮後宮編制,降低地位,嚴格管理。

而在選妃制度上,為了避免妃子因出身高貴而憑藉家族勢力幹涉內政,明朝選秀制度規避皇室子孫與大臣聯姻,秀女們多出身貧寒。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寫道,「明史載明祖之制: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採之民間。」因此《明史》中的后妃,只有極個別明初的后妃出身較高。

也就是說,明朝的妃子出身不高,地位不高,皇帝對後宮的管理也非常嚴格,妃子們爭權奪利的情形要少一些,要宮鬥也沒那個「氛圍」。像《甄嬛傳》中華妃利用家兄勢力鉗制皇帝,《如懿傳》中乾隆因擔心太后勢力讓人偷偷下藥讓舒妃絕育等情形,很難在明代的宮鬥劇中得到演繹。

所以明朝的宮鬥戲很少。而如果像《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權謀正劇,也有很大的挑戰。雖然現在《大明王朝1566》以9.7分的高分成為豆瓣國產劇最高分,但它2007年在湖南衛視播出的時候,創下收視新低,並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重播。

《大明王朝1566》劇照,黃志忠飾演海瑞

因此,明朝皇室劇並不容易拍。走嚴肅的正劇權謀路線,很容易觸碰到敏感區,並且觀眾也常是「葉公好龍」,那些嚴肅好劇豆瓣叫好聲一片,但往往收視啞火;如果是走宮鬥戲路線,又缺乏足夠的歷史依據。

淡化權謀,凸顯日常

了解這個背景,就能理解《大明風華》的風格選擇。

《大明風華》以靖難之役開篇。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朱棣稱帝,是為明成祖。

建文四年朱棣攻下應天稱帝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史》說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似先帝」。朱元璋也對他寄予厚望。朱元璋在分封諸王時,朱棣就藩北平,北平當時可是明朝重地,既是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抵抗殘元勢力的前沿,由此也可見朱元璋對朱棣的信任。因為「立嫡立長」的沿襲,雖然朱元璋並不滿意長子朱標,還是立他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儲君之位本應由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繼承,但朱雄英幾年前也病死了,所以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有史料說,朱元璋也動過立朱棣為太子的念頭,但礙於朱棣是第四子且朝臣反對,不了了之。建文帝即位後,為了集中權力,一口氣削奪了五個藩王,叔叔們流放的流放,處死的處死,搞得人心惶惶。燕王朱棣雖未被削藩,但手中勢力也漸漸被剝奪,面對危境,朱棣起兵造反,開始了靖難之役。

《大明風華》雖然以靖難之役切入,但整個權謀爭鬥被壓縮到極簡,僅僅以開篇15分鐘交代緣由,讓女主角孫若微(湯唯 飾)與女二號胡善祥(鄧家佳 飾)成了親姐妹,並且她們是靖難遺孤。也因此,孫若微與男一號朱瞻基一開始是仇人。

孫若微與胡善祥成了靖難遺孤,姐妹倆於兒時走散

而從第2集開始,《大明風華》的一條主線便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家庭生活,主要講述朱棣(王學圻 飾)與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梁冠華 飾)、二兒子朱高煦(俞灝明 飾)、三兒子朱高燧(欒元暉 飾),以及長孫朱瞻基的日常生活。

比如朱棣與太子朱高熾的關係。從一些史料上看,朱棣的確是不喜歡朱高熾,他最看重的是朱高煦,最疼愛的是三兒子朱高燧。朱棣不喜歡朱高熾,除了朱高熾體形臃腫不討喜,個性和善與朱棣不同外,主要還是皇帝對於太子的天然提防,既信任太子,又擔心太子削弱自己的權力。何況朱棣的皇帝是奪來的,他尤其警惕太子奪權。

歷史上,朱棣對朱高熾的打壓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朱棣即位後,將近兩年才立太子;立完太子後,通過各種理由持續削弱太子的羽翼;縱容朱高煦以各種手段詆毀構陷太子……可以說,父子關係更近乎君臣關係,大概就是《鶴唳華亭》中蕭鑑與蕭定權父子關係的版本,只是鬥爭與虐心程度不同。

但到了《大明風華》,皇室日常簡直就是「搞笑一家人」,輕鬆活潑為主,權謀爭鬥被極大稀釋。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挺肥挺圓的,他的個性可愛、敦厚,一點太子的架子都沒有。與太子妃的日常生活,就跟平常老夫老妻鬥嘴一樣,你來我往又接地氣。

第8集截圖,太子和太子妃商量著給兒子朱瞻基選秀女,夫妻倆的對話很接地氣

劇中朱棣對於朱高熾,的確是提防與打壓為主。但劇情的表現,倒不是《鶴唳華亭》那樣,皇帝給太子挖坑跳,變著法子讓太子痛苦難受,它更近乎一個嚴厲的父親對於一個個性軟弱的兒子的不滿,知道兒子個性軟,也怕自己,反覆試探捉弄兒子,把他當受氣包。比如第2集,朱棣遠徵回朝,太子結束監國,監國期間朱高熾將今年軍隊冬裝的軍備拿去安置百姓了,太子來了,朱棣也只是對軍官們嘲諷了太子一句,「你們都知道,太子是個摳磚縫的」。無論是朱棣的表情語氣,還是太子的表情,像是家常的訓斥,而不是一般皇室劇的肅殺氛圍。

太子是個「受氣包」

第9集,朱棣遭到刺殺,他懷疑可能是兒子幹的,對三個兒子一番敲打,甚至懷疑太子。第10集,他下令錦衣衛來到東宮抓了太子府的屬官。這在史書上是有依據的,但劇集的處理是一筆帶過,太子也不太當回事,心態好得不得了。

淡化權謀的一個更顯著體現是,朱高煦的一次未遂的謀反。歷史上,朱高煦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他瞧不上太子,也不滿於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在朱棣打壓朱高熾期間,為了奪權,朱高煦沒少添油加醋。永樂十五年(1417),因朱高煦暴露出武裝奪權的司馬昭之心,引起朱棣震怒,下令囚禁朱高煦並打算將他廢為庶人。在太子的求情和力保下,朱高煦才保住爵位,強令就藩。

《大明風華》第4-5集,就影射到這一段歷史。朱高煦早就該就藩,但他覬覦太子之位,遲遲不動身,於是朱高煦與朱高燧打算逼宮。他們計劃三更時分,朱高燧把皇宮旁的火藥庫炸掉,製造混亂,而朱高煦趁著京城換防的時期,調動自己的軍隊入城,拿下皇宮,事情就辦下來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打算逼宮奪權

但朱棣早就把一切看在眼裡。朱高煦進不來火藥庫,聖旨在那邊等著他,他趕緊掉頭離開;朱高煦開城門,朱瞻基也早在那等著他,告訴他城樓上有幾千御林軍,朱高煦很識相,軍隊未進城。與此同時,朱棣搬著椅子在宮殿門口坐著,看朱高煦的軍隊是否會進宮。

朱棣早就算到兩個兒子的一切,對哪怕逼宮這樣的死罪,他的懲處也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一次本來可濃墨重彩、性質也相當嚴重的奪權事件,在劇中被處理得如「杯酒釋兵權」般雲淡風輕。

第6集,朱棣把三個兒子都叫過來,讓幾人發誓,以後都不準殘害同胞兄弟。朱棣開始訴說起當年的苦,說著說著就動情淚流,對太子說「老大,你最辛苦了」,對朱高煦說「爹給每個給你治傷的醫生升官,怕他們不好好給我兒子治傷」,對朱高燧說「你走路我聽得出來,你腿上有箭傷」……最後叮囑三個兒子,別鬧來鬧去,別折騰,「將來史書上寫一筆,我朱棣是惡人,兒孫都是好人啊,把我打到地獄裡去,我也高興。」

朱棣動之以情,希望兒孫們不要為了奪權相互殺害

這一場戲,王學圻演得極好,這也是一個影視劇中罕見的朱棣形象。

歷史上對於朱棣的評價有些兩極,他爭奪皇權,對於建文舊臣及靖難家屬的殘暴對待,以及一些暴戾行為,歷來遭受一些史官批評。但朱棣同時也「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知人善任、躬行節儉,創下一個文治武功的盛世。有人認為他在位22年,所做的事比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帝王都多,從改造和新建北京城、修《永樂大典》、疏通大運河,到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通使西域,內外擴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雖然這是建立在濫徵民力、濫發寶鈔的基礎上)。

朱棣的功過是非各有評說,但就《大明風華》來說,朱棣的形象整體是正面的,並且,他立得住。劇中既有表現他勤政務實的一面,比如第4集,朱棣跟朱瞻基說起他的所有未了心願後,問朱高熾私下怎麼說他的。朱瞻基說,我爹說「您是想一代人把三代人的事都給幹了,把大傢伙兒活活累死」。更關鍵的是,這個朱棣有「人味兒」了,除了觀眾對於帝王的一般想像,比如集權、強勢、計謀深沉等,劇集也呈現出他內心中的柔軟與懼怕。

懼怕則在於兩點:一,他篡位才坐上龍椅,他擔心他的兒子步他的後塵,朱家的殺戮不會停下來。前文提到的對三兒子少見溫情地掏心掏肺,讓他們立下毒誓,就是源於此。

其二,他擔心史書對他的評價,他擔心死後的報應,他的殫精竭慮也是自身帝位合法性與正當性的一種證明。比如第1集,他趕走了建文帝之後,拉著小孫子坐到金鑾殿的房頂,流了兩行淚對孫子說,「從今天起,爺爺是萬古不易的賊了,我好悔」。第4集,他做噩夢夢到朱元璋要砍了自己,他娘也受到連累,夢醒後他跟老和尚姚廣孝說,擔心他娘在地底下受罪。第6集,他更是直接對姚廣孝說,做夢夢到他爹朱元璋,「心裡怕得要死啊,難道我一生的功績,洗不清我的罪名?」……這些都讓朱棣與傳統的帝王形象不同,更像是一個威嚴又慈祥,且隨著年歲漸長對死亡有更多恐懼的老爺爺。

朱棣有人味兒的一面

可見,《大明風華》將權謀置後,凸顯皇室日常與帝王人性化的一面,是可行的編劇策略。

令人詬病之處

那為什麼《大明風華》在網上還是遭到很多觀眾的詬病?

主要有兩點。一則,雖然皇室日常這條線思路不錯,但《大明風華》的重頭戲是孫若微的大女主戲(也是該劇的宮鬥戲),雖然編劇說只是利用孫若微串起歷史云云。無論是哪一個訴求,目前看來,大女主這條主線還沒有撐起來。

作為文藝片女神,湯唯給觀眾的感覺是,她有一種高貴典雅清冷的美,李安曾說湯唯有一種過去國文教師的感覺,確實如此,湯唯的氣質很適合那種文藝、內斂又心思重的角色。每當角色的個性顯得活潑,湯唯的戲就顯得尷尬。湯唯在採訪中曾說,「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沒有技巧,沒有捷徑,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裡面,感受她的喜樂。」

在《吹哨人》裡她的演技短板就體現出來了,《大明風華》是徹底暴露了。她飾演的孫若微,角色形象來講是很討喜的,活潑、有義氣、果敢又有點軸。但湯唯的表演不怎麼入戲,很像是湯唯在用力過猛地表演活潑,而不是角色本身的個性。竊以為,湯唯的肢體動作有挺大的問題,有點僵且動作幅度很大,缺乏一種自然細膩的流暢感,所以每次她活潑起來,總是搖頭晃腦、甩手跺腳的,表情變化很大,讓人感覺略彆扭。

湯唯的表演有些用力過猛

劇中她和朱亞文的對手戲很多,本來應該冒粉紅泡泡的一些情節,總覺得火花不足。朱亞文的演技沒有問題,只是他的著裝、表情加上他為了表現活潑與狡猾刻意變「陰」的聲調,有時不免令人覺得略像廠公。

朱亞文解釋,為了表現朱瞻基不同人生階段,配音時使用不同音色。這個有些「陰」的音色,是為了表現角色的「公子氣」

撇開湯唯不說,從人設來看,宮鬥這條線就有老套的嫌疑。歷史上孫若微和胡善祥都有原型,孫若微是山東永城縣的主簿之女,胡善祥的父親是錦衣衛百戶。但在劇中,她倆都成了御史大夫之女,是親姐妹,且都是靖難遺孤。她倆先後成了皇后,姐妹共侍一夫,也許「宮中姐妹必然翻臉」的戲碼很快上演。雖然古裝劇可以這麼改編,但該劇宣稱是「正劇」,還說什麼人物的籍貫、出身等與事實相符,結果為了老套的宮鬥看點這麼改,有點說不過去。

《大明風華》受到詬病的另一個點是,該劇從服化道到臺詞,存在不少歷史錯謬。比如第2集,朱高熾對朱棣說了想讓出太子一位,想回順天去,朱棣問他,是不是要回順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勤王」是起兵救援君王,而不是謀反的意思,這裡用反了。再如第8集,朱瞻基恐嚇孫若微,「罪臣的子女要發配邊疆,為披甲者奴」。「披甲者」雖然是指軍人,但「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朝流刑一種,意思是給邊疆士兵為奴,清朝劇常常有這樣的臺詞「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清朝以前,罕有提及。

「勤王」為謬用

「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代流刑之一種

如果這是一部戲說劇,觀眾可能還會降低期待,但大張旗鼓宣揚是「高端歷史正劇」,就怪不得觀眾挑刺了。

當前《大明風華》豆瓣評分6.7分,大抵符合這部劇的水準。稀釋權謀、凸顯日常、適當宮鬥的策略,是明朝劇包括其他朝代的古裝劇可借鑑的。但既然不是架空,而是真實朝代真實人物的古裝劇,創作者一定要更嚴謹些,類似歷史錯謬、名不符實等弊病,還是應該規避的。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湯唯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終於要播了,這部劇原著小說其實和《羋月傳》有點像,有點大女主角的感覺,但感覺電視劇版應該弱化了不少,那原著和小說有哪些不同嗯?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明風華》講述的是明宣宗的孫皇后輔佐夫君、兒子在幾次明朝遭遇重大變故的時候,維護朝綱、整頓吏治的故事。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是女主湯唯與男主朱亞文了。在這兩個人中,朱亞文自然不必多說,演的電視劇早早就名聲在外,《闖關東》、《我們的法蘭西歲月》、《紅高粱》、《正陽門下》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實力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 《大明風華》本來很成功的一部劇,但被這些敗筆毀掉口碑,你認可?
    作為一部關於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的古裝大劇,《大明風華》在開播之前真的是備受很多觀眾的期待,再加上這部劇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吳越、梁冠華眾多實力派領銜主演,使得此部劇在開播的前期口碑營銷更是燃爆全網,這一點連《慶餘年》都做不到這樣。
  • 《大明風華》故事展開前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當時明朝出了什麼事?
    《大明風華》是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古裝電視劇。該劇第一幕的重要劇情發生在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末期。看過電視劇的讀者想必都會知道,最終結果是朱棣成功篡奪皇位登基稱帝。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在劇外,《大明風華》的導演兼編劇的張挺在談及北京保衛戰這一幕的拍攝時,時常讚不絕口:「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很少展現古代冷兵器為主時期的閱兵式、沙盤指揮系統、糧草運轉系統、醫療系統,戰陣的順序、旗幟的使用。歷史上,在北京德勝門外的首戰打了一天一夜,我們足足拍攝了兩周。」
  • 孔祥舉:由2019賀歲國劇《大明風華》看朱棣與釋道的關係
    各位朋友大家好,相信最近大家刷手機抖音的時候,經常會刷出網絡熱播劇《大明風華》的短視頻,這部因匯聚梁冠華、朱亞文、湯唯、鄧家佳等多名國內優秀演員的歷史劇,因劇中各路大咖一言不合就相互飆戲的精彩情節十分吸引人眼球。話不多說,咱們邊看邊嘮,直奔主題說說劇中老戲骨王學圻老師扮演的朱棣皇帝。
  • 豆瓣評分6.2,《大明風華》大概是今年改編劇中最爛的一部劇了吧?
    如今深受大家喜愛的《大明風華》也於近日收官了,作為一部以明朝為背景的古裝大劇,一經開播便深受很多觀眾的關注,但是隨著此劇的收官,大家對這部劇的吐槽和罵聲也沒有停過,豆瓣評分也從最初的7.2跌至現在 6.2,只能說歷史劇從來都不會尊重歷史,曾經備受很多觀眾期待的《大明風華》如今卻全都改的亂七八糟
  • 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 歷史劇發生了什麼
    ◆周迅代表作《大明宮詞》劇照  陳亦水  同樣是以女性作為歷史風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的《大明宮詞》。  20年過去了,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國產劇的歷史呈現方式隨著收看媒介的變化而發生了很多變化。表面上看,是分化出了另外一種叫作「古裝劇」的分支,實際上卻不止於此。  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大明宮詞》在彼時出現的意義,在於它突破了此前國產歷史劇日益陷入的同質化模式,探索了打開歷史文本的另一種方式: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 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20年間,歷史劇發生了什麼
    ◆周迅代表作《大明宮詞》劇照陳亦水同樣是以女性作為歷史風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的《大明宮詞》。2000年,由李少紅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在央視開播,創新性地展現出中國電視劇對於歷史文本的另類表現方式,打開了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浪漫主義想像。
  • 《大明風華》真實演繹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明朝皇家與民間的婚姻
    明朝不是最好的朝代,但是卻是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朝代。古代講究門當戶對,白富美對高富帥,窮小子對灰姑娘,雖然偶爾有幾例是突破固有階層的,但是依然無法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王妃和駙馬也是如此,基本都是出身世家門閥或名門望族的女性或男性,以保證皇室的優良血統但是一個朝代例外,那就是明朝。
  • 大明風華:劇情抓眼球,人物不夠豐滿,朱瞻基被拍成反面人物
    《大明風華》絕對是一部反常規的宮廷戲劇,它不同於以往觀眾對龔都戲劇、馬基雅弗利戲劇或瑪麗蘇女性主要戲劇的看法。其戰爭場景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它讓人熱血沸騰。由於這種反常規的做法,它從第一次播出以來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和攻擊,並且幾乎一直被搜索過幾次。豆瓣的分數遠遠低於戲劇本身的質量。
  • 《大明風華》孫若微:全劇最幸福的女人,全劇最不幸的女人
    《大明風華》這部劇主要講解了明朝孫皇后傳奇的一生,該部劇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主演。湯唯飾演的便是女主孫皇后,這也是湯唯參演的第一部電視劇,對於她在劇中的表現觀眾褒貶不一。也許最初不太適應湯唯的造型,可隨著後期劇情的發展,愈發覺得孫皇后這個角色只有湯唯能夠接得住。
  • 《大明風華》定檔 金牌團隊打造合家歡跨年大劇
    《大明風華》故事線橫跨明朝永樂至天順六朝,講述了自永樂元年靖難之役後,明朝君臣上下一心、篳路藍縷,開創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盛世的歷史故事。該劇以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和故事為創作藍本,為觀眾描繪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大明歷史。
  • 《大明風華》一路被黑,從畫像到歷史,人民日報終於發聲
    《大明風華》這部關於明朝歷史的電視劇,可謂是一波三折,本來古裝劇審核就嚴,結果還是硬生生從70集刪到了60多集,開播時間也是一延再延,直到12月17日,才跟大家見面。要求大明風華尊重歷史,立刻刪除或修改劇中有悖逆歷史真相以及褻瀆歷史人物的劇情和鏡頭。朱元璋的「豬腰子臉」長相出來的時候,很快就上了熱搜,明粉大罵導演在醜化朱元璋,而導演張挺則解釋,從歷史課本和僅有的13張畫像裡可以得知,大部分的朱元璋就長那樣。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劇中,明朝軍隊遭遇韃靼和瓦剌等部落頑強抵抗而陷入困境。然而,歷史上,朱棣一生5次親徵蒙古,一直保持輝煌戰績,從未陷入困境。
  • 《大明風華》導演:歷史劇的特殊意義是提供了人生樣本
    張挺說:「我希望能夠把《大明風華》創作成一部沒有時代隔膜的大劇,這是我的初心。」 臺詞接地氣 破了做作的障 《大明風華》原名《大明皇妃 孫若微傳》,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 《大明風華》外網翻譯太搞笑!成龍是一隻鳳凰?
    導讀:《大明風華》外網翻譯太搞笑!成龍是一隻鳳凰?相信許多小夥伴們心中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我們追美劇英劇追的不亦樂乎,而我們國產的影視作品卻永遠火不到國外呢?近期,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古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網友們對這部劇也是頗為喜愛,也許是由於電影咖女神湯唯的加盟,這部劇在外網上也有著較高的播放量,不過,外國網友們看這部劇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大明風華》在油管上的翻譯實在是太搞笑了!
  • 《大明風華》沙雕出圈,油管翻譯讓成龍躺槍,外國觀眾追劇太難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更多明星資訊2019年年底的幾部古裝劇讓一直冷清的古裝劇市場起死回生,演技派雲集的《大明風華》就成功讓一波網友加入追劇大軍。這部劇以明朝為背景,不再是俗套的清宮劇,所以一上線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 《大明風華》:高規格歷史劇,讓歷史走進日常
    這麼好看的劇讓大家都看到啊!」 最近,歷史劇《大明風華》官微留言區被各路「自來水」攻陷,「求買熱搜」的呼聲此起彼伏。這樣的「慫恿」雖有玩笑之意,但不難看出觀眾們盼望該劇「出圈」的熱切心情。
  • 《大明風華》朱棣去世,于謙被提拔,又讓大明江山多活200餘年
    最近的新劇《大明風華》,大家都看了嗎?作為現在最火的熱播劇之一,大明風華的不少角色都讓人喜歡,例如城府頗深的漢王,還是廠裡廠氣的朱瞻基,都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劇中的朱瞻基雖然大婚,但他馬上就要和朱棣幾人一起去瓦刺打仗,而在這場戰役中朱棣也會在途中去世,朱高熾也即將繼位,雖然朱棣下線,不過一個千古名臣即將上線,那就是于謙,也是他讓大明江山多活了200多年。
  • 《大明風華》湖南衛視開播,多人有聲小說搶先聽
    近有很多的古裝劇的播出,觀眾一定都有在追的吧,比如說羅晉和李一桐主演的《鶴唳華亭》,還有李沁和張若昀主演的《慶餘年》深受觀眾的好評,而且近日又有一部重磅古裝劇於12月17日播出,這部劇的名字叫做《大明風華》,這部劇的演員陣容也是相當有看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