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20年間,歷史劇發生了什麼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周迅代表作《大明宮詞》劇照

陳亦水

同樣是以女性作為歷史風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的《大明宮詞》。2000年,由李少紅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在央視開播,創新性地展現出中國電視劇對於歷史文本的另類表現方式,打開了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浪漫主義想像。

20年過去了,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國產劇的歷史呈現方式隨著收看媒介的變化而發生了很多變化。表面上看,是分化出了另外一種叫作「古裝劇」的分支,實際上卻不止於此。

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大明宮詞》在彼時出現的意義,在於它突破了此前國產歷史劇日益陷入的同質化模式,探索了打開歷史文本的另一種方式: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電視劇以太平公主這一歷史見證人的私語化視角為切入點,並且試圖以女性情感和權力欲望為推動,五千年來作為註腳的女性從歷史的邊緣走向文本中心,進而再現盛唐大明宮的權力爭鬥與愛恨糾葛。同時,該劇採取了極具詩意的散文化方式進行創意書寫,以其細膩的情感和充滿修辭的對白,開啟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浪漫主義想像。

此後,遵循這一書寫方式,出現了許多中國電視劇經典之作。例如,吳子牛執導的電視劇《天下糧倉》,故事以倉場侍郎之子米河的民間視角,打開了中國歷史社會、文化與情感結構的深度空間。《大明王朝1566》,則以周雲逸被問斬、國庫虧空難題為引子,一方面反映出封建王朝的腐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在當時壓抑扭曲的社會下人性本質的溫情與善意,成為這段複雜的歷史文本最詳細的註腳。

此外,還有講述堅持法律正義的《大宋提刑官》、探索經商正道的《大清鹽商》、以家庭倫理的敘事方式展現春秋時期文人義士君子之道的《趙氏孤兒案》等等,都往往從宏大敘事的話語中跳脫出來,使歷史呈現出一個複雜的多面向維度。不難看出,從個人視角打開歷史的書寫邏輯,創作者個人的歷史素養與人文情懷至關重要,這不僅十分考驗創作者劇作能力,更在於其文化視野與人生境界。

例如,面對「武則天稱帝」的史實,《一代女皇》從八卦稗史的角度演繹,就是一部想像大於現實的戲說劇;《武媚娘傳奇》將歷史詮釋成為愛情動機,因此講述的是一個「瑪麗蘇」式的愛情故事;而《大明宮詞》則在人性的複雜性和多面性的層面挖掘歷史邏輯,作品的歷史厚度建立在人性深度的基礎之上,因此才會誕生「任何男人,只要他處在女性的處境裡,他就是個女人」這句經典臺詞。

融媒體時代的歷史表述語焉不詳

近年來一批「男性/女性向劇」「宮鬥劇」等具有固定劇作風格與文化模式的古裝劇的出現,或是融媒體時代打開歷史的獨特方式,也造成了歷史書寫軌跡發生重大轉折。其中要麼是提萃歷史背景進而編織愛情邏輯的《女醫明妃傳》《大明風華》,要麼完全取消歷史縱深之後以反轉劇情和權鬥遊戲吸引眼球的《鶴唳華亭》《慶餘年》。這些既是當代中國電視劇在面對新的技術轉型時代和「網際網路一代」年輕觀眾時所作出的創新性改變,同時也表露出中國歷史文本在當代大眾文化領域的退隱狀態。

第一,融媒體時代電視劇往往以碎片化、遊戲化的方式書寫歷史,注重歷史的消費娛樂價值,而忽略劇作邏輯的合理性。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就有著明顯的碎片化書寫方式。所謂篡改歷史並非該劇的原罪,而是對於歷史文本的改寫,缺少一種自洽的文化邏輯為支撐。除卻服化道美工方面對明朝服飾設計的偽民俗、奇觀式展現,以及明朝外交禮節和官制方面的錯誤與混搭等問題,在歷史寫作邏輯上,創作者一味地將女主人公孫若微刻畫成敢愛敢恨、深明大義的「瑪麗蘇」與「白蓮花」合體的一代名後,不僅將胡善祥反寫成工於心計的負面角色,還把祖孫三代皇帝到國家重臣都塑造成女主角的「保護神」,這就無法解釋歷史文本中的孫太后主掌「奪門之變」等一系列權術行為。也因此,這部「瑪麗蘇劇」自然抽空了明朝內部的社會建制弊病與疆域危機的歷史邏輯,和《女醫明妃傳》一樣,其中所觸及到的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等歷史文本,被切割、扁平化為男性為主導的愛情邏輯,中國文化在這種去政治化、碎片化的表述中語焉不詳。

此外,還有「宮鬥劇」如《甄嬛傳》《如懿傳》《延禧宮略》等,更是拋開歷史邏輯、人物行為邏輯,嚴重偏離情感常識,不斷展現復仇、反轉、復仇、虐心情節吸引眼球……這些作品對於歷史文本的書寫,同樣都採取了碎片化、遊戲化的邏輯,歷史在此被撕碎成為提供「爽點」和「爆點」的扁平空間,只剩下作為背景的消費娛樂價值,幾乎全然不見創作者對於社會深度的體察和對於古代封建王朝所寄託的國族身份想像或充滿批判性的思考。

第二,「霸道總裁」的性別邏輯是融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基本建構,男性中心視角下的愛情邏輯取代了以往電視劇中所試圖建構的歷史邏輯。

當下一些國產歷史電視劇的敘事表述,以父權文化邏輯的男性中心主義為審美文化邏輯,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的電視劇,女性角色都不具備真正的行動力。例如在《長安十二時辰》裡,無論是身世複雜的聞染,還是武功高強的魚腸,都長著一顆「戀愛腦」,即行為動機都以愛情為前提,這是一種典型的男性中心式的性別表述方式。號稱「歷史正劇」的《大明風華》更是如此,國產電視劇對於一代名後的書寫方式,不約而同地圍繞女性主人公展開愛情敘事,側重於女性如何依附君主丈夫、維護其帝王霸業。和《美人心計》裡的竇太后、《羋月傳》裡的宣太后一樣,明朝的孫太后同樣被置於男性統治者的邏輯下進行塑造,致使女性與男性的人身依附關係從創作者到觀眾都成為一種潛在共識。

回看近20年前的《大明宮詞》,則以罕見的女性視角對幾千年男性邏輯下的性別與權力關係展開了頗具深度的反思與批判,其中既有鮮明的女性主體性意識,又有著對於帝王權力本質的清晰理性思考,並且還打造了別具一格的電視劇美學風格,和今天的電視劇歷史寫作相比,後者實在相形見絀。

再來看2019年末現象級電視劇《慶餘年》,主人公範閒的人物塑造幾乎是當代中國男性的理想化身:利用穿越而來的知識差異而成為封建社會的詩仙,富二代和皇二代於一身的身世使之在慶國身居要職,一見鍾情的正妻、稱心如意的「側室」、性格直爽的紅顏知己……雖然這部半穿越半科幻類型的作品,在理論上蘊含著某種重寫中國史的可能與巨大潛力,但可惜的是,作為一部注重「網感」的「男性向」電視劇,當歷史縱深被扁平化處理後,也只剩下「開外掛」式的遊戲化和碎片化的寫作方式,文化邏輯也僅限於滿足當代男性的理想化自我想像。

儘管如此,仍有一些電視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打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的寫作空間。如2015年的作品《琅琊榜》始終遵循著嚴謹而合理的劇作邏輯,一直恪守人性正義的價值觀。雖然架空了歷史,但遵循著中國歷史邏輯來書寫歷史,進而體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內涵價值表達。還有2017年的《大將軍司馬懿》系列,也是打開電視劇歷史寫作空間的新嘗試。該系列可以說是至今唯一一個以嶄新的曹魏視角重述三國歷史的國產電視劇,其中對於曹丕、曹睿父子的繼承關係和歷史人物的改寫方式,都試圖擱置在三國時期曹魏政權視角下進行書寫。

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歷史話語判斷:「重要的是講述歷史的年代,而非歷史所講述的年代」。國產電視劇的歷史書寫方式,無關乎是真實史實還是架空歷史想像,重要的是歷史文本在電視劇審美流變中,是以何種邏輯進行改寫並消費的,這取決於我們面對歷史文本的文化身份位置,也成為未來中國歷史走向的當代文化讖語,這些都是21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啟之際需要重視的歷史寫作問題。

(作者為藝術學理論博士後、北京師範大學仲英青年學者)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 歷史劇發生了什麼
    ◆周迅代表作《大明宮詞》劇照  陳亦水  同樣是以女性作為歷史風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的《大明宮詞》。  20年過去了,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國產劇的歷史呈現方式隨著收看媒介的變化而發生了很多變化。表面上看,是分化出了另外一種叫作「古裝劇」的分支,實際上卻不止於此。  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大明宮詞》在彼時出現的意義,在於它突破了此前國產歷史劇日益陷入的同質化模式,探索了打開歷史文本的另一種方式:以個人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 《大明風華》:高規格歷史劇,讓歷史走進日常
    最近,歷史劇《大明風華》官微留言區被各路「自來水」攻陷,「求買熱搜」的呼聲此起彼伏。這樣的「慫恿」雖有玩笑之意,但不難看出觀眾們盼望該劇「出圈」的熱切心情。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回顧整部劇集,《大明風華》以孫若微(湯唯飾)的視角來旁觀明朝從朱棣到朱祁鎮,五位皇帝主導下的歷史變遷,與市面上的大女主劇集相比,毫無類似之處,其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歷史人物的群像傳奇戲。 但為什麼做如此改編?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 《大明風華》導演:歷史劇的特殊意義是提供了人生樣本
    歷史劇如何準確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合理把握歷史邏輯與藝術邏輯,做到既「有意思」更「有意義」,是目前歷史劇創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張挺說:「我希望能夠把《大明風華》創作成一部沒有時代隔膜的大劇,這是我的初心。」
  • 隨你們怎麼罵李少紅,我永遠愛《大明宮詞》
    「今天什麼日子也不是,只是我想你了」2000年3月,電視劇《大明宮詞》開播。正如名字一樣,這部劇的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瑰麗的盛唐,發生在堂皇的大明宮內,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以歷史劇的眼光看待它。和前一年播出的《雍正王朝》相比,《大明宮詞》既沒有宏大的歷史畫卷,更沒有貫穿始終的家國精神,正如導演李少紅自己所說,「我只是想怎麼來解釋這些事,能夠更讓人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大明宮詞》追求的不是一種歷史真實,而是一種人性真實。不能以歷史劇的視角衡量《大明宮詞》。
  • 回顧《大明宮詞》裡那些讓人念念不忘的經典臺詞
    2000年3月30日首播的《大明宮詞》,距今整整20年了。這部劇現在豆瓣評分依然保持9.0的高分,是近年來拍攝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該電視劇呈現出來與傳統歷史劇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是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就是太平公主的視角,俯瞰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大明宮。
  • 論尺度,《大明宮詞》捨我其誰
    一句「對女性的束縛」,難免不讓人想到她20年前的經典之作《大明宮詞》。李少紅作品不少,爭議也不小。經典作品很多,毀經典的事也幹過——當年一部新版《紅樓夢》,差點就把她拉下神壇。而李少紅,一部《大明宮詞》不僅夠她吃夠她吹,也足夠將她穩在古裝劇神壇之上巋然不動。原因無他,《大明宮詞》太牛了,牛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嚴格來說,《大明宮詞》並非出自李少紅一人之手。
  • 《大明風華》一路被黑,從畫像到歷史,人民日報終於發聲
    《大明風華》這部關於明朝歷史的電視劇,可謂是一波三折,本來古裝劇審核就嚴,結果還是硬生生從70集刪到了60多集,開播時間也是一延再延,直到12月17日,才跟大家見面。千呼萬盼盼到這麼好團隊製作的電視劇,加上還有那麼多老戲骨加盟,結果才剛播第一集就一路被黑,從造型到服裝,從演技到臺詞,從朱元璋畫像再到歷史,每個都有明粉吐槽的點,更有一些明粉跑到廣電總局門口去舉報。要求大明風華尊重歷史,立刻刪除或修改劇中有悖逆歷史真相以及褻瀆歷史人物的劇情和鏡頭。
  • 看《大明風華》就別帶腦子了,不然容易傷身體
    未定君の前言(逼逼叨叨):歷史劇《大明風華》最近正在熱播,然而劇情實在堪稱魔幻,當是當代中國現實主義魔幻大作,故而不得不一吐為快,細數其中槽點所在,包括:土木堡之變顛倒黑白,平安諸將起死回生等等槽點。(大明風華豆瓣評分6.3分)咱也不賣關子,直接進入正題。最近有部歷史劇正在熱播,叫做《大明風華》,在下本來也沒多做關注,這類歷史正劇,因為水平所限,形制、背景等等細節上出點差錯實在是非常尋常,前幾年的歷史劇還有人把個唐三彩當寶貝呢。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湯唯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終於要播了,這部劇原著小說其實和《羋月傳》有點像,有點大女主角的感覺,但感覺電視劇版應該弱化了不少,那原著和小說有哪些不同嗯?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看懂《大明宮詞》的春娘後,汗毛都豎起了
    當提到古代的宮鬥劇時,現在的觀眾第一時間會想到孫儷出演的《甄嬛傳》,但往前看,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宮鬥劇,比如豆瓣評分9.1的《大明宮詞》。很多人都表示,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武則天才是真正的終極「宮鬥高手」!
  • 《大明風華》本來很成功的一部劇,但被這些敗筆毀掉口碑,你認可?
    然而在追完了這部劇後,因為編劇對劇情的各種魔改,還有劇中角色的安排太爛,導致這部劇口碑徹底崩塌,本來很成功的一部甚至可以可以完爆《慶餘年》,結果卻被《慶餘年》完爆,那麼究其原因同樣是耗資上億演員陣容強大的《大明風華》為何敗的這麼慘?
  • 《大明風華》女主自稱「靖難遺孤」? 南大教授盤點歷史劇中的文史...
    每一部「歷史劇」的上映,總會為網友們提供全新的「歷史改錯題」素材,近期的熱播劇《大明風華》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在過往自稱「正劇」、「嚴肅歷史劇」的多部電視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史錯誤。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驀然回首才發現,在這部電視劇面前,近些年大部分國產歷史劇,連歷史的邊都沒有摸到,也僅僅是「古裝劇」而已。歷史劇,一種在國產劇中近乎消失的門類——當然,如果把歷史劇的範疇擴大到僅僅以歷史題材為背景,那它的香火一直未絕。只不過,「歷史」這個古色古香的瓶子裡,裝著的大多是充滿現代意味的瑪麗蘇故事。
  • 趙薇版《大明宮詞》,邢菲演太平公主!又哭又笑到底是什麼梗?
    趙薇抽到的是李少紅導演,所以要演繹的是李少紅導演的經典代表作《大明宮詞》。趙薇版《大明宮詞》非常值得一看,她在原有的古裝劇情上,加入了現代元素。用「面具」把現代都市的年輕男女演員的愛情,展現在大眾面前。趙薇導演繼上次《還珠格格》戲中戲結構後,這次的《大明宮詞》,演繹面具戲外戲的結構,給觀眾帶了新的視覺享受。
  • 73歲高齡加盟《大明風華》如何演活明成祖朱棣?
    《大明風華》作為歲末古裝劇「井噴」行情下唯一得以上星的佼佼者,品質果然不負眾望,引起了廣泛熱議。圍繞「大明第一家庭」,諸多人物輪番登場,沒想到最引人注目的並非首演電視劇的湯唯,而是王學圻所扮演的角色——明成祖朱棣。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劇中,明朝軍隊遭遇韃靼和瓦剌等部落頑強抵抗而陷入困境。然而,歷史上,朱棣一生5次親徵蒙古,一直保持輝煌戰績,從未陷入困境。
  • 孔祥舉:由2019賀歲國劇《大明風華》看朱棣與釋道的關係
    各位朋友大家好,相信最近大家刷手機抖音的時候,經常會刷出網絡熱播劇《大明風華》的短視頻,這部因匯聚梁冠華、朱亞文、湯唯、鄧家佳等多名國內優秀演員的歷史劇,因劇中各路大咖一言不合就相互飆戲的精彩情節十分吸引人眼球。話不多說,咱們邊看邊嘮,直奔主題說說劇中老戲骨王學圻老師扮演的朱棣皇帝。
  • 《大明風華》熱度攀升 懶人聽書原著有聲版迎收聽熱潮
    近日,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等領銜主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終於開播。女神坐鎮,另有張藝興等流量加持,劇集一經播出即引發強烈關注度。《大明風華》原著有聲小說《六朝紀事》在懶人聽書同步掀起收聽熱潮。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什麼時候該剛,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該笑,這些都是黃志忠要拿捏好角色分寸所要體悟的。而為了表現出海瑞身上那種超越常人的剛硬氣質,黃志忠就必須極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便於自己儘快進入狀態。而嘉靖這個角色,更是讓世人重新認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體驗派」表演藝術家。憑藉精湛的演技被譽為「千人千面」的演員代表之一的陳寶國。把一個病入膏肓,內心世界極為豐富的皇帝內外想法表現的淋漓盡致,往後飾演的嘉靖皇帝,都離不開陳寶國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