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報(第309期)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於6月2日恢復開放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杭州開啟「老虎洞元代層出土瓷器復燒計劃」】為了揭開老虎洞元代層的神秘面紗,研究與展示當代生活的器物之美,日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哥窯文化傳承人葉克偉開展「老虎洞元代層出土瓷器復燒計劃」合作,旨在復原老虎洞窯址元代層出土瓷器工藝。該計劃已開始著手實施,並選定此次復燒計劃的10多件標本。據介紹,「老虎洞元代層出土瓷器復燒計劃」是杭州「讓文物活起來」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歷史文物對話當代生活的一次嘗試性研究,時隔700年,老虎洞元代器物之美將被重現。

出土的老虎洞元代層瓷器(圖片來源:浙江省文物局)

【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於6月2日恢復開放】根據北京市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結合北京汽車博物館工作實際,該館自6月2日起恢復開放,並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恢復開館後,博物館每日開館時間定為9:00-17:00,周一例行閉館,每日限流1200人,採用上、下午錯峰參觀,觀眾可提前一周開始通過該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制預約。

北京汽車博物館(圖片來源:北京汽車博物館)

【宜春美術館舉辦「漆伯麟中國畫作品現場臨摹」活動】為普及和發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展現漆伯麟先生書畫藝術的筆墨風格,深度解讀作品中的筆墨、構圖、布局、題跋、印鈐等中國傳統繪畫要素,5月30日上午9點,宜春美術館將舉辦「漆伯麟山水小品《山水冊之九》現場臨摹」活動。活動特別邀請宜春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中國畫專業講師彭浪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有深度、有溫度的現場臨摹公共教育課。彭浪老師將帶領大家解讀漆伯麟先生總體藝術風貌,挑選一幅小品進行深度解析,並親自示範臨摹原作,觀眾在老師的帶領下跟隨步驟臨摹。此次活動將為公眾解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之謎,讓公眾在解讀與實踐中體會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與意境。

漆伯麟/《山水冊之九》/ 2010年/52CM×62CM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近日,考古人員對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一座東漢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其中夫妻合葬墓的兩個墓室之間有一扇小窗,俗稱「過仙橋」,表達了古人希望來世再續姻緣的美好期待。雖然寄託著美好的寓意,但是設有「過仙橋」的夫妻合葬墓並不多。楊家灣古墓群的發掘,為研究北宋時期南方地區的歷史、民俗、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考古現場(圖片來源:文博圈)

【多倫多梵谷展推出駕車觀展方式】受新冠疫情影響,在多倫多舉辦的一個大型沉浸式梵谷作品燈光秀將推出一個全新的觀展方式。該展覽在一家報紙印刷廠舊址舉辦,參觀者可以在6月18日至28日期間駕車前往參觀。場館內允許同時停放14輛車,燈光秀持續35分鐘,票價為94.99加元。參觀者可以在車內欣賞《星夜》和《向日葵》等名作的燈光投影版本和原創配樂。展覽組織者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組織文化活動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挑戰。隨著多數藝術機構取消活動,多倫多的文化生活暗淡,很多藝術家和工作人員也被解僱。我們夜以繼日地思考創新的方式,讓參觀者能夠安全地欣賞沉浸式梵谷展。在保持防疫意識的同時,我們也相信這座偉大城市的文化生活能恢復如初。」組織者原計劃舉辦可供參觀者步行徜徉的沉浸式梵谷作品展,一旦多倫多市府批准即可按原形式舉辦活動,活動將會延長至九月,購買駕車觀展門票的參觀者仍然可以使用該門票前往參觀。

Image courtesy @ ImmersiveVanGogh on Facebook

【中國】廣東省博物館:「17-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展」將於6月12日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展覽將展出175件館藏的17-18世紀中國外銷瓷,既有中國傳統紋樣和器形的器物,也有來自西方的設計和定製,甚至包括部分顯示個人或家族榮譽的紋章瓷。這些林林總總的「中國製造」,不僅反映了中西貿易的面貌,更是東西方不同種族、不同文明與文化的對話與碰撞。展覽於10月11日結束。

展覽「17-18世紀的中國外銷瓷」海報(圖片來源:廣東省博物館)

【中國】深圳美術館:5月9日至7月19日,深圳美術館開展「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作品展」。本次展覽從館藏客家題材美術作品中遴選部分代表作展出,包括風景寫生、人物肖像、靜物畫、抽象藝術、飲食生活、客家民居等不同內容,以文化解讀和繪畫表現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深圳客家文化。

「客家·印象——大芬美術館典藏客家題材美術精品展」海報(圖片來源:深圳美術館)

【中國】成都畫院:今年是成都畫院建院40周年,為此,「德厚藝精——成都畫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系列學術展覽將從6月5日在成都畫院舉行。展覽分上、下兩個篇章,向觀眾全面展現成都畫院的藝術成就。展覽上篇將從6月5日至6月底舉行,以「致敬1980」「40年德厚藝精」「40年風雨兼程」三個章節為線索,呈現成都畫院4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的發展歷程,展現35位專職藝術家的精品代表作;下篇將於7月1日至7月底舉行,以「致敬1980」「40年牢記使命」「40年不忘初心」三個章節為線索,展現成都畫院畫家始終牢記反映時代、為人民創作的使命,以及在藝術上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梳理40年發展中成都畫院組織和承擔的各類重大題材創作。

「德厚藝精——成都畫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海報(圖片來源:成都畫院)

【中國】北京中間美術館:6月6日至10月8日,北京中間美術館將推出新展「忍不住轉身」。本次展覽將展出25位藝術家的優秀作品,旨在通過觀察這種「轉向」之中的形式、審美、創作手法和生產關係,關注中國語境下藝術創作向歷史回頭的持續嘗試,呈現「轉向」對歷史敘述帶來的創造性及開放性轉化,供觀眾思考它給現實帶來的諸多可能。藝術家們此次脫離了舊框架,將這些歷史遺蹟以壓縮、剪輯、拼貼的方式,進行內容之外的再創造,使作品激發出新的個體意義和歷史事實相互纏繞的另一種「現實」。

展覽「忍不住轉身」海報(圖片來源:北京中間美術館)

【中國】何香凝美術館:展覽「秦琦與羅德爾·塔帕雅聯展」於6月6日至7月5日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展覽將展出中國藝術家秦琦和菲律賓藝術家羅德爾·塔帕雅的繪畫作品。秦琦將多個看起來並無直接關係的元素放置在不同的場景中,營造出一種荒誕的場景,體現了寓言性探索和表達方式。羅德爾·塔帕雅擅長藉助各種媒介和形式,構建蒙太奇式的創作體系,他不斷研究民間故事和前殖民歷史,將個體記憶中的歷史和民間敘事融入當代藝術,從而創造出菲律賓本土神話與現實相結合的藝術語境。展覽讓觀眾掌握到更全面、更及時的當代藝術發展趨勢,保持更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南瓜蒸龍蝦》/秦琦/2019年/布面油畫(圖片來源:何香凝美術館)

【中國美術家協會發布「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徵稿通知】2002年,為響應黨中央「西部大開發」號召,中國美術家協會發起並設立「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這是由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美術家協會共同協辦並按屆次輪流承辦的專項全國美展,迄今已近二十載。本屆「行千裡 致廣大——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覽」將於2020年12月底在重慶美術館展出。展覽旨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和傳遞正能量,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美術創作的優秀成果,鼓勵美術家創作出一批描繪重慶風土人情、展現西部魅力與風採的美術精品力作,為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精神力量。

視障觀眾在體驗隋建國作品《握手》(圖片來源: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部)

【馮遠:關於營造新時代社會文化環境氛圍、促進全民閱讀等兩條建議】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接受新華網專訪,就紮實推進和營造全民讀書、全民學習氣氛提出建議。馮遠指出,全面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增強人文素質將成為今後相當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針對國民平均閱讀量普遍較低的現象,馮遠建議教育、文旅等部門聯手,將目前提倡的「全民讀書」「書香中國」等號召,逐步列入機關公務員、國企幹部職工、院校、部隊、社區及新農村居民的年度考評項目當中,輔之以各類群眾性表彰激勵活動,紮實推進和營造全民讀書、全民學習的氣氛,培育全民閱讀習慣的養成,使之最終形成良好風氣。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論壇邀請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擔任閉幕講座嘉賓】5月29日20:00-21:30,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再融合Re-configuration」2020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論壇閉幕講座邀請了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帶來題為「藝術家在線——共拾希望」的講座。本次講座中,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將向觀眾們分享藝術家面對當下社會該如何通過自身職業與個體經驗為未來提供有益的改變,之後,她將與著名國際策展人艾瑞克·施奈爾先生共同探討藝術可以為變幻莫測的未來世界做些什麼。本次論壇旨在在深入理解藝術面貌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藝術如何與藝術管理「再融合」,以此共建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再融合Re-configuration」2020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論壇第三講《「藝術家在線:共拾希望」——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講座與對談》海報(圖片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史論系)

【重慶首次出臺文物違法線索獎勵辦法】近日,《重慶市文物局對提供文物違法線索獎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印發。這是重慶首次出臺文物違法線索獎勵辦法,該《辦法》將於2020年6月11日正式施行。據介紹,制定《辦法》是為了嚴厲打擊文物違法行為,鼓勵群眾積極提供文物違法線索,營造全社會愛護文物、保護文物的濃厚氛圍。

【北師大博物館研究網絡正式啟動】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從2019年起,開始策劃牽頭成立「北京師範大學博物館研究網絡」,聯合國內在兒童教育方面實踐多年、具備一定科研實力的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等,共同開展紮根實踐的研究課題。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和調整,2020年5月21日,聯合課題項目正式啟動。與一般高校課題相比,該聯合課題將基於每家場館的業務實踐開展,項目包含三個模塊:「評估思維」「選擇並調整數據收集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中外方專家組成的指導團隊將全程跟進每家場館的在館研究,解答研究過程中的疑問。同時,聯合課題還特別增加了論文指導環節,幫助參與人員反思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獲得的經驗教訓。符合要求的論文將結集發表,以饗更多同仁。

景德鎮官窯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

高58.5釐米,口徑38釐米

明宣德(1426-1435年)

造型為青銅鼎樣式,盤口,方唇,束頸,圓腹,小平底。紋樣以蘇麻離青料繪藍地白花壽山福海紋,青花發色濃重。香爐造型與滿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於一體,使其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張力。內壁半釉,砂底。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遺址中出土過同樣的青花爐,但是,完整器全世界僅存此一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景德鎮官窯青花壽山福海紋瓷香爐

南京博物院藏

請點擊上圖觀看視頻

總策劃:孫巍、陳立群

項目管理:高振華、馬菁汝、倪悅洋

新聞編輯:韓一、劉詩婷、郎瀟、陳蕭羽

創意總監:蔣傑、包佩佩

編輯助理:於奇赫、張璐琪、任天然、範銘振、戈暢、李夏子

來源:新華號 博物館日報

相關焦點

  • 「公告」北京汽車博物館6月2日起恢復開放
    北京汽車博物館恢復開放預約參觀公告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插入視頻說明】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結合北京汽車博物館工作實際,決定自2020年6月2日起恢復開放二、預約方式1、觀眾可提前一周開始通過北京汽車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制購票,參觀當日通過身份證和手機掃碼進行驗票。2、持工會京卡、博物館通票、人民文旅年票和其他參觀券的觀眾在一層遊客服務中心換票後入館參觀。
  • 北京自然博物館6月2日起恢復開放,6月1日零時開放在線預約
    北京自然博物館自2020年6月2日起逐步恢復開館運營,並實行實名制分時段網上預約參觀,6月1日零時起開放在線預約。根據北京自然博物館實際,疫情期間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00至16:00(15:00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0期):浙江省博物館26日起恢復開放
    熱點新聞 / Headlines【浙江省博物館26日起恢復開放】浙江省博物館自3月26日起逐步恢復對外開放,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據悉,浙江省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每周一全天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52期):瀋陽故宮等8家博物館17日恢復對外開放
    ,自2月12日開始每周三至周日連續五天推出介紹一個博物館的內容,深受廣大網民的歡迎,目前已播出三期,雲博物館頁面曝光6100萬、信息推送5470萬。此次,北京魯迅博物館「雲博物館」直播定於3月18日至22日在中國移動咪咕圈圈平臺播出。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8期):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即將正式開放
    ·熱點新聞 / Headlines【餘德耀美術館恢復正常開放】4月1日,餘德耀美術館恢復正常開放。疫情防控期間,餘德耀美術館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觀眾需提前在美術館官微或西岸藝術季售票平臺進行預約,每日預約參觀人數上限300人,瞬時接待量不超過100人。預約碼僅為入館憑證,如參觀展覽仍需購票。
  • 北京一批博物館恢復開放,每日入館觀眾數量上限上調
    繼本周故宮博物院將日參觀觀眾數量上限調高至1萬2千人,北京汽車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陸續恢復開放,還有一些博物館將每日參觀觀眾數量上限提高。北京汽車博物館自7月24日起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
  • 5月1日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
    北京市文物局4月29日發布消息稱,自5月1日起,北京地區博物館將陸續恢復開放。北京地區各博物館需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開放工作導則》相關規定,統籌考慮本單位整體情況,報上級主管單位確定恢復開放時間,並按照「誰開放、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認真做好恢復開放的各項準備工作及防疫物資保障工作,確保開放準備充分、員工健康上崗、觀眾放心參觀、開放安全有序。
  •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 北京有多少免費開放的博物館?
    為高標準落實《綱要》要求,北京召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全社會都要自覺地承擔起培養青少年的責任,博物館等社會文化體育設施要對青少年繼續實行優惠開放,並專設開放日,實行免費開放。(1994年9月6日《北京日報》1版,《高標準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而奮鬥》)
  • 北京各恢復開放博物館將全部實名制預約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天(7月22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9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凌明介紹,在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後,鼓勵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方式,博物館日接待量不得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02期):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12月18日將舉辦...
    【齊河博物館群初具規模 19個博物館2021年開園】經過八年規劃建設,位於德州齊河博物館群的山水、園林和古典建築都已初具規模。齊河博物館群計劃於2021年7月1日全部建成開放。到目前,已經建成的主題博物館共有5座,分別是珍藏館、書畫藝術館、根雕藝術館、地礦博物館和古典家具博物館。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1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
    該活動以博物館藏品為切入點,通過文物背後的故事的解讀,將其承載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與精神傳遞給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以中華人文精神為身處疫情中的人們帶去動力。本次明星公益計劃上線來自湖北省博物館的6件文物,分為6期視頻,每期3-4分鐘。
  • 上海博物館恢復開放
    3月12日,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的中國省博中的代表上海市博物館在其官網發布通知:我館將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當然,當前的形式下,上海博物館的開放還是有一定條件的,比如僅局限於散客預約,且每日預約數不超過2000個。預約人員提前三天通過上海博物館官網、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恢復開放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2020年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同時,位於西跨院的《關羽身首魂尊》專題展也將以嶄新的面貌與觀眾見面,為前來參觀的朋友帶來全新體驗。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開放後,開放時間仍為每日9:00至16:30(16:00停止進館),周一、周二閉館。
  • 博物館奇妙夜!上海博物館6月6日夜間開放
    上海夜生活節上博夜間專場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夜遊博物館,會不會邂逅復活的恐龍?繼各大博物館陸續恢復之後,上海博物館夜間專場來了!6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上海博物館獲悉,上博將在2020年「上海夜生活節」期間圍繞近期新舉辦的特別展覽推出夜間專場活動,6月6日(周六)將舉行2020年度的首次夜間開放,限流1000人。觀眾除了參觀「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之外,還可以體驗文創集市、茶室餐飲服務。
  • 湖北省博物館恢復開放
    中國日報6月14日電 2020年6月14日,遊客戴著口罩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當天,湖北省博物館、省圖書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湖北美術館、省群藝館等五家省級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社會公眾通過預約方式有序進館參觀。
  • 北京汽車博物館、北京天文館1月24日起閉館
    據北京日報報導,根據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北京汽車博物館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臨時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汽博提醒各位觀眾調整行程,暫緩參觀。已經網上購票的觀眾,可通過購票平臺申請退款。請留意北京汽車博物館官網、微信及微博平臺的信息更新。
  • 93家北京博物館「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免費開放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孫琪)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為迎接5月18日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北京市將舉辦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活動。博物館日期間,至少有108項展覽、講座等活動將為參觀者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博物館日當天,93家博物館將向公眾免費開放。
  • 廣州圖書館以及博物館恢復開放
    南方網訊 3月14日記者獲悉,廣州圖書館、廣州博物館於3月15日起恢復開放。其中,廣州圖書館開放時間為9時—16時,逢周三閉館,但恢復開放後首個周三(3月18日)仍維持開放;廣州博物館開放時間為9時—17時,16時30分將停止購票進館,逢周一閉館。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2期):海南省博物館春節期間將舉辦多場活動
    宜昌博物館外觀【關山月美術館將臨時閉館】根據國務院2020年節假日安排,春節期間,關山月美術館對外開放時間安排如下:1月24日(除夕)、1月31日(初七)閉館,1月25日至1月30日(初一至初六)開館,2月1日起恢復正常開館時間。
  • 中國消防博物館6月10日起恢復開放
    中國消防博物館6月10日起恢復開放 2020-06-06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