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芬蘭醫療制度一瞥

2020-12-16 上海政協

  北歐國家政府廉潔,社會安定,人民富足,環境優美,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尤其是他們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更是為世人所稱道。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我國全民醫保卻是政府最傷腦筋,老百姓最為詬病的事。那麼,北歐國家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真的是完美無缺,而中國的醫保制度又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這次我們北歐旅行團的第二站到了瑞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機場接機的當地導遊小孟是個地道的北京小夥子,個子高高的,出國已十多年了,拿了綠卡,結了婚,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過得很是滋潤。由於出生在上海,7歲才隨父母去了北京,現在依稀會說幾句「儂好」、「到阿拉屋裡來白相」等簡單的上海話,聽懂則完全沒有問題,因此自稱是半個上海老鄉。老鄉見老鄉,一路上大家聊的話題就多了起來。

  他介紹說,瑞典國土面積為45萬平方公裡,比左鄰右舍的挪威和芬蘭稍大,與中國的黑龍江省面積相似,全國900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公裡僅為20餘人,全國土地的75%為森林覆蓋,礦產資源主要為煤和鐵,是一個真正的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國家。人口中的大多數為日耳曼民族後裔,與德國人一樣,做事認真刻板。男的通常勤勞能幹,但寡言內斂,而女的則豪放強勢,盛行女權主義。在國與國的關係中,瑞典政府一貫秉承中立政策,國家200多年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破壞,哪怕是在殘酷的一戰二戰期間,也能躲過戰火蹂躪,保持國家的平穩發展,因此瑞典現在是北歐諸國中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其中VOLVO汽車、ABB電氣、IKEA(宜家)、愛立信、伊萊克斯家用電器等著名品牌都為中國老百姓所耳熟能詳。

  談到這個典型的世界最富裕國家的醫療保障制度,小孟導遊介紹說,瑞典的醫療保障制度歸納起來有五個特點:

  一是強制性。全國所有人口不分男女老幼,貧賤富貴,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一律強制納入參加全國醫療保障體制,包括在瑞典定居一年以上的外國人,確保全國不留空白,所有人口都能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人們憑身份證就可以在全國任何一家醫院看病。

  二是長效性。不但人們生病時能獲得良好的醫療保障,就是病後,在病休期間,也能得到正常工資80%的病休補貼,從而保護了患者病癒後可以得到充分的康復。前一部分的醫療保障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地方政府從人們交納的31.5%的個人所得稅中提取三分之一用於醫療保障。後一部分的病休補貼則完全由中央政府提供(如有工作者,則前14天由僱主支付,14天後由中央政府負責支付),每年中央政府財政用於全國病休補貼和醫療保障的費用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9%至10%。

  三是低廉性。每人每次看病都需支付一定的門診費用,其中包括醫生診斷、化驗、檢查等所有費用。但一個人一年內如果累計門診費用超過900瑞典克朗後(瑞典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約為1:1),再看病便無需再交納任何費用。如病人需住院治療,則每天只需交納80克朗住院費,其餘費用全免。這些費用對於人均月收入超過2.5萬克朗的瑞典人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算不上任何負擔。

  四是有序性。儘管瑞典全國的醫療保障體制如此全面長效和低廉,但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病人想什麼時候去看病,或想到哪家醫院去看病就能隨隨便便看得了的。他們所有患者看病必須預約。政府為每個瑞典公民就近都安排了私人醫生。除非急診,人們看病必須先電話預約本人的私人醫生,約定時間,準時赴其診所看病。早去不行,過時不候。只有私人醫生診治不了,經他推薦和預約,你才能到指定的醫院繼續治療。不管與私人醫生預約,還是與私人醫生指定的醫院預約,預約程序費時短則三五天,長則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孟導說,在瑞典,如果動一個手術,排上幾個月的隊是很正常的事。這樣既保證了整個國家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轉,又合理分配了全國的醫療資源,使得物盡其用,各得其所。

  五是醫和藥嚴格分開。除非住院,一般門診,私人醫生或醫院只管診治和開藥方,然後由病人自己拿著藥方去醫院外的任何藥店購買。藥店無論民營國營,均由政府壟斷經營。目前在瑞典市場上獲準銷售的4400餘種藥品價格,均由政府主管機構與藥品製造或供應商通過談判確定。一年內病人根據醫生處方購買的藥品價格在900克朗以下,全部自理。900克朗以上則由國家補貼50%至90%。而超過了1800克朗,超過部分則完全由國家負擔。

  如此說來,瑞典的醫療保障制度似乎是完美無缺、天衣無縫了?看著我們疑惑的眼神,小孟導遊接著解釋說,那倒未必。相比我國目前看病貴(看次感冒動輒幾百元),看病難(特約特需門診常常排不上號),瑞典的醫療保障制度無疑是行之有效的。但他們同樣也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預約就診時間過長,常常是病人很急,預約就診卻很慢。而瑞典人又很死板,不會找門路,沒有開後門,只能死等,用中國話講,急性子遇到了慢郎中,有時會耽誤了病情。二是每個私人醫生都是全科醫生,外科,內科,小兒科,皮膚科,反正不管什麼病,都先預約私人醫生診治。雖說瑞典政府管理很嚴,私人醫生必須經過10多年不間斷的讀書實習,才能取得執業醫生執照。但俗話說「萬寶全書還會缺個角」,何況是治病呢。對不常見的病例,私人醫生常常就會暴露出診治經驗不足的短板,難免出現類似「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現象。

  小孟導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作了解釋。他說,他在瑞典居住生活了整整12年,其間小痛小癢,傷風咳嗽,自己解決不算,稍大些的病有兩次,都電話預約了私人醫生就診。一次是拉肚子,不知是著了涼,還是吃壞了,反正拉個不停,無奈拿起電話,向自己的私人醫生預約。一周後趕去就診,私人醫生聽了聽病情敘述,看看症狀似乎有所減輕,沒有開任何藥方,只是建議他回去後,拿幾個土豆和水放在一起煮熟,帶水吃下。回到家後,他將信將疑照著做了,吃下去,又過了幾天,拉肚子果然好了。究竟是水煮土豆起了作用,還是自身抵抗力的原因,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另一次是他從北京回瑞典,不幾天全身發癢,皮膚上發出了一塊塊疙瘩,又紅又腫,沒有辦法只能再次預約私人醫生,這次很快,三天就去就診了。還是同樣的醫生,問了看了老半天,醫生自己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私人醫生乾脆從自己的辦公室裡捧來了一摞皮膚病的教科書,照著病人皮膚上的疙瘩,對著教科書上形形色色的圖片,按圖索驥,依樣畫葫蘆,開出了藥方。小孟邊看病,邊暗自發笑,這樣治病法,自己長這麼大,可是第一遭啊。雖然方法有些可笑,可是配的藥還是管用的,不幾天皮膚搔癢也就消失了。

  聽完小孟導遊的切身就醫經歷,大家不約而同笑了起來。笑聲中,旅友們加深了對瑞典醫療保障體制的了解。看來再好再全面的制度,也有不足之處需要不斷改進完善,而有點缺陷的制度,同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雖然同樣存在著諸如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但頭痛腦熱、咳嗽感冒了,上醫院去看個病,就個診,甚至掛個鹽水,還是個稀鬆平常的事。普通老百姓拿個病歷卡,想去哪個醫院,掛個號就看了,雖說有時也會花上一二小時候診,但這同預約幾天幾個星期才看上病是完全不同概念的兩回事。另外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的醫生基本都是專科醫生,在本專業範圍內,一般的看病拿脈還是很有經驗,非常到位的,大家還真沒有遇到過「按圖索驥」的事。除非他(她)不負責任,則另當別論。

 

  從瑞典出來,我們到了芬蘭。芬蘭是整個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唯一與歐洲大陸的俄羅斯接壤的國家,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國土面積34萬平方公裡,520萬人口,地廣人稀。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芬蘭的造紙工業一直是全世界的龍頭老大,而建造豪華郵輪更是芬蘭的拳頭產品,據說目前全球最豪華的前10艘郵輪中,有7艘是芬蘭造的。當然還有曾經佔領中國70%手機市場的諾基亞。芬蘭人自己說,沒有中國,就沒有諾基亞。諾基亞最牛的時候,每天來往赫爾辛基和北京的航班,20%是諾基亞員工,當時諾基亞股票曾高達30歐元/股,現在僅為1.5歐元。

  我們在芬蘭的導遊小魏是個胖胖的蒙古族青年,老家在東北通遼,在芬蘭已經生活居住了10年,是芬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畢業後轉行做導遊至今。在旅途大巴上,不知哪位旅友問起了芬蘭的生孩子的事。

  小魏說,關於生孩子,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太太剛生完孩子,現在正在家養著吶。在芬蘭生孩子很簡單,當你太太開始懷孕了,你就可以上網或電話預約婦產科醫院做孕期檢查了。婦產科醫院只有遠近之分,沒有好壞之別,都是一個模式,一人一間病房,衛浴設施齊備,基本就類似星級賓館的客房啦。人們通常都是就近預約,方便檢查。做了第一次檢查後,醫院就備案了,以後孕期檢查,你不必費心,每次醫院都會提前幾天電話通知孕婦安排檢查,除非孕婦發生意外情況,這樣一直延續至正式生產。在預產期的最後幾天,醫院會主動與你保持聯繫,確定入院生產日期。生完孩子後,一般情況下少則一二天,多則三四天,醫院就會通知你籤字出院了。整個過程全程免費。

  婦產科醫院全程特約檢查,星級病房伺候著生產,然後一錢不付,拍拍屁股走人,有這等好事?見大家有些將信將疑,小魏導遊想了下說,一定要說付錢,10來個月,大概不會超過200歐元,至於具體支付在哪個環節,自己已記不起了。

  然後,好事還沒有完,回家第二天,社區診所的護士專程登門,送上一大包紙尿布、奶粉及嬰兒用品,並親自對產婦講授嬰兒護理知識。當然這一切仍然是政府買單,其中還包括每月500歐元的嬰兒奶粉錢,直至7歲。

  根據芬蘭法律,生產後,產婦可以有12個月的帶薪帶職產假,而嬰兒父親同樣可以享受9個月的休假,如果他不休假,則可以將9個月假期轉給產婦合併使用。因此許多產婦往往會實際休產假21個月。小魏補充說,他的一個芬蘭鄰居,連續生了3個孩子,現在第一個孩子已經4歲了,她還在休產假。一番話說的大家興奮不已。而當大家向小魏導遊問起,芬蘭是否有國內現在流行的「高價月嫂」、「高價進口奶粉」、「高價月子醫院」等現象,他表示在芬蘭聞所未聞。只是說,在他太太生孩子期間,印象較深的有兩件事,一是每次檢查,醫生都要求產婦多動,以便嬰兒順利出生。另一事就是生完嬰兒沒幾個小時,護士就要求產婦洗澡。因為這些與他在中國接受的育嬰教育幾乎完全相反的,所以印象較深。

  聽完小魏「生孩子的故事」,大家在大巴上就議論開了。芬蘭人的做法,看似簡單隨意,其實處處到位,如預約檢查,賓館式病房,奶粉補貼,21個月假期等等,實實在在體現了人性的關懷。而國內,農村鄉鎮不說,單就上海而言,現在你也可以享受到婦產科醫院種種特別的護理,但高昂的價格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而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高價月嫂」、「高價月子醫院」等,更多的是充滿金錢味的商業炒作。其實生育孩子本身就是人類繁衍生存的一個自然過程,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自然生育史,與高價無關。只是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的生育變得更衛生更安全,更符合自然生產規律罷了。

  (作者系上海海淵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關焦點

  • 芬蘭和瑞典有何不同?
    芬蘭和瑞典都屬於北歐國家,芬蘭和瑞典的冬天都很美。從古至今,瑞典對芬蘭有著很深的影響。大多數芬蘭人認為,芬蘭之所以被稱為西方國家,是因為受到瑞典的影響。在芬蘭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瑞典的元素,尤其是在芬蘭的西部,充斥著大量的瑞典文化氣息。芬蘭的報紙上發布著許多與瑞典有關的新聞。
  • 芬蘭戰爭:芬蘭如何由瑞典領土淪為俄羅斯附庸國
    1808年俄軍入侵瑞典,佔領了芬蘭。1809年俄國強迫瑞典割讓芬蘭。俄國在芬蘭成立芬蘭大公國,芬蘭大公由俄國皇帝兼任,芬蘭由瑞典領土變為俄羅斯附庸國。那麼俄羅斯是如何擊敗瑞典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法俄和解
  • 芬蘭市場準入監管制度淺析
    審批許可機構  與其他市場經濟體系國家一樣,芬蘭在某些公共性較強的特定領域實行審批許可準入制度,如食品經營由芬蘭國家食品安全局負責許可;醫藥醫療產品由芬蘭社會福利與衛生部下屬的國家醫藥管理局負責監管,生產、進口、批發和零售醫藥產品需要獲得該機構的許可;通信業務由芬蘭交通通信部負責許可;交通業務由芬蘭交通局負責,包括公路、鐵路和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銀行業務由芬蘭中央銀行負責許可
  • 北歐SSIEC展團:芬蘭、丹麥、瑞典等北歐企業看點十足
    今年北歐館由中國北歐創新創業基地SSIEC主辦,芬蘭商會、瑞典中國商會、丹麥中國商會共同大力支持,參展公司和項目包括北歐醫療科技展(Vitalis),丹麥思迪博軟體公司,芬蘭歐拓飛公司,瑞典凱賓雅邇科技公司,斯堪迪納維亞環保系統有限公司,北歐女神投資公司,Nordic Kids 「北歐熊孩子」青少年創新教育品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
  • 芬蘭如何從瑞典、俄國手中獲得獨立?
    ▲芬蘭在歐洲的位置由於瑞典自中世紀開始統治芬蘭後,芬蘭上層階級一直接受著瑞典文化的影響,兩國關係至今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當芬蘭獨立後面臨經濟發展困難時,還有不少芬蘭人前往瑞典謀生。至於俄羅斯人,芬蘭對其感覺可謂是五味雜陳,存在著不少恨意。
  • 瑞典曾經管轄波蘭、芬蘭、立陶宛
    西吉斯蒙德(1592年-1599年擔任瑞典國王),後來他兼任波蘭國王(稱齊格蒙特三世,1587年-1632年),兼任芬蘭大公(1592年-1599年)和立陶宛大公(1587年-1632年)。一個人兼任4個國家的國王(實際上統治瑞典、波蘭、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6個國家),瑞典國王曾經統治領土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裡。在歐洲真的很罕見。當時,波羅的海就是瑞典的內海。
  • 政府與大學關係變革:瑞典芬蘭比利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
    近年來,在知識經濟、全球化、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等因素的影響下,為改變這種制度上的障礙,歐洲大陸國家無不走管理創新之路,紛紛致力於重構政府與大學的關係和放權的改革嘗試,期望通過賦予大學更多辦學自主權提升本國大學的活力與實力。其中,芬蘭、瑞典及比利時政府開始嘗試借鑑治理理論在企業改革方面的有益經驗,並將其運用到大學外部治理關係的變革當中。
  • 瑞典的鄰居芬蘭人,竟然是中國人的表親
    北歐是政治地理名詞,特指北歐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 :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然而最近的「瑞典事件」讓人們在旅遊出行時不禁會考慮更多,與該事件中瑞典人蠻橫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北歐國家-芬蘭。芬蘭國家旅遊局昨天下午發了一條微博,寫道:芬蘭人貌似內向、不善於社交,其實給到的援助卻是如此暖心。
  • 芬蘭,這個聖誕老人的故鄉,俄羅斯是如何從瑞典手中奪走的?
    芬蘭,這個聖誕老人的故鄉,從十二世紀建立芬蘭大公國以後,長期被瑞典統治,後來被俄羅斯奪走,俄羅斯沙皇的頭銜裡就有「芬蘭沙皇」這一項。直到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再後來蘇芬戰爭,芬蘭不得不向蘇聯割讓領土,二戰期間芬蘭親近納粹德國,但在緊要關頭又投靠了盟國。在戰後,芬蘭和蘇聯保持了良好關係,同時芬蘭與西方國家保持了很好的外交關係,一直小心翼翼地在西方和蘇聯之間保持平衡。芬蘭戰爭,意指羅斯和瑞典兩國的爭端。俄羅斯和瑞典打了幾個世紀的仗,那時俄羅斯只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
  • 挪威、瑞典和芬蘭正在加強國防合作
    當地時間9月23日,瑞典電視臺報導,挪威、瑞典和芬蘭三國國防部長23日在挪威拉克塞爾夫籤署了一份文件,承諾加強國防合作,特別是在這三個國家的北部地區。△圖為芬蘭國防部長安蒂·凱科寧(Antti Kaikkonen)(左),挪威國防部長弗蘭克·巴克·詹森(Frank Bakke-Jensen)和瑞典國防部長彼得·霍爾特奎斯特(Peter Hultqvist)合作的想法是挪威、瑞典和芬蘭共同討論安全挑戰並協調和計劃未來的軍事行動。
  • 芬蘭最年輕女總理,提出每周4天的工作制度
    1月5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芬蘭新任女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呼籲在國內施行更加靈活的工作制度。新制度將鼓勵芬蘭國民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6小時。桑娜·馬林生於1985年11月,現年34歲,2019年12月就職,是芬蘭最年輕總理、第三名女總理,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年輕的政府領導人之一。
  • 取代芬蘭語 阿拉伯語或成瑞典第二大語言
    隨著講芬蘭語人口的老齡化以及阿拉伯國家移民的湧入,阿拉伯語將首次取代芬蘭語成為瑞典第二大語言。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000多年來,芬蘭語在瑞典一直是繼瑞典語之後使用最普遍的語言。它的語言地位與芬蘭、瑞典兩國的歷史有深刻關聯。
  • 有著諾基亞和完善福利制度的芬蘭,自己卻並不感到幸福
    連戰鬥民族都怕 如果你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你會詫異這個地方看起來並不像歐洲城市,反而被洛可可或者是巴洛克式的俄羅斯風情所吸引住。 芬蘭歷來就是一個夾帶著瑞典和俄羅斯雙重血統的國家,一直處在東西方力量的牽扯當中。
  • 多國反腐利器:瑞典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實施240年
    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輿論關於儘快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呼聲此起彼伏,新疆阿勒泰地區等已經率先開展試點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一些國家是如何通過法律制度來預防與控制腐敗的,尤其是如何通過建立財產申報制度以及開展行政倫理立法,來約束和規制公職人員接受吃請、禮品、饋贈等行為,是普遍受到關注的話題。
  • 為什麼芬蘭的經濟實力遙遙領先紐西蘭?
    芬蘭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十二世紀後半期曾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併入俄羅斯帝國,成為了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 試點成功後,麥當勞素食漢堡在芬蘭瑞典成為常規單品
    在賣了一段時間素食漢堡 McVegan 後,麥當勞決定把這款限定產品在芬蘭與瑞典永久銷售。此前我們就報導過, 10 月 4 日-11 月 21 日麥當勞在芬蘭坦佩雷市( Tampere )的 5 家麥當勞裡試點銷售 McVegan。
  • 北歐四國中,為何只有芬蘭沒有王室,看芬蘭的歷史就知道了
    說起北歐國家,我們對這些國家的印象就是富有、福利制度非常好,讓很多人嚮往。除了這些,還有就是這些國家幾乎都有王室。北歐四國中有三個國家都有王室。挪威、瑞典、丹麥都有自己的王室,只有芬蘭沒有王室。這在北歐國家中還是很特殊的。很多人想不通,君主制在北歐如此受歡迎,芬蘭為何沒有王室呢。
  • 每周四天每天6小時 芬蘭女總理想施行新工作制度
    近日,全世界最年輕的總理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就表示她有意在芬蘭推行這樣新的工作制度,這將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的家人在一起。據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芬蘭34歲女總理馬林表示,"我相信人們值得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愛人,花更多的時間追求自己的愛好以及生活方面,比如文化。"她還稱,這可能是她工作的下一步。
  • 每周4天,每天6小時的工作制度,讓網友羨慕,芬蘭政府正式回應
    令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此前曾有媒體報導芬蘭將實行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6小時的制度,這個消息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在中國,無數網際網路從業者還在飽受996工作制度的折磨,而芬蘭居然要實行這種46工作制,讓人羨慕不已,有網友表示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烏託邦」社會。
  • 瑞典芬蘭空中加油訓練,所謂永久中立國,涉及自身安危並不中立
    說到中立國最著名的是瑞士和瑞典兩個國家。由於特殊的國情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中並沒有受到雙方的直接威脅。永久中立國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在全球近二百個國家中,已有7個宣布為永久中立,並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和土庫曼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