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婦女節100周年)用雙手撐起一片充滿陽光的天空
——記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卓長立
新華網濟南3月7日電 (記者王海鷹)卓長立,曾是一名擋車工,下崗後承包過賓館,在10年內把一家設施舊、效益差的賓館做到了幾百萬元資產。39歲的時候,她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投身到婦聯「陽光大姐」家政事業中,給幾萬下崗女工、農村貧困婦女撐起一片充滿陽光的天空,讓她們找回了自信、自尊和自強。
1982年高中畢業後,卓長立進入濟南染織廠,「我把這份工作當作了一輩子的飯碗。可是10年後,工廠變成了今天上工不知明天是否有工的狀況。我心中的鐵飯碗,不存在了。」
下崗後,卓長立在染織廠下屬公司的賓館先後做過鍋爐工、洗衣工、餐廳採購員。後來,賓館也即將倒閉,面臨二次下崗的卓長立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承包賓館。她說服家人,想辦法湊到了承包賓館的錢,決心帶著同樣下崗的姐妹們闖出一條生路來。
卓長立接手時的賓館,拖鞋沒有成雙的,蓋杯沒有完整的,牆面的油漆斑駁不堪,原有的設備也老化失修。「那時候,什麼都要自己學著幹。廁所堵了,我袖子一挽,跑去疏通;洗衣工病了,就立即去洗衣房頂著。為了讓賓館儘快運營起來,我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
一次,一場暴雨讓當時地勢低洼的汽車站附近成了一片澤國。周邊幾乎所有的商店、賓館都關門了。可是仍有大量的旅客滯留在車站。卓長立的賓館由於處在汽車站東北角地勢稍高,未受雨水影響。
「我帶領職工推著三輪車,趟過及腰深的水把客人從車站接到賓館。天下著大雨,每走一步很艱難,但我們還是咬著牙堅持住了。」
經過不斷的摸索,卓長立的賓館生意越來越紅火,發展到4家連鎖店,職工從18人增加到60多人。
2001年,濟南市婦聯為了解決貧困婦女、下崗女工和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建立了「陽光大姐」服務公司,但是由於是行政推動,企業發展較慢。濟南市婦聯找到了卓長立,希望作為婦女創業領頭人的她可以幫忙管理,協助企業成長。
面對這一新的選擇,卓長立反覆思考後覺得「陽光大姐」從事的是促進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的朝陽產業,相比賓館業來說,更有社會意義,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於是從2003年起,卓長立便將工作的重心逐漸轉到「陽光大姐」上來。
「當時,家政服務業還很不規範,包括職工在內的很多人也對此存在誤解,公司制定的規範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遇到講不通道理,做不通工作的時候我恨不得找個地方大哭一場。」
但是,有著山東人執著性格的卓長立並沒有放棄,她把這個給她帶來挑戰和激情的企業作為工作的新起點。在她的努力下,「陽光大姐」的服務不僅涉及家庭的各個層面,而且為解決婦女就業、大學生就業暢通了渠道。公司成立以來,已安置就業28萬人次,為近18萬戶家庭提供了家政服務,就業人員通過「陽光大姐」獲得直接勞動收入1.6億元。
「對我來說,最快樂的並不是公司盈利,而是看到很多原來生活困難,缺少就業技能的姐妹們通過學習和培訓,變成受社會歡迎的高級技師。每當看到她們的衣著、談吐和技能在我們的幫助下煥然一新、大幅提高,聽說她們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和諧,發現她們變得更自信、更優雅、更獨立,我都由衷為她們感到高興和驕傲。」
目前,「陽光大姐」已發展到9家直營店、9個社區服務中心和20家連鎖店,參加培訓的服務員5萬餘人,經營範圍包括了月嫂、居家養老、保潔、醫陪等12大類30餘種家政服務項目,還涉及母嬰用品配送、嬰幼兒早期教育、民俗工藝品開發製作、培訓學校、職業技能鑑定、蔬菜示範基地等與家政服務相關的多個領域。
回首這些年的創業歷程,卓長立感慨:「人要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把挑戰變為機遇。尤其是女性,不要自怨自艾,不要等靠要,要相信自己,自立自強,快樂工作,通過我們的雙手撐起一片充滿陽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