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凱
來源:網絡
在這繁雜的社會中,總有那麼一批人,每天獨來獨往,仿佛整個世界都與ta無關,活的隨性,活的認真,被人嬉笑為不合群。
總是一個人刷朋友圈,一個人看肥皂劇,一個人購物,一個人胡思亂想,做什麼事都是一個人。
其實說了那麼多,我原來就是那麼一個樣的人。
有人說,這樣的人很孤獨,其實不是的,因為主動選擇獨處的人根本不孤獨,用力找同伴的人才是真的孤獨。
《安靜的力量》中有那麼一句話:」每個人在骨子裡,其實都需要一個留白的空間,一個停頓,就像一段音樂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讓人產生共鳴。"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他自耕自食,不和外人接觸。
後來有人問他一個人住會不會很孤獨。
梭羅說:"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群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
所以你沒有必要非要融進那些所謂的圈子,我們大可以活得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自己,你覺得呢?
而且我們這些喜歡獨處的人總也閒不住。
工作生活,追劇讀書,散步旅行,吃吃玩玩……忙得不亦樂乎。即使人閒得住,心也閒不住。
賞風景,聽到各種故事;讀人心,嗅到各樣滋味;望人生,嗅出百般感悟……
即使什麼都不想做,還能發會兒呆,做做白日夢。
有時一個人實在煩悶,就想出兩個人,吵吵鬧鬧,打打小架,不亦樂乎!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而且你融入的所謂群體很可能只是談談閒言話話家常,對你的發展與進步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你費力摻和的很可能是對你沒有用的社交人脈。
人合群未必混得好,不合群也未必活得差。不必總想著去融入眼前的人群。努力提升自己,享受獨處。
即使不合群,你也值得更好的人生,我們並不孤獨,只是和這世界格格不入!
▼
這裡不賣酒
若你有心事
說上兩句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