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
宜賓市東辰學校首屆高三
葉恆志同學考取702分,
奪得宜賓市理科裸分第一!
語文124分,數學147分,外語140分,綜合291分
淡定的理科第一名
有志者事竟成。但凡成功,少不了兩個條件:一是有恆心,二是有志氣。人如其名,葉恆志便是如此!
7月23日晚,得知自己高考成績702分,他倒是挺淡定,和預料的差不多。
今年16歲,高二時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未去,成為近年來四川拒絕中科大少年班第一人。原因有二,他說:被少年班錄取時只有15歲,這個年齡在少年班都是偏小的,覺得不合適;另一方面,也想完整經歷一次高中生活,包括高考。
有些事,要的是過程。葉恆志初二前學鋼琴,因為考級沒有發揮好,只過了七級。雖然有些小遺憾,卻也開心,「學琴也不是為了過級,而是彈琴的樂趣。」
師如父母:陪你們成長,伴我到老
「葉恆志同學是一個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學生。」葉恆志的數學老師蔣蓉對他的評價很高。他不僅學習很好,人緣也很不錯,雖然今年只有16歲,但在班上大家都喊他「志哥」。
班主任王雪梅也是感慨頗深,「葉恆志的學習很有計劃,他對未來有很清晰的規劃。」
葉恆志很感激王老師的教導,不僅在學習方面。「她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學了,便對我們說:陪著你們成長,如同陪著我自己的孩子一樣,你們也伴我慢慢變老。」小葉說,東辰的老師如父母般陪大家長大,彼此陪伴、收穫、成長……這種感覺很美妙!
「虎媽貓爸」,別人家的爸媽
教育是家庭與學校共同協作的事業,在我們感慨別人家的孩子時,別人又有怎麼樣的父母?
這是一個虎媽貓爸的家庭。葉媽媽是老師,孩子的學習習慣,主要由她指導。葉爸爸是醫生,作為家裡的「後勤部長",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陪孩子跑步,和兒時的小葉一起"躺貓貓",玩各種童心的遊戲。
「我從小就沒有要求過他一定要考多少分,但是我希望他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看重一時的得失。「葉媽媽說。
從小到大,葉恆志沒有因為成績問題,被父母說過不是。「考差了,我們會一起找原因,是哪裡錯了,哪些知識點沒掌握,而不是一味的去糾結分數。他是個不太讓人操心的孩子。」
瞧!培養出「別人家孩子」的,一定是「別人家的父母」。
心儀清華 喜歡馬克思的書
葉恆誌喜歡看馬克思的書,也喜歡看動漫書籍,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都集中在這一個孩子身上。
「理科成績好,其實他更傾向文科,喜歡文學。"葉爸爸說,他在學校當過小主持人。
學霸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他不贊成題海戰術,而是有針對性的整理自己的錯題集。「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OK!"
對於未來,葉恆志想去一直心儀的清華大學。他希望以後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不是一成不變或太功利的工作。
正如他兒時學鋼琴,最重要的不是鋼琴過了幾級,而是彈鋼琴的樂趣…
葉媽媽語錄:
在小學
大家都在乎成績的時候,我在乎他的學習習慣。
在初中
大家都在乎成績的時候,我在乎他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
大家都在乎成績的時候,我在乎他的學習品質。
在大學
大家都不在乎成績的時候,我就在乎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