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可用這種支架(雙頭夾)將平板電腦連到筆記本電腦上,然後再通過軟體擴展作業系統桌面(請搜索「thenextweb」,然後查找原文)。原作者文筆極好,說的不過是個夾子,硬是給我們翻譯製造了不少困難:
「instead」的翻譯
上下文一(原文略去):加一個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工作速度能提高多少,一舉完成多項任務的效率能提高多少——雖然消費者不禁會這麼想,但也許沒能力為了實現願望,而立即豪擲200來美元。然後原作者話鋒一轉,說道「Instead, the xxx ($31.99 from YYY) seeks to offer all the advantages of a secondary screen by enlisting one of your laptop’s likeliest tech partners, your trusty tablet」(上下文二)。
一般情況下,「instead」用在兩個分句之間,這種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怎麼翻譯。如果用在兩個句子之間,翻譯起來就有難度了。翻譯成「而是」、「相反」和「反而」都不合適。但是,我們腦子多轉個彎,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漢語裡表示轉折的詞語有很多,「instead」翻譯成「但是」、「然而」都行。如果不嫌麻煩,也可以翻譯成「xxx卻不這樣,而是……」。
「offer all the advantages」的翻譯
如果翻譯成「提供所有優勢」,那跟機器翻譯的沒啥兩樣。那就是地道的翻譯腔。要翻譯得符合中文語言習慣,這麼翻譯即可:「然而,xxx(YYY賣價為31.99美元)設計者卻設法讓消費者充分受益於……」。
我們翻譯時,時時刻刻都要把中國語言習慣放在心上。如果譯文是我們平常不會說的話,那就要想方設法將譯文改成自然而通暢的中文。也就是按原文含義改,而不是按原文文字改。
「tech partners」的翻譯
玩弄英文的高手,經常以抽象的語言來展示文採。他們的連珠妙語,卻成了翻譯的連環陷阱。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套用英文習語:「English’s meat is Chinese’s poison」——南橘北枳。上下文二中的「tech partners」翻譯成「技術合作夥伴」後,沒有人看得懂。
二者在一起才是「合作夥伴」,這意味著二者要搭配使用,這麼一轉換思維,翻譯思路就暢通無阻了。「enlisting one of your laptop’s likeliest tech partners」就可以譯成「輔之以最有可能與筆記本電腦搭配使用的雙屏技術設備之一」了。
既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就不要功虧一簣,把一整句都翻譯出來吧:然而,xxx(YYY賣價為31.99美元)設計者卻設法讓消費者充分受益於雙屏,方法就是輔之以最有可能與筆記本電腦搭配使用的雙屏技術設備之一,也就是消費者心目中最可靠的平板電腦。
只要翻譯時先充分考慮上下文,再轉換思維,後面就沒什麼難點了。「rubber grips」應該翻譯成「橡膠防滑條」。
做翻譯容易,做好翻譯難,難於上青天。對於中英文的特點,要如數家珍。這還不夠,還要全面調動及運用腦力。英文理解、調查研究、綜合分析、思維轉換、中文表達,這幾種能力一樣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