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河北工廠的路上,車剛過北京南六環就爆胎了。舒為只好坐在菜地邊上跟北歐的設計師英文電話會議,修車胎的師傅看著她樂呵。
「回想這個場景特別像我們產業,上要連接國際設計,下面接觸基層製造。」舒為說的「這個產業」是家具家居,她和5個爺們創立「造作」,一家銜接國際頂級設計師和本土一線工廠的原創家居設計公司,舒為擔任銜接角色,「毋庸置疑,中國有最好的製造業,但缺乏設計和產品管理。」
這家初創型公司決定自己碰製造、做產品。300天的時間,伴隨著明星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IDG、晨興創投等的「無政府主義」管理,造作籤下頂級國際設計師,網站上線兩個多月,SKU也只有20個,但單獨瀏覽量已達到80萬。「這裡的價值是做整個產品的管理落地,投入設計師和工廠,產出產品,對接用戶。」造作的模式和資源很明確,但想要走出一條創新之路卻沒有經驗可循。
從設計到製造,少了關鍵一環
是等待七個月從國外買入十萬元的沙發,還是在中國花兩萬買山寨的流水線產品?因為中國製造能力強大卻匱乏設計。
如今造作提供第三種可能——國際頂級原創設計+中國製造。
這種方式沒有成功的先例,一方面家具家居行業龐大,傳統業務無需大力創新可以活得很好;另一方面,長期外貿導向型的中國製造不需要思考上下遊問題。「市場環境和消費升級的時間點到了。」真格基金總經理方愛之表示。
舒為不是憑空決定進入這個難啃的領域,三十歲出頭的她已經創業十五年——大四創立廣告公司,經歷多年創業去斯坦福讀商學院,回國後加入人人網做投資併購和事業部。舒為離開人人網以後開始創作陌生人匹配社交APP「Civo」,卻在三十歲迎來第一個真正意義的挫折,「方向錯了,也是因為自己的傲慢。」
13年底認輸的舒為開始測試各種方向,14年年中開始選擇家具家居做新領域。
原本她從南到北跑工廠是為了了解家具家居行業環節——製作、物料、帳期,但環節缺乏品牌商。隨著低成本優勢消失、歐美市場持續不景氣,長期依靠外貿生存的中國南方製造企業正遭遇大規模倒閉潮,
「要麼引入好的國際設計師,要麼出去學習。」舒為覺得中國所經歷的一切像三十年前的日本,「沒有設計管理體系,優秀設計師也非常少,缺乏工業背景,不懂工業拆解和結構,製造成本優勢也已經喪失。」「中國有成熟的製造業,國外有頂尖的設計。中國作為最大的存量市場,應該思考怎樣引人最好的設計。」舒為認為培養出好的設計師團隊不可或缺。「中國的製造業處於外貿市場萎縮階段,作為強勢的製造方需要跟品牌方來合作。」
上遊引入
在輸出之前,造作的第一步是引入。
原創設計+中國製造,要求足夠精細就會有滿意產品。對於造作而言,現階段引入上遊成熟的設計師能在短期內快速提升SKU。
Luca Nichetto(目前國際頂級設計師之一)是造作談下的第一位設計師,他的一款三人座沙發在歐洲本土賣到合人民幣5萬元,進入中國加上關稅、運費合計要十萬,但目前造作生產出來的Luca設計的沙發售價不到一萬元。
造作談下Luca用了兩個月時間,不停的電話郵件,在此之前Luca在中國發現接待他的辦公室裡山寨了他設計的家具。「我回答了設計師無數次關於山寨的問題。」這是國外設計師對中國製造慣有的印象,跟中國廠商合作有過頗多陰影,舒為沒有辦法給出杜絕方案,但是她出身設計的經歷和對產品的理解很容易獲得這些設計師的認可。
目前造作設計師團隊有40多人,分三個層級,上層是頂級工業設計獎項獲獎設計師,撐起頂級設計品牌也能有的頂級陣營;中層是IF和Red dot紅點獲獎設計師;底層是需要培養的中國設計師,舒為規劃下半年把中國設計師送出去學習。「提高市場流通效率,抓取最好的市場元素,用頂級設計師培養內部PE(Product Engineering,產品設計)團隊。」在舒為看來這個等式是成立的,通過頂級設計師團隊的構建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設計師,努力練內功。
造作目前僅有20個單品上線,但在網站每個設計師都有大量即將發布的作品,按照規劃,造作的SKU年底將達到200個,明年擴展到1000個。除了家具,還會有家居產品面市,「這是生活方式的全品類,相比宜家,更像日本的MUJI(無印良品)。」舒為希望最終的產品品類介於宜家和無印良品之間,大概5000~8000個SKU。
產業鏈式落地
迅速擴張規劃需要足夠落地支撐。「生產沙發沒有生產衣服那麼簡單,規模化生產,讓更多人擁有,就必須搞定產業鏈。」方愛之說,造作需要營造「小眾」的感覺,但仍然走大眾的流程。
北樣南廠,這是造作的解決方案——先在京津冀選擇中興型、小型工廠製作樣本,批量化生產交給南方流水線工廠,降低成本。「北方工廠即便量少也是非常配合,南方工廠也想配合,但流水線作業的成本不允許。」
目前造作團隊42人中22個人負責線下,包括採購、客服、駐場,倉管、物流線下體系、管理所有的OEM工廠,「家具涉及物料很多,一張桌子可能都來自兩個工廠。」
複雜的流程和嚴格的把控不僅存在於後期交付製作,舒為也會和設計師反覆溝通,提出空間需求和問題,「從設計語言形態、心理訴求、材料控制到集中供應鏈、提供草圖,再到生產原料控制、質量把控等等。」在舒為看來,這個流程做得最好的只有宜家,「中國傳統家具家居行業淘汰產品時間長,效率低,產品的管理和收納鬆散粗放,創造價值最大的方法就是精細化。」
好的作品有目共睹,上線僅兩個月,就有人找到造作談合作,舒為成立「造作生活方式聯盟」,給咖啡館、餐廳、電影院、酒店等商戶不同的折扣合作,目前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的極客咖啡就有造作家具,掃二維碼就可以線上下單。
除了合作,造作希望明年開設直營生活館,展示產品之餘也結合更多盈利功能。這更像是舒為認可的MUJI無印良品,在日本無印良品價格要比中國售價更親民,業務形態也有不同,除了產品空間,還有咖啡館、簡餐配套空間。進入中國大陸十年,無印良品這一模式只在今年4月底成都開業的遠洋太古裡首次引入。
「也有做外貿的廠家希望跟我們合作,但我們拒絕。」舒為不想在前期就失去用戶體驗端的掌控,「出口是未來打算,即便打入美國,也要在中國生產,Why not?」「對於設計和美學我會往前看。」對於設計舒為十分自信,在蘋果推出扁平化設計的一年前她就已經應用到Civo的界面中,「這不是完全脫離的東西,我看來更像是『道與術』的問題,做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判斷好趨勢,打好根基。」(來源:《中國連鎖》9月刊 文/蓋虹達)
臺灣7-11與無印良品合作 年底muji店中店超300家
無印良品出手改造二手老房,結果是這個樣子的…
無印良品能再「站起來」 全靠這五大5大秘訣!
無印良品東京開了最新的全球最大店 面積3277平
無印良品將入駐步步高梅溪湖新天地 面積超750平
搜索更多: 無印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