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貧困村變身美麗村,隴南是如何做到的?聽孫雪濤用英文解答

2020-12-25 掌上蘭州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李楊

「近年來,隴南堅持生態打底、文化塑魂、旅遊賦能、網絡引領,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12月23日上午,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隴南市武都區舉行。出席論壇的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用英語向中外嘉賓講述了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碩果。

這一成果是如何培育的呢?

孫雪濤介紹,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P-M-C-D」,也就是「一保二修三建四拆」。

「P」就是protect(保),讓文化脈絡和鄉愁記憶、自然生態與建築空間完美融合。注重保護鄉土文化,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等文化遺存和乞巧節、白馬人等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開發,培育了武都張壩、康縣朱家溝、文縣白馬山寨、徽縣青泥嶺等一批留住古老鄉愁、富有創意新韻的歷史文化名村。在建設過程中,隴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搞大開發,不搞一刀切,依山就勢,因地制宜,把人文景觀巧妙地融於自然環境中,勾勒出一幅幅房舍院落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青瓦白牆與綠樹紅花相映成趣的田園畫卷。

「M」就是maintain(修),讓鄉村群眾也能享受到便利的交通、優質的教育和網際網路的紅利。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維修翻新、原址重建、易地搬遷、風貌改造四管齊下,一座座安全美觀的村舍掩映在綠水青山之間。全民動員、大辦交通,新修農村公路1.3萬公裡,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通山外世界。提升電力網、架設4G網,一根根網線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裡的近在咫尺,搭起了與外界交流交往交易的橋梁,生於大山的隴南電商快速成長,遠方的鄉村不再封閉,鄉村的群眾不再沉默,越來越多的群眾在網上購日常用品、賣特色產品、曬幸福生活。如今的隴南鄉村,網絡成了新基建、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

「C」就是construct(建),讓鄉村群眾臉上洋溢幸福的笑容、心中迸發向上的力量、身上展現文明的素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隴南既追求村容村貌外在美,更追求群眾幸福生活內在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核桃、花椒、油橄欖、蘋果四棵「搖錢樹」,中藥材、食用菌、苗木、茶葉四個「特別特」,豬、牛、雞、蜂四個「特色養」初見成效,隴南「麻辣香甜」品牌聲名遠播,大量農特產品通過隴南電商網銷全國,鼓起了農民群眾的「錢袋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成了全省數量最多的4A級景區和旅遊村,把「美麗鄉村」變成了「美麗經濟」。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針對「村民不在村裡在群裡」的實際,研發「隴南鄉村大數據」平臺,建設「網上村莊」,認證村民126萬人,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辦理服務事項、網購日常用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D」就是demolish(拆),讓鄉村煥發蓬勃生機、展現靚麗容顏。面對一些地方「有新房、無新村」的狀況,隴南深入開展拆危治亂集中行動,拆除危房爛房56萬間,殘垣斷壁74萬米,復墾土地1.6萬畝。拆危治亂,表面看拆除的是危房,實則拆除的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封閉的思想觀念、陳舊的生活方式、落後的衛生習慣,拆出來的是住房絕對安全的自信心、是美麗鄉村的新面貌、是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精氣神。

孫雪濤用英語向中外嘉賓表達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美好遠景,並向中外嘉賓致謝!他表示,美麗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將著眼於鄉村振興,著眼於農業農村現代化,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的平臺作用,學習借鑑國內外的成功經驗,交流互鑑,取長補短,讓隴南的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村更美。

來源丨新甘肅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發現隴南之美 ——專家學者點評美麗鄉村「甘肅方案」
    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用英語向中外嘉賓講述了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碩果。  論壇會上12位嘉賓緊扣「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題,圍繞發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村文化等資源建設美麗鄉村的理念模式,作了線上線下主題演講。  孫雪濤說,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一保二修三建四拆」,用英語總結為「P-M-C-D」。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開幕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幕12月22日上午,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隴南康縣,甘肅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 ||深度對話,集思廣益,成功經驗贏得...
    值得一提的是,隴南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中不搞千村一面,不大拆大建,不冒進求洋,不砍樹、不挪石、不埋泉、不毀草,尊重自然彰顯特色,就地取材變廢為寶,讓每個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且看,隴南鄉村風光美!
    近年來,隴南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呵護青山綠水、留住鄉愁記憶,為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2066個,其中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02個。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風景如畫的臺東村。看著臺東村的嶄新面貌,無法想像這裡曾是省定貧困村,道路泥濘、房屋破舊、雜草叢生。臺東村共892戶5708人,下轄10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雖然臺東村距離鎮政府僅5公裡,但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坑窪泥濘」的進村路,讓17個村民小組出行顯得異常困難,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如何讓這個貧困村突圍?「首先要修好路!」村幹部和橫崗街道扶貧工作隊急村民之所急,四方奔走協調,積極籌措資金,強力推進村內道路硬底化和亮化工程。
  • 「草莓書記」變身「鮮花書記」省定貧困村「摘帽」走上「芳香...
    「仲都草莓」是濟寧泗水縣聖水峪鎮南仲都村的一張「名片」,也是這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快速「摘帽」的「利器」,打造這把「利器」的村黨支部書記姚洪遠被讚譽為「草莓書記」。「摘帽」後,姚洪遠又相繼打出「民宿旅遊」和「花卉經濟」兩張牌,帶領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跨步前行一路芬芳。如今,南仲都村人均收入接近兩萬元。
  • 甘肅隴南電商產業「久久為功」農特產品提名增價
    隴南是甘肅交通最不發達的地方,2014年被選為電商扶貧試點城市。隴南的農特產品現在沒有賣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轉變了觀念,靠勞動致富,有品牌意識。萬事開頭難,鼓勵有文化有收入保障者「先吃螃蟹」隴南市地處巴蜀咽喉,山大溝深、信息閉塞,長期以來,貧困人口多。
  • 重點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現在我們村大變樣了,胡同也修了,廣場也有了,吃飯完還能去鍛鍊身體,村裡也乾淨了,腰包裡也比以前鼓了,真沒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每當看到別人羨慕的眼神,曾慶梅就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和自豪。
  • 梁倩娟:用電商助力隴南鄉親圓了脫貧夢
    之後,她順應網絡直播帶貨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名助農主播,幫助隴南大山深處的鄉親們銷售農產品,用電商助力鄉親圓了脫貧夢。如今,她已累計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群眾發展,其中包括100多戶貧困戶。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倩娟。
  • 隴南設立「市長教育獎」的背後
    教育興則隴南興,教育強則隴南強。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之以恆抓基礎,多措並舉提質量,想方設法破難題,用心用情促發展,教育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夯實,教師隊伍和教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區大班額等問題逐步破解,高考成績一年一個臺階,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 馮醒民:推動隴南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7月29日,市政府《關於建立激勵機制 加快提升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通知》(即隴政發〔2020〕34號文件,以下簡稱《通知》)經隴南發布、隴南教育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後,在短短時間內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熱議,並獲得廣泛讚譽。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作為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那麼隴南教育發展的現狀如何?面臨的癥結和短板在哪裡?建立激勵機制的初衷是什麼?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幕
    新甘肅客戶端康縣12月22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薛硯 陳多)今天,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康縣,甘肅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
  • 教育興 隴南興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馮醒民介紹,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市縣區財政每年足額保障教育發展基本資金,市財政還每年專門為教育發展安排2000多萬元的專項資金,特別是在今年市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足額落實了教育發展專項資金2200萬元。
  • 全省15個雙聯典型事例,隴南3個榜上有名,快來關注吧~
    為聯繫村協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0多個;支持發展龍頭企業、扶持致富能手、組建合作社、設立基金貸款等,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制定了23條貫徹「1+17」精準扶貧方案的政策措施。集中精力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和貧困村動力電覆蓋工程,到2015年底,實際搬遷3.5萬戶17.1萬人;安排專項資金6.85億元,著力解決512個貧困村的動力電覆蓋問題。
  • 隴南—廣州航班今日正式開通 飛行時間約2小時30分
    次航班安全抵達隴南成縣機場,標誌著廣州—隴南航線正式開通。隴南成縣機場也成為省內首個開通廣州直飛航線的支線機場。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省政府副秘書長曹天民,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董事長席必澤,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參加了首航儀式。
  • 德化朱紫村:退而不休當起村主任 小山村變身美麗鄉村
    花甲職工退而不休,回老家當起村主任,在他的帶領下——貧困小山村變身美麗鄉村原本破舊髒亂的小山村變成美麗田園村臺海網在他和村兩委的努力下,僅用了兩年時間,這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就脫貧了,原本破舊髒亂的小山村變成美麗田園村。今年,朱紫村被定為福建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 梅江區:村美業興民安康 鄉村振興繪新圖
    此時走進西陽鎮直坑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悄然鋪開:五隻「白鷺」站在河中小島休憩,河岸景觀賞心悅目,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昔日荒地變身休閒廣場,在乾淨整潔的村道上散步成了村民茶餘飯後的最佳選擇…… 「水韻直坑」,是梅江區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一個縮影。
  • 廣安湧壩村:昔日貧困村 如今「小康村」
    「灘多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湧壩村以前的真實寫照。2014年,湧壩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203人,被認定為貧困村。2017年,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但是湧壩村還沒有退出貧困村序列。2018年,湧壩村黨支部開展扶貧「回頭看」,看貧困戶脫貧後怎麼鞏固?看貧困村如何摘帽?
  • 河北涉縣大巖村:從貧困村到休閒旅遊村
    隨著2018年莊子嶺景區的開發,大巖村道路通了,人氣旺了,曾經蕭條的空心村,變身成了旅遊村。大巖村坐落在深山峽谷之中,背靠莊子嶺,人口居住分散在四個自然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儘管山上果樹、藥材眾多,可交通運輸不便,再加上十年九旱,村民生活並不富裕,是典型的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