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特別是中午時,是不是有時候忽然會覺得頭暈、口渴、注意力不太集中、甚至有點想嘔吐呢?小心,這時候你可能就已經快中暑了。中暑一般來說是因為溫度變化太大,身體的溫度調節功能無法負荷所導致。
何為中暑?
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和高溼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根據症狀的輕重,高溫中暑可分為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輕症中暑:可表現為眩暈、頭疼、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動作不協調等。
▲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重症中暑可以表現為這三種類型的混合型,可以導致死亡!
中暑三大原因
1.產熱增加
在炎熱高溫季節或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環境下勞動,防暑降溫措施不足等。
2.機體散熱減少
如溼度較大、過度肥胖、穿緊身或透氣不良衣褲、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症、大面積皮膚燒傷後瘢痕形成、抗膽鹼藥、抗組胺藥、抗抑鬱藥、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酚噻嗪類藥物,以及脫水、休克、心力衰竭等循環功能不全,均可導致散熱障礙。
3.機體熱適應能力下降
年老體弱、產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病的患者熱適應能力相對較弱,同等環境下更易發病。
防中暑方法
1
減少在高溫下的活動時間
夏季悶熱,如果沒有預防措施,只要在烈日下曬半個小時,就很容易中暑!所以非必要時候,儘量不要在上午十點後、下午四點前出門。倘若真的要外出,也請做好防護工作 ,如攝取足夠水分、撐遮陽傘、戴遮陽帽、擦防曬油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2
保持均衡的飲食
補充足夠的水份,除了多喝水以外,攝取水份含量高的蔬果也是相當重要的。夏季蔬菜中含水量高的有小黃瓜、綠黃類蔬菜、蘿蔔類;水果則包括西瓜、水蜜桃、水梨及番茄等。另外,夏天因流汗量大,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等也會有缺乏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抽筋。
3
充分休息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又高,生理時鐘自然會受影響,較容易感覺疲勞,發生類似「熱感冒」的情況,而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充足的睡眠啦!一般正常的睡眠時間為 6-7小時,但越晚就寢,睡眠品質就越不好,所需的睡眠時間自然也會拉長。
4
避免冷熱溫差過大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冷中暑」呢?如果從炎熱的戶外進入冷氣房中,或是運動完馬上喝冰水,這時因血管收縮較快,身體無法及時調節體溫,很容易就會發生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現場急救措施
搬移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鬆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衣服。
降溫
物理降溫作為首要治療方法,可在患者頭部敷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冰毯)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補水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促醒
若患者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甦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轉送
對於重症中暑患者,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患者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儘可能用冰袋敷於患者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來源於/江陰臨港醫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原標題:《夏季中暑怎麼辦!快來學學能救命!》
閱讀原文錄入編輯:administrator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