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之際,珠寶盛宴再次拉開帷幕。林弘裕2020藝術臻品中國巡迴展以深圳為起點,向全國出發。這次巡展,珠寶設計師林弘裕帶來了近幾年重要的臻品佳作,既是個人作品的一次重要呈現,也是三十多年來設計創作的積累和梳理。9月12—13日,成都站,即將起航。
深圳站
精彩回顧
點擊查看視頻
剛剛過去的深圳站於8月25日在深圳灣萬象城開幕,本次個展的策展人林燕瓊、形象力品牌管理程成、深度藝術創始人李鳳、雅奢主張創始人杜恆等重要嘉賓親臨現場,並從各自領域出發分享了「藝術與美」,助力當代中國文化自信與藝術,共赴生活美學之旅。
- Q&A -
關於個展
關於設計
關於藝術
↓↓↓
Q:想請您談談本次個展的主題與辦展契機
A:這次個展的主題是「啟思東方,遇見藝術」。我辦這次個展,主要想表達的是關於我們東方文化的一些東西,希望在未來東方文化能夠在世界上引領風騷,也希望把東方文化詮釋到珠寶設計作品裡面。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業界大家都呈現膠著的一個狀態。很多人的計劃被打亂,我也是其中之一,在這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時間點,我覺得一靜不如一動,再三考慮之後,這次的全國巡迴展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Q:這次展覽是偏向您這一段時間的狀態,還是積累後的梳理、呈現?
A:從業三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有在尋找一些天然的寶石,也一直在堅持創作。這次個展前前後後籌備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展出了250多件設計作品,其中有百分之五十都是我近一兩年創作的一些新作品,其餘的都是這些年創作的精品甄選,所以這次個展可以說是我回到國內來,這十年裡設計創作的積累、梳理和呈現。
Q:促成您自身現在創作方向及風格形成的因素是什麼?
A:在我的設計創作中,我還是堅持一貫的設計風格——以東方元素為基礎,借鑑自然中的元素,將兩者結合創新加以簡化,形成我獨有的全新DNA,彰顯每一件作品的獨特個性,簡單利落。他們是具象跟抽象的結合,不是完全的具象,也不是完全的抽象。我借鑑自然但並不會照本宣科進行復刻,而是提取其中的精華元素做減法。秉承東方文化的血脈滋養,將蓄力已久的民族情懷傾注於方寸珠寶之上,在宏觀上描繪文化自豪感,在細微上著眼於細枝末節的深邃內涵。
形成這樣的創作方向其實是與我本身的從業經歷有關。從臺灣到美國再到深圳,我在這個行業內行走了36年,經歷了珠寶設計的萌芽發展、頹落停滯、風尚輪迴。從國外回到中國後,我開始從商業珠寶轉型出來,做自己想做的創意珠寶設計,探索、塑造自己的風格,精進自己的設計。探索後,回頭來看,我覺得東方藝術是時代的、生活的,是藝術與審美的,是面向全球的珠寶消費趨勢與文化。東方藝術是一種個性也是一種觀點,更是一種符號,它是完美詮釋自我的元素,是一種獨到的創見與表達。
Q:您怎麼理解東方珠寶、東方藝術這兩個概念?
A:我覺得所謂的東方珠寶跟東方藝術,其實是一個概括的說法。在我的設計創作中就常常是東西方相結合,是兩種文化、兩種不同審美意象的融合,但事實上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也不分東方跟西方。
Q:您的創作設計中,您是怎樣去運用東方藝術的?
A:從設計方面來講,首先我們要了解在西方人的眼裡,哪些符號是具有東方代表性的。像是江南窗花、亭臺樓閣、建築的屋簷等建築元素;梅蘭竹菊等植物元素;高山、流水、小橋等自然元素;翔龍、鳳凰、祥雲、國旗等圖騰福運元素;以及古箏、琵琶、二胡等樂器,都是設計中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的符號。其次是深刻理解這些意象在東方文化裡的內涵,就像是「仙鶴」這樣一個題材,國外其實也有很多的設計,但是出彩的不多,僅僅是復刻也只是形似。我在設計「仙鶴」題材的時候就充分利用東方文化中的這一意象,加之東方的傳統吉祥顏色,再融入西方結構,整個仙鶴就活了起來,有的是昂首佇立於天地之間,有的是在枝頭傲然挺立,有的是展翅飛翔……
從材料方面來講,我使用的都是天然的寶石,天然寶石是經歷了幾千萬年的地球歷練才最後形成,它非常的稀有和珍貴,透過設計,再把寶石原本的光彩展現出來,它的價值永遠不會褪色。當然說到具有東方美感的珠寶設計,就不得不說到翡翠。翡翠在中國認知度很高,但是設計目前來說還是偏傳統。現在我的設計作品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在做翡翠的創意設計,為我們的翡翠設計增加力量,我只是想把中國的翡翠設計成具有國際又具有東方韻味的珠寶。
Q:接下來的個展有什麼計劃安排?
A: 這一次是中國巡迴展的第一站,接下來還會在成都、重慶、南京等地舉辦。敬請大家等待,我也希望能夠去到更多的城市,去了解、感受當地的民情風俗文化,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對珠寶的接受度,從而鞭策自己在珠寶設計的道路上更加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