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尹應娥 李瑩穎 | 來源:化妝品報 2014-06-23 訪問量:3765
評論皂類產品正逐漸推陳出新。手工皂的出現,更掀起了皂類產品革命,並揚言要取代洗面奶、沐浴等身體護理產品。
手工皂異軍突起
線上火熱 線下悽涼
伴隨著洗面奶、沐浴露、洗衣液等產品的出現及市場的壯大,肥皂、香皂市場份額越來越受到擠壓,80後、90後消費者甚至已經逐漸遠離肥皂、香皂產品。
如何再度喚起80後、90後消費者對皂類產品的消費欲望,手工皂的出現似乎帶來了新的希望。
所謂的手工皂,是指由甘油、植物油等原料製成,可用於潔面、卸妝、沐浴的皂類產品。一般而言,手工皂是DIY製作而成,隨著手工皂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許多廠家也紛紛瞄準這一市場,希望在這一領域中佔得一席之地。
「前兩年,各種美博會上幾乎沒怎麼出現過手工皂品牌,但這兩年展會上皂類產品逐漸增多,這是一個好現象。」主攻手工皂產品的十二月坊品牌廠家——廣州欣瑞化妝品有限公司專賣事業部負責人王國銘如是說。
在淘寶網上搜索「手工皂」,有6萬多個產品,近100頁的記錄,品牌更是百家爭鳴。2014年3月,網絡零售監測與研究機構維恩諮詢監測淘寶全網(含天貓)該月手工皂產品銷售排行顯示,排在前五的品牌分別是草木之心、朵拉朵尚、卡莎灡、神秘卡米拉、儷蘭,冠軍品牌草木之心的月銷售額高達1337萬元。顯然,網購群體早已認知了皂類新品——手工皂。
但線上的火熱在線下卻難有共鳴。在屈臣氏,當記者提出想要購買一款手工皂時,店員在疑惑的同時表示店內並沒有此類產品。《化妝品報》記者走訪發現,華中地區的沃爾瑪、家樂福等KA賣場也難覓手工皂的身影。
本報記者從江西市場部分經銷商處了解到,目前,化妝品店內可以偶見手工皂產品,銷量並不大,因此,儘管是差異化品類,但當下專營店卻並不太買單。
加強消費者認知 完善統一標準
手工皂市場未來可期
王國銘認為,價格是影響手工皂市場發展的一大因素。相較而言,傳統香皂零售價才幾元錢,而一塊手工皂少則三四十元,多則七八十元,這對消費者來說,仍有些太貴了。
但阻礙手工皂市場發展的不只是價格問題。
一方面,由於缺乏市場基礎,加之目前手工皂品牌都未能加強市場宣傳,消費者對手工皂的認知度低,這仍然是阻礙其發展的最大障礙。
另一方面,從功能上來看,手工皂的洗面、清潔功能與洗面奶、沐浴乳等產品重合度較高,而消費者一時間很難改變其消費習慣。王國銘告訴本報記者,十二月坊的手工皂在初期甚至遭到其他潔面產品的抵制。
手工皂品牌跳躍泡泡廠家、北京跳躍泡泡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瑾告訴本報記者,「產品在推廣初期存在很多困擾,一來,由於推廣及製作成本較高,手工皂完全沒有價格優勢。二來,消費者對手工皂的概念不明確。並且,施丹蘭、歐舒丹等外資品牌也對本土手工皂品牌衝擊較大。」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尚無關於手工皂成分、原料的明確規定與衛生標準,手工皂的銷售渠道也沒有完整的監管體系,許多民間小作坊製作的手工皂仍在市場上流通,導致這一市場魚龍混雜。
儘管面臨諸多發展阻礙,但其天然、無毒、無害的特質,符合了很多年輕人追求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據了解,大部分手工皂採用冷製法,能更好地保留植物油中原有的植物成分,且手工皂能24小時自動降解。
本報記者從施丹蘭專櫃了解到,該品牌手工皂的回購率可達90%左右。王國銘也表示,十二月坊的手工皂回購率可達80%。
據了解,十二月坊的手工皂除了在藥店銷售外,還有自己的皂類專賣店,通過加強人員培訓、增強產品體驗以及製作各種形態的禮品皂,以滿足顧客不同的需求等方式進行推廣,十二月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王國銘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十二月坊已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網點,其中直營店有90多家。
雖然手工皂市場目前還不成熟,競爭格局也不夠明朗,消費者認知度更不高,但王國銘仍信心十足地表示,如果洗面奶、沐浴乳等產品不改變其生產方式,手工皂終將代替洗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