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自己,本人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10歲、一個兩歲半),北大土著,無所謂了我也不是第一個消費母校的校友。
開始:
上篇文章講到啞巴英語的「元兇」缺少聽力,今天依舊不澆雞湯,只講乾貨。
數據量化:
學習英語,聽說能力達到漢語90%的運用水平,需要可理解聽力輸入2000小時,相信我這個數據沒有任何捷徑。
英語環境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對號入座
1.有一位家庭成員英語是母語。
2.有條件直接把孩子送到官方語言是英語的國家。
3.有條件送國際學校。
4.做功課、下功夫利用各種英文原版音、視頻材料創造家庭可理解性英語環境,每天最少45分鐘。
5.交給個別有科學教學體系,可以輸出可理解英語環境的優秀機構,如何選機構以後再講。
什麼是「可理解性輸入」文章後面會解釋。
步入正題。
孩子2歲半可以開始英語啟蒙?
答案:當然。
不用擔心什麼母語混淆這樣的問題,因為純屬無稽之談,世界上超過50%的人會講兩種語言。
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不要用英文識字卡片、不要玩26個字母的遊戲,凡是跟文字有關係的啟蒙資料都先不要用。點讀筆也可能極少數孩子有效,反正以我的能力失敗了,當你在逼迫孩子學時已經宣告失敗。
2、 不要帶孩子看電視、尤其是中文動畫片,因為後面聽力輸入使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英文原版動畫片,如果孩子接觸大量的中文動畫片和電視節目會導致拒絕看、聽英文動畫片。我家大兒子出生那一刻開始電視就送人了,有時候老人看電視孩子跟著看實在沒辦法。
3、 多跟孩子講故事,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愛聽故事,主要是培養專注力和好奇心,中文故事就可以。專注力培養特別重要,不然將來很有可能是學渣。
如果家裡有一位英語還不錯,那麼這位家長從孩子出生後只和孩子總英文交流,其他家庭成員用漢語。
具體操作:怎麼和孩子用中文交流就用英文怎麼交流,配合上肢體動作和指物訓練。本人英語高考成績接近滿分,口語仍不足以給孩子提供大語言場景的可理解聽力輸入。
如果家長的英文都不怎麼好也不用擔心,能用好英文原版動畫片足以,本篇文章介紹三部動畫片,支持到孩子聽力積累到1200聽力詞彙量以上,可以裸聽小豬佩奇。
裸聽:指孩子聽原版動畫片純音頻可以連續聽30分鐘以上,表情根據故事情節產生變化,如果你製造噪音影響到他,他會制止。
為什麼是動畫片?
動畫片自帶生活場景,在英文場景中建立的英語聽力才可以活學活用,不用擔心孩子看不懂和聽不懂,因為零基礎的孩子肯定是聽不懂,但是孩子剛開始學一門語言,所有的理解都是靠看動作和場景提示來猜。打個比方,一個老外拿著一張銀行卡,在銀行說一堆聽不懂的語言,比劃一通,我們雖然聽不懂,依賴於此情此景能猜到他八成是要取錢,這樣靠猜就能把他表達的語言邏輯和場景進行理解對應,如果這個老外每天都來,經過幾個月的聲音信號和場景的對應後他說到時候不比劃我們也能聽懂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北京秀水市場裡的那些攤主,對於討價還價的交流內容幾個國家的語言都能對付自如。
我們來回憶一下孩子們建立漢語聽力的過程,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在孩子耳邊不停的耳語,不停的唱各種歌謠,還配上動作讓孩子猜,這個時候一般不會涉及漢字學習,而且我們不要求孩子開口說,只是確認孩子能否聽懂,比方問孩子「」咱家的燈在哪裡、床在哪裡「」等等,孩子會有小手指出來,我們就確認他有聽力,能聽懂。
孩子怎麼聽懂的,舉例:跟孩子說「媽媽抱抱」如果只是說沒有配上張開雙臂的動作肯定聽不懂,但是配上這個動作孩子就猜到了,接下來就開始了反反覆覆從簡單到複雜聲音信號邏輯和動作場景的對應。逐漸孩子在還沒有開口說的能力的時候就可以聽懂「幫媽媽把拖鞋拿來「」這樣複雜的聲音指令,說明一個問題,孩子是先積累很長一段時間聽力之後才開口說的,這是語言學中所說的「沉默期」,因此,著急讓孩子說一個Apple的發音沒有太大意義。
下面介紹三部對應孩子聽力能力的動畫片作為聽力啟蒙階梯。
為什麼只有三部?有些家長可能隨口一說就是幾十部Kid's ABC、ABC Bakery、、Disney' English、little bear、peppa pig、caillou、Dora、The Magic School Bus、Avatar……有用嗎?不會分級也不會用。就好像把小學到大學的課本都搬回家就不用上學了。這三部夠用兩年,先裸聽懂peppa pig再說後面。
第一階段零基礎孩子:教學動畫片《迪士尼美語世界》的Zippy and me
《迪士尼美語世界》在國內沒有正版出售,非常經典也很有趣味性。
第二階段有300-500聽力詞彙的孩子:《Penelope》藍色小考拉
第三階段有1000詞以上聽力詞彙的孩子:《Peppa Pig》粉紅豬小妹
小豬佩奇這麼火,不贅述,只說一點,小豬佩奇是英音,有家長可能想讓孩子學美音,個人經驗什麼發音不重要,都要接觸,孩子有了聽說能力後會進入自動切換模式,類似於北漂家長們平時說普通話見了老鄉馬上切換家鄉話。
具體操作:前期看視頻為主,4個月左右,每天45分鐘。一周不要看太多長度不要超過25分鐘,多重複。4個月之後,由看視頻改為看視頻+聽音頻。看兩遍然後裸聽,裸聽非常重要,叫「情景重現」,跟我們聽評書腦海浮現畫面一個意思,作用:建立英語思維。
以後就不再是:聽到英文句子-翻譯成中文理解-中文組織回答語言-翻譯成英文-口語表達
將是:聽到英文句子-直接理解-口語表達,沒有中文什麼事兒。
聽力啟蒙:孩子想學好英語,日積月累的聽力輸入是必須的。對於家長來說,沒有精力的話就選靠譜的英語聽力啟蒙機構,能根據孩子的基礎為孩子講解後再大量的聽,保證Comprehensive Input,也就是可理解性的聽力輸入,不過這種靠譜的機構不足1%,正因為大多數機構不靠譜,所以各種牛媽、大神、小神孩子英語啟蒙都選擇了DIY道路。如果孩子太小實在坐不住,可以考慮在家做聽力啟蒙,但是對家長精力以及孩子的配合程度要求比較高,如果家長精力充沛,孩子配合度高,可以按照上述方法。
今天介紹了材料和簡單的操作流程,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不用擔心我會盡力給每個家長詳細指導,關於動畫素材到處都可以找到。
怎麼沒提繪本呢?
首先繪本大都是分級閱讀材料,是閱讀,非聽力。當然繪本插圖精美,也有有趣的故事情節,比如說海尼曼,但是對家長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能夠閱讀繪本上的英文句子並且發音正確並不稀奇,但是要求具備英解英的能力,能夠用孩子聽的懂的語言難度講出來,難度就稍大了。
最後說一下教材問題
引進的原版教材如:劍橋、加州教材、朗文、國家地理、培生肯定是比較好且成熟的,但是有個問題,這些教材都是給英語母語國家有良好英語聽說能力的孩子學習文字設計的,並不適合英語聽力薄弱學習階段的中國孩子使用。
任何一個國家不會為自己的母語去設計母語聽說內容教材,有的只是學習文字的教材,所以我們才用動畫片材料,根據孩子聽力水平分級,對應作為聽力輸入材料。
現在五花八門的英語培訓機構打著引進原版教材的旗號作為招生賣點,並不可取,因為他們明明知道是閱讀教材,卻作為零基礎的英語啟蒙使用,如果不這都不知道,那就真是無知者無畏了。
花了30分鐘寫了數十年的經驗分享給各位,有不同觀點歡迎吐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