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需要有好的環境,溶氧和水質是兩個關鍵,需要我們多注意
原創 | 魏春英的農村那些事 圖片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養魚最主要的是什麼呢,就是打造一個好的環境,讓它生活的舒舒服服的,就好像人一樣,如果生活環境很好,魚就會生活的很舒服很開心,生長的狀態就會很好,也就不容易發病了,生長速度也會更快一些。但是魚的生活環境,是需要人來調整的,如果不進行管理的話,它的生長環境就會改變了,它也不會換地方,也不會說話,就需要養殖戶自己來判斷。那麼打造一個好的環境,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要求注意溶氧和水質這兩個關鍵點。
養殖戶都知道,池塘的養殖效益和溶氧是分不開的,如果水體缺氧的話,魚兒很快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直接的死亡。而溶氧和很多因素也有關聯的,比如和浮遊植物有關,在光合作用的影響下,會產生一定的氧氣,其次也和自然界中的溶氧有關,還有就是人為使用的增氧機和增氧藥物有關係。溶氧相對應的就是耗氧了,在水體中會有一些物質自然的消耗掉氧氣,還有生物呼吸和有機物的分解,也會消耗掉很多氧氣。魚兒的耗氧和品種、水溫以密度有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
一般的情況下,在白天池塘上面水層的光照強度更好,所以在這裡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很強,可以產生很多的氧氣,而下層因為接受到的光照很少,或者是接收不到光照,就可能無法產生氧氣,再加上沒有形成對流,上下層水體沒有進行交換,就會讓下層發生缺氧的情況,而上層氧氣豐富,很多的魚兒就會在水面上呼吸。還有進入到夜間的時候,因為水體的上層開始降溫,就會逐漸的下沉下去,讓上下層水流交換,就讓溶氧量得到了重新分配。
還有的時候,池塘受到了不同風力的影響,就會讓水體的溶氧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白天的時候,下風口的浮遊植物就比較的多一些,就會在這裡產生更多的氧氣出來,而上風口,就沒有足夠的浮遊植物,所以氧氣含量就很少,這樣上風口和下風口的溶氧差別就很大了,這也會給養殖魚群帶來一定的危害。而進入到夜間的時候,情況正好反過來,因為浮遊植物在下風口是需要消耗掉氧氣的。
水體內的溶氧量也和季節有著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在夏季秋季的時候,水溫是比較高的,投餌料是比較大的,因為魚類的排洩物的影響,或者是有一些殘留餌料的積累,就讓下層的水體中溶氧量比較的低一些,泥土之中的微生物也會在代謝過程中受到一直,導致了底層的溶氧量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上。而且在梅雨季節之中,光照的強度會變差,也會導致水體內的缺氧情況。一般夏季的時候,天氣變化很大的條件下,會讓水體內容易出現缺氧,因此就要求在這個時候打開增氧機,或者是使用增氧藥物,才能避免發生缺氧的危害。
水質也是一個關鍵點,在一般的情況下,精養的水質之中,積累的有機質是很多的,排洩出來的糞便也非常多,如果稍微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讓水質發生惡化,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水溫變化很大的條件下,很容易突然的有藻類大量死亡,而且也容易出現綠藻的爆發等等情況,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下,就很有可能給魚兒帶來傷害了。還有高溫的條件下,水質還容易發生分層的情況,下層的水質就較差一些,這對於底層生活的魚類來說,是很大的威脅。
針對水質的變化,需要養殖戶定期的進行換水操作,比如一般半個月就要更換一部分的水,每次更換二十公分左右,一直更換到成魚上市,可以讓水質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下。不過這種方式也比較的受限,對於一些養殖場來說,可能很難這樣操作。所以定期的進行增氧處理,或者是使用藥物來調節,也是很不錯的方式。只有保持一個穩定的水質,水體中的溶氧量變高,才能讓養殖生物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有利於提升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