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2021-01-18 養魚老道

關注養前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前言

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這個問題也對,但也不是完全對,其中也有很多的前提條件,我們需要一一看待。

雖然硝化細菌無處不在,但是植物對於氨氮的分解速度更快

其實在道理上我們一說就懂,但是很多人總愛去鑽牛角尖,走向某個極端,要麼有的魚友乾脆認為古法養魚不需要硝化細菌,只要有睡蓮之類的綠植或者青苔就足夠了,要麼有的魚友會認為古法養魚的魚缸裡沉澱的雜物,一定也是或者肯定就是單純依靠自然生成的硝化細菌來分解。

養魚老道認為,以上這兩種觀點都不是那麼的全面。

一、草缸養魚的原理

我們首先來說說草缸,為什麼草缸的過濾系統遠遠不用過於強大?

那是因為大自然造物就是這麼的相輔相成,如果草缸裡的過濾強大了,水草們一定就會爽歪歪了,甚至於會被連根拔起,所以說一般草缸裡都是使用的一個小外掛或者其他極為簡單的過濾形式,再就是我們觀賞魚飼養的密度不會很大。

那麼草缸裡這些有機物的分解,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依靠這些水草來完成的,因此過濾才不必強大,但是我們是不是說草缸的水體中或者缸壁上,底沙表面就沒有硝化細菌了呢?

這一定是不可能的,它們一定是在草缸裡客觀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而且它們相對於水草來講,對於氨氮的處理能力就會弱很多,畢竟數量上也不會太多。

二、古法養魚一個道理

那麼我們回過頭開看古法養魚,不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嗎?只不過是把水草換成了青苔或者睡蓮罷了,再一個就是我們要低密度飼養和勤於換水,那麼在青苔或者睡蓮還沒有長起來的時候,魚缸的水質靠什麼保持?不也是依靠缸壁上的這些有益菌群來得以維持嗎?

難道說等到青苔生長出來以後,硝化細菌就會死光光了?

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在處理雜物的力量上來講,青苔逐漸就會成為主力大軍了。

為什麼泥瓦缸強於水缸,水缸強於陶瓷缸

在古法養魚的過程中,我們為什麼說泥瓦缸肯定由於水缸,而水缸一定優於陶瓷缸呢?

其實沒有為什麼,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個缸壁粗不粗糙的問題。

一、粗糙的缸壁就是生化濾材

粗糙的缸壁我們就可以看作是生化濾材了,無論是它們便於附著硝化細菌還是便於附著青苔,泥瓦缸都是古法養魚的首選。

正因為其有比起水缸和陶瓷缸更為粗糙和透氣性良好的缸壁,這才使得泥瓦缸是我們採用古法飼養金魚的首選。

比如說以前常用於飼養金魚的虎頭盆,它們比起大多數泥瓦盆來講,胎體其實是較為細膩的,不過它們的盆壁上也會有很多的細微毛孔,在飼養金魚的初期,盆中的水也有可能會從這些微孔中滲出來,泥盆這種現象就更厲害了。

那麼於此同時,室外的空氣也是可以通過這些微孔不斷地向盆中的水體擴散的,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盆中水體的溶氧性,所以養魚老道常說,這種魚盆它們都是會呼吸的。

這才是古法養魚之所以能夠制勝的法寶,當然了在使用它們前,我們還是需要做一定的處理,必須給它們退火,比如說我們可以使用淘米水把魚盆浸泡一周以上,並且一定要在陽光下暴曬,這樣既可以讓新盆退火,又可以預防內壁微孔出現過量滲水。

有些魚友為了能夠更快地生長出青苔,會使用紅薯、土豆片之類的東西來擦拭一遍缸壁,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給青苔提供養分罷了,同時這些營養物質也會生成很多的微生物和有益菌。

二、漏底的水缸更好

就像養魚老道現在飼養迷你鸚鵡魚苗的水缸,為什麼不用任何過濾和增氧設備,雖然它內壁掛釉,但是比起陶瓷盆還是顯得粗糙的多,當然了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是個漏底缸,不斷有沉水從縫隙中滲出,這個作用就相當巨大了。

我們難道說這個水缸壁上就沒有硝化細菌或者其他有益菌群了嗎?

那麼,為什麼很多魚友在陶瓷缸裡飼養金魚,如果沒有過濾系統根本就養不活?

道理就很簡單了,因為缸壁太光滑、太乾淨了就不行了,瓷盆大多數都是使用瓷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其表面遍附釉彩,確實是欣賞效果有佳。

但是我們根本就不要去談什麼呼吸作用或者吸水作用了,這個東西想要生成硝化細菌或者青苔都是難度極高的,尤其大多數又是放置在室內,更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三、陶瓷缸主要用於觀賞而不是飼養

所以說,只要我們的金魚飼養密度一大,缸裡的雜質根本無法處理,在極短的時間內,陶瓷缸的水質毒素就會嚴重超標,這個是毫不客氣的。

因此我們就必須要添加過濾系統了,即使金魚的飼養密度不是很大,我們的換水也要及時跟上,我們也只能採用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了,通過不斷的換水來把陶瓷缸裡的有毒物質給清除掉,靜待有益菌群的緩慢的形成。

使用陶瓷缸養魚,添加過濾系統就是快速養水的必要途徑了,這和我們水族箱飼養觀賞魚,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之處,而且陶瓷缸大多數太淺,水體過小,我們更要注意飼養密度了,即使添加過濾也是相當的麻煩,所以前人使用陶瓷缸養魚,只是為了短暫的欣賞或者作為展示來使用。

小結

綜上所述,古法養魚與室內養魚雖然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是在道理上其實都一樣的,只是一個飼養密度、換水量、綠植和有益菌群的有效結合罷了。

但是,古法養魚有些好處是水族箱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親近自然,更接地氣,能夠享受陽光的沐浴,能夠迎接多種多樣的生物、微生物,這是室內水族箱養魚始終無法達到的境界。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古法養魚、純自然養魚和現代養魚,在道理上都是一樣的!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就目前的觀賞魚養殖方式來說,主要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古法養殖,一種是純自然養殖,還有一種是現代養殖,對於這三種養殖方式,大多數魚友會存在一定的爭論,有的認為這種方法好,有的認為那種方法好,還有的魚友會用某兩種方式來結合飼養
  • 古法養魚法,手把手教你做睡蓮缸養魚,一點都不難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養魚人說起這個古法養魚,現在依然還是有很多養魚人採用這種古法養魚。那麼古法養魚都有哪些呢?泥盆,池塘,甕等。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古法養魚法,它就是睡蓮缸!觀賞魚在葉片中若隱若現的模樣深受喜愛。
  • 重溫古法養魚,古人養金魚如何保暖及給魚缸換水?古人自有妙招
    今天我們就來「穿越時空」,討論一下古法養魚之奧妙。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古代人用的是什麼樣的容器和環境飼養觀賞魚。他們一般將陶,石,砂,瓷這些材質作為養魚容器。但是最普遍的還是陶瓷那類,是沒有封釉的,不會漏水,也不會不透氣。
  • 古法養魚的奧妙,其樂無窮
    呵呵~·雖然是愚人節,但是譁仔不願意寫那些不著邊際的騙人文章,要寫就好好寫。古法養金魚,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也傳承到了現代。不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古法養魚,就在這裡。不廢話了,聽譁仔說說古法養魚那些事兒。
  • 古法養魚,我差的是魚嗎?是魚缸
    很多網上介紹的古法養魚,在缸內打造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養魚蟲、養魚、養苔,通過自身循環達到淨水的目的。 2、古法養魚最關鍵的是要有充足的陽光。光照的調節是調水的重要環節,只有有了充足的陽光,才有調節的可能。
  • 養魚不死魚的三個絕招,收下,不用謝!(古吉養魚筆記第十輯)
    客觀上說,想要靠看一篇文章就成為寵物觀賞魚的高手,不太容易,因為學習是一方面,實踐經驗是另一方面。新手魚友,絕大部分的願望根本不就是去參加觀賞魚比賽,而僅僅是想要養活它,使家庭生活多幾分生氣。譁仔認為,想要把一缸不太名貴的觀賞魚養活,並不太難,只需做到以下三件事就可以了。第一個家庭飼養寵物觀賞魚絕招:一定要用下濾魚缸用帶下濾系統的魚缸,這是新手唯一的選擇。
  • 古法養魚果然不是傳說,親自看完後對養觀賞魚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傳說中的古法養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爸說家鄉有一個有一個老宅子,裡面種了很多花花草草,是一種古屋。那裡面有一些魚缸裡面養的魚,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古法養魚了吧!果然是老宅子,一進來就非常有感覺啊,牆頂上都是瓦片,旁邊還有一座座的小巷子。
  • 為什麼古法養魚的缸底有一定雜物沉澱,水質也沒有問題?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今年由於沒有弄到睡蓮,所以養魚老道的水缸中沒有以前那麼多的淤泥了,去年冬天又太冷,以前的睡蓮也忘了搬到家裡直接給凍死了,可惜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養魚老道記得自己一開始種植睡蓮到水缸裡的時候,整個水缸混濁的不像樣子,經過了一個夏天的養殖之後,水缸裡睡蓮的泥土就會變成了淤泥,到了冬天撈出來黑黑的還有些許臭味,但魚兒卻是越活越精神。
  • 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不能小看
    比起用透明的水族箱來飼養漂亮的觀賞魚,很多朋友還是認為中國傳統的古法養魚要有意境多了,一個大瓦缸擺在院子裡,中間除了養了漂亮的金魚或是錦鯉,還可能有著睡蓮之類的美麗植物,這樣的場景是水族箱所遠不能及的。不過古法養魚沒有過濾到底是怎麼將魚養活的?古代人的智慧還真不能小看呢!
  • 養魚太依賴硝化細菌,暴露了你患得患失的弱點
    養魚之前,我不知道世上還有硝化細菌這類菌群,養魚之後我不知道有誰能跳過陪菌直接養活魚。硝化細菌對水族箱的重要性,就像剛裝修完的房子,跟除味劑之間的關係。用好硝化細菌,魚活;用不好硝化細菌,魚死去活來。攝影丨尼瑪的憤怒有些魚友害怕魚掛掉,特地買很多硝化細菌屯著,想起來就加一點。起初不知道該加多少,只好到處問其他魚友,希望每一步都不出差錯。我剛養魚那會也小心翼翼,後來總不見魚死,慢慢嘗試奔放養法。
  • 新手養魚養草遇到的問題,水質過濾和硝化細菌培養的問題
    今天我們講一下新手養魚,對於水質的保持,遇到的過濾的問題,因為現在好多都是成品魚缸,買到的時候就帶有水泵和過濾槽,還是簡單的濾材,這種缸就是成品缸了,這種缸出廠配的這一水泵過濾系統好不好用呢?簡單的說,如果是用好了,會用,經驗多的,可能還能用好,如果是新手的話這種魚缸過濾就不太好操作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 古法養魚鋪設底泥的魚缸,為什麼水質總是不清,如何解決?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 古法養魚給咱帶來什麼啟發?其實現代養觀賞魚還可以有更多花樣
    最近在跟喜歡養觀賞魚的朋友,在討論古法養魚的問題。因為前面我們的文章還有視頻裡面,提及了古法養魚這個事情。那麼古法養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正的古法養魚又是怎麼樣的呢?古法養魚,其實的意思就是學習古代養魚的方式,學習古代飼養觀賞魚的方法。
  • 魚缸濾材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擺放?這是一個庸人自擾的養魚問題
    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觀賞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今天譁仔帶大家走出一個養魚的誤區。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魚友向譁仔諮詢濾材順序的問題。說實話,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為什麼會有觀賞魚新手會有這樣的疑問?原因來源於兩個方面。
  • 養魚入門攻略之濾材的選擇及日常維護
    大家都知道養魚先養水,養水靠過濾,而濾材在整個過濾系統中無疑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選擇更優質更匹配的濾材呢?廢話不說,上乾貨!首先,談一談物理過濾。PS:物理濾材的種類及介紹請看養魚入門攻略之常用設備器材簡述—過濾濾材接下來說一說生化過濾。相信剛入坑的魚友們在各式各樣的濾材選擇上一定頭疼不已,哪種濾材好,哪種效率高,為選擇用哪種濾材糾結各種問,各種查。
  • 硝化細菌也要注意培養,養魚時被忽略,無知才導致失誤
    另外,還有一個需要說的,科學家已經成功分離出了可以直接將氨氮轉化為硝氮的細菌稱為短程硝化細菌,就好像是結合了另外兩種單一功能的最終形態。硝化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不過硝化細菌需要滿足水分與氧氣的供應才能存活。一般分布於土壤、淡水、海水中,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不過有部分菌僅發現於海水中。在泥土、沙粒、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環、陶瓷環等各種有微孔的濾材中更宜於大量繁殖。
  • 木海養魚:古法養魚的妙處和智慧
    按照金魚世家唐博釗先生的理解,玻璃缸養魚最大的不足還是因為它失去了自然和原始,失去了中國文化的底蘊。相較於木海,另一種古老的養魚方式——泥盆,也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唐博釗表示,泥盆較木海佔地面積較小,便於擺放,但缺點是不能夠放大鹽,否則會侵蝕魚盆導致最後的損壞,而大鹽又是金魚飼養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品。其二,現在市場上的泥盆多為下收型,且質量無從考證,外觀看起來也不大氣。
  • 導致硝化細菌滅亡,不在質而在量,別把硝化細菌想的那麼不堪一擊
    但是很多新魚友偏偏就不信這個邪,沒事不去琢磨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就愛看有關硝化細菌的文章,那好啊,我就再次把這些問題給大家解釋一下,免得很多魚友總是在那裡擔驚受怕的,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關於硝化細菌的成因和運作、培養模式,我就無需再多言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濾材見光硝化細菌會死嗎?水溫不夠硝化細菌不能培養嗎?
  • 淺淡古人養魚的五法,佩服古人的智慧,無法複製的古法養魚
    一個正在養魚路上不斷學習的「小學生」,請多多指教!【前言】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古代庭院裡擺放的各種不同大小,非常漂亮的魚缸,養著可愛的金魚。那麼。古人是如何養魚的了?在遙遠的古代沒有任何過濾措施的情況下,為什麼魚缸那麼清澈,魚兒那麼活潑呢?我們今年就來淺聊一下古人養魚幾個特點。
  • 細菌屋和陶瓷環已經過時了,那誰能告訴我什麼濾材是最新的?
    對於這個問題恕養魚老道孤陋寡聞了,俺是鄉下人不知道城裡人的套路,哈哈,那麼請問各位高人,究竟什麼濾材,目前才能夠算是不過時呢,最高檔的濾材又是什麼呢,這個東西有最高檔一說嗎,可能永遠沒有。一、濾材過時一說,究竟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