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硝化細菌滅亡,不在質而在量,別把硝化細菌想的那麼不堪一擊

2021-01-18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養魚老道提出了關於硝化細菌的四個問題,而且我也曾經說過,這四個問題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我們自己在杞人憂天罷了。

但是很多新魚友偏偏就不信這個邪,沒事不去琢磨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就愛看有關硝化細菌的文章,那好啊,我就再次把這些問題給大家解釋一下,免得很多魚友總是在那裡擔驚受怕的,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關於硝化細菌的成因和運作、培養模式,我就無需再多言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濾材見光硝化細菌會死嗎?水溫不夠硝化細菌不能培養嗎?正常的藥量,一定能夠殺死硝化細菌嗎?魚缸裡加鹽適量,硝化細菌就會完蛋嗎?

大自然中到處是陽光,也沒見硝化細菌蕩然無存

關於濾材怕光的問題,很多的新魚友最近一直在詢問,正如我文章中的標題所說的,我們主要的要看量,而不是質,所謂的謠傳硝化細菌怕光,無外乎最後糾結在一個理論上,那就是紫外線殺菌。

但是大自然中到處都是陽光,硝化細菌就蕩然無存了嗎,它們不是照樣也活得好好的?

而且如果是比較細心的魚友一定會注意到,很多魚友的上濾或者底濾槽並沒有刻意去遮擋光線,人家的魚缸水質也能夠運行良好,觀賞魚的狀態也是一如既往,包括了我以前所提到的飼養金魚十年以上的鞋店老闆,人家就是使用一個普通的上濾槽,照樣養好金魚,也沒見他刻意去阻擋什麼陽光照射,相反的魚缸和所謂的濾材也都是見光的。

這裡唯一能夠牽扯到的就是殺菌燈的問題,我們需要適當遮擋,因為它主要應用的就是紫外線,至於說濾材是不是需要遮光,這個見仁見智,仔細的魚友當然也可以適當進行遮光處理,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濾材裡就只有硝化細菌一種有益菌嗎?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別太天真了,好嗎?

硝化細菌的存活和活力是兩回事,冬季裡的觀賞魚沒有硝化細菌就不用活了?

關於硝化細菌在低溫下是否就會死亡,是不是需要高溫培養?這是個相得益彰的問題,存活和活力四射,達到最佳狀態,完全是兩回事,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自己的條件、季節問題、觀賞魚的品種等等。

別說是硝化細菌,任何生物在冬天裡的活力都不大,但是它們也未必完全消亡,同樣的在二十四五度的溫度下,即使我們人類也會覺得格外舒爽,觀賞魚和硝化細菌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想要去低溫養魚,條件所限,那就沒有必要去探尋,如何讓硝化細菌活力四射的問題了,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地觀賞魚在最佳水溫下生活,那麼這個水溫一般的都在二十四五度,我們又何必去在意硝化細菌的問題呢?

明明我們的條件達不到,非要去加溫培養硝化細菌?

難不成我們單獨一個魚缸加溫培養硝化細菌,再去使用一個不加溫的魚缸來養魚?呵呵,或許有些魚友就能為單獨培養硝化細菌而養魚的。

沒有硝化細菌,我們的觀賞魚就一定會死嗎?十度左右的水溫下,金魚的食慾照樣存在,也是能吃能喝,魚缸的水質就無法保持了嗎?

下藥的目的是治療魚病,一定是為了觀賞魚的疾病去考慮,藥物不是為了硝化細菌而生的,這個東西我們千萬別去搞反了

為什麼說某些所謂的高檔藥物不會傷害硝化系統?

很簡單啊,高檔魚藥一定是被使用在高檔魚缸裡,高檔魚缸裡一定會飼養密度很低,水質隨時監測、穩定性非常好,在這樣的觀賞魚缸,我們下去任何的藥物,只要不過量,都不會引起硝化系統崩潰的,那只不過是一個宣傳的噱頭罷了,還就有人願意去相信,是藥三分毒,只是未過量罷了。

而普通魚藥之所以讓我們感覺到會傷害到硝化系統,說句不好聽的,不是觀賞魚本身病入膏肓,就是我們的魚缸水質已經病入膏肓,否則的話,很多老魚友飼養觀賞魚多年,什麼藥物他沒用過?哪一樣傷害到魚缸水質了?只要是藥量合理。

你要說非要去使用什麼毒性、烈性藥物,咱就別抬槓了,魚都藥死了,水質可能好嗎?

再說了,我們就不能單獨下藥嗎,非要去多種藥物一起往魚缸裡招呼,重劑量的藥物往魚缸裡扔?那是什麼東西也都受不了的。

我們再反過來看,比如說醫院裡的病人,開刀好不好,插胃管透析、化療好不好?都知道不好啊,為什麼還要去做呢,那可不是傷害到硝化細菌這麼簡單的問題吧?

某些情況下,魚命都快沒了,還管什麼硝化細菌?

醃魚和給觀賞魚使用老三樣完全是兩回事,要看量,同樣的道理量大了魚死了,水質也就玩完了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下鹽也能傷害硝化細菌,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完全不成立,我們可以自行搜索一下海水中有沒有硝化細菌就可以了。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有些菌種只能生活在淡水裡,有些菌種只能生活在海水中,還有部分菌種可以淡海水通用,這個也要看我們之前培養液如何製作了,這個可能會有一些區別。

但是,哪個淡水觀賞魚缸會長久保持海水的鹽度,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所以說我們下鹽會導致水質完蛋,根本不可能是用量上的問題,千分之幾的鹽度,觀賞魚和硝化細菌都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還是基於上述的兩點原因,不是魚快死了就是水快完了,與下鹽的關係根本不大,我們又不是在醃魚。

到頭來就是杞人憂天,純屬無稽之談

所以說,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這四個問題,純屬無稽之談,不在質上,而在量上,量大了什麼東西不完蛋?

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養好水,觀察好我們的觀賞魚就可以了,關於那些問題,我們的擔心實在有點多餘。

想要去調理水質,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的養水,想要給觀賞魚治病,就老老實實的使用老三樣調理或者單獨隔離治療,少用藥,不去大劑量用藥,平時管理好魚缸的水質,比起什麼硝化細菌理論都要靠譜得多,我們也別把硝化細菌想的那麼不堪一擊。

如果平時不去注意,到了關鍵時刻,即使不往魚缸裡加鹽、加藥,那水質照樣還得崩潰,別有事沒事總拿硝化細菌來說事,為自己的不良養魚習慣而開脫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濾材篇——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怕光硝化細菌不怕光,怕的是uvc波段的紫外線。如果怕uvc就能定義為怕光的話,那世界上所有細菌都怕光。事實上只要不是被陽光直射,自然光就不能影響硝化細菌絲毫,這是經過實驗證實的。或者簡單思考下也能得出答案,空氣中到處都是硝化細菌,如果硝化細菌真怕光的話豈不是早死絕了。
  • 如何培養硝化細菌
    所有用魚缸和魚池養魚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保持水質的重要性,然而培養硝化細菌是保持水質的要點之一。下面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培養硝化細菌的方法。首先說下硝化細菌的作用。魚缸中魚的排洩物和食物殘渣會產生氨,而氨是有毒的,硝化細菌可以把氨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減少毒性,從而確保魚兒的安全。第一,為硝化細菌創造生活環境。只有為硝化細菌提供更多的生活環境才能得到更多的硝化細菌。
  • (多個小實驗)你不知道的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類好氧性細菌,包括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在氮循環水質淨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硝化細菌在工作時會消耗大量氧氣,超量添加會迅速消耗水裡的氧氣造成缺氧,情況嚴重會在10幾分鐘內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水體溶解氧含量不應低於3毫克/升。溶解氧低於4毫克/升時,不得餵食投藥。
  • 硝化細菌也要注意培養,養魚時被忽略,無知才導致失誤
    另外自己家中養魚,我們並不需要去自行添加硝化細菌。當一個新的魚缸中氧含量和有機物多達到正常水平後,大概一兩個月就可以建立起穩定的硝化細菌菌落。一旦穩定之後,只要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如放入殺菌劑或溫度突然變化),硝化細菌就會不斷繁殖。雖然硝化細菌是會自己出現,但是硝化細菌還是比較「嬌貴」的。所以在無論是在魚缸養魚還是在魚塘養魚,我們還是需要適當「培養」一下硝化細菌。
  • 魚缸到底該不該使用硝化細菌,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爭議經久不衰?
    在前期如果是老練一點的魚友通過闖缸魚這類辦法即可培養硝化細菌,那麼就不需要使用硝化細菌藥水了。而養魚人則是使用少量純牛奶倒入魚缸培養硝化細菌,在硝化細菌繁殖成功後進行一定量換水後來進行開缸的。所以用不用硝化細菌藥水,魚都是可以養的。即使不進行提前培養硝化細菌,觀賞魚也是可以飼養的。
  • 不知道硝化細菌有什麼用?這裡給你整理好了
    24小時,如果家裡停電,濾筒不動,24小時之內再啟動硝化細菌還能生存,否則水質變混,證明硝化系統已崩。硝化細菌也有生產條件,一般水族箱來說,25度是硝化細菌繁殖速度最快,但是硝化細菌繁殖速度過快也會帶來正面問題和負面問題,硝化細菌多,可以把NO2降到0,NO2降到0後,硝化細菌會繼續把NO3和PO4的氧原子繼續消耗,生成氮磷大分子,這是海缸和辣椒缸的福音,但是通過水族控制在25度來消除NO3和PO4就是絕對不可能的,之中還要添加助劑(酒精法,下面提及)。
  • 魚缸裡到底是應該加硝化細菌還是淨水劑?
    那麼有效地生成硝化系統就一定是要添加硝化細菌嗎?這可真不一定。為什麼魚缸中會出現過多的雜質不能有效濾除,除了物理過濾上的缺陷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魚兒的密度過大和投餵過多,導致魚缸中的有機物過多,異養菌爆缸,從而影響到了硝化細菌的生存環境。
  • (新手入門)硝化細菌你整明白了麼
    之後開啟氧氣泵,24小時不間斷打氧,看著缸內水翻騰,慢慢的等待~氧氣要足,氧氣泵開到最大。之後就可以打開過濾系統了。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過濾最好24小時開哦,硝化菌一般在在5小時左右就不工作了,甚至會敗壞水質,所以就別心疼那點電費咯。第三.把生物菌當作治療藥劑對症下藥哈,還需要多說麼?
  • 硝化細菌到底是什麼?說說硝化細菌的那些事。新手了解下吧
    我們把這一類細菌叫做硝化細菌。硝化細菌需要充足的氧氣,而且必須附著在物體的表面才能生長。但是魚缸只有五塊玻璃,能附著的硝化細菌太少了,所以過濾器裡濾材的作用就是提供更多的表面,讓硝化細菌生長。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菌,多放濾材,多培養硝化細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養水是為了把硝化細菌養活,硝化細菌活了,水也就養好了,魚兒自然健康。
  • 下列四個因素,都不是造成魚缸中硝化細菌死亡的真正原因
    二、密度大、投餵量大,整體水質就會缺氧這也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說,我們的魚缸裡觀賞魚飼養密度合適,就一定需要刻意再去打氧的,那個水體根本不缺氧,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只要是水清魚亮,硝化細菌就不可能缺氧。
  • 如何快速培養魚缸硝化細菌?春節馬上到了,寵物魚玩家別太著急
    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譁仔說魚專欄。今天我們的話題還是和過年有關係。前幾天,譁仔一連發表了幾篇文章,雖然表述角度不同,但是都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春節前最好別買魚。硝化細菌的三小特性:偏慢不偏快,偏鹼不偏酸,偏高不偏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硝化細菌喜歡什麼就給什麼你要想快速培養硝化細菌,首先要遵守硝化細菌的三大特性,這是基礎,基礎達不到,其他都白扯。簡單說,你要先做三件事。
  • 如果觀賞魚缸裡停止供氧,會不會和硝化細菌的生成有所矛盾?
    2、這是多麼簡單而又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魚缸裡大量供氧,導致雜物紛飛,影響了魚缸的過濾效果,那麼硝化細菌有可能獨活嗎?硝化細菌確實是需要氧氣,但是它們也是需要良好的清澈的水質,雖然是魚缸裡過多的氨氮、亞硝酸鹽可以被硝化細菌吸收,但是如果是雜質過多導致水質混濁,硝化細菌照樣玩完。
  • 在魚缸裡生活的硝化細菌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圖文/原創 養魚老道很多魚友對於魚缸中的生態系統很是重視,特別是近幾年來關於硝化細菌的炒作之風尤甚,各種理論、各種折騰是鋪天蓋地的砸向了水族消費者,整的很多新魚友們手足無措,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去面對。那麼,魚缸生化過濾的主角,硝化細菌到底喜歡什麼樣子的環境呢?
  • 硝化細菌的自白:請原諒我的高貴!
    上面介紹了硝化細菌出身名門,自帶貴族血統。接下來關於如何伺候這爺,專門私人訂製了一套方案也就是影響因素及控制,供大家探討交流。私人訂製一:汙泥負荷Ns自帶的貴族環境註定了經不起強壓高負荷的體力工作,不像賤命的異養型微生物,吃屎的玩意,其實沒有菌膠團的擋風遮雨,也就沒有硝化細菌的生存之地!
  • 硝化細菌的詳細講解!枯燥,但是至今最全!
    水族箱中若存在光合細菌,它將那些有機質或硫化氫等物質加以吸收利用,而使耗氧的異營性微生物因缺乏營養而轉為弱勢,因而降低發生有毒分解產物的機會,同時,底質中的水質藉以得到淨化,而促使養殖的水族生物的健康成長。
  • 白蒙蒙的一缸水突然變清了,難道是硝化細菌在一夜之間形成了?
    二、大多數只是異養菌大批量死亡   事實上有些情況根本與硝化細菌無關,特別是在開缸初期的一周之內,我們的水質本來就應該完全搞得明白,但是很多魚友總是會把水質澄清和硝化細菌掛鈎,實際上這個時候魚缸裡的硝化細菌尚未形成,或者說即使有少量的硝化細菌在生成,它們也並未形成氣候,但是為什麼水質就會自己清澈了呢?
  • (科普)硝化細菌產品的好與壞?
    在講硝化細菌之前,首先大家要明白一個概念:沒有一種微生物名字叫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是泛指很多種能利用氧氣把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的細菌。但如果這些能力不加以屏蔽或去除,就容易造成實際使用的失效,你加了硝化細菌下去,本來是指望它轉化亞硝酸鹽的,結果它轉化了別的東西,就會背叛你的期望。②天然的硝化細菌能將亞硝酸鹽轉為硝酸鹽,但轉化的硝酸鹽越積越多,它的轉化效率就會變得越來越慢,這就叫產物抑制效應。
  • 新開魚缸硝化細菌系統快速建立攻略,把這三步做到位就妥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硝化細菌的生存條件,其實它們的生存條件比較簡單,就是有水並且在含氧量充足的地方就有硝化細菌的存在。水的話就不用說了,整個魚缸裡面都是水。那麼我們就尋找魚缸裡面氧氣最充足的地方,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水流比較活躍的地方,而在魚缸裡面水流最活躍的地方就是過濾槽以及過濾器的周圍。
  • 硝化細菌生成不易,且養且珍惜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您接著看。魚缸水變白是因為有大量的漂浮物正常情況下,魚缸的水應該是清澈、透亮無肉眼可見雜質的。魚缸的水發白,其實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所致。這些漂浮物非常小,小到物理過濾都攔截不下。它們能一直漂浮在水中,而且不沉底。當這些漂浮物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肉眼才能看到,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水體渾濁、發白。
  • 如何快速培養魚缸硝化細菌?真相很冷酷,答案很搞笑
    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譁仔說魚專欄。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硝化細菌那些事兒。昨天我們說了硝化細菌害怕的三個天敵,今天我重點說說如何快速培養硝化細菌。用加熱棒把水溫恆定在25度左右,硝化細菌的生長速度最快,硝化細菌會很感激你的!第二步,使用活菌。硝化細菌產品分為乾粉和液體兩種,其實還有第三種,這不是今天你的重點,就不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