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請問,這水大概多久能清,我要什麼時候放魚入缸?
這是一位魚友提出的問題,這種情況養魚老道也會經常性的遇到,因為我也比較的喜歡這種古法養魚的方式,但是我與這位魚友的唯一區別就是,不會去挖塘泥,一般的情況下也不會去用池塘水,這個倒是無所謂的啊,因為我嫌麻煩。
一、原因或許就出在了底泥上
1、首先第一點,我絕對不會去使用池塘底泥,再者即使去使用,我也不會把它們平鋪到缸底,因為這樣將來處理起來就會很麻煩。
2、這樣的方法以前我不是沒用過,結果實驗的並不理想,後來如果我想用池塘的底泥,就一定把它們裝置在花盆裡,並且上面用鵝卵石壓住,可以稍微的留出些縫隙就可以了。
再者還有一點,底泥鋪的越薄,沉澱效果越不好,雜質越容易上浮,如果鋪上十幾釐米厚,反而能強很多了。
3、因為這些底泥大多數是淤泥,如果在池塘裡這種大環境、大水體下它們是興不起風浪的,但是如果是在這種小型的陶瓷缸裡,我們依靠的只有它們的沉澱作用,但是有的淤泥會不斷的有髒東西從淤泥中析出,漂浮到水面從而汙染到魚缸的水質。
所以在古法養魚中,還有一個名詞就做打皮,就是要用一個打皮板定期的清除水面雜質,我現在沒事就用一小魚網,天天撈取院子裡小魚池的水面雜質,只要是寫文章累了,除了賞魚就幹這個活。
4、所以說,在我們看起來底泥似乎已經很好的沉澱了,但是缸中的水體裡總會有細小雜質在漂浮,這些雜質不但會在水體漂浮,有時候還會粘附到水缸或者陶瓷缸壁上,使得缸壁上全是灰塵,這樣就根本無法附著青苔了,缸壁不透氣了。
5、隨著蓮花的發芽生長,部分雜質又會被帶起,繼而也在水中漂浮著,這種現象還真是無法細說,但是我以前會經常性遇到,即使現在的室外水池的花盆中,我用的是普通泥土,因為我懶得去弄鵝卵石,有的時候也能夠看到微塵不斷上浮,因此我也不能天天去撈,正在著手準備加裝過濾器。
二、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為好?
1、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還是把底泥栽種到花盆中為好,上面壓上粗砂,然後可以適當添加鵝卵石或者小石子,這樣子在魚缸水質上一定是萬無一失了。
2、如果我們不動底泥也可以,那麼我們可以就在陶瓷缸的中下部,但是不要貼近底泥,安裝一個小型的內置過濾器,使它們只能夠濾除水中雜質,而不去幹擾底部的淤泥,這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循環後,缸中的水質就會趨於穩定和清澈了。
什麼時候水質上達到了一清見底,我們什麼時候再去放魚。
3、缸壁灰塵較多也是必須要管的,我們可以用到抽底換水的方法來用到一個小水管,慢慢的吸取缸壁的雜質,並予以極為緩慢的換水,總之缸底有泥,以後換水也是會相當的麻煩。
4、儘量不要打氧、不要上濾,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還是少去驚動缸底的淤泥為好。
總而言之,這樣子會很費勁,如果說我們把淤泥裝到花盆裡,趁機把缸壁擦拭乾淨,重新養水反而要快得多,那樣加什麼過濾也無所謂,陶瓷缸的水質就很容易調理了,缸壁上也能很快長出青苔。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