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室培養繼承人必讀哪些書?毓老師終於說出真相

2021-03-03 道善學苑


在古代,皇帝家庭更是注重兒孫教育問題。不僅挑選老師嚴格,啟蒙時間也比常人早,閱讀的書籍和素質訓練一般的世家子弟更不一樣。因為皇室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不僅關係到帝王個人和家族利益,更與國家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2200多年前,中國古代統治者在統治架構中設置了「師氏」這一官職。師氏除了給帝王充當政策顧問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教育培養皇室子弟。

首先,師氏用當時的經典理論來教導他們,「以三德教國子」。師氏用中庸之德、仁義之德和孝德來教育皇室以及諸侯子弟,並以此涵養他們孝順、信義、恭敬的品性,在皇位傳承、治國理政和為人處事上進行理論輔導。

其次,師氏「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師氏將當時國政中符合禮和不符合禮的實例、掌故,講解給皇室子弟以及諸侯子弟聽,讓他們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執政辦事能力。第三,當時規定「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太子、諸侯王子以及諸侯、卿大夫中未出仕的子弟都要跟師氏學習。

可見,我國古代統治者深知教育後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且有一套較完善的體系。

清朝的皇室子弟,接受滿漢雙語教學,整體來看,公認是中國歷史上素養

皇太極曾要求所有8歲以上15歲以下的皇室子弟都要接受皇家的「義務教育」,到了雍正,劃出清宮中的上書房(道光之前稱尚書房),作為皇子皇孫和近支宗室子弟讀書的地方。

清宮對皇子皇孫的讀書有嚴格規定,年齡到了六歲,比須進入上書房讀書,而且無論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點就進入書房,一直到申時也就是下午的三點多才放學。一年四季,除了過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皇帝及皇太后生日的當日及前一日,以及皇子皇孫自己的生日外,即使除夕也要到上書房讀書,只是除夕這一天讀到早上八點即可放學。

教授皇子皇孫的老師有兩種,漢文老師稱為師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資望的大臣充任。師傅之上還有總師傅,「或一人,或二三人,無定製,有事則至,非日日入直也」。教滿文、蒙古文及騎射的老師稱為諳達,由八旗中精通弓馬、嫻熟滿語、蒙語的人充任,諳達之上也有總諳達。總諳達和總師傅都由皇帝派滿漢重臣充任。

皇室子弟讀的書一般是:《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愆義》、《古文灃鑑》等書。雍正八年曾任上書房行走的顧成天在為《樂善堂全集》作的序中說:「竊見自《孝經》、四子、《易》、《書》、《詩》、《春秋》、《戴禮》、以及《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

讀書的方法為:「師傅讀一句,皇子照讀一句,如此反覆上口後,再讀百遍,又與前四日生書共讀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謂之熟書。約隔五日一復,周而復始,不有間斷。」這種師傅講一句,皇子跟一句,以及講書之後還要背書的方法,一直到清末也未曾改變。

在科技掛帥的今日,「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的時代,已漸行漸遠。但是,毓老師曾說過「微言絕、大義乖」,經典中的哲學,其實就是生活智慧。

毓老師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皇室伴讀,曾師事陳寶琛、王國維、葉玉麟、康有為等望眾士林學者,堪稱為跨世紀最後的通經大儒。

十三歲以前,毓老師熟背十三經,奠定其良好的經學根基。此後,隨著歲月的增長,閱歷的積累,他在學習上漸擴及先秦諸子百家之學,乃至於佛教、基督教諸經典。更難能可貴者,復將上述經典融而為內聖外王的智慧。

十三歲(1918年)之後,毓老師留學日本、德國。眼界為之遼闊,益增其經國大志。1970年開始,毓老在臺北創設了「天德黌舍」(後改為「奉元書院」)從事私人講學的事業。大概是口耳相傳吧!洋人一個接一個,來跟毓老來學漢學,學春秋公羊家哲學。

奉元書院從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都有開課,周一上《易經》,周二上「四書」,周三上《春秋繁露》,周四上「詩、書、禮」,周五上「子書」,包含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孫子、管子等先秦諸子,並涉及《資治通鑑》及《人物誌》等。

毓老師 「志在春秋」,重視《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四書教學,像《管子》和兵書,也特別重視,認為中國人的智慧,都包含在其中。讀懂經典,懂得智慧運用到生活,每個人都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好消息!好消息!《毓老師說春秋繁露》、《毓老師說公羊》《毓老師說管子》《毓老師說吳起太公兵法》四本新書預售啦!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93-1999年在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春秋繁露》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哲學著作,是解釋《春秋》最重要的一部書。毓老師認為董子治事之道,超過先秦諸子,並強調要懂《春秋》必讀《繁露》,由此可知公羊學思想,可啟發人的智慧,過理智的生活。

編輯推薦:

讀有用之書,求有用之學——董仲舒乃西漢今文學大家,尤宗公羊。《春秋繁露》是其闡釋《春秋》「微言大義」的重要政治哲學著作。董子治世之道,高於先秦諸子,為歷代仕子所重視。毓老師早年遍涉理學、今古文之學,得出「今文學家有儒家精神存在,古文學乃維護家天下,孔氏之學今文家所得的多」的結論。又因生逢亂世,乃上接熊十力先生,傾畢生精力研究公羊學說,講學六十載,闡釋發揚《春秋》「撥亂反正」智慧。從孔子《春秋》到董子《繁露》,中國學問無不強調治世、實踐。毓老師認為真有用的才是學問,知識分子必要有社會擔當,接受成熟的智慧,讀有用之書,求有用之學,以文會友,道濟天下。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1980年代到1990年代在臺北天德黌舍、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春秋》旨在「撥亂反正」,是毓老師講學的兩部主要經典之一,毓老師認為不懂《大易》與《春秋》就不懂中國文化。《春秋公羊傳》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毓老師非常重視公羊學,是他畢生追求的學問,著重其思想智慧對今人的啟示。

編輯推薦:

了解中國文化真面目——毓老師常說不懂《大易》與《春秋》,就不懂中國文化,《大易》與《春秋》絕不能僅通過看書進行學習,必有師承,這兩部經典是毓老師授課的核心文本,也是體現奉元書院精神的兩部主經。孔子志在《春秋》,繼孔子之志,必治《春秋》,治《春秋》當本董仲舒、何休。毓老師強調《大易》與《春秋》互為表裡,要以《春秋》為用,以《大易》為歸,貫徹群經,讀懂中國傳統文化。公羊學在漢代及晚清時期有兩次復興,深刻影響中國學術發展和進程。但公羊學難懂,學人多不得其門而入,不懂公羊學,不能了解中國文化的真面目、真精神。學習公羊絕學,「為往聖繼絕學」,為中國文化保存「根本」。


本書是根據毓老師2000年在臺北奉元書院講授整理而成。《管子》雖非管子所著,但可體現管仲的主要思想。管子歷代備受質疑,但孔子特別讚賞管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管子之德不同於匹夫匹婦的小誠小信,包含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對中國政治思想和實踐有重要影響。毓老師認為《管子》,道約言要,曉合經義。毓老師講《管子》,非講管子學,而是要我們學習管子,著重在於學會怎麼做事,像管子一樣可以一步步糾合諸侯,而不以兵車。

編輯推薦:

解開千年以來對管子的誤讀——數千年來崇拜管子者不在少數,但攻訐詆毀者更甚於前者數倍之多。毓老師帶我們解開數千年來對管子的誤解,要我們對其建立客觀公允的認知,知其乃非常之人,所建立之事業乃對中國數千年政治思想與實踐有重要影響。本書主要發揮說明管子的政術思想,其他不備載。毓老師特別要我們注意孔子對管子的評價。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雖非管子親著,但欲了解管子真面目,必於《管子》。毓老師認為《管子》一書,道約言要,曉合經義,必以今人之眼光閱讀《管子》,方能。


本書系根據毓老師1992年在臺北奉元書院講授內容整理而成。《吳起兵法》《太公兵法》為古代重要兵法著作,是歷代兵家必讀書目,均在「武經七書」之列。

《吳起兵法》,又稱《吳子》《吳子兵法》。相傳是戰國名將吳起所著,與《孫子》齊名,並稱為「孫吳兵法」。毓老師認為《吳子》六篇,皆兵家機權法制之說,但和《孫子》純用奇不同,《吳子》強調圖國以「和」,教民以「禮」,治兵以「信」。學習《吳子》,了解古代以儒家論兵主要觀點。


《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六韜》,相傳為姜子牙所著,後人多認為是偽書,但書中所反映的確是商周時期的軍事特色,及太公用兵、陰權之術。太公其人,可謂「韜略鼻祖、兵家之祖」。但毓老師特重「同天下之利」之旨,深入講解《文韜》《武韜》兩部分內容,其餘部分與《孫子兵法》相參閱。讀《太公兵法》,了解太公治國之道。

編輯推薦: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今之世人,尤需自兵法中汲取致世智慧——古人向來重視兵法,兵家智慧不僅包含用兵機權之術,更有治國安邦大智慧。兵家特重解決現實問題,於今日之世界仍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毓老師特重子學,尤重兵法,治國安邦,安頓人心,需有謀略,有智慧,需自兵學中找尋。《吳起兵法》與《太公兵法》是古代兵法著作中的翹楚,為歷代兵家所重視,在宋代即被列入「武經七書」。聽毓老師講解兵法經典,了解古人用兵之謀略,治國之智慧,亦裨益於自己於世間行為處事之大發展,改變。

相關焦點

  • 毓鋆的大學之道
    毓鋆看完之後很滿意(註:毓鋆到文化學院教書之前曾在臺東農校教書,因此有共鳴),下課後便找李濟捷到內湖洲美家中閒談。那是一處農村磚頭房子,裡頭只有一房一廳。鄰近小孩早趴在窗戶邊準備瞧看留長鬍子的老公公。李濟捷回憶,毓鋆夏天總是穿馬褂,冬天則穿長袍,絕不穿西服。有一回他從箱子裡取出一件長袍,翻開內裡,竟是一片片貂皮縫製而成,共有四百片。
  • 末代皇帝指定的「繼承人」,為何是一個既不聰明,又無大志的人
    毓喦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的第五子奕誴,要按說也是皇室直系血脈,地位也應該是有的,但是不巧的是,道光皇帝的兒子竟然過繼給了當時的惇親王綿愷,算是讓綿愷,沒有斷了香火。不過到了毓喦的祖父載濂這裡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好好地王爺不當,非得和義和團糾纏不清,被慈禧革職削爵了,這下好了,不出三代,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 毓老師
    早到的同學還可以靠著大桌子,伏案筆記,晚到的同學只能在那種圓圓的硬板凳上坐著,把書捧在手裡彎腰寫筆記。這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老師又時常晚下課,撐到下課時間,總有點腰酸背痛,屁股發麻,還居然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 日本皇位繼承人確定了,皇后公主的苦難也終於結束了
    一波三折後,糾纏多年的「日本皇位繼承人」難題終於落下了帷幕!隨著皇室的「立皇嗣儀式」正式舉行,現任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親王成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而文仁親王的長子悠仁成為第二順位繼承人。至於天皇唯一的女兒愛子公主?
  • 高中生,應該必讀哪些課外書?
    今天在高中作為語文老師,感覺非常尷尬。因為學生聽你的語文課,感覺老師講的不難,進而放鬆對語文的要求,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聽不聽語文課,對自己的語文成績好像感覺影響不大,於是在課堂有暗中做其它科作業的或者睡覺的。
  • 第一繼承人是丈夫,第二是兒子,53歲的紀子是日本皇室最大贏家
    現代社會以來,傳統而古板的日本皇室似乎也吹進了不少春風,不少新風向,不少新思想。他們萬世一系,皇室以來只和皇族和貴族結親,平民之女就算再有錢,再有才華,再貌美,也不能嫁入皇室,成為王子妃,成為皇后,生下繼承人。
  • 一生必讀的100本書都有哪些?100本值得經典好看的書推薦
    眾多讀者評選推出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是哪100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人生與書本,書本與人生,兩者對愛讀書之人來說,是分不開的一回事。如果人生只能讀100本書,你該怎樣去選擇?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供你參考。
  • 「夜讀」哦,那個叫「毓」的男孩子
    五月的一天,《招生考試報》的郭老師發給我一個PDF文件,打開,是一份電子樣刊。在樣刊的下半部分,看到了熟悉的標題《母親,我的螢火》,還有熟悉的名字,那個叫「毓」的男孩子。我一面和郭老師說著「感謝」「辛苦」的話,一面又迫不及待地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再細細讀一遍。
  • 日本天皇繼承人僅剩2位,為保證皇室血脈,出行選擇分開乘坐飛機
    中國古代出現過不少的王朝,但往往皇室之間的爭鬥都是因為兒子太多了引起的,比如說玄武門之變還有李世民選繼承人、九子奪嫡都是的。優秀的兒子太多了,皇帝也愁啊,就算是晚清同治太年輕沒有留下孩子,但是他親叔叔多,兒子也多啊。
  • 桃李門牆|從「老親王」到「太老師」——孫中興教授回憶毓老師
    那時老師在書桌前開燈看書,就叫我坐在他那張後來在清宮戲裡才看到的「龍床」的臺階上,我除了獻上禮物之外,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太老師也沒多問什麼,繼續看著他的書,而我就兀自坐在那裡默默看著「太老師」的背影約一小時之久。現在想想,難忘那個畫面:滿室無言,只有讀書的太老師,和不知所措的年輕的我。我大概只迸出一個問題:「太老師,您在念什麼書?」「熊十力的《原儒》。」
  •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楊紅櫻被譽為中國的「童書皇后」。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她的作品平均8分以上,這說明,她至少獲得了已經長大的孩子——而且是成年後仍然保持閱讀習慣的那部分——較高的評價。
  • 文仁成為日本皇室第一順位繼承人,18歲的愛子公主將成為平民
    日本皇室在當地時間11月8日舉行了"立皇嗣之禮"儀式,正式宣布現任德仁天皇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成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其長子悠仁則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54歲的文仁是德仁天皇的親弟弟,也是上一任天皇明仁的次子。去年,德仁天皇登基,開啟令和時代。
  • 皇帝的伴讀:傳奇大儒——愛新覺羅·毓鋆
    清朝亡國不能怪誰 這所20世紀70年代開辦於臺北的私塾名叫「天德黌舍」,講課的老師名為愛新覺羅 毓鋆,在臺灣被尊稱為毓老。毓老是清朝王室後裔,1906年出生,6歲開始為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陸潤庠、鄭孝胥、王國維等清末民初的頂尖學者學習國學經典,13歲背熟四書五經,後來留學日本、德國學習軍事。
  • 開蒙啟智 築夢毓才——白城毓才實驗學校小學部2020級新生入學紀實
    當自然寫滿即將收穫的喜悅,白城毓才實驗學校小學部也迎來了一年級的新生。,在親切的老師和陽光少年們的引導下,找到自己班級的班主任老師。風採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一直以來學校都十分注重學生特長的培養和發展,今天一年級的小豆包們,在特色課堂上感受毓才的魅力,一個個生動的舞蹈動作、一張張色彩豔麗的繪畫作品、一隻只靈動的紙飛機……孩子們在折、畫、寫、跳中盡情展示著自己的自信與樂觀,放飛夢想。
  • 我的英雄學院歐爾麥特命不久矣,說出繼承人真相,出久淚奔!
    原來歐爾麥特早就預感到自己會死,但是他希望全世界知道綠谷出久才是自己的繼承人,因為綠谷出久不被他最信賴的助理夜視以及根津校長相信,甚至相澤消太也不承認出久,所以,歐爾麥特是希望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那麼繼承人並非偶然,為啥歐爾麥特看上了綠谷出久繼承OFA?
  • 皇室成員愛凱特遠勝梅根,背後真相讓人感慨
    英國威廉、哈利兩位王子的妻子凱特與梅根,雖然年齡相近又為妯娌,曾讓不少皇室迷期待彼此能成為好友,無奈事情的演變愈來愈明顯,就算兩人都沒在公開場合與對方交惡,也維持還算禮貌的檯面上往來,私下卻沒啥交情,更被傳有心結。英國媒體報導,皇室工作人員的心目中,喜歡凱特遠多過梅根。
  • 日本皇室不學漢文當不了天皇,歷代天皇名字都是漢字
    至於好奇日本人用不用學習漢文,答案是要的,並且在日本的皇室中,不學中文可就當不得天皇了。 反觀日本皇室,漢文與日文一樣重要,你可以不學英文,但一定要學漢文,這又是為什麼呢?   時間回到1945年,作為戰敗國,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的日本天皇頒了一部《終戰詔書》,截取一段如下:   朕深鑑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 小王子喬治尚不知曉皇室繼承人身份,凱特和威廉刻意對他隱瞞宿命
    他是英國皇室第三順位繼承人,註定是與眾不同的。而後,是女兒夏洛特公主(Charlotte),和小兒子路易斯王子(Louis)。據《鏡報》11月23日報導,雖然身處皇室,但凱特和威廉一直努力想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普通的童年。身為王室第二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子從很小開始,就了解自己的使命。
  • 佛教十大必讀經典,你知道幾本?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佛教十大必讀經典都有哪些吧!十、《阿含經》這個名字,對於學習大乘佛法的居士來說,很少有人聽過,但它在佛教經典中,是佔有相當高的地位的,被後人稱為「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而《阿含經》則是大迦葉與五百阿羅漢弟子,第一次集結時留下的經文,書中留下了眾多原始佛教的教義,是最為接近佛時代的作品。九、《楞嚴經》對禪宗感興趣的人,或許都聽聞過《楞嚴經》的大名。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是一位修行十分了得的高僧,曾在定中觀到,釋迦牟尼佛依舊在靈鷲山為眾生宣講佛法。
  • WannaOne直播事故後續:成員們終於決定站出來說出真相
    Wanna One直播事故後續:這一刻,成員們終於決定站出來說出真相   在15日的《Happy Together》中,Wanna one終於下決心說出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