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周,我來回答。周周認為合理的年齡應該為70歲吧,俗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不管是按照生理健康狀況還是心理情況評估,70歲相對來說,顯得更加的擁有說服力!為什麼這樣說呢?
人並不是說活得越老越好,當然能夠活一百歲自然是好,但是相對於生理健康狀況評估,人活得越老,身體機能越差。不僅影響人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給人本身帶來很大的苦痛。人到了60歲之後,身體機能就大不如以前。一般的情況比如走路手腳不靈活,上氣不接下氣,甚至是出現頭暈眼花等等現象。而這些都是正常的體力明顯的下降現象,這些都是人類無法改變的自然現象。比較嚴重的情況比如風溼骨痛,腰椎頸麻,痛風等等現象,都是比較嚴重的明顯現象。
還有一些糖尿病,心肌梗塞,腦梗中風等等現象出現。相當一部分人可能在60歲的年齡就陸續存在這些現象,連大小便失禁都不知道,也可能會喪失了這些功能,更不要說70歲了。如果說在原本就因為年齡問題,造成身體不靈活,而且還得康家疾病的話,那感覺是很糟糕的事情。如果換是我,也不想在那個年齡還需要承受著巨大的苦痛。人生原本就經歷了無數的磨難,老了還要遭受病痛的折磨,那也是難以接受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60歲到70歲這個階段,享受盡天倫之樂之後,也就心甘情願了。
70歲以後的人生,甚至是躺著在塌床上的那個病怏怏的樣子,也不是我所願意看到的模樣。況且在那個70歲的年齡裡,相當多一部分人可能會覺得賺到了,能夠活到70歲。更加的不想因為自己的自私,背著身體上的苦痛,還要背著心裡上的深深的自責。為什麼這樣說呢?在農村,很多人都覺得,老人突然去世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說不是為了所謂道德綁架,一般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老了的年齡,能夠突然間離世。而不是選擇苟延殘喘的活著,原本就是作為七八十歲的高齡老人,還身染病痛,同時又拖累兒女。
當然,養老送終是作為兒女孫輩門應當盡到責任與擔當,這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相對來說,很多老人也是不願看到的這個現象。如果換是我,我想也也是如此認為。至少是在身體不硬朗的前提下,是不想選擇苟延殘喘於世的!
當然,沒到那個年齡,誰也說不好,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呢?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的表達訴求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會稍微自私一些,哪怕是想選擇苟延殘喘於世,也不願意放棄生存的希望。而有的人因為看透人生,覺得也不枉來此人間走一趟,已經夠本了。剩下的人生也已經覺得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就不想因此而拖累兒女。就像西方國家那樣,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疾病苦痛,無法忍受痛苦,也不想拖累年輕一代,所以選擇了安樂死。當然,這個我是不反對,也不贊同的。畢竟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是屬於自己的,也沒有權利去決定。但是,相對來說,生命的內在價值和意義也應當由其本人去衡量和定義的,別人也是無法去幹涉。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身同感受,對待生命把持客觀的尊重和理解。
人到七十古來稀,如果說硬要說人活到多少歲合適的話,周周認為是70歲!中國2018年的人均壽命也是達到差不多68歲這樣子,!所以壽命太長也不好,太短也不值!那就剛剛好,70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