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礪得鮮菇香——訪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2020-12-22 經理人網

北京2019年5月8日(曲書明):張文宏,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上海市第十四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哈爾濱市第十九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哈爾濱)商會聯席會長。1998年以來,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MBA、上海交通大學EMBA、上海交通大學企業家創新班。

在2001年,通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組織跨界專家論證,新華社上海分社朋友引薦及充分市場調研,張文宏女士聯合其他創始人,以投資人身份懷揣著對食用菌產業的情懷,帶著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安全、美味、營養菌菇的初心,投資創建了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填補了我國食用菌真姬菇工廠化培植領域的空白,實現了該領域零的突破。

2009年,張文宏接任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任總經理,她在豐科創新系統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帶領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她重視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開發能力,組建了智慧財產權部,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技術指導,帶領研發和技術團隊在菌種選育、配方、新產品工藝、機器設備、工具等方面持續創新,豐碩的科研成果,推動了全國真姬菇工廠化栽培領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食用菌種源選育方面,首開了食用菌行業種源研究的「先河」。

如果用數字來表述上海豐科:歷經18年探索和創新取得了科技菌株;經過36道嚴格工序;歷時180天模擬生態環境自然生長;最終順利通過209項無農殘檢測;產品一次性整朵獨立包裝,保持自然形態,低溫儲運;保證產品具有新鮮、安全、營養三大特點;遠銷全球57個國家;18年全球銷量10億朵。

張文宏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傳奇女性呢?她和她的團隊為何10年就獲得了食用菌工廠化培育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如何在不斷學習中帶領企業逆襲發展,締造全國蟹味姑,白玉菇種植頭部企業,她做對了什麼?

作為民營經濟研究者,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在上海市奉賢現代生物科技園區高豐路九六八號見到了張文宏女士。在採訪中,她顯得是那樣堅毅、認真、執著。在豐科大廈一樓的榮譽牆上,幾十塊獎牌令我目不暇接。

秘訣一,堅持初心,在追夢路上砥礪前行。2001年,豐科董事長吳恵敏先生計劃走產業報國之路,懷著打造中國食用菌產業新模式、新高度的夢想,投資組建了一支由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多名博士碩士組成的團隊,開啟了中國真姬菇產業創新之路,團隊成員包括國際食用菌領域著名專家潘迎捷教授、譚琦博士;食用菌領域資深專家馮志勇博士,擔任上海豐科第一任總經理;留日食用菌專家曹暉博士以及多位食用菌專業技術人才程繼紅、高君輝,多位企業運營管理人才賁偉東、劉建雄等。一支中國食用菌工廠化產業夢之隊,帶著情懷與夢想,作為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立志開創中國真姬菇工廠化栽培的先河。但是,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在豐科投產之初,每天只有1.5噸產能的規模,陸續出現了染菌、單產低、產品質量不穩定、保鮮期短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豐科初創團隊通過借鑑國際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踐中再持續創新,創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運營模式,實現了真姬菇的穩定生產,並將上海豐科產能規模擴展了20倍,達到30噸/天。時至今日,豐科創建的中國真姬菇產業的基礎樣板模式,仍然是中國大部分真姬菇工廠設計和規劃的模板。

豐科得天獨厚的科研基因讓豐科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率先發力,在國內廠家仍在大規模購買國外進口菌種時,豐科開始組建自己的專業育種團隊,於2006年啟動真姬菇育種研究項目,立志培育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質菌種。經過多年努力,豐科已獲批幾十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全國最大的真姬菇生產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斬獲上海市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標、綠色食品認證等多項殊榮。

2009年,初創團隊因行業機遇出現變化陸續離開,張文宏面對壓力和挑戰,接任上海豐科總經理一職,完成了從投資人向經理人的轉型,由此開啟了豐科新一輪的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秘訣二,組織變革,靠機制保證永續發展。技術創新、運營機制和品牌價值是企業發展的基石。2009年伊始,投資人吳惠敏先生、張文宏女士全面接盤豐科運營管理工作,繼續秉承創始人的初心,持續引領著中國真姬菇產業做大做強的風向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豐科進入了向內練內功、夯實業務基礎、持續技術研發創新,向外投資擴張、技術合作、品牌拓展的發展新階段。在組織變革中,豐科完成了組織架構升級,在完成青島豐科投資建設投產的同時,建立了集團化的組織管理模型,在董事長吳惠敏先生的親自帶頭引領下,生產技術不斷突破,在工廠規劃設計布局,工器具選型,生產效率提升,品種創新,配方創新,生產工藝創新上再次引領整個豐科在食用菌行業轉型升級中創新發展。豐科創立了高效立體化的真姬菇工廠化生產新栽培模式,建成了中國首個可與日本媲美的自動化現代食用菌工廠,育成了中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真姬菇優質品種,產品品質和出菇轉化率處於中國領先水平,豐科鮮菇道品牌雛形建設完成,渠道中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效應逐步顯現。豐科在此期間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並在2010年獲得由時任韓正市長親自籤發的上海市質量金獎稱號。

秘訣三,持續創新,給企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上海豐科連結了一批國內外食用菌領域優秀的科學家指導技術創新,背靠上海農業科學院這一戰略合作夥伴,走出了一條豐科+農科——1+1大於2的自主創新之路,共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國家星火計劃、農業部真姬菇DUS測試指南研製、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科技興農計劃等項目。在工廠化食用菌優良品種選育、分子輔助育種技術應用開發、菌種穩定性生產、產品安全保障和品質提升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共同研究和應用實踐。

豐科先後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試驗站,通過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核心技術人員達150人。擁有獨立科研成果數十項,累計申請專利229項,獲得57項有效授權專利、27項有效授權發明專利、13項食用菌株有效授權發明專利和31項食用菌生產裝置工具發明專利、食用菌栽培方法發明專利、食用菌菌種鑑定發明專利及食用菌生產技術發明專利。目前,豐科技術團隊、研發團隊系統性的創新,上海農科院持續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目前雙方在種源研發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研發,並共同起草了《真姬菇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

10多年來,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真姬菇工廠化栽培示範基地,每年投入約1500萬元的科研費用用於食藥用菌技術研發,其中約70%用於食用菌種源創新。自2001年成立之始,經過近6年(2001—2006年)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又經過近13年時間(2006—2019年)的選育、培養工藝研究、栽培工藝研究、配方研究、生產試驗,獲得了13個有效的菌株發明專利。在此基礎之上,豐科運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思維快速迭代升級,更快更有效的選育新的優良菌株,匹配適配的培養基組合,在工廠規劃布局、設備實施、工器具領域持續創新配套升級,推動了中國真姬菇產業鏈的裂變和發展,豐科在真姬菇領域的影響力通過產能、品質、品牌等載體快速放大,實現了在中國的領跑,與國際競爭對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

張文宏說,在科技創新的路上,總會有坎坷,但我們永不言敗、永不退縮、永不放棄,才有了最終科技成果的誕生。企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秘訣四,推進轉型,確保產品和品牌不斷升級。豐科作為中國白玉菇、蟹味菇的開創者,致力於研究菌菇類食品,填補了中國在食用菌智能化培植領域的空白,實現了該領域的若干突破。在不斷的發展進程中,豐科將精準、高效、創新發展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經濟活動中,始終致力於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科學化、智能化及大數據和VR虛擬實境同步發展。旗下的四款產品「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鹿茸菇」成為全球都在吃的中國好菌菇。目前豐科營銷網絡布局全球,輻射美國、荷蘭、以色列、西班牙等57個國家,覆蓋國內華東、華南、華北、東北、華中、山東六大區域市場。

一個偉人說過: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而是泥塘。2015年是全國食用菌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很多本領域的企業不僅打價格戰,還開始大規模侵權,這對於剛剛站穩腳跟的豐科來說衝擊非常大。張文宏明白,食用菌市場的藍海裡會出現更多的競爭者,市場猶如百舸爭流,企業猶如龍舟競渡,她一手要打「質量保衛戰」,一手還要打「專利維權戰」。在雙戰中豐科靠自主選育的新菌株,單產和品質大幅度提升,不但沒有被價格戰和侵權浪潮吞沒,反而產品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張文宏認為,要想擴大市場佔有率必須降低成本,只有擴大規模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只有縮短配送半徑才能降低物流成本,豐科目前已建上海、青島、秦皇島三大生產基地,成都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至2021年累計投資將達到20億元,滿產后豐科整體日產能力可達260噸,將成為全國真姬菇產能規模最大、創新活力最強的食用菌行業「領軍」企業。著眼未來,豐科正在積極籌劃在廣東和美國新廠建設,實現六大智能化生產基地,並在每個生產基地建成2個以上的智能化菌菇農場。讓全球消費者都可以吃到安全、美味、營養的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鹿茸菇等產品,掀起一股豐科「菇食尚」的膳食風潮。

張文宏深深懂得,在大-智-移-雲時代,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競爭越來越殘酷,市場變化的發展規律越來越難以把握。她帶領團隊在穩定全球57個國家銷售市場,確保銷售國際化的基礎上開始尋找企業第二生命線。作為產業的引領者,在食用菌產業鏈延伸上迅速做出調整,2019年初企業從技術型公司成功轉型為產品型公司,為了豐富產品品類,成立菇咪團隊,開發佐餐產品,其產品老少皆宜,好看、好吃、營養、安全,堅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推動行業進步,承擔社會責任,不斷創新突破。張文宏說,對於企業而言,產品升級、企業轉型不是選擇不選擇的問題,而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出路,只有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適應消費升級變化的企業方能可持續發展。

秘訣五,文化領先,努力打造「鮮菇道」品質。春風得意馬蹄疾,張文宏和豐科迎來了事業的上升期。張文宏經常到大學裡去分享豐科的案例及競爭戰略,深刻理解管理專家們說的「一流企業做文化」,實際是在文化的引領下做品牌和做產品。她致力於食用菌文化普及和提升,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完善豐科的企業文化,並在企業發展中時刻以企業文化為綱領,在各個細節上持續踐行企業文化的精髓。

豐科人的使命是製造功能性產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健康、長壽);事業追求是豐科的願景:做中國食藥用菌隱形冠軍企業(種子、種植、加工),引領健康長壽飲食新觀念。以創新為先,誠信為本,健康為民的價值觀引導人;以厚於德,勤於思,敏於行的企業精神培養人;倡導專業、職業、敬業、商業的人才觀;打造登高望遠、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百年基業的事業觀。

張文宏說,一種產品要立足於市場,必須要有「絕活」。鮮菇道打造品牌唯一的「絕活」就是拼質量,讓客戶吃的放心。怎樣保證質量,豐科做到「四嚴」:嚴格選材,確保所用的原材料必須安全、綠色、優質;嚴格的生產工序過程管控,從材料獲取到低溫冷藏儲運,整整36道工序,確保一絲不苟;嚴苛的培育條件管控,從菌株生產製備到培種栽培180天,確保自然生長;嚴格的過程和產成品檢測,按照ISO9001、GAP、綠色食品等體系標準檢測,確保無菌操作。

張文宏憑藉自己的堅韌,最終收穫了喜悅,更收穫了成功。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競爭是一場永遠的遊戲,競爭不是得失,而是生死問題。勝利的根本不是終局,永無寧日的指數級進化才是正確方向。」回過頭來看看豐科走過的路,你就會發現豐科是一個偉大的企業:2001年創立豐科品牌,2002年推出中國第一盒蟹味菇,2005年推出中國第一盒白玉菇,2010年建立青島基地,實現整體日產能力70噸,2015年獲得中國真姬菇自主研發菌種專利,2016年建立河北基地,實現整體日產能力120噸,2018成都基地動工建設,擬建成國內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食用菌產業發展集團,實現整體日產能力260噸,2019豐科從技術性公司轉型為產品型公司,註冊成立上海菇咪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佐餐產品。

十年磨一劍,礪得鮮菇香。歷經18年的磨礪與發展,上海豐科實現了日產能力由5噸增至260噸,從單一工廠到四個工廠的跨越式增長,實現了產能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飛躍。下一步,即將布局珠三角和美國,工廠實現5+1,布局由國內向國外擴張。屆時上海豐科將真正成為蟹味菇、白玉菇中國同行第一,世界同行第二。張文宏說;我是幸運者,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好時代成就了我做大做強食用菌事業的夢想;我是奉獻者,機遇讓我選擇了高瞻遠矚的董事會,董事會給我搭建了事業的大舞臺,我就要為打造百年豐科多做貢獻。目前,面對消費升級的市場機遇,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產業升級、產品升級、文化升級和人才能力升級,張文宏就像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越戰越勇」,她帶領團隊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海豐科已經從優秀走向卓越,還將從卓越走向基業長青。(作者曲偉、李書謙、董世明 2019年5月於北京中創院)

相關焦點

  • 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 029 號《關於同意設立上海 豐科生物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準,並經號《關於同意設立上海 豐科生物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準,並經號《關於同意設立上海 豐科生物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準,並經號《關於同意設立上海 豐科生物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準,並經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記的股份有限公司。
  • 十年磨一劍
    廣大知識分子要增強創新意識,把握創新特點,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無中生有」,又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甘於「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釋義:「十年磨一劍」大意是:十年辛苦勞作,磨製出一把利劍。古代讀書人往往要經歷多年的寒窗苦讀,通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最終的優異者才能走上出仕的道路,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便是這種狀況的真實寫照。「十年磨一劍」不僅是時間的耗費,更是心血的付出。
  • 十年磨一劍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從2009年因工作需要調入函件部至今,王文娟與之結緣的時間已經十年。十年的光陰,王文娟從初出茅廬到業務能手,也練就了多門「武藝」,十年磨一劍,仗劍走天涯!  「一指彈」  王文娟的工作經歷很是豐富,從前臺營業到幕後渠道平臺,都有所涉及。
  • 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 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
    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 上海交大供圖上海交大黃文燾團隊十年磨一劍,做祖國大型船舶電力心臟守護者。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15日電 (徐新星 吳希平 許婧)記者15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黃文燾團隊聯合業內一批研究院所和相關企業,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大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協同優化與智能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經過多年潛心研究,攻克了中國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優質穩定運行4大關鍵技術難題。
  • 十年磨一劍 礪得梅花香——南陽醫專中外合作辦學十載綻芳華
    十年磨一劍,飽含著質感的數字熠熠生輝。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在與全國名校競技的賽場上,摘金奪銀,盡顯風流。據統計,2016—2019年,榮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涉外護理大賽英語模仿朗誦比賽、全國涉外護理大賽英語演講比賽、全國涉外護理技能大賽、全國衛生職業院校口腔技能比賽等獎項60餘項。而這又成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和繼續深造天平上的黃金砝碼。
  • ...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君實生物: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網下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見 時間:2021年01月07日 17:11:44&nbsp中財網 原標題:君實生物: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網下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見
  • 十年磨一劍,筆尖出鋒芒
    十年磨一劍 實力見今朝這一劍刻上金榜這一劍 終成夢想你的名字那麼好聽一定要出現在錄取通知書上考試時不要饞於美味哦)新鮮大芝麻饢抓住主題得高分
  • 國產人工耳蝸十年磨一劍 加速助推口語無障礙溝通進程
    來源:華夏時報小雨宸詩歌朗誦《沁園春.雪》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導十年磨一劍,歲月共見證。12月14日,由中國聾人協會主辦、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活動在北京舉行。
  • 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育種技術員    工作類型    需求人數    6-10人(8)   工作所在地    上海市 null    月薪(元)    4500    職位類別    農林牧漁業技術人員       學歷    本科畢業    專業    種子科學與工程    應用生物科學
  • 十年磨一劍 一朝試鋒芒
    2018年1月5日,剛過立春的深圳天氣乍暖還寒,但大器教育小夥伴們的心裡卻是暖暖的,大器教育科技2017年年終總結暨表彰大會在印象氈房
  • 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16日上午在深圳市紅荔路上步工業區10棟2樓主持了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中籤搖號儀式。
  • 十年磨一劍,飛貸金融科技推動惠普金融進入成熟期
    與中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中國人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支持其對集團客戶金融服務的創新升級。與中國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合作,助力其線上信貸業務的規模化開展。基於飛貸大數據平臺應用經驗,與華夏銀行達成合作,實現其深圳分行大數據應用的落地。
  • 五年磨一劍 揭秘卡得萬利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近幾年,有一個重要趨勢,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對傳統商業的影響越來越深刻,金融科技對金融和商業的滲透尤為惹眼,一些大型龍頭金融科技企業的出現,正在和不斷提升人們金融服務獲得感,改變金融消費習慣。
  • 【關注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穩...
    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參展商品。記者 王棋 攝  長城網5月12日訊(記者 王棋)辣椒精和葉黃素2017年銷售量達到世界第一;食品著色劑——辣椒紅色素產銷量佔世界55%,連續十年世界第一,並在201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今年葉黃素也在申報當中;2017年,工信部頒發「製造業冠軍示範企業」,也是河北省唯一獲此榮譽的企業;目前為止,共制定33項行業標準,獲得發明專利
  • 十年磨一劍 甘苦寸心知
    十年磨一劍 甘苦寸心知 發表時間:2012-06-0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為了確保CSSCI處於引文索引的前列,我們分析了美國的科學引文索引(SCI),調研了國內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和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為我們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奠定了基礎。開發過程異常艱辛,為了一項技術的實現和有效的數據質量控制,我們時常加班加點。
  • 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二〇一四年七月二日附件: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簡歷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唐偉國,男,1956年出生,中國國籍,擁有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高級工程師。
  • 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證券代碼:688399 證券簡稱:碩世生物 公告編號:2021-001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本公司董事會、全體董事及相關股東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關於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
    關於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 中國證監會 www.csrc.gov.cn
  • 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回復《關於優刻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證券代碼:688158證券簡稱:優刻得公告編號:2020-054  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回復《關於優刻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  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1月13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出具的《關於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上證科審(再融資)[2020]8號)(以下簡稱「審核問詢函」)。
  • 傲農生物: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
    傲農生物: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股權變更暨部分募投項目實施主體股權結構變化的核查意見 時間:2020年12月16日 15:51:41&nbsp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