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2月乘用車市場25.2萬臺的銷售量、78.5%的同比下降率,3月銷量數字來到了104.5萬輛。儘管同比仍是下滑40.4%,但環比增長卻高達317.5%。如我們此前所說,事情正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文/曲面積分
圖/來源網絡
4月8日零時,一輛普通的轎車駛過高速閘口。
隨著明亮的車燈在黑夜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76天之後,世界還是熱鬧的世界,武漢不再是生病的武漢。
1月的萎靡不振,2月的至暗時刻,3月的觸底反彈。疫情像是一片沒有波紋的湖水,投影在湖面的各種顏色,完整呈現了汽車市場進入2020年後的起承轉合。
好消息是,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3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04.54萬輛,環比2月增長317.5%,相對2月的-78.7%同比降幅大幅提升38個百分點,呈現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態勢。莎士比亞在話劇《暴風雨》中說:What's past is prologue.從至暗時刻到破曉時分,從落魄陰鬱到滿含希望,過去的已經過去,重要的是要在明天找回昨天失去的時間。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令人欣慰的成績單
「同比數據肯定慘澹,環比數據絕對驚豔」。在銷量數據出來前,很多朋友都這樣說道。事實,也確實如大家所料。
在此前的文章【2月車市觀察丨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中,我們結合2月各周的數據趨勢以及車市內外的營銷、政策合力,做出了「Every 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的預期,而3月最終的數字也印證了彼時的判斷。腥風血雨的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5.2萬臺,同比19年2月下降78.5%。這個數字僅與2006年2月相當,相當於歷史一下子倒退了14年。
進入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了104.5萬輛,雖同比下降40.4%,但相對2月的-78.7%同比降幅大幅提升38個百分點,呈現谷底V型回升的良好態勢。104.5萬輛這一數字與2010年時不相上下,相當於一個月「進步了」4年。具體來看,3月份轎車銷量49.7萬輛,同比下降42.0%,環比增長293.2%;MPV銷量6.8萬輛,同比下降47.8%,環比增長268.5%;SUV銷量47.9萬輛,同比下降37.4%,環比增長354.7%;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4萬輛,同比下降48.8%,環比增長280.0%。還是那句話,整體雖然並未恢復到令人振奮的狀態,但回暖的趨勢卻是有目共睹的。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人寫道:沒有勝利、沒有凱旋,只有結束。汽車市場也是一樣,儘管3月已經開始昂起了頭顱,但同比數字依舊遠不及往年。當陽光再次灑在臉上時,這裡沒有勝利,也談不上凱旋,只有過往痛苦時光的告一段落。即使如此,我們也足夠欣慰。
趨勢比數字更重要
對於銷量而言,趨勢往往比數字更值得關注。很幸運,從令人欣慰的成績單裡,我們進一步挖掘到了希望。
具體來看,3月第一周日均零售為1666輛,同比增速為-50%;3月第二周的零售為日均21696輛,同比增速為-44%;3月第三周的零售為日均25842輛,同比增速為-40%;3月第四周的零售達到日均53897輛,同比降速進一步縮小到24%。第一周同比下降50%,第二周下降44%,第三周下降40%,最後一周加速回暖.可以看到,周銷量在持續提升,同比降速在不斷下降。這體現出的,是車市零售在熬過疫情之後正得到快速改善。
3月周度批發數量和同比增速也是如此。具體來看,3月第一周的批發數量為12556輛,同比增速為-68%;3月第二周的批發數量為15912輛,同比增速為-67%;3月第三周的批發數量為24019輛,同比增速為-53%;3月第四周的批發數量為54810輛,同比降速進一步縮小至33%。同樣,周批發量在持續提升,同比降速不斷下降。
如果說數字代表的是現在,那麼數字所呈現出的趨勢則代表著未來。很顯然,不斷提升的數字與不斷收窄的降幅為汽車市場的反彈提供了理論依據。
挺住當下 遇見明天
明天是明天,但今天始終是今天。
「由於技術分析一般強調趨勢,所以形成一個對趨勢的判斷,需要圖線先走出初步的方向特徵,這使得技術上的轉折信號一般滯後於市場的頂部或者底部」。這是滯後效應。很顯然,來自汽車行業內外的「轉折信號」已經有了。首先是需求層面。
標誌性的武漢已經結束「封城」,北京的海底撈已然開門迎客,與此同時,下周之後西安的各地的學生將陸續走進教室。在被疫情冰封了三個月之後,全面復工復學的浪潮已經席捲而來,消費者被壓抑的購車熱情勢必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這就為銷量的進一步回暖創造了條件。其次是產品端。
很顯然,各大汽車廠商已經為2020年準備了豐盛的產品「套餐」,只不過這些產品的聲量和北京車展一起被疫情掩蓋掉了。所以隨著形勢的逐漸緩和,在接下來的四月、五月將會有大量新產品和消費者見面,這為銷量的進一步回暖提供了支撐。再者是政策。
為促進汽車消費,國務院常務會議3月31日確定,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不過「滯後效應」也是客觀存在的。即各種利好的轉化,需要時間,汽車行業要有一定的承壓能力。舉個最現實的例子:錢。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汽車行業利潤5087億元,同比下降15.9%;銷售利潤率6.3%,全年銷售利潤率較18年下降1個百分點。而且今年1-2月汽車行業利潤100億元,下降幅度79.6%,遠低於工業企業下降38.3%的平均水平,銷售利潤率也降到1.3%的歷史谷底。熬過「滯後效應」的空窗期,是個考驗。說到底,挺住當下的人,才有資格沐浴往後的陽光。
總結
相較於2月乘用車市場25.2萬臺的銷售量、78.5%的同比下降率,3月銷量數字來到了104.5萬輛。儘管同比仍是下滑40.4%,但環比增長卻高達317.5%。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人寫道:沒有勝利、沒有凱旋,只有結束。汽車市場也是一樣,儘管3月已經開始昂起了頭顱,但同比數字依舊遠不及往年卻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當陽光再次灑在臉上時,這裡沒有勝利,也談不上凱旋。有的,只是過往痛苦時光的告一段落。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立於當下,重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