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解說師:一場神奇的功夫之夢,拍給美國人看的功夫片!

2020-12-17 電影解說師

在功夫之王的結尾,有一行字幕 本片全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拍攝,看起來很像是某些國際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包裝盒上,會註明生產地是中國深圳一樣 ,這部全部在中國境內拍攝的功夫之王 ,雖然裡面有成龍和李連杰,雖然有玉皇大帝和孫悟空,但它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好萊塢電影

好萊塢電影一向是對全世界的傳統文化都生吞活剝的 ,所以中國觀眾對於功夫之王自然會有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感覺 ,各種中國神話、武俠、傳說、文學元素在這部電影裡來了個一鍋燴 ,對於美國觀眾來說這無所謂,反正只是一個神秘的東方背景而已,重點還是要看功夫和打鬥

但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這鍋大雜燴就有點糊弄事兒,有點在國外吃外賣中餐的感覺 ,雖然菜名聽起來一樣,可色香味形沒一樣能對上號的 ,總之,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個故事和西遊記之間的關係實在是有些牽強 ,如果把那個棍子換成戒指,把電影的名字改成《功夫之王:護棍傳奇》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

功夫之王和一百年前電影剛誕生時的那些雜耍片段沒什麼本質區別 ,人物劇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觀眾看到新奇熱鬧 ,從這個角度來說,功夫之王是一部無害但也無用的爆米花片 ,它的唯一功能就是提供給觀眾120分鐘的熱鬧娛樂,同時讓觀眾心甘情願的從兜裡把錢掏出來 ,而本片最大的賣點自然是所謂的「雙J對打」的場面

但這個萬眾期待的功夫場面,不得不說是令人失望的 ,功夫之王仍然沒有擺脫香港故事片長期以來的一個困局 ,那就是功夫打鬥過程和敘事脫節的問題 ,所謂的「雙J對打」完全和故事脫節,而且還是傳統的為打而打,而且打的還不好看 ,當然這一點只是針對功夫片迷,對普通觀眾來說,這場雙J對打,就能值回全部票錢 ,成龍和李連杰在破廟裡進行的這場漫長打鬥,沒有難度沒有創新,只有一種虛幻的紀念意義:兩個功夫明星在銀幕上的第一次交手

對於某些極端的功夫片影迷來說,其實可以把這個場面單獨剪輯出來,給他們放半價專場 ,如果用一個不那麼恭敬的比喻,這場打鬥就類似於馬戲團表演間歇的雜耍演出一樣,只不過是一個調節氣氛的插曲而已 ,以電影類型來分的話,《功夫之王》和《異形大戰鐵血戰士》、《超人大戰蝙蝠俠》、《終結者大戰機械戰警》之類的好萊塢電影並沒有什麼區別

美國觀眾要看的就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電影角色在電影裡互相干一架 ,可惜成龍和李連杰誰都不願意當壞人,所以就拿這場友誼賽糊弄了美國人 ,對於這樣一個劇情上支離破碎,文化上東拼西湊的電影 ,任何認真的批評,都會顯得十分可笑 ,因為很明顯,這部電影裡面的目標觀眾群體不是我們 ,不能因為裡面有成龍和李連杰,我們就把對所有功夫片的期許,都強加到這部電影上 ,商業電影作為強勢經濟和強勢文化的結合體,爭奪歷史闡述權的爭鬥只不過是剛剛開始 ,好萊塢終於憑藉功夫之王成功地實現了出口轉內銷 ,不過本片最後票房並沒有達到他們所期許的2億人民幣,而是在1億8千6百萬的成績前停住了腳步

在這樣的市場壓力和誘惑下,今後如果再有類似影片,那麼好萊塢的影片製作者們,也許會更加認真的考慮中國觀眾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多部功夫電影「虧損」 功夫片面臨窘境
    然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葬禮背後,卻隱藏著另一番悲涼:說起中國電影,功夫片是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在常人的印象中,它是繁榮而鼎盛的,直到功夫片「一代宗師」劉家良的去世,留下的一個關於功夫電影慈善基金的遺願,才讓不少人驚覺功夫片的江河日下。
  • 「醒目過人」的龍虎武師,香港電影已經不需要你們了
    正是帶著這股不要命的狠勁,香港功夫電影締造出一個黃金時代,中國功夫從這裡「打」向世界;另一方面,他們是香港電影產業中地位低下的走卒,無論是吊威亞、演死屍、跳樓、跳車,最終不過是臺詞沒幾句、甚至連姓名都上不了片尾字幕的「死跑龍套的」。李小龍憑四部半電影奠定了影壇地位,普通人一提到香港功夫片,首先想到的仍是這位已逝的功夫巨星。
  • 電影《師傅》:一部如清潭明月般純粹的功夫片
    它不同於《一代宗師》那種泛著濃濃文藝氣息的功夫片,恰恰相反,你很難找到像《師傅》這般樸實的功夫電影了,它不像是電影,更像是記錄武人人生百態的紀錄片。 一字之差卻差之千裡,略顯光怪陸離的動作,襯託出的,卻是如「古典建築般」的理性美學。
  • 明知故問|中國功夫片為什麼不火了?
    資訊時代,現代人對西洋文化的接受度和參與度在不斷提升,了解過西洋搏擊的人,都會質疑功夫片的真實性。現實中,用中國的詠春和西洋的搏擊交戰基本是打不過的,即使是詠春大師勝算都不超過50%。但電影出於劇情需要,一定是會安排詠春的主角贏,甚至少林功夫可以對刀槍。以前大家看功夫片會讚嘆「哇,好厲害!」現在看只覺得「切,好假!」虛假的劇情讓觀眾產生了逆反心理,慢慢就不想買單了。
  • 《葉問4》會成為華語功夫片的絕唱嗎?
    今年北京的冬天,已經下過了兩場大雪,一場深過一場。雪花洋洋灑灑的飛舞,落在人間,掩蓋住飄揚著塵埃的過去。歲月的車輪徐徐向前,汽笛聲仿佛是在言說,華語功夫片的黃金時代不在了。但黃百鳴還是被甄子丹的敬業態度所打動,與他籤下了三年三部電影的合約,這便有後來的電影《葉問》。甄子丹要出演葉問的消息一經傳出,質疑和看衰的聲音此起彼伏,就連葉問的兒子葉準見到了甄子丹,也覺得他和自己父親的形象相去甚遠。一向以肌肉硬漢示人的他,如何能演好一代詠春宗師葉問呢?
  • 《葉問4》的完結會是功夫片的落幕嗎?功夫片的時代符號袁和平
    比較欠缺的應該是《葉問3》,除了「暴打泰森」的那個橋段,幾乎讓人有些沒印象了。《葉問4》和《葉問2》屬於一個水平,而作為完結篇,多少還得承擔一些審美疲勞的後果。在看完電影後,我最大的感觸是,《葉問》系列結束了,甄子丹也明說了不會再拍功夫電影,而近年的功夫片,要麼就是水平欠佳,要麼就是像《師父》這樣的叫好不叫座。
  • 前有《拳霸》,現有《二鳳》,看東南亞的功夫電影如何?
    功夫電影曾經一度是我們華語電影的致勝法寶之一,從一代巨星李小龍開始把華語功夫電影推廣到國際市場以後,後來者成龍和李連杰兩位巨星又進一步地把華語功夫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發揚光大。不過在2003年時年27歲的託尼賈憑藉一部泰國功夫片《拳霸》在亞洲電影圈脫穎而出後,憑藉影片中不俗的泰拳功夫表現力,最終影片順利打進了歐美市場,至此東南亞國家也擁有了自己的高水準功夫電影。後來的《拳霸2:冬陰功》再次取得的成功,也讓託尼賈本人也成為東南亞國家的首席功夫演員。
  • 功夫片《葉問1-4》的靜與動,起承與轉合!
    《葉問4》票房已破11億,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同時也打破了經典功夫片的記錄,導演葉偉信也理所當然地步入神座。隨著葉問系列電影的終結,同時甄子丹也放話《葉問4》是自己的最後一部功夫片。有人說功夫片已死,這也說明觀眾對葉問系列之後的功夫片能否再創輝煌信心不足,但好看的功夫片仍然有大量觀眾埋單。
  • 《一代宗師》一部真正用心拍的電影,一部值得再看的電影
    早在1997年王家衛就開始醞釀《一代宗師》的劇本,2002年他帶著梁朝偉拜訪葉問之子葉準先生然後又等了五年,這一部電影依然沒有聲音,坊間玩笑已經45歲的偉仔對墨鏡王說,再不拍我就老了就打不動了,2009年《一代宗師》
  • 北美票房大賣1469萬美元,華語功夫片轟動好萊塢,袁和平真的強
    ,電影的片場也是90分鐘,情節雖然和李連杰的《黃飛鴻》有很大的聯繫,但是這樣的題材和質量也是毫不遜色,事實證明,《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上映後憑藉著過硬的好口碑和精彩的劇情成功吸引了一大波中國武功的存在感,電影當中的武打場面也是拳拳到肉,讓人看得非常的過癮,其中甄子丹的功夫更是成為了電影當中最燃爆的一幕,不愧是功夫明星,在打戲時也是追求真實的武打設計,甄子丹不愧是一位特別專業的功夫明星,
  • 《葉問4》成甄子丹功夫片絕唱?這10位誰會是下一個功夫巨星?
    在採訪中,甄子丹坦言,《葉問4》可能是他最後一部功夫電影。多年的拍攝經歷,早已讓他傷病纏身。如果真是如此,又一位功夫巨星也漸漸遠離人們的視野,而伴隨著的是功夫片這一華語電影最獨特類型片的江河日下。回顧功夫片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70年代的李小龍開始,一位位功夫巨星閃耀影壇。他們和功夫片互相成就,創造了功夫電影的黃金歲月。
  • 葉問4票房破10億了,創正宗功夫片票房紀錄
    電影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上映後,接連刷新當地年度票房紀錄。在未上映之前,《葉問4:完結篇》並不被看好,只因2016年的《葉問3》口碑相對較為糟糕,而如今,《葉問4》的票房表現完全超出了預期,刷新了葉問系列電影的票房紀錄。談及2019年末最讓人驚豔的電影,應該就是「葉問系列」的終結篇《葉問4》了。
  • 吳斌然拍《傳承》打戲受傷 稱接功夫片會慎重
    吳斌然拍《傳承》打戲受傷 稱接功夫片會慎重2015年12月03日 11:57:58來源:新華娛樂    與詠春拳「結緣」 導演吳斌然接拍《傳承》    「武術這個題材,可能不是因為和太原詠春拳學會會長郭利兵師傅認識,他有意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也許自己很難會觸及到這類型的影片。」導演吳斌然談及《傳承》影片的籌備,當初做劇本的時候,每天下午都會去拳館呆一下午,什麼都不做,就是看他們如何打拳,了解詠春拳的套路和特點等等。
  • 《超級保鏢》首映 嶽松禁慾一年拍真功夫電影
    搜狐娛樂訊(姜佳敏/文)7月15日,真功夫動作電影《超級保鏢》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發布會,導演兼主演嶽松攜釋彥能、尚鐵龍、楊駿、李長海、 陳曉瑤等主創明星悉數亮相首映禮現場。嶽松在活動現場表示,自己與團隊誓要拍出一部拳拳到肉、腿腿入骨的最原始自然的動作電影。
  • 功夫明星現狀令人唏噓,趙文卓啃老本,李連杰接班人靠網大維持
    然而步入千禧年後,中國功夫電影卻出現了轉折點。由于成龍、洪金寶等老牌功夫明星的年齡大了,導致電影的出品量急速下滑。而李連杰也因為傷病困擾逐漸淡出大螢屏走進幕後,最後就連大器晚成的甄子丹,在拍完最後一部招牌系列作品《葉問4》也宣布不再拍功夫片。隨著這些曾經支撐著功夫片的明星相繼淡出舞臺,我們已經很少再能看到像當年那樣純正的功夫片了。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
    五十年代香港功夫片中比較突出的作品《廣東十虎屠龍記》、《方世玉肉搏洪熙官》、《方世玉與胡惠乾》、《鐵馬騮別傳大結局》等,均是根據當時在坊間盛傳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黃飛鴻》系列更無需多言,據說當年有關黃飛鴻的小說最多的時候曾經在七份日報、晚報上刊載,嗅覺敏銳的電影人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 八大功夫之袁家班——傲笑天下『下』
    隨著「和平電影」的停業,袁家班陷入困境,袁和平開始四處突圍,袁祥仁跟著大哥南徵北戰之餘,精力旺盛的他又另外殺出一條血路,在八九十年代袁祥仁涉及廣泛,喜劇鬧劇鬼片功夫片一律通殺,武指導演演員策劃也通通照做,二十年來,小打小鬧有之,巨資巨作亦有之,為袁家班今天的事業成績立下汗馬功勞。
  • 他只拍了四部半電影,卻把「功夫」寫進了英文詞典,名震好萊塢!
    但是現在看慣了電腦特效加各種美顏小鮮肉的年輕觀眾,在看過李小龍的電影後,經常會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震撼,甚至有網友評論李小龍被過於神話了。但事實上,在那個年代,李小龍的任何一部電影拿出來都是顛覆性的突破,幾乎是對功夫電影的重新定義!華語功夫電影大概可以分為「前李小龍時代」和「後李小龍時代」。
  • 《精武英雄》:功夫電影的聖經,我的動作片之王
    許多慣看中國功夫片的骨灰級影蟲們常常感嘆一事:又是中國必勝。 對此我也是頗有些共鳴的,但不完全是在於中國功夫必勝的問題上。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完此片之後,除了又一次大快人心之外,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假,太假,日本人到最後竟然沒把陳真殺掉?!這還是兇殘的倭寇嗎?不可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