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症的「自救指南」

2021-02-12 行動銷售

要像專業人士那樣銷售,即便你已經感覺良好!

歡迎參加國際著名版權課程「行動銷售」公開課!

深圳· 7月30-31日 | 上海· 7月23-24日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報名參加!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

  職業倦怠有特徵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症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倦怠感從哪裡來

  職業倦怠的感覺從哪裡來呢?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

  1.職業倦怠症好發的高危險職業群有哪些?

  據專家表示,教師、醫護工作者等相關從業人員是職業倦怠症的高發群體,這類助人的職業當助人者將個體的內部資源耗盡而無補充時,就會引發倦怠。不過,壓力過低、缺乏挑戰性的工作,由於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無法獲取成就感,而產生職業倦怠。

  2.找對工作了嗎?

  由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趕緊找到一份工作會漫無目的地四處撒網,最後糊裡糊塗進入職場工作,根本沒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好像入錯了行,這種嚴重職業錯位的情況,長期延續必然會導致職業倦怠。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職業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種「工作狂」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好像衝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實際上身心狀況超支付出,而易導致身心的倦怠。

  4.來自工作內容或職場環境的失衡。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係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症。

  治癒倦怠找良方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以為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愈。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以下方法,是解決職業倦怠症的良方:

  1.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於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2.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只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役充電、補元氣。

  3.適時進修,加強實力:職業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環境的壓力。

  4.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遊泳是好運動。

  5.尋找人際網絡: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絡,否則容易持續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紓解。

  6.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鬱症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後悶出憂鬱症。

  7.正面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闆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並非天生本能,可經過後天練習養成。

  8.幽默感:別把老闆、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分享價值,歡迎轉發

獲取更多「行動銷售」相關內容,請訪問微網站

課程諮詢熱線:(0755)88261914;88265430

歡迎參加國際著名版權課程「行動銷售」公開課!

深圳· 7月30-31日 | 上海· 7月23-24日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報名參加!

相關焦點

  • 關注幹部的「職業倦怠症」
    【摘要】高標準與嚴要求的剛性「擠壓」、物質利益上的「失落」、「天花板」阻隔與「旋轉門」缺失,都是幹部「職業倦怠症」的誘因。要客觀認識幹部的「職業倦怠症」,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治療幹部「職業倦怠症」的靈丹妙藥,要關心幹部、愛護幹部,從根本上消除幹部「職業倦怠症」產生的土壤。
  • 「職業倦怠症」來襲怎麼辦?
    幹部的職業倦怠,有著專屬的具體表現。但在組織和民眾對幹部相對單一的要求下,幹部的「職業倦怠症」往往無法得到重視,或者把其職業倦怠的表現簡單地等同於作風問題,在解決方式上不能對症下藥,往往適得其反。經濟壓力又會轉化為精神壓力,使職業的倦怠感增強。這種「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的感覺,僅靠思想政治教育去解決是比較困難的,效果也不好。在現實中,這種情況不僅僅會引發職業倦怠的問題,也會導致「尋租」行為的發生。
  • 「職業倦怠症」你中招了嗎?
    假期毫無節制的的狂歡,第二天就要投入到996的工作中,脆弱的身體機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協調,你會感覺睡不醒、乏力胸悶、噁心眩暈,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上市熱情,這是節後症候群的特徵,但是長期以往都是這種狀態你就要考慮「職業倦怠症」這個罪魁禍首了。
  • 幹部的「職業倦怠症」需及早治癒
    他所描述的工作狀態,與心理學中「職業倦怠症」十分吻合。這種「症狀」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情感、精神與體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心累」。重複的工作內容、較大的工作壓力以及長時間難以解決的個人晉升、心理焦慮等問題,容易讓人對工作產生厭倦、煩躁之感。
  •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2013-07-18 10:08 作者:朱步衝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29期
  • 「職業倦怠症」怎麼治
    【關鍵詞】職業倦怠  創造力  靈性生活  職業初心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職業倦怠,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合力導致的情緒耗竭的工作狀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現代化程度的迅速提升、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職業倦怠現象在我國社會也呈現出某種發展的苗頭。
  • 有了職業倦怠感怎麼辦?你需要學會這些方法自救!
    可只要有了倦怠的感覺,那麼原因基本都是一樣的,就是對工作缺少了新鮮感。無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只要做的時間久了,那必定會有重複性。我現在工作的這家公司,我已經入職了五年多。而我之前也是出現過職業倦怠,那還是在我剛來到公司一年後的一段時間裡,記得非常清楚我那時的狀態,簡直就是充滿了負能量,整個人都非常消極,在工作上更是經常出現錯誤。
  • 職業倦怠 job burnout
    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出現「職業倦怠症」嗎?據調查,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職業倦怠症」正日益蔓延,而且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數據顯示,相當高比例的職員患有「職業倦怠」,這個術語出自上世紀60年代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目前被定義為「情感耗盡、自我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狀態」。
  • 德媒:職場不僅有"過勞死" 也有"職業倦怠症"
    原標題:德媒:職場不僅有"過勞死" 也有"職業倦怠症"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4日訊(林秀敏編譯)國內常有「過勞死」的新聞報導,但對於「職業倦怠」還沒有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在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的社會環境中,「職業倦怠」在每一個中國職場人士身上都有可能發生。德國《明鏡》2日發表了一篇關於職業倦怠的文摘。
  • 職業倦怠是一種抑鬱症麼?
    任何職業都會有職業倦怠(Burnout),它讓人精疲力竭、情緒枯竭,並且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實現個人成就
  • 職業倦怠j就能不藥而愈嗎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職業倦怠(burnout)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 7成中國職場人厭班,我們為什麼會陷入職業倦怠?
    感覺被工作「榨乾」的你,很可能是患上了名為「職業倦怠症」的現代病。根據他的研究,職業倦怠症(Job 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中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在遍地「打工人」的今天,職業倦怠早已不是個體問題,而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現象: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
  • 社畜自救指南|如何擺脫職業倦怠,重構職業生涯?3個法寶請收好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職業倦怠(burnout)是一種由長期過度的壓力導致的情緒、精神和身體的極度疲憊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添加到第十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將它看作一種職場上的現象,但並不認為它是一種疾病。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除了希望走出倦怠的工作情緒,也完成自己海外生活體驗的夢想,「算是給我自己的30歲生日禮物吧!」  倦怠,是再自然不過的心情  談起職業倦怠,許多受訪的上班族都眼睛一亮,似乎每個人都有故事要說似的。  對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加班可能是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
  • 職業倦怠症後果很嚴重,不是病,也得治(上)
    職業倦怠,也稱工作倦怠,或者職業枯竭,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弗洛德伯格於1974 年提出的,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之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症狀。隨後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拉克等人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機關黨員幹部需克服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概念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魯頓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美國學者瑪勒詩等人在此概念基礎上歸納出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份: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低個人成就感。在機關,職業倦怠依然是一個含混、敏感、私下的話題,在領導眼中,只不過是下屬「有情緒、不在狀態」;在公眾眼中,那是「缺乏職業道德、無病呻吟」;即便機關人員自己,也將其看作「身累了、心累了」。
  • 職業倦怠症測試量表MBI-GS
    Maslach工作倦怠問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和Jaskson 聯合開發的,本測評從職業倦怠的三個指標(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來評估出你的職業厭倦程度。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辭職只是解脫並不能阻止職業倦怠劉佳所表現出的狀態是比較典型的職業倦怠症(Job Burnout)。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適合這份職業,其次是可以休假調整,另外還可以尋找職業規劃師的專業諮詢。辭職只是一種解脫,並不是解決職業倦怠的根本辦法。沒有找出職業倦怠的癥結,即使找到新的工作,仍然會舊病復發。
  • 職業倦怠症後果很嚴重,不是病,也得治(中)
    上篇文章對職業倦怠進行了初步概述,這裡再說一下職業倦怠本身的含義。